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外国记者来访

  自1946年11月美国纽约新闻通讯社记者伯克女士抵达哈尔滨采访起,至1985年末止,抵 达松江、黑龙江省采访的外国记者共135批、332人次,其中最多为日本记者29批,美国12批 ,英国10批,东欧各国16批,亚洲各国27批。
    来访的新闻工作者中有报纸、杂志、通讯社记者,也有电视台、电台的记者,有官方新 闻部门的记者,也有自由撰稿者。
    1951年10月6日,苏联《真理报》记者魏索高夫抵达哈尔滨采访。松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负责人,会见魏索高夫。
    1953年7月,波、德、匈、捷、蒙、罗、保等7个国家的7名记者,在参加朝鲜板门店停战 签字前,抵达哈尔滨参观访问。
    1955年7月26日,南斯拉夫《政治报》记者米利奇抵达哈尔滨采访。米氏除参观采访外, 还会见哈尔滨的南斯拉夫侨民。
    1955年10月11日,意大利《都灵报》记者依曼·努里埃、菲律宾《马尼拉记事报》记者 莫里西奥与罗那帝克等4人,抵达哈尔滨访问。并出席黑龙江省记者协会举行的座谈会。
    1955年10月15日,民主德国《新德意志报》、保加利亚《工人事业报》、匈牙利《自由 青年报》、《人民自由》记者,同时抵达哈尔滨参观、采访。
    1956年1月6日,埃及新闻工作者代表团6人抵达哈尔滨参观、访问。
    1956年5月10日,印度尼西亚新闻工作者代表团一行3人,由《火炬报》副总编辑格拉哈 率领,抵达黑龙江省访问。
    1956年7月9日,巴西、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4国记者10人,在参加国际新闻工作者赫 尔辛基会议后,抵达哈尔滨参观、采访。
    1956年7月18日,智利、墨西哥的4名记者抵达哈尔滨参观、采访。
    1956年7月23日,印度、巴基斯坦、叙利亚、伊朗、锡兰(今斯里兰卡)、澳大利亚6国 新闻记者8人,抵达哈尔滨参观、采访。
    1957年7月25日,联邦德国的南德电台记者,先后抵达哈尔滨参观、采访。
    1957年7月30日,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高尔丁,采访黑龙江省林业部门负责人,了解 松花江流域林业生产情况,还访问林区——带岭。
    1958年3月24日,意大利共产党机关报《团结报》记者萨尔奇,抵达哈尔滨参观采访。除 参观工农业生产外,采访南岗天主教堂,与黑龙江水利部门负责人座谈有关中苏合作利用黑 龙江及治理松花江等方面的情况。
    1959年6月8日,民主德国《新德意志报》记者,重点采访有关松花江流域经济发展、东 北经济协作区的情况。
    1960年4月20日,瑞士广播公司记者高奇抵达黑龙江省参观采访。
    1960年6月28日,英国路透社记者法奈尔抵达黑龙江省参观采访。
    1960年7月1日,英国自由撰稿人格林,抵达黑龙江省参观采访。
    1961年10月5日,日本《电波新闻》社新闻拍片记者2人,抵达哈尔滨采访后,专程赴赵 光农场采访,拍摄专题纪录片。
    1964年10月6日,亚非新闻工作者协会日本代表团一行9人,抵达黑龙江省参观采访。
    1965年2月10日,日本“电波”电台记者,抵达哈尔滨拍电视片,逗留黑龙江省20天。拍 摄了冬天捕鱼、人民公社的冬季生产、哈尔滨的冰灯等电视新闻。
    1965年5月7日,法国《观察家》报记者卡奥尔和巴黎大图片社摄影师里布在访问哈尔滨 时,哈尔滨市计委负责人王兴华接见两名记者,并向他们介绍哈尔滨的概况。
    1965年6月15日,日本广播协会常驻北京记者小林一夫,访问哈尔滨。除参观游览外,还 专门拍摄国际列车在哈尔滨进站、离站的情景。
    1966年2月18日,波兰通讯社记者格隆宾斯基抵达黑龙江省采访。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副 秘书长向他全面介绍了哈尔滨市情况。格隆宾斯基还和《哈尔滨日报》、《黑龙江日报》的 同行进行座谈。
    1971年8月10日,亚非记者协会代表团一行10人,由亚非记协总书记查禾多率领,抵达哈 尔滨,先后在哈尔滨、大庆等地参观。
    1973年6月30日,英国自由投稿记者内维尔·马克斯维尔,为了解黑龙江省特别是中苏边 境的实际情况,在黑龙江省内进行了19天的采访活动。
    1978年8月3日,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录像队,按照中日双方商定的采访计划,先后到绥化 的双河公社、853农场、佳木斯市及苏木河农场、桦川县和哈尔滨市采访录像。
    1980年8月25日,意大利《新闻报》记者巴尔比埃里访问黑龙江。
    1981年3月15日,美国ABC广播公司电视摄影队一行5人,在哈尔滨进行4天的录像采访。 摄影队拍摄了中央大街风貌、地下商店、大庆等主题的录像。
    1981年7月4日《美亚新闻社》驻白宫记者朱丽·牟恩抵达黑龙江省采访。省外事办公室 副主任张镔陪同观看了沙俄侵华史展览。随后向她全面介绍了中苏边境的历史与现状,及我 国政府对中苏边界问题的立场。
    1981年11月24日,日本《朝日新闻》驻北京记者船桥洋一,抵达哈尔滨采访。船桥洋一 同哈尔滨第13中学校长座谈教育问题。
    1982年5月26日,瑞士《苏黎世每日新闻报》驻北京分社社长汉斯·伯乐抵达黑龙江省采 访。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镔向他介绍了中苏边界的历史沿革、中苏关系发展史、哈尔滨市 发展史,并就两国地方贸易恢复情况、今后中苏双方的合作关系远景,回答了伯乐提出的问 题。
    1982年7月17日,日本东京广播摄影队一行4人,抵达黑龙江省摄制《我们兄妹要做日中 友好的桥梁》电影录像节目。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协助该队到哈尔滨、佳木斯、宝泉岭、农场 等地,进行录像采访。
    1982年11月20日,意大利广播公司记者伊拉里奥·菲奥雷抵达黑龙江省参观采访,为他 正在撰写的《热爱中国》一书搜集材料。
    1982年12月13日,苏联塔斯社驻北京分社社长阿尔斯拉诺夫和记者克利沃舍叶夫抵达黑 龙江省采访。在哈尔滨停留期间,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积智,就黑龙江省工农业生产情况 ,中国的经济政策,黑龙江省的整党、边贸等问题,回答了外国记者。
    1983年11月16日,加拿大《环球邮报》驻北京记者艾伦·艾贝尔,到黑龙江省农村采访 。就黑龙江省农村冬季生活和生产责任制的实施情况、克山病和甲状腺肿病的防治等内容, 进行深入考察。参观了双城周家乡、佳木斯友谊农场,较为真实地了解了我省的农业生产情 况。省农牧渔业等部门的负责人向记者作了全面深入的介绍。
    1983年12月21日,西德广播协会和《法兰克福汇报》驻北京记者巴格曼抵达哈尔滨参观 采访。除参观工厂、商店和市郊农村外,省、市有关方面负责人还向巴格曼介绍了黑龙江省 国民经济调整、重工业发展史及现状等方面的情况。黑龙江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镔还同巴 格曼就发展黑龙江省同西德巴伐利亚州经济、科技及文化联系问题进行友好交谈。
    1984年6月13日,港澳记者团一行21人,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邀请,在《大公报》副总 编辑陈彬带领下,于6月13日至27日,先后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带岭、南岔、佳木斯 、鹤岗、牡丹江等地参观采访。记者团采访了工厂、矿山、油田、林区、农场和专业户等, 并游览太阳岛、扎龙、镜泊湖等风景名胜地。记者团在我省期间,前后向香港集中发稿两次 。香港《大公报》、《星岛日报》等港澳报纸,随即陆续刊出记者发回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