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线桥检测

  一、轨道检查
    中东铁路使用轨道检查车检查线路状态,1935年日伪收买中东铁路后,停止使用并拆毁 。伪满铁路时期检查轨道仅有1台日本原田式震动试验机。使用时,将该机置列车尾部车厢后 端走行台上,纸带自动记录列车运行中上下左右震动的近似值。
    解放后,哈局仍使用伪满遗留的震动试验机检查轨道。中长铁路管理局成立后将停用拆 毁的轨道检查车重新装配起来,于1950年开始运用。由单机牵引,速度每小时35公里,可检 查轨距、水平、前后高低及轨向4种线路状态。实施中,颁布《轨道检查车工作细则和评分办 法》,规定每年不少于4次检查全局线路,同时将检查结果交工务段作消除不良处所的依据。 评分标准是以线路不良处所越多、线路质量越差、分数越多,按评分多少、分为优良、良好 、合格、不合格4级。1954年,铁道部拨给哈局1辆EX型轨道检查车,可加挂在旅客列车尾部 ,工作速度每小时50公里,检查项目为轨距、水平三角坑、接头震动、摇晃等4项。检查办法 和评分标准仍沿用中长铁路管理局的规定。1959年8月31日,铁道部颁发《轨道检查车检查办 法及评分标准》,规定检查每季不少于1次,以不良处数计算,分为5个不良等级减分。1965 年9月1日,铁道部补充修改轨道检查车评分标准,评分仍采取减分制。但到第四季度就改为 得分制(按成绩得分),每公里线路以百分为基础,减去线路缺点扣的分,所得的分数为线 路质量分,分为优良、良好、合格、不合格4级。至1984年铁道部又先后两次修改评分标准、 使之更加切合实际。
    二、桥梁检定
    新中国成立前,省内铁路原有桥梁多为钢梁。旧钢梁类型繁杂,载重等级不明,技术资 料散失。1950年前,没有专门机构进行桥梁检定工作,为了迅速查明钢梁技术状态,中长铁 路管理局1950年5月设桥梁检查组。1951年改设桥梁检定站、定员7人。该站拥有当时全国铁 路仅有的炭阻应变测定仪、机械式应变测定仪、钢梁振动仪、墩台振动仪和机械式挠度仪等 试验仪器,不仅承担本局桥梁检定试验、病害桥检查并提出整治方案,而且还配合铁道科学 研究院共同进行济南黄河桥、固河桥、白河桥等大桥静载、动载和振动试验。同年,齐局设 桥梁检定小组,进行管内钢梁普查。1952年,中长铁路管理局桥梁检定站经过两年工作,确 定哈尔滨—大连站间所有钢桥钢梁承载能力,使一些长期限速或禁止双机重联运行的桥梁恢 复正常运行速度;齐齐哈尔桥梁检定小组对管内钢桥进行钢梁承载能力验算,大中桥水文检 算。1953年,铁道部公布《铁路钢桥荷载检定规程》,哈、齐两局都按规程要求成立桥梁检 定队,负责管内桥梁普查、钢梁检定、钢梁结构试验、水文勘测和钻探工作。哈尔滨桥梁检 定队开始建立病害桥档案,提出挖验(对中小桥梁的墩台基础,在干涸或水浅时进行土壤挖 掘,检查其有无病害或变化)建议,探明病害情况和采取整治措施。1954年,齐齐哈尔桥梁 检定队开始对管内大中桥开展全面水文检算,调查收集11条线路上大中桥流域面积、桥址地 形、河道走向、历史洪水位、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进行大量测量与检算,整个工作历时 7年,到1960年基本完成。1961年,该队从各工务段抽调具有中专文化程度人员30多人,举办 水文专业学习班,结束后成立4个小组,分组勘测检算工作。1962年,哈尔滨桥梁检定队设立 水文组,组织水文工作学习班,培训工务段水文工作人员,开展铁路管内小桥涵孔径检算工 作。历经3年努力,终于查清管内所有小桥涵排洪能力。1964年,齐齐哈尔桥梁检定队对铁路 局管内有关水库进行普查鉴定。摸清水库技术资料及溃坝后对铁路的影响等情况,为防洪工 作提供科学数据。同年,哈尔滨桥梁检定队设钻探组,开展钻探工作。翌年,钻探组移交南 岔工务段管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哈尔滨桥梁检定队小桥涵检算工作中断。南岔工务段钻 探组撤销。这期间,钻探组共钻探基础不明和病害严重的桥梁11座18个墩台。1973年,哈尔 滨桥梁检定队针对管内许多建于中东铁路和伪满时期的桥梁年代久远,墩台病害严重、危及 行车安全的情况,开始采用墩台动力特性测试和分析的方法进行墩台普查工作。1975年,齐 齐哈尔桥梁检定队开始对冻土地区病害桥梁进行调查;对大件运输车辆进行运行实验和应力 测试及钢梁承载能力的复核检算。1978年,铁道部公布《铁路桥梁检定规程》后,齐齐哈尔 桥梁检定队开始对平齐线504公里大桥等进行结构试验;对兴安隧道进行有害气体侧试;对牙 林、伊加、潮乌等线木桥进行普查。为确定桥梁运用条件及掌握桥梁病害发展情况,为隧道 的综合治理及木桥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1979—1981年,哈尔滨桥梁检定队共复查和计算 372座1224孔钢梁。其中对840孔检定后进行加固改造。1983年,该队恢复水文组,重新举办 水文工作学习班,继续进行小桥涵孔径检算工作。到1985年末,齐齐哈尔桥梁检定队共完成 595孔钢梁承载能力的复核检算。哈尔滨桥梁检定队共进行小桥涵孔检算229座,普查墩台63 8个,判断169个墩台有病害,因而对52个墩台进行大修加固。经挖验30个墩台,证明有28个 判断正确,2个判断错误。对47座桥进行结构试验。此时哈尔滨桥梁检定队已拥有静动态电阻 应变仪、光线示波器、测震放大器、衰减器和位移传感器等21种主要仪器设备,可进行比较 全面的桥梁结构静载、动载、振动、位移和挠度等试验。
    三、旧线测量
    铁道部于1950—1954年,先后下发命令要求在全路范围内进行营业铁路正线平纵断面检 查工作。按部颁《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铁路局对主要线路的平面及纵断复测……应 不少于五年一次,对其他线路……应不少于十年一次”。齐局1951年2月开始旧线测量工作, 当年测绘521公里线路平纵面、24个车站平面。1953年末测绘1432公里线路平纵断面。在基本 完成全局管内旧线测量任务后,停止工作。1954年,哈局组成旧线测量队,开始只有1个分队 。1955年8月,增加到3个分队。1956年1月,哈尔滨、沈阳两铁路管理局划界,哈局保留1个 分队。自1954—1957年末,共测绘1940公里线路。1957年,齐局组成旧线测量队,当年完成 17个车站平面测量。1954—1967年,哈尔滨旧线测量队14年共完成4685公里线路平纵断面和 129个车站平面测绘工作。齐齐哈尔旧线测量队1958年撤销,1962年又恢复。1962—1967年, 齐齐哈尔旧线测量队6年共完成507公里线路平纵断面和145车站平面测绘工作。1968年8月, 哈尔滨、齐齐哈尔旧线测量队均撤销。1972年,齐局及所属各铁路分局均成立旧线测量组, 局测量组只负责管理工作;分局测量组具体作旧线测量工作。1973年,哈局旧线测量队恢复 。1981年,哈局将旧线测量工作下放到各铁路分局。1983年,齐局各铁路分局旧线测量组改 称旧线测量队。截止1983年齐局撤销前,齐局各旧线测量组共完成952公里线路和220个车站 平纵断面测绘工作。哈、齐两局自1950年开始旧线测量至1985年末,共完成线路平纵断面测 绘长9146公里,车站平面测绘69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