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采组织
铁路修建所用沙石直到1947年前都是向民间收购的。1974年8月齐局在拉哈铺设采沙专用
线,雇用民工装运混沙,供修复宁嫩铁路作道床。1949年10月筹建拉哈沙场。1950年10月,
中长铁路管理局建立玉泉采石场。1951年,齐局建立桃山、朗乡、祁家、湖南、青山、安家
6处采石场和秦家、拉哈、鹤立、柳毛4处沙场。1953年6月16日,齐局成立采石事务所,领导
各采石场、沙场。1954年1月1日,哈局成立采石事务所,开设玉泉采石场石河采石分场;齐
局开设双子河沙场。1955年1月31日,湖南、安家2处采石场撤销。2月26日,石河采石分场改
为采石场。1965年,哈局采石事务所撤销,采石场、沙场划归铁路局工程总队领导。1967年
,铁道兵三师在嫩江站北4公里处铺设专用线,通往嫩江畔,建立一个采沙点。采沙点所采的
沙供给修建嫩林铁路使用。1985年2月,拉哈沙场嫩江分场升格为嫩江沙场,实行全民所有,
集体承包,自负盈亏,单独建制。采石场和沙场曾多次变更领导关系,至1985年末,哈尔滨
、齐齐哈尔两个第二工程处管辖玉泉、桃山、朗乡、石河、扎兰屯、卓山、乌兰浩特、讷尔
克气8处采石场和沙园、拉哈、嫩江3处沙场。
二、采石作业
采石场建立初期,从爆破、破碎、运搬到装卸都是手工操作。生产工具是大锤、手锤、
钎子和撬棍等。生产方法是人工打眼,一人掌钎,一人打锤,每日平均进尺约1.8米;破碎
时是用大锤将爆破下来的大块石打碎,再用手锤加工,每人每日平均产碎石0.7立方米;手
抬肩挑运搬和装车。进入60年代,各采石场先后使用空压机,风动凿岩。一人操作,每日平
均进尺7—8米,比人工打眼提高效率3倍多。使用电动爆破,用轨道翻斗车或电动、内燃小车
运送荒料,用400×600毫米顎式破碎机破碎,使用滚筒筛筛分和使用滑坡站台装车,提高了
生产效率。70年代以来,玉泉采石场等处开始使用600×900毫米大型破碎机破碎,并建立相
应的配套装置,使用电动震动筛筛分,皮带输送机回笼进行二次破碎,再通过皮带输送机运
送成品到储存库,经漏斗式或滑坡站台装车。各采石场逐年配备了K13型风动卸碴车卸料。在
装备机械化生产的同时,开始进行采石生产中的防尘工作。有的采石场安设机械管路除尘,
有的采取水浴式除尘,有的装布袋除尘,效果均不够理想。80年代,各采石场的生产流程基
本统一,除破荒料和倒眼两项工作尚未使用机械外,其他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
三、采沙作业
1970年以前,省内铁路从采沙、倒运、筛分到装车全都是手工操作。进入70年代,各沙
场采用推土机推集混沙,配合皮带输送机送入滑溜囤,滑溜装车。拉哈沙场1972年安装电动
筛,实现机械筛分。1978年在齐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帮助下制成采沙船,开始水中采沙。1982
年9月,购进挖掘机进行陆地深采。同年,沙园沙场购置挖掘机和绞吸式水下采沙船,当年投
入生产。至此铁路各沙场采集、倒运、筛分、装车均实现机械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