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章 客 运

  铁路旅客运输业务。主要包括旅客、行李、包裹和邮件的运输,是铁路运输工作中的一 个主体部分。
    中东铁路开始营业时,旅客运输各项设备和服务设施很不完善。普通旅客列车上的照明 ,使用蜡烛和汽灯。旅客运输的各项管理制度,直接采用俄国铁路的有关条例和规定。
    旅客运输在全路竣工前,即利用通车运料之余,临时运送少量客商。正式营业以后,除 在日俄战争和欧战时期,大量运输军队外,客运量是伴随着向“北满”移民和民工运输的增 加而增长。1924年以后,随着“北满”经济的发展,除继续运输移民外,流动的民工和客商 逐年增加,到1928年客运量最高达到514.7万人,较1904年客运量最低的45.4万人增长10. 3倍,是中东铁路旅客运输营业的顶点。
    伪满铁路于1935年收买中东铁路后,满铁总局在黑龙江省境内成立了哈尔滨、齐齐哈尔 、牡丹江3个铁道局,同时以较快的速度新建和扩建线路。在旅客运输设备上,对车站的候车 室、行包房和站台等进行整修,新造、购买和整修了客车,迅速提高了旅客运输能力。在旅 客运输管理上,制定和改进了客运管理规程和操作办法。
    由于日本在东北实行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的殖民统治,加紧物资掠夺,民工、移 民以及军、警、政等旅客和各行各业流动的客商随之大量增加。以1943年为最高,哈、齐、 牡3个铁道局合计运输旅客达5475万人,较1934年最低的290万人,增长了17.8倍多。
    1945年东北解放时,黑龙江省内铁路站、车等各项客运设备严重破坏。为了支援解放战 争,哈、齐两局职工在铁路军管人员的直接领导下,展开了献纳器材和突击抢修、整顿客运 设备的活动,基本上满足了军事运输和部分旅客运输的需要。在3年经济恢复时期中,客运工 作又进一步治理了站车的黑、冷、脏、挤、晚的混乱现象,使旅客运输进入了正常的发展轨 道。
    在1953-1985年的33年过程中,客运量与日俱增。铁路的客运工作,不断克服运量增大 与运能不足的矛盾。在客运设备上,改进和扩建了绝大部分车站的候车室和行李房。其中重 建和新建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候车楼基本具备了现代化水平。有许多较大车站增加和延长了 客运到发线,站台实现了硬面化。对旅客列车应该供水的车站都完善了给水设备。增设了许 多国产新型客车,车内服务设施比较齐全,有些软卧车还增设有空调装置,老旧杂型客车已 基本淘汰,实现了客车的更新换代。
    在客运组织上,建立和健全了客运专业组织机构和一套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地改 善客运计划运输的组织方法,挖潜扩能取得了较好成果。本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在客 运工作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大练基本功活动。由此客运量以1984年完成 的为最高,达到了13870.8万人,比1952年1961.8万人,增长了6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