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优秀运动队

  1956年,组建黑龙江省第一个陆上项目体育训练班,内设篮球、足球两个队,共有运动 员36人。为适应参加全国运动会的需要,1959年,省体委决定在省体训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各项专业运动队。(1)陆上竞技项目成立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设有男篮一队、二队、女 篮一队、二队、男排一队、女排一队、足球队、田径队、体操队、举重队、乒乓球队、手球 队、击剑队、自行车队、游泳队、棋类(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队,共12个项目,16 个队,360人。(2)国防体育项目由黑龙江省国防体育俱乐部负责训练,设有射击队(手枪 、步枪、飞碟、跑鹿等项)、摩托车队(竞速、越野)、无线电队(无线电工程、无线电测 向、无线电通信)、航海多项队(舰船模型、撇缆、手旗通讯)、摩托艇队,共5个项目,1 00人。(3)航空运动项目由黑龙江省航空俱乐部和齐齐哈尔航空俱乐部负责,设有滑翔、飞 机和伞塔跳伞、航空模型队,共3个项目,29人。(4)马术队设有障碍、竞速两个项目,45 人。(5)冰上项目,省设速滑队,男子20人、女子20人。(6)另有速滑、冰球、花样、篮 球等若干项目,编制归省,由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黑河等地、市代管。全 省共有优秀运动员编制795人,由省体委直接管理的有21个项目、32个队,554人。
    1963年,根据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的精神,对全省运动项目的布局、运动队伍的设置进 行了大幅度调整,全省优秀运动员编制缩减为695人。其中,冰上三项199人,国防项目71人 ,其它项目425人。由省直接管理训练的479人,其余216人由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 木斯四市和黑河地区代训。具体项目设有冰上三项、田径、体操、举重、自行车、游泳、棋 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射击、无线电、摩托车、摩托艇、跳伞、航空模型、航海 模型,撤销马术队,精简许多小项,使队伍更加精悍。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1岁。
    1963年,省内各优秀运动队中,有2人打破1项世界纪录,获得3项世界冠军、1项亚军、 3项第三名、2项第五名;16人33次打破15项全国纪录,2人2次平2项全国纪录;有5人代表国 家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并有4人获得8项名次。在速度滑冰项目中,有7人28次破全部 男、女10项全国纪录、1人平1项全国纪录。在代表国家参加1963年世界男、女速滑锦标赛中 ,王金玉、罗致焕双双打破男子速滑全能世界纪录,罗致焕获男子1500米冠军、王淑媛获女 子1000米亚军。1963年共有14人达到运动健将标准,其中速滑7人、篮球2人、自行车1人、举 重2人、手枪1人、跑鹿1人。
    1964年起,为贯彻国家体委提出的“三从一大”(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和大运动 量训练)训练原则和“以政治为统帅、以训练为中心、思想教育与技术训练、身体训练和战 术训练相结合”的全面训练方针,各运动队开始增加运动量和训练强度,平均每天训练时间 由3小时增加到5—6小时,运动量比过去增加1—3倍。各队大部分采用多球、多器械分组和分 项的训练方法,不断提高训练质量。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各优秀队训练中断。1968年体委系统实行军事接管。 1969年,各项运动队被撤销,大批优秀运动员相继转业,仅剩252人。1970年减至180人,改 称为体育工作大队。各地、市优秀运动员队伍也相继大量缩减。
    1971年开始恢复重建冰上运动员队伍。1972年省体委重新恢复后,又陆续重建其它各项 运动员队伍。哈、齐、牡、佳等市冰上运动员队伍也逐渐扩大。至1976年省直属各队运动员 增加到455人。先后建立起黑河、绥化、鹤岗、鸡西、大庆和伊春等6支优秀运动员队伍。
    1977年6月,省体委对运动队伍的结构和任务作了调整。要求优秀运动队的训练要围绕第 四届全运会和省运会进行。同时对国家体委为迎接奥运会给黑龙江省安排的10个夏季重点项 目的359人逐一进行落实(10个重点项目为:篮球男30人,女30人,乒乓球32人,体操30人, 女排30人,举重25人,游泳37人,自行车20人,田径70人,射击50人,摩托车5人)。同时对 速滑、游泳、滑雪等项目运动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把地、市队的二线速滑队伍改为一线 队伍,并确定在今后四年内省队不再从地方队拔尖子,省队自行组织10男、10女,作为二线 队伍;游泳队下放给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代管;滑雪队从松花江地区收归省管。
    1977年至1979年,以训练为中心,狠抓训练提高,效果显著。参加第四届全运会,有22 个项目的511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共获金牌38枚、银牌52枚、铜牌37.5枚,占全国第四位; 1人2次破1项亚洲纪录、16人1队23次破17项全国纪录;女篮获第四名、男篮获第九名、女子 手球获第七名;省内4支冰球队参加比赛,获冠、亚军和第五、第六名。聂卫平、张德英获《 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0年,为迎接第五届全国运动会,进一步突出国家交给黑龙江省的11个夏季重点项目 (在原有10个项目基础上又增加摔跤),对运动队伍进行较大调整。在项目布局上,撤销非 重点项目手球男队和男排二队,恢复自行车队,新建摔跤队。对运动员进行较大调整,充实 一批新生力量,各个项目迎接第五届全运会的阵容初步形成。对调整下来的运动员,凡符合 转干条件的,由省人事局按干部统一分配;具备干部条件、本人要求深造的,可带工资送哈 体院特修班学习(二年制),结业后按大专毕业生分配;不具备以上条件的少数运动员,由 劳动局按工人统一分配。
    为发挥本省的冰雪运动优势,特别是确保国家重点项目速度滑冰的优势,省体委在增加 冰雪项目运动员人数的同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省体委冰雪处从训练竞赛处分出,充 实干部,加强领导和业务指导力量。(2)多次召开专业会议,专门讨论和解决冰雪项目训练 问题和实际问题。(3)多次召开地、市体委主任、优秀运动队队长和教练员会议,分析形势 ,确定任务,把1980年的任务指标落实到47名尖子运动员,并积极帮助改善训练条件。(4) 在夏季训练中,学习挪威的先进训练方法,主要抓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5)从9月16 日至11月23日集中全省速滑、冰球、花样优秀运动员和少年运动员,利用人工制冷冰场,早 期上冰训练。各队结合实际,学习挪威的短间歇、冰陆结合、有氧无氧混合等训练方法。各 队还普遍使用滚动台训练,改进了弯道技术。1980年,在日本举行的亚洲速度滑冰比赛中, 速滑运动员苗敏获1000米第一名,仅次于上届奥运会第四名,好于世界锦标赛的第二名;曹 桂凤获1000米第三名,好于上届奥运会第七名、世界锦标赛第二名。
    1980年,黑龙江省夏季项目运动水平也有新的提高。在国际和国内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 绩。有1人超过1项航空模型世界纪录,1人破1项亚洲举重纪录,12人26次破17项全国和全国 青年纪录。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81枚。在国际比赛中有5人获7项冠军(体操1项、举重1项 、速滑5项)。男、女篮球队双双战胜来访的日本国家队。
    1980年,在哈尔滨建筑公司建立与企业合办的省摔跤队。1982年,哈尔滨冷冻厂自办女 子篮球队。1985年,省公安厅与省体工队合办省女篮二队。
    1985年5月,省体委召开全省体委主任会议。确定以打好1986年亚洲冬运会、1987年全国 运动会和1988年奥运会“三大战役”为目标,搞好训练工作,争取在“三大战役”中运动技 术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为实现上述目标,于同年7月召开全省冰雪项目教练员座谈会,总 结训练工作经验,讨论确定训练原则、指导思想、单项任务指标及措施,使全省体委主任会 议精神在冰雪项目中得到落实。陆地项目也都把任务明确到队、落实到人。省体工一队恢复 教练员住队制度,制定“教练员公约”,保证训练工作顺利进行。各队认真落实全年训练时 间不少了280天的要求,积极想办法,挖潜力,延长训练时间,训练水平有明显提高。
    截至1985年,全省共有优秀运动队13个,31个项目,分布在省体工一队、省体工二队、 省体工三队和绥化、黑河、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伊春、鹤岗、鸡西 等10个地、市。当年,省政府又给增加优秀运动员编制120人,全省优秀运动员总数为1326人 。其中,冰雪项目为7项,包括速滑、短跑道速滑、花样、冰球、滑雪、跳台滑雪、冬季两项 ,共有运动员416人,接近运动员总人数的1/2。夏季项目为19项,包括篮、排、足、乒乓、 女手球、田径、体操、举重、摔跤、柔道、击剑、棋类、射击、自行车、航模、海模、无线 电测向、摩托车和游泳等项,22个运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