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章 电 务

  电务部门统一管理铁路的通信和信号。通信是保证及时正确地组织运输、指挥列车运行 和铁路各部门、各单位进行公务联络的重要工具;信号是指示列车运行和执行调车作业命令 的重要设备。通信、信号都是铁路运输设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前,哈局管内电务设备比较落后,器材、机型、制式复杂,全部为外国产 品。通信和信号机械大部靠人工操纵,功能与效率很低。1950年以后,哈局电务设备发展迅 速,截止1985年,通信的部分主要干线使用300路小同轴电缆,广泛采用12路载波机。与50年 代初期相比,长途通信通道增长6.5倍,地区总机容量增长7.5倍。信号设备方面,电气集 中设备由50年代初期的1个车站发展为241个车站;自动闭塞设备从零发展到490.5公里;安 装无线列车调度电话2052.9公里,占全局营业公里近1/3;有470个车站安装机车信号地面 设备①(①机车信号包括装在机车驾驶室内的机车色灯信号及其控制设备。它能自动复示运行 列车前方地面信号机的显示状态。当信号显示红灯,司机未采取停车措施时,自动停车装置 能迫使列车自动停车。机车信号地面设备是指:在地面信号机前方、向机车发送电信号的地 面传感器。),占全局车站总数的81%。
    铁路电务部门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负责养护维修好通信和信号设备,保证经常处于良好 运用状态,为运输生产和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根据运输的需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对既有 通信和信号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实现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 扩大运输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铁路电务部门的组织机构在不同历史时期变化较大。中东铁路开始运营时,电务工作尚 未自成体系,只是在车务处内设一名电务工程师主管电务工作。随着电务设备逐年增加,19 29年中东铁路设立电务处,管理中央电报房、自动电话局、电务工厂,3个电务段分设在博克 图、哈尔滨、横道河子。民国时期的呼海、洮昂铁路局于1929年先后在工务处成立电务课, 在现场设号志副段长、监工员及号志工。伪满铁路时期,1935年哈、齐、牡3个铁道局设电气 课,1941年哈、齐两铁道局改设电气部,部内设通信课、号志课、电力课。哈尔滨铁道局管 辖5个电气区,牡丹江铁道局管辖5个电气区,齐齐哈尔铁道局管理6个电气区。人民铁路时期 ,1946年7月东北铁路总局成立后设立工电部,指导全局电务业务。
    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总局分设工务部、电务部,各铁路局于1948年12月将工电处 改为工务处、电务处。1950年5月中长铁路管理局成立,设电务处,下辖12个电务段。与此同 时,调整了齐齐哈尔铁路管理局管辖范围,下设7个电务段。1958年1月成立牡丹江铁路管理 局,齐、哈两局重新调整局界,哈局电务处领导6个电务段和1个通信段,牡局管辖5个电务段 和一个电务工程队。1967—1972年间,齐、哈铁路局在生产指挥部内设工电组指导电务工作 。1978年恢复电务处。
    齐局撤销并入哈局后,哈局管辖电线路里程6410.4公里,581个车站,22个辅助所。全 局共设22个电务段,2个通信段,1985年哈局共有电务职工104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