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重要会议
第二章 体育行政
一、全省体育工作会议
1954年初,东北区体育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这是建国后东北地区召开的第一次全区体
育工作会议。为传达这次会议精神,1954年4月,原松江省体委、省教育厅、省工会、团省委
联合在哈尔滨市召开过一次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当时,由于大部分市、县体委尚未建立,会
议名称为“松江省体育工作者会议”。
1955年初,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建国后的第一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1955年黑龙江省体
育工作会议于当年3月在哈尔滨市召开。这是松江省和黑龙江省合省后召开的第一次全省体育
工作会议。此后至1966年,黑龙江省每年均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召开全省体育工
作会议。
1966年召开的全省体育工作会议,是“文化大革命”前召开的最后一次全省体育工作会
议。
1967年到1970年,由于进行“文化大革命”,全省体育工作会议未再召开。
1971年,由于国家体委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会议,黑龙江省体育工作会议,亦于当年召
开。此后,至1985年,除1977年和1983年外,每年均召开1次全省体育工作会议。1977年,由
于省体委系统集中开展“揭批查”运动,当年未召开全省体育工作会议;1983年,根据省委
提出的关于压缩会议的精神,决定不召开全省体育工作会议,而是向各级体委下发了全国体
育工作会议的14份有关文件。
每年的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大都由省体委主持召开。有时与省教育厅、省工会、团省委
联合召开。会议地点均在哈尔滨市。1971年和1972年的全省体育工作会议,是在省体委被军
事接管的形势下,由省军区主持召开的。历年的会议大都称“全省体育工作会议”。1960年
召开的是专区、市体委主任座谈会。1972年称“黑龙江省体育工作座谈会”。1975年,在当
时的政治形势下,会议名称为“全省体育战线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深入批林批孔会
议”。1976年称“黑龙江省地、盟、市体委主任会议”。1984年,国家体委召开的是省、市
、自治区体委主任会议。省召开的会议名称为“黑龙江省地、市体委主任汇报会”。1985年
,国家体委召开的是全国体委主任会议。省召开的会议名称为“黑龙江省体委主任会议”。
参加历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的人员,少者数十人,多者数百人。除各地、市体委(有时
包括县体委)的负责人外,教育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代表,省军区和驻军单
位的代表,以及部分基层单位的代表也参加会议。有时邀请各专区、市主管体育工作的专员
、市长到会。70年代后,省和哈尔滨市新闻单位也派记者参加会议。
1954年的松江省体育工作者会议,参加的有各市体育分会、文教科的代表31人,各市工
会、共青团和牡丹江桦林橡胶厂、佳木斯纺织厂、牡丹江纺织厂、阿城仪表厂、阿城糖厂、
双城军鞋厂、鸡西矿、双鸭山矿、鹤岗矿、伊春森工局等部分厂、矿单位代表18人,共计49
人。
1955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有各专区、市及部分县体委负责人和有关业务干部参加。1956
年参加会议的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鹤岗5个市,嫩江、合江、黑河3个专
区和58个县的体委负责人。1957年,参加会议的有各专区、市、县体委主任及省一机、二机
、商业、林业、建筑、制材、轻工、海员、教育、农林水、运输、纺织、邮电、银行等各产
业职工体育协会的干部100多人。1958年,参加会议的除各专区、市、县体委主任外,还有工
会、青年团、教育部门的干部及部分基层单位和大、中、小学的代表,共100多人。会议并邀
请各专区、市主管体育工作的专员、市长到会。
1960年和1961年,各专区、市工会和团地、市委负责体育工作的干部也参加了会议。19
62年,参加会议有各专区、市体委、部分县体委主任和各市体委负责训练工作的干部,省教
育厅、省工会、共青团省委和省军区政治部的代表,共80多人。1963年,由省体委、教育厅
、省工会、团省委在哈尔滨市联合召开。参加会议的有10个市、5个专署、18个县体委主任,
10个市教育局的体育视察员,部分市、县共青团和工会的体育干部及省军区有关人员。1964
年,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县体委主任及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伊春、佳木斯、鹤
岗、安达团市委的代表,共100多人。1965年和1966年,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体委主任和部
分县体委主任及省体委直属系统各单位负责人。
1971年,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各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负责体育接管工作的负责人22人
,各级体委军事接管小组负责人及体育工作者、运动员代表198人,工农兵及基层典型单位代
表18人,有关部门的代表28人,共266人。
1972年,在省体委系统仍然被军事接管的情况下,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由省革命委员会和
省军区主持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革委会、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主管体育工作的
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的代表,体育工作者及基层典型单位的代表,共110人。
1973年黑龙江省体育工作会议,是1972年6月省体委恢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省体育工作会
议。参加会议代表共201人。其中,地、市革委会和政治部负责人12人,地、市、县教育局负
责人57人,地、市、县体委负责人71人,高等院校代表15人,省直有关部门、省军区、驻军
、生产建设兵团和新闻单位的代表46人。
1974年参加黑龙江省体育工作会议的有各地、市、县体委,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铁
路局、生产建设兵团体委的负责人,各地、市教育局分管体育工作的负责人和基层单位、高
等院校、省直有关部门、省军区、驻军及新闻单位的代表,共164人。
1975年,参加“全省体育战线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深入批林批孔会议”的有各
地、市、县、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铁路局、生产建设兵团体委的负责人及省直有关部门
的代表、新闻单位的代表,共100多人。
1976年的全省地、盟、市体委主任会议,只各地、盟、市体委主任参加。
1978年,参加黑龙江省体育工作会议的有各地、市文教办、体委、教育局、总工会、团
委和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铁路局、省农场总局体委负责人,各县、旗体委、部分先进基
层单位和体育器材生产、供销单位的代表,共240人。
1979年,参加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的有各地、市体委的负责人和业务干部、哈尔滨铁路局
、齐齐哈尔铁路局、省农场总局体委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的代表,哈尔滨、齐
齐哈尔、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系和省体委直属单位的负责人,共72人。
1980年,参加黑龙江省体育工作会议的有各地、市、县体委和体工队负责人、省直有关
部门负责人、各煤矿、铁路教育局(处)、哈体院和部分师范院校体育系和基层先进单位等
方面的代表,共180多人。
1981年,参加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的有各地、市、县体委和省政府文教办、省教育局、省
卫生局、省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二轻局及部分大专院校代表,共180多人。
1982年,参加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的有各地、市体委主任,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铁路
局体委、省农场总局体委主任,各体工队长、省体委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及省教育厅、省卫生
厅、省总工会、团省委、各新闻单位的代表,共60人。
1984年,参加地、市体委主任汇报会的有各地、市体委主任及有天厅局
的代表共50多人。
1985年,参加全省体委主任会议的有各地、市体委主任,哈尔滨铁路局、省农场总局、
省前卫体协的负责人,哈体院、省政府机关党委、省文化厅、省计经委、省总工会、省报社
、省电台的代表,省体委机关各处室及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共70余人。
历年召开的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
一年度全省体育工作,讨论研究和部署安排下一年度全省体育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
会上,除省体委主要负责人作工作报告外,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工会、团省委和省妇联
的有关负责人,有时也要在会上作发言。在历年召开的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
的领导同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文教办的负责同志均到会作讲话。有时省委、省政府主要
领导同志并要接见与会代表。1959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前,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会听取了省
体委关于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就建立哈尔滨体育学校等问题
作了指示。1958年、1962年、1963年和1964年,省委、省政府分别批转了“会议报告”、“
会议纪要”。1975年,省委第二书记刘光涛和省委书记张林池、杨易辰等接见了与会部分代
表,刘光涛作了讲话。先后在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上作讲话的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50年代
有副省长于天放和省委书记、副省长王一伦,60年代有省委书记王一伦,70年代有省革委会
副主任苏民、省委书记王一伦和李剑白,80年代有省委书记李剑白和副省长李瑞、靖伯文。
二、各种体育专业会议
(一)群众体育方面的会议
1956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由省工会和省体委在哈尔滨召开的5市14县职工体育工作座
谈会,是松江省和黑龙江省合省后,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黑龙江省召开的第一次职
工体育工作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鸡西市及宁安、
富锦、讷河、双城等14个县工会和体委的有关负责人。省工会副主席于雄飞、省体委秘书长
王昭文到会主持。会议传达了全国总工会召开的职工体育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了1956年工
作,交流了经验,讨论确定了1957年工作任务。
1958年7月,由省体委与省总工会在牡丹江发电厂召开全省第一次职工体育现场会议。参
加会议的有各地、市体委和部分县体委、工会的群体工作干部和部分工矿、企业职工体育协
会的专、兼职干部200多人。省体委副主任万思元、省总工会常委、宣传部长柳永浦、副部长
苏德承到会主持。会议听取了牡丹江发电厂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经验介绍,并现场参观了该
厂的职工体育活动。会上还交流了部分工矿、企业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经验。
1958年7月,团省委和省体委在青冈县柞岗乡召开全省第一次农村体育现场会议。参加会
议的有各专区、市、县团委干部、体委干部和部分农村代表,共100多人。团省委副书记王欣
际、军体部部长刘恕,省体委副主任万思元到会主持。省委宣传部卫生体育处副处长柏蔚也
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青冈县委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经验介绍,现场参观了青冈县柞岗乡
的农民体育活动。会议还交流了部分县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经验。
1958年8月,省体委和团省委在嫩江县建设乡召开第二次全省农村体育现场会议。参加会
议的有各专区、市、县团委干部、体委干部和部分农村代表,共100多人。省体委副主任万思
元、团省委副书记王欣际、军体部部长刘恕到会主持。省委宣传部卫生体育处副处长柏蔚也
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嫩江县体委和团县委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经验介绍,交流了各地开
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经验,并现场参观了嫩江县建设乡和海江乡红星管理区的农民体育活动。
1960年6月,省体委与省总工会在讷河县红光糖厂召开第二次全省职工体育现场会议。参
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及部分县体委主任、群体干部,各地、市工会体育干部及部分工矿、企
业职工体育协会的专、兼职干部250人。省体委主任王钧、秘书长王昭文到会主持。红光糖厂
党委书记到会讲话,分管职工生活福利工作的副厂长介绍了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经验。会议
现场参观了红光糖厂的职工体育活动,并交流了部分工矿、企业开展群众性职工体育活动的
经验。
1960年8月,省体委在嫩江县召开第一次全省农村体育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
、县体委主任,各地、市、县团委干部及部分农村代表,共150人。省体委主任王钧、群体处
处长严世聪到会主持。会议听取了嫩江县体委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经验介绍,现场参观了嫩
江县海江人民公社红星管理区的农民体育活动,并观看了由海江人民公社青年社员组成的飞
机跳伞队的跳伞
表演。
1963年黑龙江省群众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于1963年10月11日到21日在哈尔滨市召开。这
是省体委、省教育厅、省总工会、团省委联合召开的一次大型群众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参
加会议的有嫩江、松花江、合江、牡丹江、黑河5个专区文教办,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
、佳木斯、伊春、鹤岗、双鸭山、鸡西、安达9个市体委和阿城、双城、五常等28个县体委群
体干部42人;哈尔滨等9个市和嫩江、依安等11个县中、小学体育教研组长和体育教师27人;
黑河地工委、哈尔滨等9个市工会和青冈、东宁等6个县工会及农垦、铁路、煤矿、林业和部
分工厂、企业基层工会专、兼职体育干部39人;哈尔滨等9个市团委和宾县、克东等12个县团
县委及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林业管理局团委军体干部24人,国防体育系统的有关人员11人
,共143人。另有哈尔滨市各公社体委的群体干部和部分中学体育教师20人列席了会议。
共青团中央派军体部科长吴功俊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省体委主任王钧、副主任邵相侯和省教育厅副厅长梁志超、省总工会副主席于雄
飞、团省委副书记李天伶组成领导小组。会上,省体委副主任万思元作了动员报告。
省体委主任王钧作了题为“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积极切实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报
告,省总工会副主席于雄飞、省教育厅副厅长马荣选、团省委副书记李天伶,分别到会听取
了各地的经验介绍和作了讲话。共青团中央军体部科长吴功俊也作了关于“身体好”工作的
讲话。
在各系统的经验交流中,省教育厅体育卫生科科长王哲仁讲了学校体育的几个认识问题
和下步工作意见;团省委军体部部长刘恕讲了团的“身体好”工作的形势、问题和今后意见
;省总工会宣传部副部长刘其昌讲了职工体育工作基本情况和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
在大会上进行典型发言的有哈尔滨市体委、富锦县体委、安达市体委、齐齐哈尔教师进
修学院、宁安县第一中学、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工会、鸡西滴道矿工会、牡丹江机车厂体协、
东宁县三岔口公社团委、阿城县料甸人民公社南红生产大队团支部、共青团青冈县委等11个
单位。阿城县副县长郑治萍、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长张景英、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厂长杨安平
应邀到会分别作了讲话。郑治萍的讲话内容是阿城县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和个人对体育
活动的几点认识;张景英的讲话内容是如何保持学校体育传统和贯彻全面教育方针的问题。
杨安平从切身的体会谈了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
会议肯定了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5条基本经验:(1)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紧
密配合,统一方向,统一步调,团结一致,共同完成党交给的工作任务。(2)充分发挥组织
作用和体育积极分子作用。(3)培养典型,总结经验,推广经验。(4)适应形势,根据群
众的需要和可能,切实贯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5)不断进行体育宣传工作和适当地
组织竞赛活动。
1972年8月,省体委和牡丹江地区体委在鸡东县银峰公社古山子大队召开省体委重新恢复
后的第一次黑龙江省农村体育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县体委主任、群体干部
和农村先进基层单位代表,共100多人。会议传达了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鸡东
县银峰公社古山子大队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经验,交流了先进基层单位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
经验,并现场参观了古山子大队的农民体育活动。
1973年8月,省体委与省总工会在齐齐哈尔国营华安机械厂召开省体委重新恢复后的第一
次全省职工体育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体委和工会负责人及群体干部,部分工矿、
企业职工体育协会专、兼职干部,共90人。省体委副主任刘凤荣、群体处副处长王云,省总
工会常委、宣传部部长苏德承到会主持。齐齐哈尔市总工会副主席、华安机械厂党委书记到
会讲话。华安机械厂工会主席介绍了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经验。会议现场参观了国营华安机
械厂的职工体育活动,并交流了部分工矿、企业开展群众性职工体育活动的经验。
1973年9月,省体委和团省委在望奎县先锋公社召开1973年黑龙江省农村体育现场会。参
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县体委主任和团委干部及部分先进基层单位代表,共200多人。省体委
群体处副处长王云、辛国桐到会主持。望奎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到会讲话。会议听取了望奎
县先锋公社党委书记宋启贤关于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经验介绍,并现场参观了先锋公社白五
大队的农民体育活动。会上,各地还汇报了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交
流了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经验。
1974年8月,省体委与省总工会在鹤岗矿务局兴安矿召开黑龙江省煤矿职工体育座谈会。
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及部分县体委主任和工会群体干部,部分工矿、企业职工体育协会专
、兼职干部,共100多人。省体委副主任刘凤荣,省总工会常委、宣传部部长苏德承,省体委
群体处副处长辛国桐到会主持。鹤岗市副市长、市文教办主任及鹤岗矿务局工会等有关负责
人到会。会上,鹤岗矿务局兴安矿第四采煤区党总支书记介绍了开展煤矿职工体育活动的经
验。会议现场参观了兴安矿第四采煤区的职工体育活动,并交流了开展群众性矿区职工体育
活动经验。
1974年9月,省体委与省总工会在伊春翠峦林业局冲锋林场召开黑龙江省林业职工体育座
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体委主任、群体干部及部分林区基层单位专、兼职体育干部,
共80人。省体委副主任刘凤荣,省总工会常委、宣传部部长苏德承,省体委群体处副处长辛
国桐到会主持。会上,伊春翠峦林业局冲锋林场党委副书记介绍了开展林业职工体育活动的
经验。会议现场参观了冲锋林场采伐工人的体育活动,并交流了林业系统开展群众性职工体
育活动的经验。
(二)业余训练方面的会议
1963年11月21日至29日,省体委在哈尔滨召开1963年黑龙江省重点青少年业余体校工作
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鹤岗、双鸭山、鸡西、安达
市体委负责体校工作的行政干部及阿城、双城、肇东、海伦、青冈、绥化、龙江、嫩江、讷
河、富锦、尚志、密山、宁安、五常、北安县业余体校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练员代表,共40
多人。
会议由省体委训练竞赛处副处长赵长发传达了全国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工作会议精神,
并讨论研究了全省重点青少年业余体校办校方向、任务,交流了办校经验,讨论、修改了《
黑龙江省重点青少年业余体校工作条例》(草案)。
会上,省体委副主任万思元作了报告。报告中说,黑龙江省业余体校试办于1956年,经
历了试办——发展——调整——提高四个时期。目前,全省共有重点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37
所、16个项目、267个班;共有学生3625人,教练员123人、工作人员30人。几年来取得的成
绩主要是:(1)为省、市和国家输送了不少优秀运动员。仅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市就
输送373人。(2)推动了普及,发挥了业余体校在普及与提高上的中间环节和纽带作用。(
3)向少年儿童进行了共产主义品德教育和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4)建立了一支业务水平
较高的教练员队伍,教学、教练能力逐渐提高。当前,业余体校存在的问题是:(1)办校思
想不够明确,重视专业训练,忽视业余训练,有的地方把业余体校当作临时性的训练班;在
办校类型上有贪大贪多的倾向。(2)对教练员使用、培养、提高不够,一些临时性工作和劳
动影响了教练员的本职工作,只注意使用,忽视培养、提高。(3)训练思想不明确,只重视
技术训练,忽视身体训练。
在座谈会上,牡丹江市业余体校校长穆长和、青冈县业余体校教练员赵纯才、安达市业
余体校教练员陈海泉、宾县业余体校副校长张兴、齐齐哈尔市业余体校校长任庆良、龙江县
业余体校副校长盛光晨、哈尔滨市业余体校副校长郭铁、密山县业余体校副校长罗永江、哈
尔滨市游泳业余体校教练员王采、北安县业余体校副校长魏庆贵、佳木斯市体委副主任孙佳
林等11人分别介绍了关于如何扩大业余体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如何体现少年训练的指导思想
、如何加强业余体校与学校的配合、如何抓好教练、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如何保证教
学训练工作的完成,如何勤俭办校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参加全国少年乒乓球、田径教练员座谈会的哈尔滨市业余体校教练员于凯、安国才还在
会上传达了国家体委群体司司长陈先、副司长董念黎的报告。
1972年黑龙江省业余体校工作座谈会于1972年10月在哈尔滨市召开。这是1972年省体委
恢复后召开的第一次业余体校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体委及部分县体委主任和
负责业余训练工作的干部,以及部分基层业余体校负责人及教练员代表,共90多人。会议传
达了国家体委在西安召开的全国业余体校工作座谈会精神,并讨论了业余体校重新恢复后的
办校指导思想,交流了业余体校的办校经验。省体委副主任万思元在会上作了报告。
1976年黑龙江少年儿童重点业余体校工作座谈会于1976年4月15日在哈尔滨市召开。参加
座谈会的有部分地、市体委主任和各地、市体委及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铁路局、省农场
总局体委训练部门的负责人及重点业余体校校长和教练员代表,共48人。省教育局也派人参
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回顾与总结了自1972年全省业余体校重恢复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及工作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在成绩方面,座谈会指出,至1976年,省内各级体校已相继恢复建立,较大城市的
区和部分厂矿、企业和大专院校并先后建立起业余体校。全省已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包括
重点业余体校)119所,有专、兼职教练员880人,学生11000人。现有学生数等于“文化大革
命”前的两倍多,教练员数等于三倍。在119所业余体校中,有集中食宿、半训半读的重点业
余体校16所,有56个班、11个项目,1100多名学生。此外,在中小学、幼儿园成立了大批运
动队,并建立了一批基点校,一个层层衔接的业余训练网基本形成。在当前的主要问题方面
,座谈会指出的是“在招生工作中面向工农兵子女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单纯技术观点
和锦标主义流毒仍有所反映”、“有忽视党的领导,教练员说了算的现象”等。
座谈会在广泛交流经验的基础上,有哈尔滨、鸡西、双鸭山、合江、松花江、伊春、齐
铁等重点业余体校介绍了办校经验。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哈尔滨市革委幼儿园、道里尚志幼儿
园的幼儿体育活动,观摩了哈尔滨市业余体校的训练课。
座谈会由省体委副主任张恒安主持。省体委副主任刘凤荣作了总结发言。
(三)专业训练方面的会议
1961年黑龙江省训练工作座谈会于1961年9月6日至11日在牡丹江市召开。这是省体委在
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针对体育队伍中部分人存在着的体育工作可以“停车下马”的
错误认识,适时召开的一次训练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专区及各市体委主任及有关业
务干部。
会议以中共黑龙江省委当年召开的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来黑龙
江省检查体育工作时所作的指示精神,检查与总结了上半年全省体育工作,安排了今后一个
时期训练工作,并讨论与制定《加强训练工作的初步方案》。
会议认为,体育运动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形势相适应,在今后三、五年内,体育运动的开
展必须与农业生产形势相适应。当前要进一步贯彻“八字”方针,把体育战线的调整、巩固
、充实工作做好,力求提高质量,为将来体育运动的再次大发展作好准备。那种认为当前粮
食困难,体育工作可以“停车下马”的思想是错误的。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要特别抓好专业
运动队伍工作,抓好训练,提高训练工作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好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在国
际上争取荣誉,为祖国增光。
会议指出,专业运动员队伍要贯彻以政治为统帅,技术训练和政治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还要把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训练质量。同时还要加强
专业和业余教练员、裁判员的培养,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适应各项运动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的需要。
会议对省、市专业运动队伍的体制及调整等问题作了专门研究和讨论,并通过了《加强
训练工作的初步方案》。会议指出,各级专业运动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又红又专的优秀运动
员,为国家争取荣誉,将来成为专项教练员。除省集训全省尖端运动员外,专区、市运动队
的是省的第二线,除应不断地为省输送优秀运动员外,并负有代表地区参加上一级组织的比
赛的任务。为照顾各地训练运动员的积极性,会议认为,对几个主要的大城市(如哈尔滨和
齐齐哈尔)的集训项目(如篮、排、足球等)调整一次后,应稳定一个时期,以利于运动技
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生力量的不断成长。
会议指出,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各级体委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实际、深入运动队,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抓好工作。要求各级体委机关
和各业务部门,把办公室搬到基层、搬到运动队;全体干部必须深入第一线,与群众、与运
动员同训练、同工作、同娱乐。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和锻炼好干部,才能推动工作大踏步地
前进。
会后,省体委向省人民委员会提出了“关于训练工作座谈会的报告”。省人委以黑办秘
李字第1705号文件批转了省体委的报告。
1963年黑龙江省训练工作座谈会于9月6日至11月在牡丹江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专区
、市体委主任及有关业务干部,共16人。
座谈会除总结了1963年上半年的全省体育工作情况,对今冬明春工作作出了安排外,着
重讨论研究了训练工作。
座谈会明确指出,抓好训练工作是体委的中心和经常的重要工作,不但要抓好运动员的
训练工作,还要抓好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工作。
座谈会还认为,抓好训练工作,领导干部必须深入运动队,以“解剖麻雀”的方法进行
深入细致的领导。座谈会并对省体委提出的《关于加强专业运动队训练工作的初步意见》(
草案)进行了讨论。
1971年黑龙江省速度滑冰训练工作座谈会于4月29日在哈尔滨市召开。这是1970年各运动
队恢复训练后,在省体委系统仍然被军事接管的情况下,由省体委军事接管小组和省革委会
体育办公室召开的一次速滑训练工作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各速滑队的军代表、政治指导
员、教练员和运动员代表。
在当时的形势下,会议总结交流了运动队深入开展“四好运动”,建设革命化、战斗化
队伍的经验,研究落实了国家体委要求的保证在1972年刷新国家纪录,争取在1973年世界比
赛中创造优良成绩的主要措施。
会议指出,速度滑冰是我国当前参加世界比赛仅有的两个项目之一(另一项是乒乓球)
。国家体委要求黑龙江省的速滑运动员,1972年刷新国家纪录,争取1973年参加世界比赛中
取得优良成绩。但目前的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甚大:男子全能世界最高纪录是168分
,黑龙江省191分,相差23分,女子全能的世界纪录是184分,黑龙江省是206分,相差22分。
会议研究确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措施有:(1)继续开展“四好运动”,加强运动
队的政治思想教育,树立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2)充分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群众性速滑运
动,在群众性的普及活动中,培养大量青少年人才。各地青少年业余体校要以速滑为重点,
积极培养后备力量。(3)各速滑队要按新的编制要求尽早充实配齐。全省速滑队伍设一、二
线,一线选拔地、市队的优秀队员组成,二线自己培养。地、市队主要担负为省队培养人才
和指导群众普及活动任务。在工作中发挥两个积极性。(4)在训练工作中要从难、从严、从
实战需要出发,提倡大运动量训练,不断提高强度、密度和质量;运动员要一不怕苦、二不
怕死、苦练过硬本领;要加强计划性、系统性、科学性,抓好主要矛盾,抓关键技术、薄弱
环节和重点项目,努力提高训练质量;要科学按排比赛、测验、表演活动。(5)为使速滑队
能长年进行冰上训练,应尽早修建人工冷冻冰场,迅速修复哈体院的速滑训练轱辘场。建议
齐齐哈尔冰刀厂迅速恢复生产,并进口一批高级冰刀。
1973年全省冰上训练工作会议于5月3日至11日在哈尔滨市召开。这是省体委于1972年重
新恢复后召开的一次冰上训练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部分地、市体委负责人,各速滑队、
冰球队、花样滑冰队的教练员,部分业余体校的冰上项目教练员和部分大专院校体育教师及
裁判员等,共134人。
会议由省体委副主任刘凤荣主持。在听取了当年参加世界速滑和冰球锦标赛的情况汇报
,观看了世界速滑锦标赛的技术影片;认真交流了冰上训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参加世
界锦标赛的情况,探讨了今后全省冰上训练工作的指导思想,肯定了成绩,找出了差距,制
定了全省冰上运动三年规划和当年的训练工作安排。
根据国家体委1973年提出的“在三、五年间能有一般国际水平”的要求,会议确定黑龙
江省冰上项目的指标是:
速度滑冰——1974年,女子1500米力争进入世界前16名;男子5000米达到8′至7′50″
。1975年,女子1500米力争进入世界前12名;男子5000米达到7′50″至7′40″,全能争取
进入世界前16名;1976年,女子全能500米,进入世界前10名,男子5000米达到7′40″至7′
30″,全能进入世界前10名。
冰球——与兄弟省组队代表国家参加世界锦标赛,1974年进入丙组前两名,1975年保持
乙组前6名,1976年争取进入乙组前4名。
花样滑冰——在三年内单人滑技术要有大幅度提高,力争达到世界的一般水平。
1976年黑龙江省体委系统训练工作座谈会于10月27日至30日在哈尔滨市召开。这是1976
年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后,省体委根据“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于运动队冬训前召开
的一次训练工作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省体委机关各处、室和各直属训练单位负责人,各
运动队领队、教练员和运动员代表,以及部分机关干部,共106人。会议主要是座谈体育战线
的形势,批判“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罪行和插手体育战线的罪行。同时也提出了要加强
运动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在训练工作中贯彻“两严一大”方针,不断加强训练工作
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为革命勤学苦练,努力赶超
世界先进水平。
会议对当年冬训的指导思想和训练工作,也提出了要求和作出了具体安排。
1983年黑龙江省冰雪训练工作会议于5月22日至27日在哈尔滨市召开。这是省体委于80年
代初召开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冰雪训练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体委主任和训练部门
负责人,各冰上运动队领队、教练员和各业余体校校长、教练员代表等。
这次会议开的比较成功,会议的主要收获是:(1)对全省冰雪运动的形势有了一个新的
统一的认识。与会人员认识到,1979年以来全省冰雪运动成绩很大,但差距还很大,还没有
从落后局面中摆脱出来。必须从现在起进一步树立一个长远的战略思想,作出一个长远的战
略布局,要为冰雪运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作出贡献。(2)对训练改革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在训练领域中要改革的方面很多,改革势在必行。不仅训练体制要改,
各种训练方法、手段,乃至各项竞赛制度、竞赛办法也要改。(3)对训练科学化和运动队的
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引起了重视。科研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工作必须与科研工作很好地
结合起来。教练员要主动与科研部门合作,科研部门也要多开展一些科研项目。运动队的思
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领导的事、政工部门的事,也是每个教练员的事。每个教练员既要抓训练
,也要抓育人,既是教练员也应是政治指导员。
会议确定今后四年各个冰雪项目具体奋斗目标是:
速滑——1984年力争在奥运会上短距离项目进入前六名。第六届全国冬运会要继续保持
男、女总分双第一;1988年前男子500米破38″,女子破42”,男、女全能在世界比赛中进入
前十六名。
冰球——1984年、1985年继续保持国内优势。1986年国内比赛要保持4个甲级队,并有3
个进入前四名;每年都要为国家输送后备队员,并为国家冰球队1985年进B组力争参加1988年
奥运会多做贡献。
花样——继续保持国内优势,在1988年奥运会比赛中,单人滑进入前十名,总成绩进入
前十五名。
滑雪——力争在第六届全国冬运会上打翻身仗。在1988年奥运会上争取越野和现代滑雪
超过亚洲水平。
短跑道速滑——在两三年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比赛中进入前八名。
会议讨论和提出了各个项目的训练指导思想、训练原则、技术风格。其中,速滑的训练
指导思想、训练原则是:高标准,严要求,坚持科学训练,坚持“三从一大”;技术风格是
5个字:低、准、早、快、拚。即低姿势,下刀准,蹬冰早,快登、快收、快移动,鼓足干劲
,拚搏到底。
会议强调指出,必须脚踏实地狠抓落实。主要内容有:切实抓好队伍组建和调整,在队
伍管理体制、训练体制和竞赛制度等方面必须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坚持“派出去,
请进来”,进一步抓好业余训练,狠抓教练员的培养、提高。必须加强科研工作。
省体委副主任刘凤荣在会上作了题为“进一步计清形势,找出差距,明确任务,扎扎实
实地改进冰雪训练工作”的发言,并作了总结发言。省体委主任陈法平和副主任张恒安也在
会上讲了话。
1984年黑龙江省冰雪训练工作会议于10月26日至10月30日在哈尔滨市召开。这是为贯彻
国家体委于当年召开的全国冰雪训练工作会议精神,在国家体委对冰雪运动项目重新进行布
局,并决定建立国家速滑队的新形势下,由省体委召开的一次冰雪训练工作会议。参加会议
的有各地、市体委主任、训练科长、各冰雪运动队领队和教练员代表等。
会议由省体委主任李天伶作动员报告,省体委副主任刘凤荣传达了国家体委向中央书记
处的汇报和书记处的指示,传达了1984年全国冰雪训练工作会议纪要、国家体委徐寅生、刘
兴在全国冰雪训练工作上的讲话和总结发言。在此基础上,会议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讨论的
主题有:在全国体育事业发展中,黑龙江省怎样才能成为体育上游省,冰雪项目如何为国家
作贡献?国家体委在冰雪项目上进行新的布局后,黑龙江省的任务是什么?面临当前的新形
势、新布局所引起的变化,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应该怎么办?黑龙江省冰雪运动现在的机构体
制、训练体制、科研工作、场地器材,怎样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会议经过深入讨论,对上述问题取得了共识,明确了在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冰雪运动的发
展方向和任务。会议最后由省体委副主任刘凤荣作了题为“团结一心,锐意拼搏,为开创冰
雪运动新局面作出新贡献”的总结发言。
(四)各种表彰奖励方面的会议
1975年黑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于6月3日至7日在哈尔滨市召开。
这是由省体委召开的一次较大规模的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
各地、市、县和哈尔滨铁路局、省农场总局系统各基层单位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代
表336人。
会议广泛交流了各行各业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经验,有大庆女子采油队、望奎县先锋公
社、国营华安机械厂、哈尔滨轴承厂、山河农场、鹤岗兴安矿四采区、佳木斯东风小学、鸡
西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鸡东县银峰公社古山子大队、富裕县红旗公社兴裕大队和萝北
县委书记、县革委主任邹海明、爱辉县第一小学三年四班班主任李坊珍等先进单位的代表和
积极分子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
会议对98个先进单位和187名积极分子进行了表彰奖励。并评选出大庆女子采油队、黑龙
江省国营山河农场、鹤岗矿务局兴安矿四采区、鸡西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伊春翠峦林业局
冲锋林场、尚志县百货一商店、佳木斯市东风小学校、望奎县先锋人民公社、齐齐哈尔国营
华安机械厂、哈尔滨轴承厂等10个单位为黑龙江省出席第三届全运会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代表
。其代表人分别为大庆女子采油队队长关晓红(女)、国营山河农场党委副书记赵饰(女)
、鹤岗兴安矿四采区党总支书记顾广禹、鸡西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校长李永昌、伊春翠峦林
业局冲锋林场党总支书记柴凤春、尚志县百货一商店党总支书记康运禄、佳木斯东风小学校
校长董秀臣、望奎县先锋公社党委书记宋启贤、齐齐哈尔国营华安机械厂政治部副主任王选
明、哈尔滨轴承厂工会主席刘玉学。
黑龙江省体育战线学大庆学大寨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于1977年5月16日至21日
在哈尔滨市召开。这是在当时全国掀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新高潮的形势下,以黑龙江
省革命委员会名义召开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全省体育战线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奖励大会
。参加会议的有省直和各地、盟、市及哈尔滨、齐齐哈尔铁路局、省农场总局等19个代表团
,共有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450人,来自全省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运动队
、业余体校等单位。
会前,各地、市、县和省直单位广泛开展了评选活动。绥化地区组成体育工作检查团,
分片深入到143个工厂、企业、学校、农村大队和业余体校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召开各县
体委主任会议,评选出参加省的会议代表。鸡西市召开全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会
议表彰奖励了52个先进集体和90名先进个人,并评选产生了参加省代表会议的代表。齐齐哈
尔市体委、教育局、卫生局、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贫协等单位也召开了全市群众体
育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代表会议。
会议5月16日开幕。省委常委、省革委副主任苏民出席开幕式,并讲了话。省革委会副主
任、省体委主任宋振业致开幕词。省革委会文教办副主任邴瑞年、省教育局副局长王依仁、
省卫生局局长张文明、省体委副主任傅清治、刘凤荣、省总工会副主任曹凤英、团省委书记
索长有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
大庆代表团、望奎县先锋公社、翠峦林业局冲锋经营所、双鸭山市业余体校、哈尔滨市
体委的代表向大会致了贺词。
会议对粉碎“四人帮”以来的全省体育工作进行了总结,交流了各行各业开展群众性体
育活动和运动队、业余体校进行训练的经验,对大庆采油四部女子采油队等29个标兵单位、
望奎县先锋公社白五大队等145个先进集体和97名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分别发了奖旗
、奖状。
会议5月21日闭幕。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王一伦,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苏民
到会,王一伦为会议作了总结。省文教办和省体委、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有关部门
负责人也出席了闭幕式。
获得“标兵单位”称号的29个单位是:
伊春翠峦林业局冲锋经营所、佳木斯市东风小学校、勃利县杏树公社永久大队、牡丹江
市塑料机械厂、尚志县第一百货商店、延寿县中和公社胜利大队、克东县农业机械厂、呼伦
贝尔盟喜桂图旗图里河中学、大兴安岭新林区塔源林场、哈铁牡丹江分局鸡西车辆段、齐铁
白城子铁路分局大安北小学校、九三农管局山河农场、省体工队女子篮球一队、省体委基建
指挥部汽车队、大庆采油四部一大队女子采油队、大庆勘探指挥部钻前准备大队拖拉机队、
大庆井下指挥部地球物理站、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市体工队冰球一队
、国营华安机械厂、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水师公社农科站大队学校、鸡西矿务局穆棱煤矿、
鸡西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双鸭山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鹤岗矿务局兴安矿第四采煤区、望
奎县先锋公社、肇州县丰乐第二小学校、德都县双泉公社。
1981年黑龙江省业余体育学校先进集体和优秀教练员代表会议于5月11日在哈尔滨市召开
。这是由省体委、省教育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青联、省体总分会联合召开的
一次全省业余体育学校先进集体和优秀教练员表彰奖励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县先
进业余体校和优秀教练员代表100多人。
会议对1972年各地业余体校恢复以来的业余训练工作进行了总结,交流了各地的办校经
验,并对20个先进集体和10名优秀教练员标兵、109名优秀教练员颁发了奖状和奖品。
省体委副主任张恒安在会上作了报告,省教育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青联
和省体总分会的负责人出席了大会。
会议要求,各级业余体校要认真贯彻“从小抓起,系统训练,打好基础,积极提高”和
“思想一般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办校方针,认真搞好选材,加速提高训练质量
,培养输送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获得先进集体称号的业余体校是:齐齐哈尔、双鸭山、伊春、鸡西、牡丹江市业余体校
;合江、松花江、绥化地区和齐齐哈尔铁路局业余体校;富锦、虎林、尚志、肇东、泰来、
德都县业余体校;齐齐哈尔、牡丹江市业余军体校;哈尔滨市道外区和伟建机器厂业余体校
。
会议奖励的10名优秀教练员标兵是:安达县体校射击教练员王忠信、省体校花样滑冰教
练员王钧祥、肇东县体校篮球教练员石金祥、双鸭山市体校田径教练员田树正、哈尔滨市业
余体校冰球教练员卢春霖、佳木斯市业余体校速
滑教练员陈淑琴(女)、虎林县业余体校田径教员金友林、齐齐哈尔市业余体校速滑教
练员杨俊方、省体育场业余体校体操教练员赵秀珍(女)、哈尔滨市业余体校文化课教师刘
克信。
1983年黑龙江省业余体校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会议于12月22日至24日在哈尔滨市召
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体委分管业余训练工作的主任和训练科长、各先进集体代表、优
秀教练员、优秀文化教师、优秀职工代表,共100多人。
会议通过小组和大会发言的形式,广泛交流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经’验,并对16所
业余体校、71名教练员、12名文化教师和8名职工进行了表彰奖励,分别授予省先进业余体校
、优秀教练员、优秀文化教师、优秀职工的光荣称号。
先进业余体校是:虎林县体育中学、大庆市业余体校、合江地区重点业余体校、哈尔滨
市道外区业余体校、齐齐哈尔市游泳馆业余体校、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哈尔滨市重点业
余体校、佳木斯市体育中学、双鸭山市业余体校、鹤岗市体育中学、鸡西市体育中学、绥化
地区重点业余体校、北安市业余体校、尚志县业余体校、富裕县业余体校、富锦县业余体校
。
优秀教练员是:许英君(松花江地区重点业余体校)、金友林(虎林县体育中学)、裴
亚范(绥化地区重点业余体校)、柳长顺(哈尔滨市道外区业余体校)、文花子(牡丹江市
体育中学)、姚维林(北安市业余体校)、贺培成(合江地区重点业余体校)、梁作华(齐
齐哈尔铁路分局业余体校)、傅英奎(佳木斯市体育中学)、曹慕文(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
校)、李忠学(安达县业余体校)、王大威(德都县业余体校)、朱德生(北安市业余体校
)、葛明君(嫩江县业余体校)、孙忠礼(龙江县业余体校)、刘文忠(嫩江地区业余体校
)、李瑞(拜泉县业余体校)、徐盛飞(讷河县业余体校)、王承先(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
区业余体校)、喻秋生(齐齐哈尔市游泳馆业余体校)、何建飞(齐齐哈尔市建筑一公司业
余体校)、姜淑芳(齐齐哈尔市业余体校)、梁景海(齐齐哈尔市业余体校)、慕爱华(齐
齐哈尔市业余体校)、崔义文(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业余体校)、丁象华(鸡西市体育中学)
、赵七瑶(鸡西市体育中学)、陈晓东(绥化地区重点业余体校)、姜玉金(延寿县业余体
校)、王世春(双城县业余体校)、孙立彬(通河县业余体校)、尹昌龙(木兰县业余体校
)、张本有(巴彦县业余体校)、张丽萍(省农场总局北兴农场业余体校)、孙影(鹤岗市
体育中学)、关玉琴(哈尔滨铁路局业余体校)、周丰岐(哈尔滨铁路局业余体校)、田树
正(双鸭山市体育中学)、徐小平(双鸭山市体育中学)、黄文士(牡丹江市体育中学)、
金东演(牡丹江市体育中学)、安得松(海林县业余体校)、孙淑华(密山县业余体校)、
赵松五(东宁县业余体校)、王富海(穆棱县业余体校)、侯玉海(东北轻合金厂业余体校
)、杨文泰(哈尔滨市游泳馆业余体校)、国书增(哈尔滨市重点业余体校)、卢春霖(哈
尔滨市重点业余体校)、王文哲(哈尔滨市道外区业余体校)、郑凯(哈尔滨市重点业余体
校)、刘建芳(大兴安岭新林区业余体校)、王树英(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业余体校)、吴
凤华(大庆市业余体校)、高云龙(大庆市业余体校)、陈秀育(同江县业余体校)、郭铁
铮(汤原县业余体校)、张世胜(富锦县业余体校)、李学成(桦川县业余体校)、陈守志
(饶河县业余体校)、金石哲(集贤县业余体校)、姚利(桦南县业余体校)、李云太(萝
北县业余体校)、孟庆余(七台河市业余体校)、曲建华(佳木斯市体育中学)、韩善景(
佳木斯市体育中学)、孙德稼(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胡光征(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
)、王晓飞(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方德君(伊春市业余体校)、高进尧(伊春市南岔
区业余体校)。
12名优秀文化教师是:徐桂荣(虎林县体育中学)、吕桂贤(齐齐哈尔市业余体校)、
阎玉秋(佳木斯市体育中学)、刘作敏(鸡西市体育中学)、徐兆清(齐齐哈尔市业余体校
)、赵桂芬(鹤岗市体育中学)、宋革哲(牡丹江市体育中学)、瞿玉娟(虎林县体育中学
)、马俊英(哈尔滨市重点业余体校)、孙英士(大庆市业余体校)、韩炳伦(大庆市业余
体校)、金真浩(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
8名优秀职工是:白树林(穆棱县体委)、赵翠玉(富裕县业余体校)、胡明星(鸡西市
体育中学)、李韶华(哈尔滨市重点业余体校)、孙义庆(大兴安岭地区业余体校)、杨春
家(大庆市业余体校)、刘国忠(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苗庆乐(牡丹江市体育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