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业余体育学校

  黑龙江省第一所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简称业余体校),是1955年建立的哈尔滨市冰上 运动业余体育学校。建校当时,设花样、速度滑冰和冰球3个项目,招收学员160名。其后增 设田径班,招收学员42名,逐渐增加排球、乒乓球和体操等项目。1956年以后,齐齐哈尔、 牡丹江、佳木斯、鹤岗、鸡西、双鸭山、伊春和绥化等地、市先后建立起业余体校。1958年 全省共建重点业余体校9所,以冰上为主,有田径、体操和球类等项目,省体委拨给专、兼职 教练员名额和补助经费800—1000元。截至1961年,省内重点业余体校增至31所,其中,机构 健全,有必要的规章制度坚持长年训练,办得较好的有19所。在31所重点业余体校中,有学 员4651人、专职教练员110人、兼职教练员51人、专职校长、副校长13人,设冰上、田径、球 类、体操和滑雪等18个项目。办学方式有3种:(1)在原学校上文化课,到业余体校训练。 (2)在原学校上文化课,在业余体校集中食宿和训练。(3)分散办学。1963年,省内各业 余体校向省和国家输送98名后备人才。
    1963年以后,哈尔滨市各区建业余体校9所,市辖5县各建1所,共14所。嫩江地区建7所 ,牡丹江地区建6所,合江地区建4所,黑河地区建3所;齐齐哈尔、北安和牡丹江各建有一所 军事业余体校。截至“文化大革命”前,全省共有37所。其中,由省体委投资的重点校25所 ,设有冰上、田径、乒乓球、射击等15个项目,学员4958人,有专职教练员150多人。哈尔滨 、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4市还建立起6所集中食宿的业余体校,设9个重点项目,学员3 88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业余体校全部停办。
    70年代初,省体委根据全国青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工作座谈会精神,制订出《关于青少年 业余体育学校第四个五年(1971年—1975年)发展规划的意见》。1972年,省重点业余体校 按照全省布局,相继恢复。
    截至1976年,全省共建业余体校119所(包括重点业余体校),有学生11100多名,专、 兼职教练员880名,学生数等于“文化大革命”前两倍多,教练员等于3倍。其中还建立有16 所集中食宿、半读半训的重点业余体校,有56个班,11个训练项目,学生1100多人。
    1979年,鸡西、哈尔滨、牡丹江市和虎林县体委在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先后办起 “体育中学”。体育中学由教育部门配备文化课教师,体委配备教练员;教育部门提供校舍 、场地,体委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办学经费由教育部门和体委共同负担,学校领导干部也 由双方配备。招收有单项特长的学生入学,每天半日学习、半日训练。
    1980年全国体工会议决定,把业余体校、基点校和学校运动队纳入二线、三线运动队伍 。根据这个精神,省体委在二线队伍建设上,着重抓了整顿、调整和提高教学、训练质量的 工作。对于业余体校的布局,采取发展第一类,提高第二类,调整第三类的办法进行调整, 以冰雪为重点,以田径为基础,在减项不减人的原则下调整项目。经过调整,全省有重点业 余体校18所,13个项目,1445名学生。其中,与11个重点项目对口的学生占62%;冰雪项目学 生648人,占学生总数45%。军体项目重点校13所,学生143名,有一般业余体校115所,17个 项目,学生13000名。其中,与11个重点项目对口的学生占30%;冰雪项目2600人,占20%。在 1980年全国业余体校比赛中,黑龙江省取得较好的成绩。体操、游泳等项目,共获10枚金牌 。
    1980年,全省建有“三集中”的体育中学7所。
    1981年5月8日,省体委召开全省业余体校先进集体、优秀教练员代表会议,表彰、奖励 20个先进集体、10名优秀教练员标兵和109名优秀教练员。
    业余体校先进集体是:双鸭山市业余体校、齐齐哈尔市业余体校、齐齐哈尔铁路局业余 体校、齐齐哈尔市业余军体校、伊春市业余体校、合江地区重点业余体校、富锦县业余齐体 校、鸡西市业余体校、牡丹江市业余体校、牡丹江 市业余军体校、虎林县业余体校、松花江地区重点业余体校、尚志县业余体校、哈尔滨市道 外区业余体校、哈尔滨伟建机器厂业余体校、绥化地区重点业余体校、肇东县业余体校、泰 来县业余体校、德都县业余体校、省体育场业余体校。
    业余体校优秀教练员标兵是:王忠信(安达县业余体校射击教练员)、王钧祥(省体校 花样滑冰教练员)、石金祥(肇东县业余体校篮球教练员)、田树正(双鸭山市业余体校田 径教练员)、卢春霖(哈尔滨市业余体校冰球教练员)、陈淑琴(女,佳木斯市业余体校速 滑教练员)、金友林(虎林县业余体校田径教练员)、杨俊方(齐齐哈尔市业余体校速滑教 练员)、赵秀珍(女,省体育场业余体校体操教练员)、刘克信(哈尔滨市业余体校文化课 教师)。
    1982年,省体委将原属于群众体育处的业余训练工作划出,成立业余训练处,专门负责 业余训练工作。
    1982年,全省有一般业余体校90所、重点业余体校24所、体育中学10所、企业办业余体 校37所,共有学员9913人。其中,一般体校8233人、重点体校1680人。教练员692人。其中, 专职548人、兼职144人。
    1983年12月,虎林县体育中学等16所业余体校、金友林等71名教练员、吕桂贤等12名文 化教师、白树林等8名职工,被分别授予全省先进业余体校、优秀教练员、优秀文化教师和优 秀职工的光荣称号,并给予奖励。
    截至1985年,全省共有青少年业余体校160所(其中重点校24所、一般体校136所)、体 育中学10所、省体育运动学校1所,共有学员8988人,教练员643人。
    自1979年至1983年,省内各地、市业余体校向上输送运动员1135人。其中,向优秀运动 队输送546人,向省体校输送371人,向外省、市和部队输送218人。有814名学生考入体育院 校。自1980年以来,省体工一队和省体工二队所吸收的344名运动员中,经过业余体校训练和 输送的占72.6%。业余体校学员在全国各项少年比赛中,共获金牌64枚、银牌58枚、铜牌49 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