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友好组织

  1945年以前,黑龙江境内,除1919年曾有人组织国际联盟协会,旋即自行取消外,没有 官方或民间的对外友好团体。
    1945年11月,成立了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1949年7月,黑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齐齐 哈尔市中苏友好协会、牡丹江市中苏友好协会、佳木斯市中苏友好协会相继成立。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后,中苏友好协会的组织有了迅速发展,遍及全省各地。
    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从50年代起,黑龙江省先后建立了中国人民保卫世界 和平委员会黑龙江省分会、黑龙江省抗美援朝分会、中朝友好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中国人民 对外文化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黑 龙江省分会等对外友好组织。
    上述对外友好组织,经过几十年的变迁,有的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以后已经撤销或会务 活动停顿,有的随着形势的变化,任务也发生了变化,有的现在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友好组 织对制止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友好与合作起了积极作 用,不仅得到了黑龙江省各部门与各界人民的支持,也得到各国友好组织和各国人民的赞誉 。
    一、中苏友好协会
    (一)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
    1945年10月,由李兆麟将军为发起人,联合爱国人士以促进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友好, 巩固与发展两国人民的友谊,实现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为宗旨,筹建哈 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在一个月内,就有3000多名各界人士要求入会。同年11月18日,哈尔 滨市中苏友好协会正式成立。会长为李兆麟。不久,又组建了双城、阿城、呼兰、肇东等地 的分会。
    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将军被害后,由于当时政治环境恶劣,会务活动无大进展。同年 9月以后,因任职干部变动较大,会务一度呈停顿状态。1947年3月14日,召开了哈尔滨市中 苏友好协会执委扩大会,选举刘成栋为会长。1949年8月7日,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选出张策等21人组成新的执行委员会,选举郑依平为会长。
    1950年6月以后,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即与当时新成立的松江省中苏友好协会合署办公 。
    (二)原黑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原黑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即于1949年7月10日在齐齐哈 尔市成立。选举张瑞麟为会长,李潜、希班诺夫为副会长,霍希扬为秘书长。协会下设组织 部、文化部,并制订工作计划开展中苏友好活动。中苏友协总会成立后,原黑龙江省境内的 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城市街道、农村都建立了中苏友好协会的分会组织。
    (三)原松江省中苏友好协会
    1949年10月5日,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在北京成立以后,推动了全国中苏友好协会组织的发 展,原松江省境内的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城市街道、农村,都建立了中苏友好协会的 分会组织,1950年6月25日,松江省中苏友好协会也正式成立,选举张策为会长,李延禄、于 林、杜光预、陈元直、郑依平为副会长。松江省中苏友好协会与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合署 办公。
    (四)黑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
    1954年8月,原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两省的中苏友好协会也随之合并 。1955年2月召开黑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于林为会长。协会下设办公室 、宣传部、图片供应部、文化服务部、俄文教学部、编译室等部门。会议决定,黑龙江省中 苏友好协会仍与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合署办公。会议确定的省中苏友好协会的任务是,以 宣传苏联、增进中苏友好为宗旨,使中苏友协成为“党向人民群众进行中苏友好、国际主义 教育和推动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有力助手”。
    1958年10月,黑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检查了省内中苏友好协会的全面工作。同月28日, 对黑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组织作了调整,保留机构,精简人员。同时在与苏联毗邻的黑河、 合江、牡丹江三个地区,建立了中苏友好组织。
    1960年12月23日,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与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合署办公。 编制由33人减至16人。1961年改选出新的领导机构。
    1984年3月2日,黑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调整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的人选,并聘陈剑 飞为顾问。
    1985年,哈尔滨市、牡丹江市、黑河地区、黑河市、绥芬河市的中苏友好协会组织也先 后进行了调整。
    二、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黑龙江省分会
    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于1964年10月31日成立。第一任会长为延泽民,副 会长为荆志坚、白韦,秘书长为康继明,副秘书长褚德新。协会的任务是:主管政府文化教 育部门和所属各文化团体的外事工作,协助这些单位完成对外文委下达的任务,接待对外文 委系统邀请访问黑龙江省的文化、艺术、体育团体;参与本省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有关活 动;组织出国文艺团体以及举办外国文化交流性质的展览会。同时负责组织与审定对外提供 的资料、图片。该会于1965年改组为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友好协会黑龙江省分会。
    三、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友好协会黑龙江省分会
    1965年11月,因开展对外文化活动的需要,将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黑龙江省分会改组 为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友好协会黑龙江省分会。王一伦为会长,副会长为陈元直、孙西歧、郑 依平、延泽民、张向凌、陈德京、胡传经、吴琳涛、王军、荆志坚、白韦,秘书长为白韦( 兼),副秘书长为郭耀宗、叶文玉、秦月芳、李光。同时,在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下设对外 文化联络处(归口在省外事办公室),作为对外文化友好协会的办事机构,负责文化艺术界 对外联络的行政工作,两个牌子、一套班子。至“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联络处尚未组建完 成。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协会的活动停顿,机构被撤销。
    四、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黑龙江省分会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黑龙江省分会成立于1976年6月8日,是由原对外文化友好协会改 组而成的。会长为曹志。分会地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奋斗路316号,与省外事办公室合署办公。
    分会的任务是:负责接待各国友好文艺团、专业考察团等,也负责派出相应的代表团、 专业考察团到国外访问;从事民间文化交流、友好城和友好省州的活动等。
    分会成立后,于1979、1981、1984年曾三次调整分会领导成员。1984年改组时聘请李立 安、李剑白为顾问。
    五、中国朝鲜友好协会黑龙江省分会
    中国朝鲜友好协会黑龙江省分会成立于1964年9月5日,会长为王一伦。其任务是:加强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宣传朝鲜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学习朝鲜的建设经验,并开展友好交往 活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分会活动一度停顿。1984年3月2日,中国朝鲜友好协会黑龙江 省分会调整了人选,以陈俊生、王路明为顾问,陈元直为会长,并相应地开展工作。
    六、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黑龙江省分会
    1985年4月1日,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黑龙江省分会正式成立,会长为王耀臣,副会长为 王世和、孙志坚、张镔、徐春林,秘书长为刘迎科,副秘书长赵喜晨。该会的宗旨是同各国 有关友好团体、知名人士、社会活动家进行友好交往,以促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并研究探讨共同关心的当代国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