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风物传说

 一、《秃尾巴老李》
    早年在山东省某地,有一穷苦人家姓李,夫妻二人度日。一日妻子至河边洗衣,小睡受 孕。在风雨大作的一天,生一人身蛇尾的黑色怪物,母亲受惊吓昏死过去,父亲怒而操起菜 刀,一刀断其尾,怪物冲出北窗一溜火星腾空而去。乡里人们甚以为奇,称其为“秃尾巴老 李”。秃尾巴老李腾云驾雾至黑龙江边落脚,变一黑小伙,帮老船夫垦荒种地。垦荒中老李 现出龙身,气力非凡,拔树如薅草,偶被船夫看破,惊骇异常。老李说出自己的身世来历, 船夫遂告之以江中有妖孽小白龙作怪,为害四方百姓。老李决心铲除小白龙,变作黑龙潜入 江底,霎时间黑浪翻滚,船夫立刻向江里投馒头;继而白浪翻滚,船夫忙向江里投白灰;随 又红浪翻滚,船夫再向江里投石头,黑龙战胜了白龙。为保护江上行船,渔人打鱼,两岸风 调雨顺,秃尾巴老李永驻江中。从此,人们称大江为黑龙江。
    产生在清代,流传在黑龙江、山东等省。孙连金采录整理,获1983年中国民研会授予的 全国民间文学作品优秀奖。50到60年代,曾改编成皮影戏,演遍黑龙江和辽宁、吉林、河北、 山东、江苏、浙江、北京、天津、青岛、上海、南京、湖北等地,并曾赴德、日两国演出, 影响很大。
    二、《镜泊湖的传说》(满族)
    早年,镜泊湖边住一贫苦渔翁,见湖底有一金光闪闪的金镜,有三头凶猛怪兽把守。渔 翁决意除妖取宝,改变穷苦命运。经与女儿相商,找了一位勇敢无畏的年轻人为婿,助其下 湖斩妖夺宝。老人和女婿乘小船至湖心。老汉手持宝剑身系绳索潜入湖底。霎时狂风大作, 波涛汹涌,小船颠簸,年轻人忙拉绳索,只见老汉托一磨盘大的怪头上来,更换宝剑再度下 、水。霎时掀起红风红浪,山摇地动,小船被掀起数丈高,年轻人再拉绳索,只见老汉又托 一碾盘大的怪头上来,再换宝剑三度下水。霎时掀起黑风黑浪,伸手不见五指,小船被掀起 数十丈高,年轻人惊骇无比,再也撑不住了,不待老汉摇铃即慌忙拉绳,结果绳断船翻,年 轻人和老汉葬身湖底。女儿在岸上拼命地呼叫:“阿玛!”至今,刮风天还可听到女儿呼叫, 那面金镜子还在湖底呢。
    产生在清代,流传于宁安、海林及东北各地。曾广庆口述,栾文海采录整理。载于《黑 龙江民间故事选》。有多种异文。东北沦陷时期曾被敌伪塞进小学《满语》(汉语)课本。
    三、《红罗女》(满族)
    古代某渤海郡王要选天下最美的女子做妃子,为此不知杀了多少人。有个老道带着美人 宝镜和一帮随从云游四方去给郡王选妃子,一日来到镜泊湖,先是听到悠扬的笛声,继而看 到一只小船上坐着一个身穿红衣红裤、头戴红花的美丽少女,正吹横笛,老道用宝镜一照, 少女清清楚楚地印在宝镜里。老道忙上前恭喜少女作了妃子,请少女立刻随他进宫。姑娘称 自己叫红罗女,已经有了情人叫支布。老道忙回宫禀报,郡王大喜,命人将支布带来,要支 布让出红罗女,要金银给金银,要高官给高官,支布一概拒绝。支布被杀害了。郡王带臣僚 乘龙舟来找红罗女,红罗女为哀悼支布在面上罩上黑纱。国王要看,红罗女说美丽的容颜“ 只准一人看,不准二人瞧”。郡王要自己一人看,红罗女说只准支布一人看,不准外人瞧。 郡王大怒,命武士上前去抓。红罗女向前拨动小船,郡王龙舟后面紧追,两追三追来到吊水 楼瀑布,小船“唰”地一声滑了下去,郡王龙舟想停也停不住了,也“唰”地一声扎进了瀑 布深潭,葬身鱼腹。红罗女没有死,终日坐在水帘后面织布;支布化作一种鸟,每到六月十 五要飞到瀑布上头欢叫:“支布!支布!”
    流传在宁安、海林、牡丹江一带。安德胤采录整理,载于《镜泊湖民间故事选》。有多 种异文。
    四、《老君炼海》(达斡尔族)
    几千年前,德都一带原是一片白茫茫大水,整年恶浪翻滚,多少年代后才逐渐露出荒滩, 出现草地,成了达斡尔人放牧场,被称为“北海”。一天忽然天色大变,雷声滚滚,雾气腾 腾,有十二条蛟龙上下翻滚,金翅金鳞。“北海出龙啦!”消息传到康熙皇帝那里。康熙为防 十二条龙出十二路反叛,对抗天朝,传旨“降龙不为难,须得老君炼”。李老君见下方达斡 尔人愈多,牧场不够占,本想帮助扩大地面,此番接到圣旨,忙推出八卦炉,轰隆隆地来到 北海,架炉开炼。把海水烧干了,把十二条金龙炼成了十二个“焦龙”,成为有名的十二架 山。人们把老君扔炉渣堆起的大堆叫老黑山,把月牙儿船式地摆开的五个大池子叫五大连池。
    流传在齐齐哈尔、德都等地。薰风采录整理。
    五、《黑妃》(满族)
    清朝某皇帝要选妃子。钦天鉴占卜贵妃落在东北方,身骑土龙,怀抱凤凰,手托翻天印 的便是。于是派钦差出去选妃。钦差出朝,地动山摇,所到之处士商百姓无不出迎观看。且 说宁古塔地方有一关姓渔家,其女乳名黑丫,长一头黄皮疮,一天正买了一块豆腐回家,路 上见文武官兵前呼后拥走来,忙攀上一道土墙看热闹。恰在这时一只公鸡受惊飞起,黑丫一 把抓住抱在怀里。钦差一见这不正是皇妃吗?当即向黑丫叩头,向关家贺喜。邻里们在给姑娘 梳洗打扮时,头上黄皮疮变一金盔脱落,露出满头黑亮头发,进得宫廷皇帝召见。黑丫因不 明宫廷规矩,两只大脚竟从衣襟下露了出来。皇上盛怒,骂了声“贱妃!”一脚踢去,黑妃就 此死去。关家作为皇亲,朝廷在关家门前的牡丹江江面上为关家修了三道鱼亮子,称“三道 铁亮子”,据说至今遗迹犹存。
    产生在清代,流传在宁安及全省各地。马文业采录整理。有多种异文。又见《宁安县志》。
    六、《海东青》(满族)
    很久以前,外兴安岭别尔罕部落头人指派小伙子布洛克巴吐鲁,进山去打飞龙鸟,以便 献给皇上。巴吐鲁来到大山里的海杜里部落,见一姑娘在哭泣。姑娘说她叫山音格格,是因 为父亲留下的一座金山被野蛮的罗刹霸占而哭泣。巴吐鲁决心帮助山音格格驱逐罗刹夺回金 山。两人回到别尔罕部落,不料头人一见这美貌姑娘便心起邪念,在血战罗刹中,向巴吐鲁 放了暗箭,巴吐鲁倒在血泊中。头人令人掩埋尸体时,飞来一群海东青(海东青:雕的一种: 体矫健,性猛悍,驯服后可为狩猎工具。产于黑龙江下游附近海岛及松花江下游。唐代曾是 北方民族重要贡品。),把尸体严严护住。头人向山音格格求婚,山音格格提出两个条件,一 是为巴吐鲁举行隆重的葬礼,二要挂一张狼皮在树上。头人先为巴吐鲁举行了葬礼,接着便 往树上挂狼皮,山音格格乘机一箭射去,把头人连狼皮一起钉死在树上。山音格格跳进举行 葬礼的烈火,烈火中升起两只海东青,向高空飞去。海东青成了天神阿不凯恩都哩的神鸟。
    产生在清代,流传在东宁、牡丹江等地。刘邦金口述,王金刚采录整理。
    七、《靰鞡草的传说》(满族)
    清朝的皇帝有一年到宁古塔一带狩猎,打了不少獐狍野鹿,正要回归,忽见一小白兔, 一箭射去,竟不中,追上前去又一箭,仍不中,便带领人马追至一山神庙,小白兔拐弯不见 了,皇帝很是晦气。时天已晚,就此住在庙上。皇上住正殿,贝勒住偏殿,手下人住院子。 深夜,皇上冻醒,脚上一双“毡踏踏玛”,因白天两脚出汗被冻成两个冰疙疸,身为皇帝又 不便喊叫,只好在大殿里来回溜步。忽听院里一阵木棰声,走出一看,见士兵在捶靰鞡草, 然后塞进靰鞡穿在脚上取暖。这时也顾不上皇上面子,便张口要了点塞进自己的“毡踏踏玛”, 穿在脚上,顿觉柔软暖和,十分舒服,高兴地说:“靰鞡草果然是关东山的一宝啊!”此后, 因靰鞡草受了皇封,被纳入“宝籍”。
    产生在清代,流传在逊克、孙吴等地。逊克县79岁满族老太太葛邵氏口述,孙吴县19岁 满族姑娘戈磊采录整理。
    八、《风刮卜奎》(达斡尔族)
    卜奎(今齐齐哈尔),早年是达斡尔人的摔跤场。一日,清朝官员领人前来打桩拉线,要 在这里修建城堡,把达斡尔人赶走。眼看就要开挖地基了,几个愤怒的年轻人经过与苏义爷 爷商量,乘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人们不能外出的夜里,巧妙地将木桩和拉线统通给挪到了 江东去,并照原样打上桩、拉上线。第二天,风清日朗,官员见状,大为惊疑。苏义爷爷解 释说:“风刮卜奎,这是天意呀。”官员们听了,只得顺从。由于这个缘故,卜奎才座落在 嫩江东岸。
    约产生在康熙年间晚期,流传在齐齐哈尔及东北三省,与《狗咬沈阳》、《火烧船厂》 (吉林市)并称为“东北三大地名传说”。隋书今1956年5月10日采录于齐齐哈尔卜奎旅馆,1961 年5月10日整理,载于《黑龙江兄弟民族民间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