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量组织
1901年,中东铁路东线(今滨绥线)临时通车,各车站在客、货运营业务中就配有磅秤
,各机务、车辆部门配有各种压力表、温度表、水表等计量器具,各工务部门有道尺,各电
务部门有各种电表。但这些计量器具没有专门的计量机构管理。
1945年10月,老中长铁路管理局成立磅秤工厂,负责铁路车站营业用磅秤的简单修理,
维持磅秤使用现状。1951年,磅秤工厂配属磅秤检修车4辆,到现场检定磅秤。1964年,黑龙
江省内哈、齐两铁路局先后成立衡器管理所,全面负责各该铁路局营业用衡器的检定与维修
。1965年3月,齐局配件厂一车间工具工段设计量组。该组筹建初期,人员只有2名,工作间
只有20多平方米,设备只有1张工作台、1台研磨器和一些钳工工具,开始从事厂内少数长度
类、力学类计量器具的检定和调修工作。成为省内铁路长度类、力学类计量组织管理的开端
。1968年6月,该计量组扩大为计量工段,除厂内计量检定工作外,还承担全局管内部分计量
检定任务。1971年,该计量工段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定员被砍掉2/3,计量工作陷于
停滞状态。1975年,该计量工段扩大为计量室,承担全局管内计量检定任务。1977年,齐局
在局总工程师室设专职人员负责计量管理工作。1978年,计量室业务上划归局总工程师室领
导,行政上仍由修配厂代管。1979年哈局设标准计量所,先归铁路局科委办领导,后归铁路
局总工程师领导。哈、齐两局除衡器仍由衡器管理所检定外,其他计量检定任务均由上述计
量室、标准计量所分别承担。1979年10月10日,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哈尔滨、齐齐哈尔分站成
立(分别设在哈尔滨、齐齐哈尔铁路局衡器管理所内),统一管理管内轨道衡(包括路内、
外厂矿企业的轨道衡)的检定工作。1982年4月,齐局在修配厂计量室基础上,正式成立局计
量管理所。1983年10月,齐局并入哈局后,哈局总工程师统一领导全局计量工作,指定一名
局副总工程师分工主抓标准计量,在局总工程师室设标准计量科,负责标准计量管理。原齐
局计量管理所改名为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计量管理所,行政上由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工
业公司领导,业务上由局总工程师室指导。1984年7月,哈尔滨铁路局标准计量所改名为哈尔
滨铁路局计量测试中心,工作区域不变,增加对齐齐哈尔计量管理所进行业务指导的任务。
二、计量制度
中东铁路自开始修建起至1905年,计量制度执行旧俄制和英制。铁路线路长度及运输里
程的计量单位为俄里;行李包裹检斤的计量单位为俄磅(约合0.41公斤),当时称检斤为过
磅;大宗货物计重的计量单位为普特;机车锅炉汽压的计量单位为俄磅/平方英寸(合6.2
26千帕);行车速度的计量单位为俄里/小时。铁路运输设备、机械动力设备、理化仪器、
卫生医疗设施等附属配套的仪器仪表、检测装置和维修用量检具均为俄国制造或向别国代购
,计量单位为旧俄制或英制。日俄战争结束后,中东铁路以宽城子为界,南北由日俄分占。
出于南北联运计量制度统一的需要,铁路计量制度开始向公制过渡。但由于管理不统一,加
之洮昂、呼海等“民族铁路”计量制度采用中国市制,所以直至1935年前省内铁路计量制度
出现俄制、英制、公制和中国市制兼存并用的混乱状态。
伪满时期,满铁于1930年4月1日起改革度量衡制度,实行公制。1935年3月收买中东铁路
后,废除旧俄制,改宽轨为准轨。铁路运输里程、货物行包计重,实行全东北铁路统一,并
与伪满洲国的商业计量制度相协调,形成公制与市制单位并用。原有设备为英制的,维修时
仍延用英制。新设备、新技术采用公制。铁路所用衡器、压力表、轨距尺、电工仪表等大都
由日本厂制造。
解放初期,省内铁路计量制度仍是“万国制”。1950年,全国铁路统一确定1435毫米为
我国铁路标准轨距。195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公制为我国基
本计量制度,铁路新制设备开始采用公制。但是旧社会遗留的和解放初期国产的机车车辆及
机械动力设备的主要联接件、传动件,大都是英制的,各单位在维修中仍需准备公、英制两
套加工设备、两套刀具和量检具。按铁道部统一安排,1963—1968年对机车车辆及有关设备
进行螺纹公制化改造,1979年进行齿轮、传动件、连接件公制化改造,废止英制。1981年,
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方案(试行)》。1984年,国务院发布《
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铁路组织学习和宣传法定计量单位,组织各计
量部门对标准器进行改制。铁路局的技术文件、标准、图纸、鉴定证书等开始执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三、量值传递
省内铁路的量值传递最早是从磅秤开始的,中东铁路的量值传递系统按俄国当时技术标
准规定执行。
1951年,使用的四等砝码在铁路管理局磅秤工厂检定和传递;轨道衡检衡车到铁道部检
定和传递。1964年,使用的天平和三等砝码到黑龙江省计量局检定和传递,四等砝码分别到
哈、齐铁路局衡器管理所检定和传递。1978年,齐局修配厂计量室、哈局标准计量所分别代
表各自铁路局接受国家、部、省的量值传递,再传递给基层厂段计量室,厂段计量室传递给
在用计量器具,形成量值传递系统。1979年,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哈尔滨、齐齐哈尔分站成立
后,分别接受国家轨道衡计量站的量值传递,再传递到用户的轨道衡。
1983年3月,齐局发布《齐齐哈尔铁路局计量管理办法》,公布长度、电学、热学、力学
、无线电学5个量值传递系统。
四、检定测试
中东铁路在机务、车辆部门设有压力表“母表”和压力表校验台,以校验工作压力表;
在货运部门设有标准砝码和检衡车,以校验货运衡器。校验方法均按俄国当时技术标准规定
执行。担当测试、校验、检修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均为俄籍专业人员。
伪满时期,铁路运输用的重要计量器具使用部门设标准器校验。校验制度虽严,但除亚
细亚号旅客列车及轻油车以外,其他铁路运输设备及一般机械动力设备精度并不高。有关仪
器仪表、量检具以制造精度和有效使用期来保障使用精度,超期后或必要时实行等级量传和
横向比对来确定使用状态。
解放战争期间,为恢复运输生产,铁路部门抢修并收集了计量器具和器材,整顿铁路计
量工作。1950年,除中长铁路管理局磅秤工厂负责铁路运营用衡器的检修外,其他计量器具
仍基本处于失管状态。1951年起,中长铁路管理局磅秤工厂每年对全局台秤进行两次检定。
检定人员携带2组砝码,到各个车站按铁道部检定规程规定进行检定。轨道衡检衡车每年到铁
道部检定一次。1964年起,铁路三等标准砝码每年到省计量局检定,四等码分别由哈尔滨、
齐齐哈尔铁路局衡器管理所自行检定。工作台秤每年春秋各检定一次。检定人员携带3组砝码
和一个工具、配件箱,到各个车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G力—3—63台秤检定规
程规定进行检定。1968年6月,齐局设在配件厂的计量工段承担全局管内万能量具、铁路专用
量具、压力表、氧气表、分析天平、测地光学仪器的检定测试任务。1971年,停止计量检定
测试工作。由于计量管理工作失控,运输安全、设备和产品质量不断出现问题。齐齐哈尔机
务段、工务段和修配厂因计量器具失准发生行车事故和配件成批报废。许多车站因衡器的失
准与货主发生纠纷。齐齐哈尔铁路知识青年天平砝码厂因质量失控被查封。昂昂溪水泥厂因
计量违章被政府罚款。1975年,哈、齐两个铁路局按国家计量局JJG—74检定规程规定每年春
秋用检衡车对各自管内各厂矿企业单位使用的轨道衡各检定一次。12月,齐局在白城召开压
力表工作会议。会上宣讲国家颁布的《压力表计量检定规程》,并为各单位培训了第一批压
力表检定员。1976年,齐局修配厂计量室计量人员实行分组包片,检修合一,重新深入站段
进行计量检定测试维修。他们开展技术革新,将1435毫米长、12公斤重的机车车辆线路专用
检具,改为200毫米长、3公斤重的接杆式检具;将实心铸铁的百分尺研磨器改为空心的;将
200毫米×200毫米一组19.8公斤重的大平板,改为170毫米×180毫米一组、12.6公斤重的
小型平板;将必须配合测长仪使用的千分表检具改为可单独使用的小型检具,为方便携带深
入站段检定创造有利条件。他们还自制了22种35件计量用检具。1977年5月20日,黑龙江省机
械工业企业计量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齐局修配厂现场召开。修配厂计量室在会上介绍《自力更
生上计量,面向基层为运输生产服务》的经验。
1978年,齐局修配厂计量室划归局总工程师室领导后,计量人员深入各铁路分局、站段
进行计量摸底。发现全局49种53416件计量器具中57%失检、失修、失准,有的使用十几年从
未检定过;90个重点单位计量器具平均受检率38.3%。1979年5月,哈局与黑龙江省标准计量
处发出联合通知,要求在铁路局计量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健全以前,铁路局管内各站、段、厂
的标准计量器具要定期送当地市、县计量部门检定,并按规定支付检查费用。同年,哈、齐
两局都在各自管内开展计量普查工作。查清各自管内计量器具种类、数量和失管失检失修失
准情况。哈局发现全局89种计量器具中有85种多年未进行过周期检定,虎林、铁力、双城堡
3个工务段没有轨距尺检定台,有的用钢卷尺比对。在普查基础上,齐局在各铁路分局、主要
基层站段建立计量器具台账和管理办法,建立计量检定网、计量检定协作区、基层单位计量
室和专业计量点,分别承担有关专业受检项目的计量检定任务。哈尔滨铁路局除对管内营业
站台秤每年春秋各检定1次外,给每个站各配1组砝码,用作台秤随时校对。1980年第一季度
,哈局标准计量所抽查340把万能轨距尺,只有51把合格。合格率仅占15%。抽查250台血压计
,多数长期只用不检,合格率只占37.7%。7月哈局公布实施《哈尔滨铁路局轨距尺管理办法
》和《轨距尺量值传递方法》,并为各工务段、大修段配备轨距尺检定仪,对轨距尺实行周
期检定。9月公布实施《各医疗单位血压计实行周期检定制度》,在哈局中心医院,绥化、牡
丹江、佳木斯铁路医院配备标准器杯型压力计,设立血压计检定网点。同年,铁路衡器按国
家计量局JJG14—79杠杆秤检定规程规定进行检定。哈局标准计量所开始铁路专用长度类量具
、标准压力表、工作压力表检定。1981年7月,铁道部在牡丹江召开全路轨距尺检定规程宣传
贯彻会议。哈局在会上介绍轨距尺管理经验。是年,哈局标准计量所共检定血压计1042台次
,合格率达到98.3%,基本改变血压计失控、失准、失灵、失修的状况。1982年7月23—25日
,哈局在绥化召开标准计量工作会议。会上有7个单位介绍了经验。同年,国家轨道衡计量工
作站哈尔滨、齐齐哈尔分站分别按国家计量局JJG142—81规程规定检定管内轨道衡。哈局标
准计量所开展通用长度类量具、分析天平、各种温度表、硬度计的检定,并先后购置20多台
热学、力学类计量检定测试仪器,开展23项热学、力学类计量检定;给13个基层单位配备相
应等级的标准压力表共89块。1983年6月,齐局召开第一次计量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建立全
局计量检定网,至10月撤局前,全局已建成基层单位计量室35个、专业计量点51个。1983年
10月后,原哈局管内铁路分局、基层站段开始建立计量协作网点。同年,哈局标准计量所复
检管内轨距尺,合格率达96%。1984年3月哈局召开全局计量工作会议,研究组建全局计量检
定协作网等问题;4月发布计划5年内全部建成《哈尔滨铁路局计量检定协作网》;12月发布
《哈尔滨铁路局计量管理办法》,由局总工程师室、各业务处,各分局总工程师室、业务科
,基层单位技术室按行政体系构成计量管理系统;由局计量测试中心、齐齐哈尔计量管理所
、各基层单位计量室、专业计量点按量值传递系统构成计量技术系统。是年,哈局计量测试
中心先后购进3米测长机(该机在省内仅有2台,另1台在省计量测试所)等30多台长度类计量
检定测试仪器,开展55项长度类计量检定、16项长度类计量测试和科研成果技术指标测试与
认证;举办压力表、轨距尺两个检定技术表演赛,提高检定人员素质。
1985年5月,贯彻国家《关于企业计量定级、升级的有关规定》,铁路局会同省、市计量
部门对主要站、段、厂进行共同考核,由省颁发合格证书。当年,西鸡西车辆段、齐齐哈尔
电力修配厂、绥化水泥厂首批领到二级、三级合格证书。同年8月1日起,铁路衡器按国家计
量局JJG14—85杠杆秤检定规程规定进行检定。11月按铁道部统一部署,组织宣传、学习《中
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提高全体职工的计量法制观念。是年冬运紧张期间,哈局物资部门
购进一批机车锅炉用汽压表,产品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昂昂溪、哈尔滨等机务段机车装用后
指示压力严重失准,威胁行车安全。铁路局指令各计量部门立即对库存汽压表执行监检,调
拨合格汽压表装用。至年底,铁路计量检定协作网已建成和投入工作的计量室74个,专业计
量点87个,分别占计划的46.0%与35.1%;共培养各专业计量检定员474人;共完成计量检定
、修理任务6大类89种64万余台(件)次;全局计量器具平均受检率由1983年的24.3%(原齐
、哈两铁路局的平均数)上升到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