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摩托艇

  1958年8月,黑龙江省体委为迎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始组建摩托艇集训队。从哈尔滨 市选调男运动员刘洪余、孙醒文(东北林学院),女运动员陈淑芍(哈尔滨工业大学)、永 秀芝、杨白玉(哈尔滨师范学院)、阎福云、解淑贤(哈一百)等人参加集训。由在青岛中 国人民航海俱乐部训练班受过训练的刘中琦和孙振生任教练,开始进行身体素质和游泳训练 。11月赴江苏省进行水上驾驶训练。因受本省名额所限,摩托艇队未能报名参加全运会,集 训队解散,运动员回原单位。
    1959年11月,第一届全运会后,省体委决定组建省摩托艇优秀运动队。由荆学仁任领队 ,刘中琦任教练,又从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等市中学中选调男运动员刘福生 、孙成有、张守珠、苏洪瑞、滕庆林;女运动员董晶、王淑云、孙玉琴、耿秀萍、杨秀芝、 陈静等13人人队。1960年2月,开始在哈尔滨市游泳馆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游泳馆进行游泳 训练。同年5月底,赴青岛航海俱乐部进行摩托艇水上驾驶训练。先请国家集训队的教练讲解 摩托艇机械原理、维修保养、调整、海上维护,并进行实习;然后在双人艇上学习驾驶技术 。经3个月的训练,大部分运动员都能在“山藤牌”和国产“火星牌”训练艇上单独完成起航 、绕标、定向驾驶,并学会用控制速度的方法进行压浪和避碰,同时也掌握了处理机械故障 的技能。8月回哈尔滨,在宾县二龙山水库继续进行训练。当年冬,赴旅顺与辽宁摩托艇队共 同训练。在冬训期间,主要是巩固和提高基本功训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摩托艇队在经费不足、器材短缺的情况下,发扬自力更生、 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自己动手修补和利用代替器材进行训练。教练员刘中琦善于走群众路 线,集思广益,改进教学方法,制定系统和完整的教学方案。在狠抓基本功的基础上,坚持 从实战需要出发,解决驾驶的稳定性,使技术和战术得到较好的发挥,全体队员的技术逐渐 进入稳定状态。每逢“八·一”和“十·一”等节日,均在哈尔滨的松花江上进行绕标、集 体编队航行、滑水、单人和多人的体操造型等项目的表演,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1962年8月,省体委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减缩优秀运动员队伍 ,摩托艇队只留下苏洪瑞、滕庆林、孙醒文、陈静、杨秀芝等5名运动员,其余人员转业。
    1963年,为迎接在武汉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摩托艇个人冠军赛,摩托艇队于3月赴青岛进行 训练,5月转赴武汉进行赛前实战性的强化训练。在训练中,狠抓了竞赛关键性一环的起航准 确性,全程训练的各项指标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与实力雄厚的湖北队定期进行教学比赛, 技术水平不相上下。在起航和绕标技术上还略胜一筹。在保证训练的同时,在刘中琦的倡导 和队员苏洪瑞的合作钻研下,对挂机进行改装,在化油器上采用大口径喷嘴量孔,扩大了进 气量,增大了马力;将消音器水下排气改为水上喇叭口排放,利用排气的脉冲震荡波,扩大 了进气管的混合气充填系数,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改用薄型汽缸垫,加大了发动机的压缩 比;改变螺旋桨的吃水角度和深度,获得螺旋桨最大推力;用18微米钢丝代替原油门拉筋线 ,减少加速阻力,缩短了加速时间。经过这些机械上的改装和调整,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大为 改善,直线测速可达102公里/小时(250毫升发动机),为提高竞赛成绩奠定了基础。
    1963年9月在武汉参加全国摩托艇个人冠军赛(共18个队),杨秀芝在女子250毫升级1公 里竞赛中获第一名。苏洪瑞在男子250毫升级5公里竞赛中连续三场均获小组第二名,总积分 1050分,总名次进入前六名。杨秀芝和陈静在女子250毫升级5公里竞赛中获第五名和第六名 ;在10公里竞赛中获第四名和第五名。这次竞赛如计算团体总分和名次,黑龙江省可进入全 国前五名,跻身于全国摩托艇五强之列(广东、湖北、江苏、四川、黑龙江)。
    1964年8月,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摩托艇邀请赛中,杨秀芝获女子250毫升级5公里第二名、 10公里第一名。陈静获女子250毫升级5公里第三名。苏洪瑞获男子350毫升级5公里第八名。 在同时举行的“元老杯”竞赛中,刘中琦获第四名。赛后,黑龙江省摩托艇队进行了总结, 认为经较短时期训练即取得较好成绩,主要是:(1)博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并发挥自己 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如学习八一队李品芳的直立型等待起航技术, 这种姿势在多艇等待起航的瞬间,视野广,照顾面大、有利于观察和寻找有利的位置,发现 情况后能及时处理。此外,在起航后,把在左前方压艇的传统老模式,改为在纯左方压艇, 使在起航抢绕一号标时,身体重心移得快,突破了一成不变的固定姿势,形成自己的特点和 风格。(2)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加强对起航的训练,使起航前的抢占位置与起航 时的速度结合一致,做到起航成功率高,在群艇竞发时,首先占据有利的航道。(3)重视机 械的更新,大胆进行改装,使发动机发挥最大的功率,获得驾驶速度上的优势。
    1965年,参加第二届全国运动会时,摩托艇队因受黑龙江省代表团报名名额所限,未能 参加比赛,调教练和4名运动员到舰船模型队协助制作模型。全运会结束后,省体委对优秀运 动队调整,为保证重点项目,决定将摩托艇队撤销。封存所有器材,只留下刘中琦和苏洪瑞 2人作为“种子”,以待日后条件好时再度发展。
    1966年6月,刘中琦在哈尔滨市江上运动站,协助市工会在松花江上普及一段摩托艇运动 ,只有少数业余爱好者参加活动。苏洪瑞应牡丹江市体委的邀请,在牡丹江市江口水上运动 站,进行摩托艇运动讲学,传授发动机和艇只维修、保养等知识。同一时期,转业到齐齐哈 尔市的运动员滕庆林,在齐市的嫩江和龙沙公园组织多次表演。刘福生在佳木斯市江上运动 站组织摩托艇滑水运动。除此,因受经费、器材、场地所限,摩托艇运动未能在群众中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摩托艇运动和其它项目一样完全停止活动。
    1975年开始恢复军事体育。因摩托艇器材在军事接管后,长期保管不善,大部分损坏、 遗失和挪作它用;又受经费、人员编制所限,摩托艇队未能恢复。以后,除哈尔滨、齐齐哈 尔、佳木斯、牡丹江等沿江城市有时用摩托艇开展滑水表演;公安、航运等部门用摩托艇救 护巡逻外,作为一项竞技体育的摩托艇运动,在黑龙江省未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