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围 棋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前后,黑龙江地区围棋活动缺少群众基础,水平较低。
50年代后期,哈尔滨市有两个供群众活动的场所:道里区文化馆棋艺室和青年宫棋艺室,常
去这两个场所参加围棋活动的人逐年增加。1957年8月,哈尔滨市首届围棋赛,有17人参赛;
市体育工作队花样滑冰教练员田继陈获冠军,并代表哈尔滨市参加于当年10月在沈阳举行的
全国棋类分区赛,获围棋个人赛第四名。1958年,牡丹江市举办首届围棋赛,有5人参赛。同
年,齐齐哈尔市举行首届围棋赛,18人参赛,冠军王振亭;王振亭并代表齐齐哈尔市参加全
国围棋赛天津赛区比赛,未得名次。1959年,王振亭获黑龙江省首届运动会围棋冠军。
60年代前期,牡丹江市举办围棋赛4次,参赛运动员由十几人增至40多人,冠军分别为何
威、傅志忱、王宏生、夏仲贤,并开办两期围棋学习班。哈尔滨市举办职工围棋邀请赛、职
工围棋赛和全市棋类比赛围棋赛,出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中学、太平小学、哈尔滨第一
工具厂、建成机械厂等一些活动好的单位和钱俊、施济国、韩松、曲强、王明德、逄恩尧等
一批业余棋手。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后,国务院副总理贺龙、陈毅于1960年接见在北京的棋手,《体育报
》配发《国运兴,棋运兴》社论;同年举行的全国棋类比赛闭幕式上,陈毅到会发奖并讲话
,倡导在全国推广棋类运动。国家的重视倡导,推动了黑龙江省棋类运动的开展。
1960年,从沈阳市调青年围棋手黄成俊来省受训,并派他和王振亭代表黑龙江省参加19
60年全国围棋比赛。
1961年,成立省围棋队。1962年,黄成俊在全国围棋比赛中获“二段”
称号。当时国家规定,全国冠、亚军可获“五段”,以下是四段、三段、二段、初段。同年
,哈尔滨市青年教师吴广熹被调入省棋队;吴广熹棋艺水平与黄成俊相仿。1963年,吴、黄
二人被调入国家围棋队。1965年吴广熹从国家队回省后到省体委机关工作,黄成俊于1966年
回沈阳,省围棋队被撤销。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围棋活动陷入停顿状态。1973年,国家体委举办全国围棋集训
,在黑龙江省嫩江县山河农场插队的北京市知识青年聂卫平参加集训,并代表黑龙江省参加
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全国棋类比赛,名列第三。同年,日本国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聂卫平战
胜该代表团团长宫本直毅九段,成为中国最强的年轻围棋手之一。1975年,聂卫平在第三届
全国运动会围棋比赛中以全胜的战绩取得全国冠军;接着在北京战胜来中国访问的日本国围
棋高手洼内秀知九段。1976年4月,聂卫平参加中国围棋代表团访问日本国。首场比赛,聂卫
平击败日本国“天元”冠军藤泽秀行九段,接着连胜两名九段高手,最后一场又以凌厉的攻
势战胜日方五届“本因坊”冠军、“终身名誉”本因坊冠军、有“电子计算机”之称的石田
芳夫九段,日本国报社、电台惊呼“聂旋风席卷日本棋坛!”
进入70年代,省内围棋活动有较大发展,各地比赛频繁,新手辈出,哈尔滨市有徐东海
、韩松、曲强、陈兆峰、王明德等人。1975年,哈尔滨市举办围棋训练班,并建立市青少年
业余棋校,内设置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和围棋3个班,有围棋学员50多人。市内各区都有开展
业余棋训练的重点中、小学校。围棋界老前辈韩文达以个人名义举办“哈尔滨市围棋名手邀
请赛”。牡丹江市于1974年成立棋类协会,举办围棋学习班,招收青少年男、女学员。
1976年,重建省围棋队。先后调入围棋队的有聂卫平、陈兆峰、鲁健、牛力力(女)、
黄希文、吴广熹、牛娴娴(女)、黄忠英(女)、薛至诚等人。1977年8、9月间在哈尔滨市
举行的全国围棋赛中,有20个省、市、自治区的120名男、女选手参赛。黑龙江队由聂卫平、
陈兆峰、薛至诚、黄希文、牛力力组成,获团体总分第五名,聂卫平蝉联个人赛全国冠军。
1979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围棋赛中,黑龙江队获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七名
,聂卫平再次蝉联个人赛全国冠军,牛力力获第七名。同年,聂卫平获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
冠军。1981年9月,聂卫平第五次获得全国围棋冠军。1982年,经黑龙江省体委同意,聂卫平
被调回北京市。此后,即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比赛。
80年代前期,围棋活动在黑龙江省有很大发展。各地大都建立包括中国象棋、国际象棋
和围棋3个棋种的棋类协会。全省高等学校普遍建有围棋协会,校内比赛频繁,高等学校间每
年都举办围棋比赛。哈尔滨工业大学围棋活动盛行,比赛形式多样,有个人赛、团体赛、“
迎新杯”赛、本科生——研究生对抗赛、擂台赛等。围棋在全省中、小学校中广泛推行,业
余训练在各地不断发展。哈尔滨市文昌小学校设有专职教师和棋艺室,有20多名学生坚持长
年训练,全校有400多人参加围棋活动。黑河市有3所中学、6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开展业余围
棋活动。黑河市第一中学是省围棋传统校,在省少年围棋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女生田红是初
段棋手。大庆市石油化工总厂青年宫围棋班,对30多名10岁以下儿童进行长年训练。各地注
重开展少年竞赛活动。1983年,哈尔滨市教育局和市体委联合举办首届哈尔滨市中、小学生
3项棋类比赛,参加围棋赛的89人,都是由各区选拔上来的棋手。比赛分小学男女、中学男女
4个组进行。此后,每年都举行全市性少年围棋竞赛活动。
1980年,黑龙江省棋社成立,省委书记李剑白为名誉社长,省体委副主任赵向任社长。
同年,省棋社等单位在哈尔滨市联合举办首届老干部“新长征杯”棋类比赛,王前信、陈传
国、陈元直分获围棋赛前三名。
省围棋运动员黄忠英1980年入选中国高中生围棋代表团出访日本国,参赛4场获全胜。同
年,牛力力获全国第二届“新体育杯”围棋赛第七名。
1982年,牛娴娴参加中国高中生围棋代表团出访日本国获胜。同年,牛力力获全国围棋
联赛女子个人赛第四名。1983年,牛力力在全国围棋赛中获围棋个人赛第六名;同年7月出访
罗马尼亚、英国、法国,对这3个国家的围棋手进行指导。1985年,牛力力被调入国家围棋队
。
80年代前期,省围棋队男棋手在全国比赛中成绩下降,并出现1983、1984两年由女棋手
黄忠英参加男子团体赛的极其特殊的情况。省队男棋手在全国比赛中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三:一是,聂卫平调回北京;二是,建队时的其他棋手已是“老将”,且在省内缺少“竞争
”和高手指导;三是,对少年业余训练指导不力,后继无人。省围棋队的训练,主要采取全
国通用的方法、手段:其一,博览棋书,反复研究领会;其二,观摩国内高手的对局,了解
其攻防技、战术和临场心理状态,找出其长处及短处,以便一旦相遇,可避其长、攻其短,
做到克敌制胜;其三,平时训练中,棋手间、教练与棋手间经常对弈,能过反复实践锻炼计
算力、综合力,提高技、战术,特别是教练通过下“指导棋”,进行具体指点;其四,复盘
指导;其五,有针对性地对棋手进行心理训练,使之做到临场镇定,优势不骄傲轻敌,劣势
不气馁慌乱;其六,扩大棋手知识领域,提高文化素质。省围棋队缺少高手指导,自不免影
响棋艺的提高。
1984、1985两年,黑龙江省举行围棋业余段位赛,有11个单位、60名棋手获得四段至初
段段位,内有女子初段棋手3名。
1985年黑龙江省棋院成立,刘恕任院长,董汉才任副院长,下辖围棋、中国象棋、国际
象棋3个队。围棋教练为一级围棋教练吴广熹。
1985年,举办哈尔滨、牡丹江、大庆3市围棋赛。同年,省直属单位成立“老干部棋牌(
桥牌)协会”,规定每年举办一次老干部棋牌比赛,当年并举办黑龙江、北京、湖北3省、市
老干部围棋赛。
省围棋队有3名五段棋手:
陈兆峰,1974年哈尔滨市围棋赛青年组冠军,1977年入省队。1979年省四届运动会围棋
比赛中获第一名。1983年全国围棋升段赛中获得三段段位,1984年升段赛中升为四段,1985
年升为五段,达健将级标准。
牛力力(女),1977年入省队,同年在全国围棋赛中获第五名。1978年,获全国少年围
棋赛女子组第三名和全国围棋赛第八名。1983年,全国围棋升段赛中获得三段段位,1984年
升段赛中升为四段,1985年升为五段。
黄希文,牡丹江市少年棋手,1977年调入省围棋队,1979年入选国家队。1982年全国段
位赛中获四段,1984年升为五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