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演变
一、维修机构
中东铁路于1903年7月14日正式运营时,设3个工务总段分管21个工务段。西部总段设在
扎兰屯,管辖自满洲里至哈尔滨线路,下设满洲里、海拉尔、免渡河、博克图、扎兰屯、齐
齐哈尔(今昂昂溪)、安达7个工务段;南部总段设在辽阳,管辖自哈尔滨至大连线路(包括
旅顺、营口、大连湾、烟台煤矿支线),下设双城堡、窑门(今德惠)、公主岭、铁岭、辽
阳、大石桥、瓦房店、大连8个工务段;东部总段设在一面坡,管辖自哈尔滨道里车站西和南
信号到绥芬河线路(包括道里支线),下设哈尔滨、阿什河、一面坡、横道河子、穆棱、绥
芬河6个工务段。
东北沦陷时期,北满铁路机构几经变迁,截止1944年9月末,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
3个铁道局工务区(工务段)所在地和各工务区人数如下:
哈尔滨铁道局下设15个工务区:哈尔滨(1322人)、三棵树(696人)、德惠(1107人)
、阿城(876人)、安达(446人)、五常(420人)、绥化(549人)、龙镇(212人)、海伦
(377人)、北安(376人)、孙吴(418人)、黑河(251人)、铁力(312人)、南岔(329
人)、汤原(341人),计8032人。
齐齐哈尔铁道局下设18个工务区:齐齐哈尔(601人)、宁年(207人)、霍龙门(226人
)、泰安(今依安,226人)、墨尔根(369人)、扎兰屯(379人)、博克图(425人)、海
拉尔(386人)、满洲里(302人)、山神府(208人)、江桥(309人)、洮南(391人)、白
城子(370人)、大赉(225人)、前郭旗(278人)、索伦(337人)、阿尔山(266人)、郑
家屯(362人),计5859人。
牡丹江铁道局下设14个工务区:牡丹江(998人)、横道河子(559人)、一面坡(361人
)、穆棱(494人)、绥芬河(376人)、林口(520人)、勃利(321人)、佳木斯(525人)
、鸡西(572人)、东安(今密山401人)、虎林(293人)、图们(590人)、老黑山(388人
)、东宁(281人),计7194人。
各工务区根据业务繁简,设庶务、经理、保线(养路)、改良、土木、建筑、机械各助
役。助役之下有线路手长(工长)、线路工,从事具体工作。
1946年哈尔滨铁路管理局设有工电处,到1948年12月,工电处分为工务处及电务处。工
务处管辖有哈尔滨、绥化、南岔、牡丹江、横道河子、佳木斯、三棵树、下城子、鸡西、林
口、阿城、海伦、铁骊(今铁力)、双城堡、绥芬河、勃利、肇东等17个工务段。同年12月
,齐齐哈尔铁路管理局工电处也划分为工务、电务两处。工务处辖有齐齐哈尔、郑家屯、白
城子(今白城)、博克图、海拉尔、昂昂溪、扎兰屯、泰安、满洲里、彰武、讷河、安达、
江桥、索伦、大赉城(今大安)、西阜新16个工务段。两铁路局共管辖33个工务段,其中段
所在地在黑龙江省境内23个。
1950年5月1日中国长春铁路管理局成立后,辖区改变,设有满洲里、海拉尔、博克图、
昂昂溪、安达、哈尔滨、阿城、横道河子、牡丹江、绥芬河、长春、四平、铁岭、沈阳、苏
家屯、大石桥、瓦房店、大连18个工务段,其中黑龙江省境内有7个工务段。齐齐哈尔铁路管
理局工务处辖有江桥、齐齐哈尔、泰来、讷河、林口、鸡西、佳木斯、勃利、汤原、绥化、
南岔、铁骊、三棵树、海伦14个工务段。两铁路管理局共有32个工务段,其中黑龙江省境内
有21个工务段。两局共管辖线路营业里程5319.5公里。1953年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工务处沿用
中长铁路管理局工务处机构,但管界扩大,增加了本溪、安东、灌水、牙克石、三棵树及皇
姑屯6个工务段。齐齐哈尔铁路管理局管辖齐齐哈尔、依安、讷河、海伦、绥化、铁骊、南岔
、汤原、佳木斯、林口、鸡西、江桥12个工务段。哈、齐两局共管辖36个工务段,其中黑龙
江省境内有20个。两局营业里程6182.2公里。
1956年1月起成立沈阳铁路管理局,哈局管辖范围缩小,只有满洲里、海拉尔、博克图、
昂昂溪、安达、哈尔滨、阿城、横道河子、牡丹江、绥芬河、牙克石、三棵树12个工务段。
齐局管界基本没有变化,只是于1954年撤销江桥工务段。哈、齐两局共辖有23个工务段,其
中黑龙江省境内有20个。两局营业里程4697.0公里。
1958年1月成立牡丹江铁路管理局,哈、齐两局重新划界。哈局管辖哈尔滨、阿城、安达
、绥化、海伦、铁骊、伊春、汤原、佳木斯、三棵树10个工务段;牡局管辖横道河子、牡丹
江、绥芬河、林口、鸡西、勃利6个工务段;齐局管辖满洲里、海拉尔、牙克石、博克图、扎
兰屯、昂昂溪、齐齐哈尔、富裕、图里河、白城子、大赉、太平川、索伦13个工务段。3个铁
路局共辖有29个工务段,其中黑龙江省境内有工务段19个。3个局营业里程5555.7公里。19
63年牡局撤销,并入哈局,当时哈局共辖有哈尔滨、阿城、绥化、海伦、铁力、伊春、汤原
、佳木斯、三棵树、横道河子、牡丹江、绥芬河、林口、鸡西14个工务段。齐、哈两局管内
有28个工务段,其中黑龙江省境内有17个。两局管内营业里程5759.7公里。
1983年,齐局并入哈局后,除白城、太平川、大安北、索伦4个工条段划归沈阳铁路局管
辖外,其余工务段全部划归哈局管辖。到1985年末,哈局管内有哈尔滨、三棵树、阿城、双
城堡、绥化、铁力、北安、齐齐哈尔、富裕、让湖路、昂昂溪、牡丹江、横道河子、下城子
、林口、富锦、鸡西、虎林、佳木斯、南岔、莲江口、伊春、博克图、海拉尔、满洲里、加
格达奇、林海、塔河、劲涛、牙克石、根河、甘河共32个工务段,其中的黑龙江省境内的有
25个,外省区的7个。工务部门共管辖线路营业里程6431公里。共有职工7627人。
二、大修机构
线路、桥隧、涵渠等设备,由于列车磨损、冲击以及雨雪侵蚀,除日常养护维修外,经
过一定时期必须进行中修或大修。为了不影响工务段的日常维修工作,铁路局另建立大中修
机构。
齐局1952年江桥、绥化、汤原、南岔、林口工务段设线路中修队。1953年1月,齐局组建
齐齐哈尔线桥大修队,从事管内线桥大修施工。同年4月,线桥大修队和各中修队撤销,改设
齐齐哈尔桥梁大修队和绥化、佳木斯二个线路大修工程队。其业务由齐局工务处指导。
1954年1月,哈局成立安达线路大修队。1955年1月迁至阿城,改名阿城线路大修队,隶
属哈尔滨铁路分局。同年3月哈尔滨桥梁大修队成立,12月阿城线路大修队撤销,部分劳力分
别组建海拉尔、哈尔滨、三棵树、牡丹江4个线路中修队。
1958年1月1日,牡局成立,哈、齐两局局界调整,牡丹江线路中修队扩建为牡局线路大
修队(1962年后又改为牡丹江线桥大修队)。哈尔滨、三棵树两个线路中修队合并为哈尔滨
线路大修队。海拉尔线路中修队划归齐局,改称海拉尔工务大修队。绥化、佳木斯两个工务
大修队划归哈局,改称绥化、佳木斯线路大修队。同年4月,哈尔滨桥梁大修队,佳木斯线路
大修队分别改为哈尔滨第一、佳木斯第五线桥工程队。同年8月,哈尔滨线桥大修队并入哈尔
滨第一线桥工程队。1961年1月齐局接管海拉尔工程局图里河工务大修队后,将该队迁至江桥
。1962年又迁至白城子,改称白城子工务大修队。1963年1月,南岔工务段线路维修队扩建为
南岔线路大修队。同年3月,白城子工务大修队撤销,其任务并入齐齐哈尔工务大修队。同年
10月牡丹江线桥大修队改为牡丹江第三线桥大修队。1964年1月,南岔线路大修队撤销,部分
人员调入绥化线路大修队。同年2月,绥化线路大修队改为哈局绥化第一线桥大修队。双城堡
新建哈局第四线桥大修队。牡丹江房建大修队改为哈局牡丹江第二线桥大修队。1965年4月,
哈局牡丹江第二、第三线桥大修队合并为牡丹江第二线桥大修队,双城堡第四线桥大修队改
为双城堡第三线桥大修队。
1965年12月哈局工程总队成立,将原工务处领导的各线、桥大修队划归工程总队领导,
部分大队任务变更。绥化第一线桥大修队改为绥化第三工程队,负责基建工程施工。牡丹江
第二、双城堡第三线桥大修队分别改为牡丹江第四、双成堡第一工程队,仍负责线、桥大修
施工。1971年齐局基本建设处改称工程总队,下属机构也进行了调整。齐齐哈尔工务大修队
改称齐齐哈尔工程第二大队,从事线路大修施工,桥梁大修施工划归牙克石工程第五大队担
任。海拉尔工务大修队改称海拉尔工程第六大队。翌年10月,齐齐哈尔工程总队改称齐齐哈
尔工程处。1975年4月1日,哈尔滨工程总队撤销,各工程队改为工程段,统归铁路局基本建
设处领导。
1978年3月,哈局大修总队成立。将原基建处领导的哈尔滨第一工程段、牡丹江第三工程
段、第四工程段,划归大修总队领导,并改名为第一、第二、第三大修队。另外将玉泉、桃
山、朗乡、石河4个采石场和沙园沙场也同时划给大修总队。这样哈局大修总队共管辖3个大
修队和5个采石采沙场。1980年4月,齐局线路大修总段成立。翌年12月,齐局线路大修总段
改称齐齐哈尔线桥大修总段。下辖齐齐哈尔大修段、海拉尔大修段、牙克石大修段和扎兰屯
、卓山、讷尔克气、乌兰浩特(原齐局白城子分局移交沈局时留下未交)4个采石场和拉哈沙
场。
1983年10月齐局并入哈局后,齐齐哈尔线桥大修总段改称哈局齐齐哈尔大修总队。1985
年1月4日,哈尔滨、齐齐哈尔两个大修总队分别改称哈尔滨、齐齐哈尔大修工程处。同年12
月哈尔滨、齐齐哈尔大修工程处又先后改称哈尔滨、齐齐哈尔第二工程处,分别承担哈局东
部、西部线桥大修任务。原来承担哈局东部、西部基建工程的工程处,分别改为哈尔滨第一
工程处和齐齐哈尔第一工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