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铧
铁铧于1963年在宁安县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省博物馆藏。
铁铧两边一长一短。长边36厘米,短边32.5厘米,后端最宽27厘米。前端略呈漫圆形,
后端有三角形穿孔。正面起銎。厚1.1厘米,重4.4公斤。除一边略残外,基本完好。
渤海时期的铁铧,形体较大其形制与金时期铁铧已无多大区别。证明渤海已广泛使用畜
耕。这反映了渤海农业的进步,同时标志着渤海冶铁业的发展水平。
二、铁腰带
铁腰带于1975年7月在绥滨县3号墓地出土。省博物馆藏。
铁腰带长101.8厘米。基本完整,但锈蚀严重。腰带由8个铁条、7个铁环、2个铁钩和扣
组成。铁条为弧形,长10厘米、宽1.3厘米、厚0.3厘米;铁环直径1.5厘米;铁钩长3.3
厘米;铁扣直径5厘米。腰带两端为扣和钩,中间条与环相连。出土时,腰带右侧斜插一把匕
首,同时还出土了2件砺石。
绥滨是辽代五国部之一奥里米部女真人的中心居住地。铁腰带是墓主人生前束腰之物,
而系于铁腰带上的匕首和同时出土的砺石,则反映了辽代女真人渔猎经济的生活特点。
三、铁铧
铁铧系1959年伊春市带岭大青川出土。省博物馆藏。
铁铧为双范对合一次铸成,呈三角形。通长33.5厘米、宽25厘米、边厚0.4厘米,保存
完整,无锈蚀,两边刃部为弧形,各长34厘米。前尖钝圆,上部突起,似一袋形深窝,长20
厘米,高3.5厘米,俯视呈半月形,表面漫圆无脊。尾部两翼间距17厘米,两翼中间呈内弧
形,距铧尖28厘米。两翼上方有一个长7.2厘米、宽2.6厘米的三角形横孔。
此类铁铧在黑龙江省肇东、甘南和兰西县等地多有发现,其形制基本相同,是金代农业
生产的重要工具。
四、铁镰
铁镰系1958年12月肇东县八里城出土,省博物馆藏。
铁镰呈月牙形,弓背凹刃,有短柄。通长33厘米、刀前部宽7.2厘米、弧弯处宽6厘米、
背厚0.6厘米。镰尾逐渐收缩成扁平体的柄。镰身与柄无明显界限。柄长10.4厘米、宽2.
3厘米。器形完整,但锈蚀严重。
这是金代一种较大型的镰刀,属收割工具。对于研究金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
值。
五、鱼形铁铡刀
鱼形铁铡刀于1958年12月在肇东县八里城出土。省博物馆藏。
铡刀呈鱼形,前宽后窄,刀背弧形,刀面平刃,前部呈鱼上唇状,其下有一圆孔,直径
1.5厘米,似鱼眼,为安刀钉用。孔上端有一铁钩,形如鱼须,长4.5厘米、宽1厘米。柄部
为空心板铁围成,似鱼尾。铡刀通长76.5厘米、最宽18厘米、刀部长61厘米、柄长15.5厘
米、直径4.5厘米、刀背厚2厘米。锈蚀较严重,刃部有残缺。
铁铡刀其形似鱼,造型独特,与金代铜镜多饰双鱼纹同出一种心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
色。为金代典型的农业生产工具,是识别金代铁器的标志物。
六、铁坩锅
铁坩锅为1959年8月哈尔滨郊区新发乡查家管区民工在四方台基建工程挖土时发现。省博
物馆藏。
铁坩锅,铸造。敞口,薄沿,直腹,平底。底部附有3个短足,残断2个。锅沿两侧附有
2个拱形提耳,腹下收成平底。通高17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16厘米、沿厚1厘米、耳高3.
5厘米、最宽7厘米、耳内径2厘米、足高1.7厘米、长2.1厘米,宽1.2厘米、锅深9.5厘米
。
此锅应是熔化金属的容器,尚不多见,为金代遗物。
七、铁斧
铁斧于1958年12月在肇东县八里城出土。省博物馆藏。
铁斧,锻制。与一般铁斧不同:一端为平刃,另一端为尖刃。斧身微曲,平刃部稍宽于
斧身,尖刃呈弧形圆钝,中间有一长方形銎,系安柄之用。通长18厘米、宽5.2厘米、厚2.
2厘米、銎长3.3厘米、宽1厘米。此斧形状特殊,既能劈又能刨,具有斧和镐的两种功用,
尚不多见。为金代遗物。
八、铁马镫
铁马镫于1958年12月在肇东县八里城出土。省博物馆藏。
马镫用一根铁条锻接,呈缓角梯形。通高18.7厘米、最宽16.5厘米。上部垛有一长孔
,长7厘米、宽1厘米,为系革带用。马镫踏板呈椭圆形,中部有脊。踏板长16厘米、中间宽
7.4厘米。保存完整,但有锈蚀。为金代马具。
九、车輨
车輨于1974年在克东县蒲峪路古城出土。省博物馆藏。
车輨呈环形,四周以均等的距离铸有6个爪。直径17.5厘米、宽4.5厘米、厚4厘米;爪
长2厘米、宽2.3厘米。车輨为车轮上重要部件,安在车轴上,与车辖合用,使车轮不致脱落
。为金代遗物。
十、六耳铁锅
六耳铁锅为1960年省博物馆于甘南县阿伦河古城征集。省博物馆藏。
铁锅为生铁双范合铸而成。锅耳有1周凸弦纹,为合范对口痕迹。锅为直口,平唇,深腹
,口沿向内收斜。通高22.5厘米、锅口直径39厘米,沿厚2厘米。沿下与耳上饰有数道凹弦
纹。腹上部有6只板状耳,两两相对。耳长5厘米,宽9厘米。耳下锅底呈半球形。其底有一条
裂痕,其余完好。为金代典型的炊具。
十一、铁权
铁权于1958年12月在肇东县八里城出土。省博物馆藏。
铁权为铸铁制成。束腰状,顶部系钮,中间有一穿孔,为系绳用。上部和底部分别呈六
面六棱形,中部细腰,下部平底。通高8厘米、底部长3.5厘米、宽2.4厘米。保存完整,但
有锈蚀。
铁权为金代遗物,是研究金代度量衡的实物资料。
十二、铁手铐
铁手铐于1958年12月在肇东县八里城出土。省博物馆藏。
手铐通长28.2厘米,每扣有两个曲折的小环,套扣在一起,中间连以铁锁。锁为圆筒状
,中部已残坏。扣内径5.5厘米,锁长9.5厘米。为金代刑具。
十三、铁脚镣
铁脚镣于1959年在哈尔滨市三棵树出土。省博物馆藏。
为三环脚镣,通长42厘米。两端每扣有3个弯曲的小环互相套扣,中间连以铁锁。锁为圆
筒状,一端有锁眼1个。锁长9厘米、直径2.5厘米、两端扣径9.5厘米。器形完整,但有锈
蚀。
类似这种脚镣在黑龙江省肇东县八里城也曾出土过,均属金代刑具。
十四、大定二十九年款铁刀
大定二十九年款铁刀于1985年6月在勃利县长兴乡马鞍村南约1.5公里处出土。现藏省博
物馆。
铁刀剖面呈长三角形。单刃,刃部平直,仅在刃前端微斜,刀锋锐利。刀背呈弧形,前
窄后宽。刀柄呈扁长锥形,销窄于刃部。柄末端有一小孔,系固定木柄之用。在刀背末端錾
刻汉字楷书“大定二十九年□府造”字样。通长87厘米、宽3.7厘米、刀身长71.5厘米、刀
前背厚0.5厘米、后背厚1.2厘米、柄长5.5厘米、最宽2厘米。器形完整,略有锈蚀。刃部
钢性较好。
大定为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大定二十九年,即公元1189年。金代铁刀上錾刻明确的铸
造年款和地点,尚属首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