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为国防服务

  一、选调、训练和输送飞行学员
    1958年3月,国家体委、教育部、青年团中央发出《关于在中学中开展业余滑翔运动的联 合通知》。黑龙江省体委即将滑翔运动列为开展国防体育的重点项目,先后在哈尔滨、齐齐 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鹤岗市建立5所航空俱乐部和1所业余滑翔学校。除进行飞行、高级 滑翔、飞机跳伞和航空模型训练外,主要开展三级滑翔训练,为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训练和输 送飞行学员,直接为空军建设服务。1959年,省航空俱乐部训练三级业余滑翔员87人,齐齐 哈尔市航空俱乐部训练24人。
    1960年2月,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全国航空专业会议,根据全国民兵工作会议提出的“对 民兵中的特种兵,如航空、航海、通讯等兵种的训练,今后完全由各级体委担负”的精神, 会议确定“对航空兵种的训练,经军委与国家体委共同商定,向各省分配任务和指标”。省 体委根据会议精神,向省委、省人委呈报《关于贯彻全国航空专业会议精神的报告》,并同 省军区、省教育厅配合,从哈尔滨市各中学选出175名学生,在齐齐哈尔市选出86名学生,由 两所航空俱乐部共同完成261名业余滑翔员的训练任务。这是黑龙江省历史上训练业余滑翔员 最多的一年,成为全国开展滑翔训练先进省份之一。
    1961年12月,国家体委在沈阳召开东北地区航空俱乐部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体育部 门在解决航空兵源的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因为航空俱乐部是开展滑翔运动的据点,又是培 养和储备空军后备兵员的基地。通过航空俱乐部进行业余滑翔训练,然后向空军输送飞行员 ,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到空军后还可大大的减少技术淘汰率,缩短空中训练 时间。因此,搞好业余滑翔训练,对解决飞行员来源问题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会议 传达了贺龙副总理提出的“要在5年内培养5万名滑翔员,从滑翔员中选调飞行员”的要求。 为贯彻会议精神,完成国家下达的训练任务,省体委同省军区、省教育厅联合给省人委呈报 《关于贯彻东北地区航空俱乐部工作会议精神的报告》,提出加强航空俱乐部建设、进行业 余滑翔员的选调和训练、解决经费等问题的请示;并计划在1962年结合夏季征兵工作,在哈 尔滨、齐齐哈尔和佳木斯市的初、高中二年级学生中选调100名学生(哈市50人,齐市30人, 佳市20人),由教育局负责转学集中到航空俱部附近的中学,单独编班学习,利用暑假期由 航空俱乐部进行滑翔训练。省人委当即以黑办(文)秘许字第744号文件批示:“搞好业余滑 翔训练是直接为国防建设服务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要切实完成这一任务”。
    1962年夏季征兵时,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因经费问题未完成选调任务。佳木斯市认真 按省人委要求,从6月开始进行业余滑翔员的选调工作。在全市12所中学的1340名初、高中二 年级适龄男性学生中,经摸底和目测确定588人参加体检,只合格20人,又经公安局政审淘汰 5人,最后合格15人。由教育局负责转学至佳木斯市第一中学,编在一个班。从7月15日至8月 16日暑假期间集中到航空俱乐部训练。全部选调经费平均每人只花费100元。佳木斯市在选滑 工作中措施得力,节省人力财力,很好地完成业余滑翔员的选调和训练任务,省体委以(62 )黑体防字第35号文件给予通报表彰。
    1963年,省体委同省军区根据省人委744号文件精神以及佳木斯市选滑工作经验,在哈尔 滨市教育局配合下,从23所中学的5000多名适龄学生中,经体检和政治初审,选出37名学员 。在暑假期间,由省航空俱乐部进行滑翔训练。在技术和政治上又淘汰10人,最后合格27人 。齐齐哈尔市在下半年也进行了选滑工作,从两万多名中学生中选出33人,当年因暑期已过 ,未能集中进行滑翔训练。
    1965年,省体委同省教育厅共同投资的省滑翔学校在哈尔滨建立。省军区在全省各中学 初、高中二年级学生中选出187名学员(高中21人,初中166人),于8月统一调入省滑翔学校 ,编成3个区队,由省航空俱乐部训练75人。齐齐哈尔市航空俱乐部训练55人,佳木斯市航空 俱乐部训练57人。至10月份,全部完成三级滑翔员课目的训练。学员返回滑校后编成1个高中 班、3个初中班转入正规的文化课学习。
    1966年暑假期,这一批187名学生分别在初、高中毕业。7月,经空军选飞行员小组的体 检和政审,有140人输送到空军预科学校,有24人入成都民用高级航空学校,合格率占87.6 %。有20人到陆军,有3人自愿返籍工作。这是黑龙江省首次通过滑翔学校成功地向空军输送 飞行学员,受到国家体委的好评。省体委原计划滑翔学校在1966年扩大招生400人,因“文化 大革命”而中止。
    1975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号文件和国家十一个部委《关于贯彻执行19号文 件的联合通知》精神,省体委重新恢复组建了业余滑翔学校和航空运动学校(即原航空俱乐 部)。省军事体育领导小组确定1975年选调100名业余滑翔员。7月16日由省体委、省军区、 省教育局、省计委、省人事局、省公安局、省财政局、省卫生局、省粮食局、省商业局等10 个单位下发《关于选调业余滑翔学员的联合通知》。有选滑任务的哈尔滨市(15人)、松花 江地区(30人)、绥化地区(35人)、嫩江地区(20人)都成立了选滑办公室,在省选滑办 公室统一领导下,在1个市3个地区的30个县(区)的775所中学,72422名适龄学生中,经目 测合格48839人,送体检站受检16138人,地、市体检合格579人,省体检组复查,合格385人 ,又经过政审,最后合格100人。选调费平均每人仅用1000元。
    1976年3月,调入98名学员到业余滑翔学校学习和进行滑翔训练,至8月毕业,输送给海 军航空兵55人,留校培养滑翔教员2人,身体和政审淘汰41人。合格率达58%。当年,省军区 结合征兵工作,又从全省选160名学员,11月份调147名学员入省滑翔学校学习。于1977年4月 至8月,分两批进行文化学习和滑翔训练。当年,全省选飞行员任务为100人,省军区确定直 接从滑翔学校输送。经体检和政审,淘汰41人,合格106人(合格率达72.6%),于9月输送 到空军,超任务6%,受到军委的表扬。
    1977年5月至10月,再次进行业余滑翔员的选调,在7个地、市的48所中学中初检27890人 。地、市体检合格1041人,占初检人数的3.7%。省复查1001人,合格544人,占53%。最后经 政审和身体复查,合格200人。于10月调199人入省滑翔学校学习。1978年6月开始滑翔训练。 10月输送给海军航空兵84人,合格率占42.8%。
    1978年又从全省选199名学员,10月入省滑翔学校学习。1979年6月至8月,经省和齐齐哈 尔市航空运动学校共训练188人。1980年输送给空军110人,留校6人,淘汰83人,合格率占4 1.7%。
    1980年,国家体委、总参谋部、教育部联合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报送《关于撤销业余滑 翔学校,开展群众性业余滑翔活动的请示报告》,建议体育部门不再承担向空军输送飞行员 的任务,撤销滑翔学校。省体委于当年撤销了省业余滑翔学校,保留了航空运动学校,从而 结束了选调滑翔员工作。黑龙江省从1958年开展滑翔运动,至1979年共训练三级滑翔员1285 人。其中,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共输送飞行学员519人。详见下表:   
    二、代训飞行学员
    根据中央军委和国家体委的指示和要求,黑龙江省体委在开展滑翔训练方面,除为空军 选调、训练和输送飞行学员外,还执行过为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直接代训现役飞行学员的任务 。
    1959年7月,按照国家体委下达的训练计划,黑龙江省航空俱乐部开始执行第一期代训任 务,从空军第一预科学校接受30名飞行学员,经两个月的滑翔训练,按训练大纲圆满完成三 级滑翔训练任务。
    1960年代训任务增加1倍,又从空军第一预科学校接受60名飞行学员,由省和齐齐哈尔航 空俱乐部各训练30人。
    1961年7月,国家体委又分配黑龙江省为空军代训185名飞行学员。分别由省航空俱乐部 训练两期,共95人,齐齐哈尔航空俱乐部训练两期,共90人。
    1963年,黑龙江省共为空军代训188名飞行学员。其中,省航空俱乐部代训一期30人,齐 齐哈尔航空俱乐部代训两期97人,佳木斯航空俱乐部代训两期61人。这是黑龙江省历史上完 成代训任务最多的一年。
    1964年,从海军航空兵接受88人的代训任务,分别由齐齐哈尔航空俱乐部训练53人,佳 木斯航空俱乐部训练35人。
    黑龙江省3所航空俱乐部,从1959年至1964年的5年间,共为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代训飞行 学员550人(详见表4—3)。每期都能保证质量,安全无事故地圆满完成训练任务,深受部队 的好评。海军航空兵党委《关于飞行学员进入本科前进行滑翔训练的报告》中称:“经过三 级滑翔训练的学员,在飞行训练中,要比没有经过三级滑翔训练的学员,少带飞一个小时” 。   
    三、为炮兵训练服务
    为使航空模型运动更加直接地为国防和生产建设服务,国家体委于1961年9月在北京举办 以应用航空模型为内容的全国无线电操纵航空模型竞赛。参赛各队有靶机、空中摄影、人工 降雨、气象测候、遥测反应、空投、撒农药等项目。黑龙江省航空模型队运动员古启元和骆 长持参赛的无线电摇控靶机项目获大会一等奖。参观竞赛的部队代表和专家对靶机给予很高 评价,认为“从参赛的靶机飞行情况来看,基本上作到了飞行稳定,能按预定的航线作等速 水平飞行,在一定程度上摹拟了真飞机的战术动作,符合高射炮兵训练用靶机的基本要求。 同时,起动迅速,起飞和着陆场地限制小,便于部队使用,使高炮部队能够模仿敌机战术飞 行动作进行瞄准练习,使训练更接近实战的条件,这无疑会提高高炮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 ,增强部队的战斗力”。赛后,经进一步研制,成批生产出1型靶机,被炮兵广泛采用,成为 部队的装备应用于训练。
    1972年,应黑龙江省军区的邀请,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航模队教练和运动员吕世英、骆 长持、程国卿、孙国章、李洪斌、刘树凯等人,为部队训练靶机组。哈尔滨、齐齐哈尔、牡 丹江市和呼伦贝尔盟各警备区和军分区派人学习,时间是两个月。学习对靶机的维护和飞行 操纵,使受训人员掌握改1型靶机的维护和操纵技术,并配合部队训练,组织对空射击及联合 作战演习。
    1973年,省和哈尔滨市国防体育俱乐部教练协助省军区训练民兵炮兵靶机操纵人员,对 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大庆市调来的由青年工人组成的民兵炮兵,进行了两 个月的训练,培养了一批靶机操纵人员。
    1974年和1975年,省和大庆、齐齐哈尔市国防体育俱乐部先后为大庆武装部、石化总厂 训练民兵炮兵靶机组;配合省军区独立二师军事演习,摹拟假设敌;配合齐齐哈尔第二机床 厂武装部民兵炮兵团训练打靶,作实弹射击靶机。
    四、为飞行学员进行伞塔跳伞训练
    1960年至1966年,哈尔滨市国防体育俱乐部伞塔跳伞组,先后为空军第一航空学校飞行 学员进行初级跳伞训练5000人次,为飞机跳伞打下了基础。
    五、为公安部门培训射击手
    1964年,伊春地区国防体育俱乐部协助地区公安局办干警手枪训练班,培训150名干警。
    六、为民兵团培训摩托车通讯员
    1977年,牡丹江市国防体育俱乐部根据战备的需要,为市武装部所属北方工具厂和机车 厂民兵团开办3期摩托车通讯员训练班,培养了一批摩托车驾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