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业组织
中东铁路对沿线林木施行掠夺性采伐,1924年后由地亩处兼管林业。但只管采伐,不管
营造。伪满铁路为满足铁路自用材的供应,设置林业所进行伐木和造林。为预防洪水、飞雪
、飞沙、在铁路沿线营造防护林,哈、齐、牡3个铁道局设有苗圃。1939年,哈尔滨铁道局在
哈尔滨、双城堡、五常、北安的各苗圃共培育苗木680万株;齐齐哈尔铁道局在榆树屯、白城
子、博克图、保康的各苗圃共培育苗木32220万株;牡丹江铁道局在东海、勃利、图们、牡丹
江的各苗圃共培育苗木40万株。上述苗圃均归铁道局总务处产业课领导。1942年五常苗圃被
淹,合并到双城堡苗圃。
人民铁路时期,1948年,哈尔滨、齐齐哈尔铁路管理局均设林业股,并恢复双城堡、五
常、帽儿山、齐齐哈尔、博克图、白城子、讷河、北安、佳木斯苗圃。1950年5月1日,中长
铁路管理局工务处设地亩科,管理帽儿山、二层甸子、双城堡、长春、公主岭、博克图苗圃
。1952年5月,二层甸子苗圃撤销,划归双城堡苗圃管理。1953年哈局将双城堡、帽儿山、五
常等苗圃改为造林所,1954年将双城堡等造林所改为林场,1956年将五常造林所改为林场。
1958年,哈、齐、牡3个铁路管理局采石事务所改为采石林业事务所,领导林场工作。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场由铁路各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在局革命委员会生产组内设专
职工作人员负责林业日常工作。1979年工务处的采石林业科改为林业管理所,领导双城堡、
东门、海伦、北安、佳木斯、勃利、富锦、牡丹江、东海、虎林10个林场。1983年10月齐局
并入哈局,增加齐齐哈尔、大杨树、扎兰屯、牙克石、海拉尔5个林场。同时撤销林业管理所
,改为林业管理科,林场划归各铁路分局和工务段领导。
二、植树造林
1955年以前,省内铁路林业育苗作业完全靠手工劳动,只能生产杨、柳、榆等阔叶树苗
,年产苗木约30万株。1955年开始,林业育苗逐步采用机械灌溉、作床、整地和起苗,采用
化学除草,针叶树苗全光育培。到1958年实行专业造林与群众造林相结合办法,组织职工、
家属、学生植树。选择树种依据适地适树原则,确定以落叶松、樟子松为主要树种,在盐碱
地段引种小黑杨、白城杨等耐碱阔叶树。本着以先防护后绿化、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对严
重沙、雪灾害地段营造多带式防护林。育林管理以专业为主,加强护林员巡回制度,建立群
众护林网点。牙克石、扎兰屯等林场开始使用植树机和中耕除草机,进行机械化造林与扶育
,提高造林成活率。
1982年,省内铁路沿线被盗防护树木14800株。为加强防护,使造林和护林结合,1983年
起,在各林场增派警察,负责处理铁路沿线乱砍、盗伐树木案件。
1985年,省内铁路各林场、苗圃有土地552公顷,可耕土地392公顷,用于育苗土地232公
顷。生产各种苗木3800万株,达到苗木自给有余,并能生产多种针叶树,包括杜松、鱼鳞松
等珍贵树种。每年还可间伐木杆1000立方米。1953—1985年,哈、齐两铁路局共造林15153万
株,现有防护林2938万株,消除雪害地段2100处,防护效能面积48098公顷,有绿化林3232万
株,绿化线路542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