第二章 货 运
货物运输是铁路的主要任务。黑龙江省自修建铁路以来,铁路就承担了长途的、大宗的
货物运输,也给铁路沿线农副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带来很大的方便。货物运输的任务、运量以
及运输政策、运价等因各个时期的历史情况不同而有区别。中东铁路前期,由于沙俄和日本
在中国东北的战争,主要为军事运输服务。1925年以后,中东铁路的客货运量增长,利润增
加。1931年后伪满铁路与中东铁路争夺运量,以拉滨、平齐线从东西两侧吸引货流,因此中
东铁路的货运量日渐萧条。中东铁路被日伪收买以后,次年立即改为标准轨距,货运量日见
增多。铁路运输主要为日本的侵略政策服务。
东北解放初期,哈、齐两局铁路职工边抢修铁路,边恢复运输,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货物运输任务日益繁重。哈、齐两局从1953年开始实行由货物承
运到交付承担全部责任的负责运输制度。货物运输的范围逐步扩大,除办理整车和零担运输
外,陆续开办了集装箱运输、水陆联运和国际联运业务,还有按特殊条件办理的危险货物运
输、鲜活货物运输、长大货物运输。黑龙江省内铁路在完成运输任务过程中,贯彻了党的方
针政策。自1960年以后执行“三先三后”(先中央后地方,先重点后一般,先计划内后计划
外)的运输原则,按农、轻、重的顺序安排运输计划,适当照顾了支农、轻纺物资和生活日
用品的运输。
自1949—1985年的37年中,全省共发送货物22.4亿吨。1985年日均发送量达到31.6万
吨,日均装卸13484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货运管理,东北解放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由铁路管理局车务处设相应的科室组织领导
,车站(货物处)是承办单位。中长铁路管理局设商务处负责货运工作。1958年哈、齐两局
设立货运处,统一管理货运(整车货运计划由运输处直接管理)。“文化大革命”时期由生
产指挥部运输组负责货运。此后仍恢复由货运处管理。由于对货运管理工作的逐步加强,货
运设备得到改善,建立健全了货运规章制度,加强了货运组织工作,提高了货运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