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活动规模
黑龙江地区近代职工体育运动始于中清铁路(后改称中东铁路)修建时期。1903年(清
光绪二十九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约在1910年前后,铁路当局在哈尔滨市埠头区建立
一处可供进行田径和自行车运动的体育场(今道里区红星体育场)。一些俄国铁路员工和其
他外国侨民,经常进行田径、自行车和篮球、排球、网球活动。受其影响,少数中国职工也
自发地、分散地参加一些田径、球类等活动。
民国初期,职工体育活动在黑龙江地区的一些市、县中逐渐兴起。1916年,齐齐哈尔的
一些中学教师开展有网球活动。1918年4月,哈尔滨同记工厂职工与哈尔滨东华中学教职员、
学生进行过篮球比赛。1920年前后,呼兰、双城、宁安、密山、依兰县城有少数教师、职员
常到学校操场打篮球、托排球。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国民体育法》,黑龙江省制订了《
县民众业余运动会实施办法》。一些市、县开始在教师、职员、工人中成立球队和召开运动
会。1928年4月,哈尔滨市建立了一支教师篮球队,定名“中国队”,每星期轮流到各学校进
行比赛。同年5月,哈尔滨市的教师、职员组成“滨华”足球队。这个队有20多人,既是足球
队又可组成篮、排、网球队,并代表哈埠华人同外侨进行比赛。该队成立后,在与俄人足球
队、韩国侨民足球队及哈尔滨工业大学足球队等强队的比赛中,连连取得胜利。《滨江日报
》报道说:“滨华足球队称雄哈尔滨,为中华争了光。”
20年代末、30年代初,哈尔滨第一体育场(今道里红星体育场),每逢星期六、日都举
行小型田径运动会。1929年5月23日《滨江日报》报道:“哈尔滨同记工厂素日即有各项运动
,近日对于体育尤积极提倡,4月11日与第三中学比赛篮球得胜,5月22日召开全厂运动会,
所有同记工厂中的工人和商店中的人员均参加比赛,赛前同记工徒并组织多队,每日分队练
习。”1929年,哈尔滨市道外基督教青年会举办工商两界联合运动会,公和利中国印刷局、
同记工厂等单位参加,进行了田径和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的比赛。当年,哈尔滨市在第
一体育场召开民众业余运动会,参加单位有大罗新商场、同记工厂、同记商场、晨光职工团
青年会、公和利中国印刷局、魁东升成记工厂、平民女工厂、新华印刷局,比赛项目有50米
、100米、200米、400米、800米、800米接力、1200米接力、跳高、跳远、铅球、百米低栏,
还有游艺性比赛拾物竞走、二人三足、胖人赛跑、寿翁赛跑、孩童赛跑等。同年,中东铁路
局举行铁路员工运动大会;呼海铁路局于7月1日举行通车典礼时,召开了全路职工运动大会
。
这个时期,侨居在哈尔滨的俄国人建有一些体育场,组织了各项球队;在松花江上开辟
了游泳场,建立了跳水台,一些中国职工也参加活动。
东北沦陷以后,黑龙江地区的日伪统治当局,把体育作为推行殖民统治进行奴化教育的
工具加以提倡。一些省、市、县机关、团体、企业或个人出资建有多项球队,常进行邀请赛
、对抗赛,或远征外地。1935年前后,哈尔滨市建立的篮球队有滨江省公署队、市公署队、
中东铁路局队、邮政队、电业队、中银队、税关队、税署队、优胜队、流星队、一中和二中
教职员队等;足球队有铎队(中东铁路局医务处长李梦湖创办)、霆队(中东铁路局一谭姓
科长出资创办)和工大队、法大队、医专队;排球队有滨江省教育厅队、中东铁路局队、力
萃队、黑鹰队、青年会队;乒乓球队有青年会队、工大队;冰球队有中东铁路局队、工大队
。此外还有网球队、棒球队等。1936年,中东铁路局和哈尔滨市公署篮球队分别赴大连等几
个大城市与当地篮球队比赛,报纸评论他们是伪满洲国“一流水平”。1937年,呼兰县篮球
队来哈尔滨市访问比赛。1940年,朝鲜新兴篮球队访问哈尔滨。
伪满洲国《体育年鉴》记载,1935年以后,黑龙江省、滨江省、三江省、哈尔滨市,每
年都举行几次行业单项比赛,并举行过省、市、县运动会。1937年,齐齐哈尔市举行了教职
员篮球对抗大会;佳木斯市举行了机关职员软式庭球(网球)对抗大会、陆上竞技(田径)
大会及对抗桌球(乒乓球)大会。1938年,哈尔滨市公署机关举行职员、工人对抗桌球大会
,参加男子部比赛的有市公署、中东路铁路局、铁道工厂、电电会社、兴业银行、三棵树火
车站、满拓,工业大学等队;参加女子部比赛的有市公署、中东铁路局、电电会社、四业俱
乐部等队,共100余人。1939年,哈尔滨市举行工商两界对抗篮球大会,公和利、同记、同发
隆、恒顺昌、大罗新、益发和、光武等商店和工厂参加比赛。
1936年,三江省在佳木斯市举行教职员体育大会;哈尔滨市举行全市职员体育大会、全
市教职员体育大会及全市小学教职员体育大会,市内6个区都派出代表队参加比赛。1938年,
三江省举行教职员体育大会,有球类、田径等比赛项目。1941年,哈尔滨市举行市公署职员
春季运动会和秋季运动会,设有男、女100米、800米跑,男子1600米、二人三足、武装竞走
、拾糖竞走、食面包竞走等20个项目。
1938年至1942年间,哈尔滨邮政局职工许海龙、杨春元、王德,哈尔滨税务局职工牟文
彬,多次获“全满京吉驿传马拉逊(马拉松)大会”接力区间第一名。1942年,北安省对抗
桌球大会团体赛第一、二、三名,分别为北安满拓、海伦满铁获得,个人赛第一、二、三名
也为职工队获得;在“全满自转车(自行车)竞赛大会”中,哈尔滨铁路局王士泉以44′06
″的成绩、哈尔滨邮电局王升禹以45′29″5的成绩分获市内11000米第一、第二名。三江省
中学教员赵长发在1940年伪满洲国田径比赛中,100米成绩达到11″2,当时流传有“松花江
的水,赵长发的腿”一说,形容赵长发跑速之快。
1938年冬,哈尔滨铁路局在哈尔滨和京滨、滨州、滨绥、拉滨、北黑各线车站建有大小
滑冰场27处,有3000余名职工参加滑冰活动。1939年1月举行全局滑冰大会,比赛项目有100
0米接力竞走、冰上持球竞走、冰球比赛、冰球推进竞走等。1938年,哈尔铁路局在阿城县玉
泉镇及玉泉与帽儿山之间设立4处滑雪场,并在玉泉建滑雪学校1所。1938年12月,哈尔滨铁
路局在玉泉滑雪场举行国际滑雪竞技大会,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哈尔滨等铁路局中
的中、日、俄籍职员及家属参加了比赛;比赛项目有:初学不倒滑走、升降滑走、绕滑雪场
一周滑行竞走、拾蜜桔滑行竞走等。1939年2月,哈尔滨铁路局举行滑雪比赛大会,职工、家
属和当时在玉泉滑雪场进行滑雪活动的游客参加了比赛。1941年开始,每年6月至9月,哈尔
滨市公署组织职员在午休时间到松花江游泳。1942年8月,哈尔滨市公署举行职工游泳大会,
比赛项目有游泳竞技、滑船竞技、水上自行车竞技等。同年3月开始,哈尔滨市公署职员每日
工间做保健体操,并于6月中旬举行全市首次产业体操大会。《弘报》会馆于1944年1月起,
每日午后2时,全体男、女职员做厚生保健体操。
1946年,黑龙江地区全境解放。人民政府提倡体育运动。许多机关、团体、工矿,企业
陆续建立体育组织,开展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径活动;有的并建立体育队,进行
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每逢“八·一五”、“九·一八”、“七.一”、“八·一”、元旦、
春节等节假日,许多市、县和工矿、企业、机关举行运动会或球类项目的比赛,星期日和工
余时间小型单项竞赛活动更为活跃。1946年,哈尔滨市政府机关,在机关大楼门前广场设立
篮、排球架、单双杠,冬天浇冻冰场,有45%以上的职工参加各项目体育活动。解放后两年内
,哈尔滨市的机关、工厂、企业修建各种体育场地410个,东安机械厂建起1处有400米的跑道
的标准体育场。1946年,哈尔滨市举行“九·一八”工人体育大会暨篮球比赛,参加比赛的
有近千名运动员。到1949年共举行3届职工体育比赛大会。1946年哈尔滨市举行的第一届体育
运动大会中,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男子排球、女子乒乓球比赛冠军分别由松光机械厂队、
市妇联队、市公安局队、市政府机关队获得。市税务局职员牟文彬从1946年到1949年,1500
米、5000米、10000米等项目一直保持全市冠军。市税务局职员娄广礼的100米和跳远成绩一
直是全市第一名,并是市政府机关篮球队最出色的运动员。齐齐哈尔市各机关、工厂、企业
广泛开展球类、田径运动。1946年举行全市“九·一八”体育运动大会,有40多个队、400多
名职工运动员参加了篮球比赛。1947年,肇东县建立了友谊、银行、工业、商业、铁路、马
场等共计108个篮球队(其中有部分学校代表队),并于1948年举行了首届职工篮球比赛。1
947年1月,鹤岗煤矿兴山一井成立体育领导小组,组织职工开展足球、篮球、羽毛球、象棋
等项目的活动,到1949年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达到职工总人数的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级机关、工矿、企业有组织地开展了以广播体操和《劳卫制
》为中心的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有的建立了各项目的运动队和锻炼小组,并经常进行比赛
。1951年5月,原松江省举行职工体育选拔大会,有574人参加比赛,选出111名运动员参加东
北区第一届职工体育检阅大会。1952年6月,原黑龙江省在齐齐哈尔市召开首届职工暨第三届
人民体育运动大会,职工运动员参加了田径、球类、举重、拔河、自行车等项比赛,在田径
比赛中打破男子100米、400米、1500米、铅球、铁饼、跳高省纪录。
1951年到1957年先后在职工中推行第一、二、三套广播体操。各级机关职工做工间操,
工矿、企业职工做工前操、工后操。1954年推行第二套广播体操时,在2个矿、32个国营工厂
、231个地方国营工厂的368026名职工中统计,经常做广播体操的占50.2%。省、地、市、县
各级机关有68%的职工经常参加广播体操活动。齐齐哈尔市在每套广播体操公布后,市、区、
基层单位层层举办领操员训练班,召开广播体操经验交流会。
1954年到1957年,在全省工矿、企业、机关推行《劳卫制》,计有2479个单位开展这一
活动。共组织《劳卫制》锻炼小组21551个,108579人参加了田径、球类、长跑、竞走、武术
、举重等项目的锻炼,667586人达到《劳卫制》合格标准,其中一级合格11248人。1955年,
黑龙江省职工运动员代表各行业参加全国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获得男子跳高、三级跳
远和女子400米、5000米4项第二名。1956年,全省共有篮、排、足、乒乓球运动队13548个,
各项锻炼小组42913个,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总数达到18万人。
1956年8月,黑龙江总工会在齐齐哈尔市举行松江省、黑龙江省合省后的黑龙江省第一届
工人体育运动大会。设田径、自行车等37个比赛项目,有19个行业系统、580名运动员参加比
赛,45人次打破11项省纪录,159人达到国家等级运动员标准,齐齐哈尔冰刀厂工人卢学文以
11″2的成绩打破100米全省最高纪录。是年,齐齐哈尔车辆厂工人石俊参加全国第十六届奥
林匹克运动会选拔赛,以32′10″2的成绩获得10000米第一名,以15′15″2的成绩获得500
0米第三名。1957年,工矿、企业中广泛开展各项球类、田径等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全
省工会系统举办各项运动竞赛233次。群众性冰雪活动,在职工中进一步开展。哈尔滨市参加
冰雪活动的达到50000人。1957年,黑龙江省职工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获得10公里竞走、女
子铅球、铁饼3项冠军,有3人通过运动健将。同年6月,哈尔电机厂工人刘连满参加全国总工
会组织的登山队,登上四川省境内被称为“山中之王”的贡嘎山,通过运动健将。黑龙江省
被评为1957年全国职工体育先进省,哈尔滨第一工具厂被评为全国职工体育红旗单位。
1958年“大跃进”期间,许多工厂、企业大搞“满堂红”,要求职工百分之百地通过《
劳卫制》一、二级,达到等级运动员和普通射手标准;有的提出达到10个百分之百。许多基
层单位“挑灯夜战”,搞突击锻炼。有的基层单位为大放“体育卫星”(打破世界纪录),
集中一些职工搞体育训练队,占用了一些劳动力,影响了生产。这一现象为期不长,很快得
到纠正。1958年,哈尔滨服装厂(302厂)被评为全国职工体育红旗单位。该厂1953年成立体
育工作委员会,1956年改为体育协会,各生产车间建有体协分会。全厂近千名职工中有80%的
人经常参加田径、球类、滑冰等20多个项目的体育锻炼,排球运动水平居全市上游。全厂每
年举办体育竞赛活动50多次;有35个《劳卫制》锻炼小组,276人参加。体育积极分子在生产
中起骨干作用。全厂119名防汛模范中,体育积极分子占96%。1958年10月,黑龙江省举行首
届工农运动会,有22人创造18项田径、自行车、举重等全省、全国纪录,222人达到等级运动
员标准。
1959年,为迎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召开,群众性职工体育运动开展得更加广泛。商业
、服务业、手工业系统和小型工厂、企业、街道民办工厂的职工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牡丹
江铁路分局体育协会组织旅客利用大站停车时间,由列车员带领做广播操。佳木斯列车段也
在佳木斯——大连的列车上开展了“旅途操”。
1959年,出现冬季职工体育活动热潮。省城和其它各市及鸡西、鹤岗、双鸭山各矿区、
伊春等林区职工积极参加长跑、滑冰等项冬季体育锻炼。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
斯市有22万职工参加“元旦进北京”象征性速滑比赛。伊春、双鸭山、鹤岗、五常、通河、
尚志、海林等市、县靠山地区开辟简易滑雪场,在职工中开展滑雪活动。全省70%的护林警察
、20%的林业工人学会用自制的简易滑雪板进行滑雪。全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职工达到150
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0%左右。有篮球队10496个、排球队9712个、足球队544个,有14万职工
参加这些运动队,有30名职工运动员达到运动健将标准,是1957年的10倍。在同年2月举行的
全国20城市职工滑冰比赛大会上,黑龙江省有165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并包揽了全部比赛项目
的第一名。1959年有39名职工运动员作为黑龙江省体育代表团的成员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有10人1队在田径、自行车、射击、赛马、飞机跳伞、摩托车、航海多项、无线电通讯比赛
中获得6个第一名。哈尔滨制革厂工人张宗元、哈尔滨第一工具厂工人曲延东于1959年元旦在
杭州参加全国航海测验赛,在2000米有舵手双人赛艇比赛中,以8′2”8的成绩打破美国运动
员在第十六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创造的8′26″世界纪录。当年,黑龙江省总工会、黑龙江省
体委在齐齐哈尔市召开全省职工冰上运动会。有哈尔滨等8个市和哈尔滨铁路局,共11个代表
队、327名运动员参加了速滑、花样、冰球比赛。哈尔滨电机厂工人刘连满1960年参加中国登
山队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中共哈尔滨市委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全市人民学习刘
连满的英雄事迹,攀登高峰,为建设社会主义作贡献。
1960年起,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按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职工
体育活动作了必要的调整,提倡开展简单易行、小型分散的活动。各级机关坚持做广播体操
。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和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鸡西、鹤岗、双
鸭山市委、市人委等机关职工出操率保持在60%以上。1962年,全省有463个工厂、企业推行
各种生产操,参加做操的职工达12万人。齐齐哈尔钢厂、哈尔滨炼铁厂组织职工做钢铁工人
操。鸡西穆棱矿、鹤岗兴安矿开展煤矿工人操。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纺织厂和哈尔滨
毛织厂推行了纺织工人操。齐齐哈尔纺织厂有2400人做操,占职工总数的81%。黑龙江新华印
刷厂推行印刷工人操,阿城继电器厂推行装配工人操,哈尔滨保护用品厂和服装厂组织职工
做缝纫工人操,哈尔滨道里市场推行营业员操,孔雀理发店坚持做理发工人操,边远地区爱
辉县一些基层单位开展了妇女保健操。
1961—1962年,全省共有627个工矿、企业、机关、疗养院、医院开展“医疗体育”并设
有465个“医疗体育”辅导站,计有97850人参加活动。哈尔滨市在工人体育馆设有“医疗体
育咨询处”,印发有《练功十八法》、《医疗体育》等小册子。牡丹江市、双城县、肇东县
开办的35个太极拳辅导站,有上万人练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设运动处方门诊
。哈尔滨工人疗养院从1960年到1962年开办15期以太极拳、气功为主的“医疗体育”班,有
本院疗养员和其他慢性病患者870人参加锻炼。
1963年,国民经济开始全面好转,国家体委提出,从生产、生活水平出发,坚持业余、
自愿、小型、多样、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开展体育活动的原则。黑龙江省职工体育活动
开始恢复,逐渐形成春季以广播体操为中心、夏季以游泳为中心、秋季以球类为中心、冬季
以冰雪项目为中心和广播体操坚持常年的职工体育格局。
1964年,在全省工矿、企业、机关中开展“坚持广播体操过冬优秀基层”和“坚持冬季
锻炼优秀基层运动队两项评比活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安达、肇东、阿
城、海伦等市、县出现“广播体操一条街”。哈尔滨印刷一厂、亚麻纺织厂、电表厂、齐齐
哈尔华安机械厂、嫩江县银行、讷河县邮局、富锦县医院、双鸭山岭东煤矿、杜尔伯特蒙古
族自治县供销合作社等458个单位,常年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占80%以上。全省各市、县、大
型厂矿、企业建立的各种类型的体育辅导站达815个,吸引10万职工参加各项活动。哈尔滨市
先后在各个体育场、公园、街道和广场建成140个辅导站,开展太极拳、三浴功、五禽戏、练
功十八法等50多个项目的群众健身活动,参加辅导站活动的职工达35000人。经过评比,表彰
、奖励了76个先进辅导站。
1964年、1965年,结合民兵训练,在全省青年职工中开展游泳、射击、通讯、登山4项活
动。一部分沿江河的市、县开展了游泳活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开展了横
渡松花江、嫩江活动。哈尔滨市组织职工在松花江进行18次横渡、3次50华里长游和水球、划
船比赛、节日水上军事表演;开办5期游泳、划船、摩托艇训练班;设露天游泳场15处。全市
有15万
(见附图)
职工参加游泳活动。齐齐哈尔市参加4项活动的职工有15万人。宾县有1.6万名职工参加四项
活动。全省参加射击、无线电通讯活动的职工有18.5万人。
在4项活动和迎接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的推动下,1965年,职工体育活动形成热潮。全省共
有101万职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冬季体育活动的开展比历年广泛。据4市、8县统计,有718
处冰场,全省有35万职工参加滑冰。各项竞赛达2351次,有10万职工参加。在东北6城市职工
篮球邀请赛中,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男队、哈尔滨制革厂女队分别获得冠军。参加全国铁
路系统篮球赛,哈尔滨铁路局男队获冠军,女队获得第三名。参加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的黑龙
江省代表团中有职工运动员29人,在13个项目中进入前三名,并与河北、福建、云南射击运
动员组成混合队,创造了男子团体大口径步枪跑鹿50次单发射926环的世界纪录,把原来的纪
录提高22环。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级工会体育机构被砸烂,职工体育活动基本停止。这
个时期,有组织的职工体育活动织有两项:一是多数市、县每年6月10日举行纪念毛泽东主席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大会,职工群众参加一些球类比赛活动;二是每年“
七·一六”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纪念日,凡临近江、河、湖、泊和大型水库的市、县都举行
横渡、长游,有的还组织武装泅渡、水上射击、水上摩托表演等活动。1968年到1976年,哈
尔滨市每年都在松花江上举行横渡和长游活动。参加人数和参观人数最少1万最多20万。196
7年到1979年,齐齐哈尔市在嫩江举行横渡和长游活动,参加人数和参观人数最少2500人,最
多10万人。克山县、宾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67年、1968年参加游泳活动的都在5000
人左右。
1971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明确肯定“前17年的体育战线正确路线占主导地位”。9月,
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在全国试行新广播体操的通知》。11月,黑龙江省召开“文化
大革命”以来第一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工矿、企业、机关要利用工前、工间、工后和
其它业余时间开展广播操和各种体育活动”,全省职工体育活动逐步得到恢复。工矿、企业
、机关做新公布的第五套广播操,部分厂矿恢复了球类活动。鸡西市举行了全市田径、冰上
运动会。
1973年,省总工会、省体委在齐齐哈尔华安机械厂召开全省职工体育工作座谈会,提出
把职工体育广泛、扎实地开展起来。当年,全省参加广播体操活动的职工达到100万人,占职
工总数的25%,齐齐哈尔车辆厂、华安机械厂、哈尔滨轴承厂、水泥厂、车辆厂、香坊区委机
关等都做到了广播体操“过冬”。长跑活动开展广泛,各地参加环城跑、越野跑、象征性长
跑、春节“迎春”长跑、“五·一”和“五·四”环城火炬接力赛等的职工有20万人。哈尔
滨市75%的工厂建立了体育代表队和锻炼小组;冰场比1972年增加1倍,参加冰上活动的职工
有10万人。牡丹江北方工具厂利用业余时间举行的篮球、排球和拔河比赛持续两个月,参加
比赛的有140多个队,2000多人次。
1974年,省体委与省总工会相继在鹤岗矿务局兴安矿和伊春林业局冲锋林场召开煤矿和
林业职工体育工作座谈会,总结与推广了这两个单位开展职工体育的经验。
1975年,省内1/3的厂矿、企业、机关45%的职工、75%以上的基干民兵经常参加一至二
项体育活动。全省共举办231次职工运动竞赛会(省级2次、市级20次、县区级209次),训练
体育骨干、体育积极分子1207人(地市486人、县区721人)。全省在60个工矿、企业、机关
中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参加测试的职工1636人,合格656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始扩
展到职工家属,东北铝合金加工厂培养14名领操员,带领近2000名职工家属开展了广播体操
活动。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加强了职工体育工作的领导,工矿、企业、机关陆续
建立体育领导小组(或称体育委员会、文体委员会)。1977年,全省开展以三操(广播操、
生产操、医疗保健操)、一拳(太极拳)、一跑(长跑)为重点的多种多样体育活动,提倡
职工每人每天参加不少于10分钟的
(见附图)
室外体育锻炼。全省参加“三操”等各种各样体育活动的职工达12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0%
。各地、市、县和大型厂矿、企业举办太极拳、气功训练班,建立“医疗体育”辅导站。全
省有1100个基层单位开展“医疗体育”,有30万职工参加练功。
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职工体育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根据全国
职工体育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必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群众,贯
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和“要结合生产、劳动、民兵工作和卫生工作,坚持业余、自
愿、小型、多样和因人、因时及因地制宜的原则”,1980年,在全省职工中广泛开展“田径
、球类、游泳、广播体操、打拳五项活动”,年末统计,参加五项活动的职工达到101万人。
全省共组建各项目基层职工运动队8400个,拥有队员15万人。1980年8月,省总工会、省体委
和团省委联合在大庆市举行全省职工篮球比赛,有各地、市从工矿、企业、机关和农、林业
工人中选拔的4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哈尔滨肉联厂男、女队双获冠军。
1980年6月,全国总工会在哈尔滨市召开全国职工体育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国2
8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会体育部或宣传部及全国火车头体协负责人。会上,哈尔滨市总工会
介绍了开展职工体育工作的经验。
1981年,在全省工矿、企业、机关中开展“百万职工参加冬季体育锻炼活动”。牡丹江
市有30%的单位、大庆市有300多个单位坚持广播体操“过冬”。齐齐哈尔市参加以冰上为主
的各项体育活动的职工达12万人。哈尔滨市总工会在松花江首次开展冰帆活动,有7000人次
参加。在职工中第一次出现女子足球运动,大庆石油管理局、哈尔滨东安机械厂、哈尔滨伟
建机器厂分别成立了女子足球队。1981年9月,哈尔滨市举行首届离退休职工运动会,有39个
代表队、1300人参加了太极拳、三浴功、练功十八法等5个项目的集体、个人表演。
当年,企业自办运动队、自办业余体校、赞助和承办体育比赛等活动开始兴起。省公安
、外贸、交通、商业、邮电部门分别办起篮球队。齐齐哈尔华安机械厂、哈尔滨伟建机器厂
自办技巧队和射击队。牡丹江北方工具厂、哈尔滨伟建机器厂、齐齐哈尔火车头体协、北兴
农场以及石油、林业等系统自筹经费办起业余体育学校,全省企业自办业余体校达到37所,
学员达1734名。哈尔滨龙江电工厂举办全国象棋名人赛和全国“飞龙杯”自行车赛;巴彦县
纺纱厂自办跨地区、跨行业篮球赛;齐齐哈尔钢厂、重型机器厂承办全市中小学乒乓球赛、
全市职工冰球赛;齐齐哈尔保险公司赞助全市马拉松大奖赛;七台河市燃料公司赞助全市篮
球赛。尚志县水泥厂、苇河炭素厂分别组队参加了全国地掷球比赛。
1982年,全省各行业系统举行的篮球比赛有:煤矿系统的《乌金杯》、邮电系统的《鸿
雁杯》、银行系统的《储蓄杯》、林业系统的《林海杯》农业水利系统的《丰收杯》及《冰
灯杯》、《促进杯》、《太阳岛杯》等。航运、铁路、军工、纺织系统举行了球类比赛。19
82年5月,黑龙江省第一届职工长跑比赛在大庆市举行,有10个城市、12个系统和省直单位的
职工参加比赛。6月,在哈尔滨市举行第一次职工钓鱼比赛,有16个代表队、80多名职工参加
。1982年,全省各级职工运动竞赛达18367次,有986400人参加。哈尔滨市开展职工体育“十
、百、千”评比活动,评出肉类联合加工厂女子篮球队、车辆厂游泳队、工程机械厂冰球队
等10个优秀运动队,五金交电公司等100个体育先进集体和1000名体育积极分子。穆棱县开展
“百、千、万”活动,当年达到了做操单位超百,晨练人员超千,体育人口超万,参加这项
活动的主要是职工。
1983年,开始出现家庭体育。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鹤岗、双鸭山、鸡西、七台
河、绥化、伊春等市涌现出818个全家男女老幼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家庭”,并举办
了29次家庭运动会,6551人次参加。当年,举行全省首届“体育家庭”评比,评选出19个“
模范体育家庭”,内有“职工模范体育家庭”14个,其中4个被选为全国职工“模范体育家庭
”。齐齐哈尔市有50个家庭浇了冰场,举行了15次家庭速滑比赛。七台河市桃山矿举办的一
次家庭运动会,设10个比赛项目,有15个单位、300多人参加。
1983年以后,联办运动队等社会办体育活动进一步兴起。哈尔滨市体委与黑龙江中医学
院联办田径、武术队,与星光机械厂联办冰球一队;哈尔滨化工总厂与市业余体育学校联办
青年男女篮球队,齐齐哈尔市体委与齐齐哈尔冰刀厂联办冰球队、短跑道速度滑冰队;省体
委与哈尔滨制药厂、省公安厅分别联办女子篮球一队、男子篮球二队,与哈尔滨第二毛纺厂
联办女子篮球队。有更多的工矿、企业、机关自办运动队。齐齐哈尔火车头体育协会为全国
火车头体育协会训练冰球队、垒球队、曲棍球队。曲棍球队参加第五届全国运动会,获冠军
。哈尔滨冷冻厂自办的女子蓝球队,1984年代表全国商业系统参加全国职工篮球赛获亚军,
哈尔滨市工会办的滑水队、赛艇队、皮船队、帆船队、划船队,一直代表黑龙江省或哈尔滨
市参加全国比赛。1984年以后,毽球、女子冰球、健美操、门球、龙舟等一些新项目在职工
中得到开展。1984年,在离退休职工中形成了“门球热”。9月,哈尔滨市组建门球队,迎战
日本宇都宫市友好访团门球队。1984年,体育运动扩展到个体生产者中,齐齐哈尔市举行首
届个体劳动者运动会,2700人参加了41个项目的比赛。佳木斯市个体生产者任国忠自费办起
了一支业余摔跤队。1985年,全省首次女子冰球比赛在哈尔滨市举行。1985年,在哈尔滨市
出现省内第一次职工健美操比赛、第一次职工桥牌赛和第一次企业举办的国际“连环杯”马
拉松、竞走比赛。由181人组成的黑龙江省工人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二届全国工人运动会,获得
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4枚,奖牌总数居全国第9位。
1985年,全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职工达237万人,占职工总人数的39.1%;组建各种运
动队和锻炼小组4.2万个,39万人参加。有1185个单位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0多万
人参加锻炼。一些行业系统和大型工矿、企业、机关举办职工运动会和单项竞赛活动形成制
度。全省有各种形式的自办运动队10251个,自办业余体校39所。广播体操、游泳、滑冰等各
项活动和“晨练”、“晚练”活动在许多城镇形成一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