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客运设备

  一、客车
    中东铁路时,为了满足外国大商人长途旅行和沿线观光的特殊要求,专门备有沙龙车厢 、花车和展望车。车厢里设备豪华、服务设施齐全,有卧室、客厅、洗澡间、理发室和图书 室等。这些车厢根据需要加挂到相应方向的长途客车上,并可单独停放在兴安、一面坡、扎 兰屯等风景优美的沿途车站。上述服务,价格昂贵,仅限于一等旅客,普通旅客不敢问津。 另外中东铁路还有一列特别快车叫“留克斯”号,它完全由一、二等车及餐车、卧铺车组成 ,专门为达官显贵服务。上述列车皆有电灯。其他列车除几列长途车外,都是普通客车,设 备简陋。开始蜡烛照明,尔后改为汽灯。1916年5月普通客车增设蓄电池,普通客车车厢里才 使用电灯。后又部分地安装发电机,但在普通客车里并未普及。
    伪满铁路的客车多是从美国、日本购进的,少量由沙河口工场制造,除哈尔滨—大连站 间特急“亚细亚”号旅客列车外,其他旅客列车类型参差不齐,有的沿用中东铁路的两轮台 车厶乄ㄊ(小客车)。1935年,三等客车装设“别列搭(俄语Пepeтопить的简略译音 ,一种大型火炉)”取暖。1945年8月,客车种类增加到35种。 (见附图)
    日本投降时,由于战乱,42%的客车被烧毁破坏,客车车辆设备破损严重。许多客车门窗 无玻璃,车厢内无座椅,零部件丢失殆尽。多数客车车辆成为不堪使用的“死车”。
    东北解放后,哈、齐两局开展群众性的献纳器材运动,发动铁路职工搜集废料,献纳铁 路器材,修复客车。同时增添新车,不仅客车数量逐渐增多,客车型号也逐渐更新换代。19 53年,增加YZ(21)型客车。1960年,YZ(22)型客车列为旅客列车编组的主型车;YZ(1) 、YZ(2)、YZ(3)、YZ(5)型客车在短途列车上使用;YZ(18)、YW(21)、YW(22)、 YW(23)型客车在长途列车上使用。1966年,YW(22)型客车列为旅客列车编组的主型车。 70年代增添RZ(22)、RW(22)、CA(21)、CA(22)、CA(23)型客车及RW(22)型独立 式空调软卧车。1953年省内铁路年客车保有量704辆,到1985年发展为2241辆,增加了2.2倍 。
    二、站舍
    中东铁路时期黑龙江省内各车站候车室、行包室和站台设备简陋。伪满铁路时期进行了 整修,增设旅客运输附属设施。哈尔滨、齐齐哈尔铁道局陆续经营直属旅馆、航运、汽车运 输等业务。
    1935年,修建牡丹江新站舍,使用面积2950平方米。1936年,修建佳木斯站,使用面积 1647平方米。
    1950年,中长铁路管理局成立后,彻底修理管内(现哈局管界计)站舍46处、修复及新 建车站9处。大站候车室悬挂美术宣传画。哈尔滨站建花窖,提供观赏盆花。1951年春中长铁 路管理局在管内各站共裁植101755株花木,修建1407个大、小花坛。
    1960年,铁道部投资400万元,在原位置重建哈尔滨站旅客候车大楼,设计全长275米, 宽30米,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后因国民经济调整,压缩基本建设投资,除两翼候车室交 工使用外,中间主候车室只打了地基,地面建筑没有进行。
    1976年,哈局拨款40万元,给39个站台铺设硬化面,给管内所有站树立标准型站名牌。
    1979年11月齐齐哈尔站新旅客候车大楼落成投入使用。设有母婴候车厅、南候车厅、北 候车厅、售票厅、行李房、问事处、售货部、邮电所、饮水室和洗面室。总建筑面积18423平 方米,供旅客使用面积9250平方米,可供6000名旅客同时候车。
    1982年哈局再次拨款为各站共扩建站台6280平方米,延长棚栏430米,新建行李房650平 方米,修建厕所18处。还为候车室添置候车木椅、水桶、卫生箱、广播机等设备。1983年哈 局共扩大站台硬化面12375平方米,扩建、大修行包房955平方米,修建棚栏300米。
    1981-1984年,哈局(包括原齐局)用于新建、改造旅客服务设施的总投资为2153万元 ,先后扩建站舍3845平方米、行包房3730平方米,延长站台6390米、风雨棚984平方米、硬化 站台面11022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1500平方米,增建棚栏8954米、围墙350米,修建天桥2座 、地道2座,购置旅客坐椅330个。
    到1984年末省内铁路共有办理客运业务车站509个;客运站舍509个,总使用面积224058 平方米,供旅客使用面积147934平方米;候车室478个,总使用面积82073平方米;母婴候车 室52个;行李包裹房404个,总使用面积35756平方米;站台554座,总延长107006米;雨棚1 6座,总延长2398米;天桥10座,总延长574米;地道3座,总延长208米。
    三、新技术
    为了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和效率,人民铁路职工在革新客运服务设备,采用新技术方面采 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1957年三棵树列车段洗衣所购置大洗衣机、甩干机和压平机,改 善卧具洗涤条件。1960年4月齐齐哈尔列车段自制客票计算器,提高效率二倍;自制半机械化 淘米器,提高效率三倍,并创制清扫客车内部用的各种小巧工具200多件。1961年佳木斯站自 制点票机,点票准确迅速,比手点提高效率二倍。牡丹江站客运革新小组试制出电讯问事台 、自动售站台票机、检票分段记数器、收口切票机、自动点票机、站内对讲电话等。1962、 1964年,铁道部两次召开全国铁路客运现场会议,推广牡丹江站方便旅客,革新服务设备的 先进经验。1978年哈尔滨食品加工厂发动群众,掀起技术小改革热潮,试制成炸丸子机、土 豆去皮机、生肉加工机(可切肉丝、肉片、肉条、肉块)、芹菜打叶机、多用小车、餐具清 毒自动投药装置等12项革新项目。1979年又试制成餐车用蒸饭锅,不仅提高效率1倍,而且出 饭率大,每年可节省大米12500公斤。
    1985年哈局投资22万元,购进售票结帐微机32台,安装于哈尔滨站23台、齐齐哈尔站9台 ;投资28万元,购进日本产TA3600型无线多频道对讲电话100台,分发给大站客运人员使用。 同年哈尔滨、齐齐哈尔站各安装行李包裹电子秤及打印机一套。哈尔滨—北京站间17/18次 旅客列车试装一组闭路电视和列车电话,硬座和硬卧车两端设56厘米(22英寸)、软卧车每 个房间设36厘米(14英寸)彩色电视机。供旅客欣赏录像片,丰富旅途生活;哈尔滨—真如 站间157/158次旅客列车餐车安设电冰箱,改善餐料贮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