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短跑道速度滑冰
一、引进与开展概况
短跑道速度滑冰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黑龙江省先从荷兰后从日本直接引进开展起来
的一项冰上竞技运动。
1978年2月,由领队兼教练何刚(黑龙江省速滑队教练)率领中国男子速滑队,参加在瑞
典举行的世界速滑锦标赛后,于回国途中应邀去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参观并参加在那里举
行的国际短跑道速滑赛。当时,短跑道速滑在日本和一些欧美国家已有50多年历史。去阿姆
斯特丹,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接触这个项目。黑龙江省速滑运动员郭成江向英国选手借了副
短道速滑刀,参加500米、1000米和1500米3项比赛。其中,500米比赛因滑跑技术不适应而摔
倒,1000米和1500米获第28名。随队科研人员、吉林省体育科研所李玉春拍了录像片,何刚
记录并整理了比赛规则。
1978年6月,黑龙江省体委在哈尔滨市召开全省冰上训练工作会议。会上,由省体委副主
任刘凤荣主持,向与会人员放映了短跑道录像片,讲解了比赛规则,并动员各地、市开展短
跑道速度滑冰运动。会议指出:“短跑道速滑运动适合亚洲人身材较矮、动作灵活的特点,
且场地小(周长111.12米),在冰球场上即可进行训练和比赛,易于在中、小学广泛开展”
。会议号召“全省各地、市积极试行”。牡丹江市体委主任赵建国等当即表示要积极试行。
1979年2月,为检阅各地、市的试行情况,省体委在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举行首次全省
短跑道速滑集训比赛,有呼盟、松花江、大兴安岭、合江、嫩江、黑河地区和哈尔滨、齐齐
哈尔、大庆、鸡西、鹤岗市及哈尔滨铁路局共12个代表队的77名少年组运动员参加。比赛分
13—15岁和16—17岁两个年龄组,设追逐赛、淘汰赛两个比赛项目和一个表演项目——接力
。参赛选手均穿速滑刀。比赛的编排及比赛办法、裁判法均摸索进行。赛后,各队领队和教
练认为,短跑道速滑虽然在运动场地、运动器材和比赛项目上有别于速度滑冰运动,但这两
项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有相近之处。运动员虽然穿速滑刀参赛,也能很快适应比赛要求,跑出
好成绩,短跑道速滑运动在黑龙江省大有前途。
1981年9月,国家体委邀请日本短跑道速滑代表团来中国表演及讲学。代表团团长石川良
并是国际滑联委员、日本滑联主席、短跑道速滑运动创始人。他在讲学中说:“近几年,日
本短跑道成绩很好,可欧美人联合起来找我们的别扭,比赛中想方设法把我们的优秀运动员
罚下来,提抗议他们不听。中国有十亿人口,你们参加进来就有力量。中日两国运动员携手
走向世界,亚洲人就能占领这个项目的世界舞台。”日本短跑道滑冰代表团一行7人先后在哈
尔滨、长春举办讲学班,讲解竞赛规则、裁判法、场地划法及滑跑理论。参加讲习班的有来
自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及东北3所体育学院等单位的100人。其中,黑
龙江省派省体委机关刘桂英、赵洪洲、洛自修及部分地、市的速滑教练员、裁判员共50人参
加。
1982年3月20日,国家体委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全国短跑道速滑测验赛。参赛单位有吉
林、辽宁、黑龙江、北京、河北、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解放军、北京体院、
哈尔滨体院等13个代表队、68名运动员。其中,黑龙江运动员20名。比赛设男、女全能、50
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男、女接力。参赛选手均为速滑运动员,并第一次穿用齐齐
哈尔冰刀厂生产的不移位的短跑道高刃刀。在12个比赛项目中,黑龙江运动员获10项冠军。其中,
郭成江、杨可心获男、女全能冠军。
全国短跑道速滑测验赛后,中国体育报社和人民体育出版社,认为短跑道是个新兴项目
,群众喜闻乐见,并派人来黑龙江省商定,由这两家新闻单位与黑龙江省体委在齐齐哈尔市
联合举办“短跑道速度滑冰比赛”。
比赛于1982年4月7日至10日在新建成的齐齐哈尔市人工制冷冰场举行。会前,省体委专
门用火车将浇冰车运到齐齐哈尔市。参赛单位有黑龙江省体工二队、省体校及哈尔滨、齐齐
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鸡西、鹤岗、伊春市和黑河、绥化、松花江、嫩江、合江、牡丹江
、大兴安岭地区的21个体工队和业余体校代表队,运动员99人,教练员50人。
1982年底,国家体委决定正式开展短跑道速滑运动,并列为全国和全运会比赛项目(国
际滑联将短跑道速滑列为亚洲冬运会正式项目,共设8枚金牌)。从此,各省、市、自治区纷
纷成立短跑道速滑队。黑龙江省先后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市和黑河、绥化
地区建队。
1983年2月,为迎接第五届全国冬运会,黑龙江省体委决定派教练员金汉洙、杨万全带领
8名运动员去日本学习。男队员:郭成江、王伟、关涛、李岩石。女队员:杨可心、许艳琴、
那小梅、赵淑岐。翻译:王石安。2月13日至3月8日先后在东京、名古屋、京都等3个城市,
同日本国家队进行了共同训练。这次去日本学习,对日本短跑道项目作了全面考察。考察材
料印发后,对全省教练起到了“课本”作用。日本朋友对黑龙江省短跑道项目的开展提出了
以下建议:(1)为了迅速提高运动成绩,必须“派出去,请进来”,通过此种办法可以掌握
先进的滑跑技术,是迅速提高成绩的捷径;(2)多参加高水平的国际比赛,锻炼队伍,可取
得实际的比赛经验;(3)尽快地研制先进的冰刀鞋;(4)为了多练习弯道滑跑技术,必须
全年上冰训练;(5)多安排不同层次的比赛,从中发现人材,培养后备力量;(6)制定本
省的特殊比赛规程,如设团体总分、按成绩编排等,对发挥各地区积极性,提高成绩有好处
。
二、比赛与成绩
(一)全省比赛
从1983年起,每年均举行1次全省短跑道速滑比赛。
1983年1月15日至17日,全省短跑道比赛在哈尔滨市举行,有5个代表队的51名选手参加
。王伟、杨可心分获男、女全能冠军,哈尔滨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1984年12月20日至21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全省业余体校短跑道速滑比赛,有5个代表队的
31名选手参加。
(二)参加全国比赛
1983年2月,在牡丹江市北山体育场举行第一届全国短跑道速滑比赛,参加单位有吉林、
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解放军等13个单位、50名选手。比赛结果,男、女12个项目的冠军
均为黑龙江省运动员获得。其中,秦兆伟、杨可心分获男、女全能冠军;佳木斯队和哈尔滨
队分获男、女接力冠军。
1983年3月19日至20日,第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短跑道比赛在哈尔滨市举行,参加比赛的
有来自河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解放军、火车头体协等单位的100多名选手。设
男、女全能,男、女接力4枚金牌。黑龙江省李岩石、杨可心分获男、女全能冠军,李岩石一
人获5个单项中的4个冠军。黑龙江省男队获男子5000米接力冠军,吉林省获女子3000米接力
冠军。12个单项冠军黑龙江省获10项,4枚金牌黑龙江省获3枚。在这届运动会上,创造了短
跑道项目的国家纪录。12项国家纪录(男、女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接力
、3000米接力),多为黑龙江选手所创造。
1984年1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全国短跑道速滑比赛在吉林省吉林市举行。黑龙江省4个
代表队、吉林省3个代表队、新疆自治区1个代表队,共8个队的74名选手参加。男、女全能冠
军分别由黑龙江李岩石、吉林赵敬南获得;男、女接力冠军均由黑龙江队获得。
1985年3月14日至17日,第三届全国短跑道速滑比赛在哈尔滨冰上训练基地举行。有11个
代表队的79名选手参加。牡丹江、哈尔滨分获男、女团体冠军,哈尔滨市李岩石、杨可心分
获男、女个人总分冠军,哈尔滨队获男、女接力冠军。
(三)参加邀请赛
1984年3月22日至24日,在齐齐哈尔市举行“黑龙杯”短跑道速滑邀请赛。由国家体委、
齐齐哈尔市体委、齐齐哈尔冰刀厂联合主办。哈尔滨市选手李岩石、牡丹江市选手展焕丽分
获男、女全能冠军,男、女接力冠军均由牡丹江代表队获得。
1984年12月1日至3日,在哈尔滨冰上训练基地举行全国短跑道速滑邀请赛。有12个代表
队、79名选手参加。这次邀请赛以各地、市为参加单位。黑龙江省体校队第一次参加全国比
赛。黑龙江省有很多队员模仿日本短跑道运动员参赛办法,既参加速滑比赛,又参加短跑道
比赛。王伟、秦兆伟、王锐、郭志春、李岩石、杨可心等一批参加训练两年的选手取得好成
绩。
1985年12月14日至16日,在哈尔滨冰上训练基地举行全国室内短跑道速滑邀请赛,有6个
代表队、37名选手参加。
(四)参加世界性比赛
1983年4月8日至10日,中国第一次派短跑道速滑队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短跑道
速滑锦标赛。有12个国家的39名选手参赛。中国代表团团长由国家体委朱承翼担任,翻译孙
淑英,教练陈美银(女)、丁自来。8名队员中有黑龙江省7名。男队员:李岩石、秦兆伟、
王伟、郭志春。女队员:杨可心、邓群、崔丽萍、赵敬南(吉林)。黑龙江省运动员在比赛
中最好成绩获第五名。由于比赛成绩平平,国家体委决定1984年、1985年两届世界短跑道速
滑锦标赛,不派队伍参加。
1985年2月22日至24日,在意大利举行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有12个国家55名
选手参加(男27人,女28人)。黑龙江省运动员展焕丽以5′48″40获女子3000米冠军、以2
′56″20获1500米第四名,并获全能第三名。这是“文化大革命”后我国冰上项目第一次在
国际比赛中取得的好成绩。国内冰上界人士认为,短跑道项目在短短的3年里能取得如此好的
成绩,开了个好头。
三、制定竞赛规则、裁判员队伍
随着短跑道速滑项目的兴起,黑龙江省这个项目的裁判员队伍,相应地逐步形成,并对
全国短跑道速滑裁判规则和裁判法的审定有所贡献。
1978年4月,黑龙江省体委竞赛处根据速滑教练何刚从荷兰带回来的资料,整理了《短跑
道速滑竞赛规则》(草稿),共5章24条。1979年,国家体委冰雪处审定短跑道速滑规则5章
24条(试行稿)。1980年,国家体委与黑龙江省体育科研所共同翻译了国际滑冰联合会公布
的1980至1982年度《短跑道速滑竞赛规则》,同年4月又翻译了《备忘录》。
1982年6月,国家体委组织全国部分短跑道速滑裁判员在秦皇岛第一次制定我国短跑道速
滑竞赛规则,4章23条,基本上与国际规则相一致。黑龙江省刘桂英、刘士杰参加了此项工作
。从1979年以来,先后有省体委刘桂英、哈尔滨科技大学王石安、牡丹江市范广玉、哈尔滨
体院朱彦辉等,分别担任过全国和全省比赛的裁判长或副裁判长。
1985年,黑龙江省有短跑道速滑国家级裁判员两名:
朱彦辉
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
周永顺
黑河地区体工队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