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国际象棋

  国际通行棋种国际象棋,在中国开展较晚。1956年全国第一届棋类比赛中,国际象棋为 表演项目,1957年列入全国比赛项目。
    建国初期,哈尔滨市苏联侨民俱乐部中有国际象棋活动。哈尔滨市有少数中国人会下国 际象棋。1957年全市棋类比赛中,参加国际象棋比赛的共4人,第一名郭兴泉代表哈尔滨市参 加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的全国棋类分区赛,未进入决赛。翌年,哈尔滨市职工医院孟昭文代 表哈尔滨市参加在天津市举行的全国棋类分区赛,未取得决赛权。
    为迎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国际象棋比赛,1958年,省体委决定由获得全国中国象棋比赛 第四名的张东禄改习国际象棋,与哈尔滨市苏联侨民俱乐部商定,张东禄到这个俱乐部同苏 侨棋手下棋,并安排张东禄到爱辉县黑河镇邀请对岸苏联棋手过江来进行棋艺交流。国际象 棋与中国象棋有许多相似之处,张东禄的中国象棋基础较深厚,国际象棋棋艺水平提高显著 ,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国际象棋亚军。
    50年代末,国际象棋活动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职工中有所开展。哈尔滨市工人文 化宫、青年宫等开展有国际象棋活动。齐齐哈尔市于1959年职工棋类赛中设有国际象棋比赛 项目。齐齐哈尔和平机器厂、重型机械厂、造纸厂有国际象棋活动。
    1959年,以张东禄为主成立省国际象棋队。1960年,张东禄获全国比赛第五名。1961年 ,李中健、洪克敏进队。李中健原是黑龙江省中国象棋棋手,有较高的棋艺水平,后改习国 际象棋。1960年在吉林师范大学学习时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比赛,曾获国际象棋第七名。19 62年全国比赛中,张东禄分获第四名、第五名,李中健第七名。
    1963年,苏联国际象棋队来中国访问比赛。国家体委赛前举办集训,张 东禄、李中健入选,并入选国家代表队同苏联队进行对抗赛。1964年,张东禄参加中国国际 象棋代表队访问苏联。同年,全国比赛中,李中健、张东禄分别获得第五名和第七名。这次 全国比赛后,省国际象棋队增加训练时间,并由黑龙江大学教师王一介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图 书馆职工邹士愚协助翻译引进国外有关技术资料,改进训练方法,棋艺水平有较大提高。19 65年,全国比赛中,张东禄、李中健分获第四名、第五名,洪克敏列第十二名。同年,在迎 战苏联国际象棋队的来访比赛中,张东禄3胜1负4和,并战胜对方特级大师;洪克敏战和对方 特级大师。1966年,国际棋联接受中国为会员国。同年,全国比赛中张东禄以全胜获冠军, 李中健、洪克敏列第三名、第六名。此时,省国际象棋棋手已趋向成熟。张东禄行棋稳健、 严密、计划性强,攻守兼备;李中健以攻势见长,战术机动灵活,着法诡秘,常以奇兵取胜 ;洪克敏精通开局,攻势凌厉,对各种复杂的变局有较深的理解。
    1970年,省国际象棋队被撤销,队员从事其他工作。
    1974年,全国棋类比赛恢复。为迎接此次比赛,省体委委托哈尔滨市承办集训两个月, 原省国际象棋队3名棋手和另一名棋手张伟达参加集训。这次全国比赛中,张东禄、李中健、 洪克敏、张伟达分别获第五、第六、第七、第十一名。
    1975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前,哈尔滨市体委受省委托承办集训8个月。全运会比赛中,李 中健、张东禄、张伟达分别获得第三、第四、第九名。同年10月下旬,菲律宾国际象棋代表 团访问中国。代表团共10名选手,内有特级大师1人和数名国际象棋大师,实力很强。国家体 委临时组队迎战,在60局对抗赛中,中国队以胜16局、负26局、和18局失利。黑龙江省张东 禄、李中健、洪克敏、张伟达4人入选国家队,均上场参赛,但成绩不佳。
    为迎接1976年全国比赛,哈尔滨市体委受省委托第三次承办集训。这次全国比赛规定参 加单位须由3名成年、2名少年棋手组成一队,并设置团体赛。黑龙江省代表队由张东禄、李 中健、张伟达和少年棋手范惠连、谭成轩组成。在6月间举行的预赛中取得决赛权,5人都打 进成年、少年和个人决赛。当年下半年,因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比赛全部停办。1976 年省棋队重新建立,入选国际象棋队的有张东禄、李中健、洪克敏、张伟达和范惠连、谭成 轩、吴玺斌等棋手。
    1977年到1979年3年间,省国际象棋队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以下成绩:
    1977年9月,在太原参加全国棋类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李中健获第四名,张东禄获 第七名。
    1978年9月,在郑州参加全国棋类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李中健获第二名。
    1979年9月,在北京参加第四届全运会,获团体总分第四名,李中健获第五名,洪克敏获 第八名。
    在此期间,省队棋手几次参加国际比赛。1977年,张东禄、李中健入选国家队去新西兰 参加第二届亚洲国际象棋团体赛,获第二名,随后去菲律宾访问、比赛。1978年,张东禄代 表国家队(队员兼教练)去阿根廷参加第二十三届世界国际象棋团体赛,获第十八名。1979 年,张东禄、李中健及张伟达分别代表北京队和上海队去香港参加第一届亚洲城市国际象棋 团体赛,张、李代表的北京队获得第三名。
    《国际棋坛》1979年公布国际等级分,第一次刊出中国棋手7人的分数,其中,张东禄2 350分、李中健2270分。
    1979年,中国成立“中国象棋协会”,包括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两项,张东禄为棋协副 主席。
    进入80年代,省国际象棋队吸收何丰泉、韩红等几名少年棋手入队内重点班学习。因成 年队员常外出参加比赛,重点班未设专门教练,影响少年棋手的成长,新旧交替不及时,省 队实力有所下降。
    80年代前期,省国际象棋队在下列全国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1981年,获全国棋类比赛团体总分第四名;吴玺斌获全国少年棋类比赛男子第一名、韩 红获少年女子第四名。1983年,获全国棋类比赛团体总分第七名。1984年,吴玺斌获全国棋 类比赛个人第四名。1985年,谭成轩获全国棋类比赛个人第七名。
    在此期间,省队棋手几次参加国际比赛。1980年,张东禄代表北京队参加在香港举行的 第二届亚洲城市国际象棋团体赛。同年,李中健任中国女子代表队教练,参加世界国际象棋 团体赛获第五名。1981年1月,张东禄、李中健入选中国代表队去法国参加中国——法国国际 象棋对抗赛获胜,中国队由7名棋手组成。2月,张东禄同另5名棋手组成国家代表队,参加中 国——英国国际象棋对抗赛获胜,张东禄战胜英国特级大师克恩。3月,张东禄代表北京队, 参加在香港举行的第三届亚洲城市国际象棋团体赛。同年,张东禄入选中国男子代表队参加 第四届亚洲国际象棋团体赛,获第二名。1985年,吴玺斌入选中国代表队,参加国际象棋世 界杯赛,获第七名。
    1982年5月,国家体委公布中国第一批棋类大师名单,张东禄、李中健获国际象棋大师称 号。1985年,吴玺斌获国际象棋大师称号。
    80年代前期,省内城市参加国际象棋活动的人逐渐增多。一些工厂、企业和中、小学校 开棋班,办棋赛。哈尔滨市少年宫国际象棋业余学习班有30多名学员常年参加学习。哈尔滨 市太平小学校业余棋艺组培训出不少国际象棋小棋手,何丰泉、杜剑涛1981年代表黑龙江省 去无锡市参加全国少年棋类比赛,分别获得国际象棋个人赛第七名和第八名。哈尔滨市电工 校、文昌小学校国际象棋活动开展广泛。齐齐哈尔市每年举办的全市职工棋类赛中,参加国 际象棋比赛的人逐年增多;各系统、单位经常举办包括国际象棋在内的棋类赛。大庆市各单 位棋类活动室都有人下国际象棋;市每年举办的全市职工棋类赛上设有国际象棋比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