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剧目
第一章 评剧艺术门类
一、《杨三姐告状》
编剧成兆才。警世戏社一班于1919年首演于哈尔滨。
故事梗概:富户高贵章之子高占英与大嫂、五嫂通奸,其妻杨二姐苦劝,占英怀恨在心,
与大嫂、五嫂及族叔高贵合共谋将二姐杀死。杨三姐随母送丧之时,发现二姐的伤痕,认定
其中有诈,去滦县告状,帮审牛成受高家贿赂,百般庇护占英。三姐又去天津告状,几经周
折,检查长验尸查明真情,将占英处死。
二、《马寡妇开店》
《马寡妇开店》(又名《狄仁杰赶考》、《状元图》)。编剧成兆才。
故事梗概:唐代书生狄仁杰赴京赶考,途宿马寡妇客店。马寡妇对狄仁杰产生爱慕之情,
冲破“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向狄表述衷肠,狄以封建礼教进行说教,打消了马寡妇的念
头。
该剧是倪俊声演出的代表剧目之一,改变了“莲花落”时期的说唱形式,产生了倪派评
剧小生唱腔。
三、《刘伶醉酒》
故事起源于“杜康造酒刘伶醉”的民间传说。倪俊声整理并演出。
故事梗概:杜康点化酒楼一座,骗进刘伶,刘伶饮酒三杯后大醉,归家而亡。杜康到刘
家索酒钱,刘妻向杜康索命,二人争执到刘伶墓前,见刘伶现身于云头,与众仙飘然而去。
四、《爱国娇》
《爱国娇》编剧曹欣悦。李金顺于1928年首演于哈尔滨,连演3个月不衰。
故事梗概:某资本家在日本银行存有巨款。时值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经
济侵略日甚,资本家唯恐存款被日本侵吞,便计议将女儿爱国娇嫁与日本银行行长。爱国娇
坚决反对,愤然离家而去。
五、《马振华哀史》
《马振华哀史》编剧萧军。筱桂花于1932年首演于哈尔滨。
故事梗概:上海富家小姐马振华,素以争妇女自由为信念,30未嫁。其父故友之子汪世
昌来沪谋事,马父介绍他任某师长秘书,在马家与振华一见钟情,遂定终身。一日,振华偶
同表弟在花园倾谈,被汪看见,疑有私,当夜至马家,坚欲留宿,振华拒绝不果,与之同寝。
事后汪反诬振华早已失贞,并恶语说奸夫即是振华表弟,强行解除婚约。振华遭此辱痛,愤
投黄浦江自尽。
六、《折聚英》
《折聚英》由曹克英、徐汲平、王铁夫根据孔厥小说《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改编。哈
尔滨剧院演出于1948年。主要演员夏青、张芷萍、金开芳、李少洲、曹克英等。
故事梗概:陕北安寨折婆婆,为活命,将幼女聚英卖给高木匠做童养媳。其子高狗儿游
手好闲,不务正业。聚英逃到解放区。解放后,狗儿伪装进步,骗取了聚英的信任,两人结
婚。不久,高狗儿带领敌人偷袭我军驻地,聚英英勇奋战,击退了敌人,打死了高狗儿。
七、《雨过天晴好前程》
该剧编剧向一。原黑龙江省评剧团(现齐齐哈尔市评剧团)首演于1952年。导演艾景全;
编曲刘萤;舞美设计尹志和;唱腔辅导倪俊声、张凤楼;主要演员张丽华、艾景全、马宝环、
邓耀文等。1953年参加东北区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获集体表演奖;
张丽华、艾景全等获个人表演奖;刘萤获编曲奖;张凤楼、倪俊声获唱腔辅导奖。
故事梗概:农民刘长青自发资本主义思想严重。其妻张淑贤,带头搞互助组,并对其夫
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在党的教育和互助组的优越性影响下,刘长青改变了落后意识,
参加了互助组。
八、《白蛇传》
《白蛇传》由许伯诚根据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本及田汉的《金钵记》改编。哈尔滨市评
剧团演出于1953年。导演刘小楼;音乐设计凡今航、张春荣;舞美设计任洪广;主要演员喜
彩苓、喜彩燕、刘小楼、李子巍等。1953年8月参加东北区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观摩演出
大会演出,获演出奖、伴奏奖;喜彩苓、刘小楼、李子巍获优秀表演奖;凡今航、张春荣获
音乐创作奖。
故事梗概:白、青二蛇化人身来到人间。白蛇化名白素贞,与许仙结成良缘。金山寺法
海欲破坏婚姻,唆使许仙于端阳节用酒将白灌醉,白现原形,吓死许仙。白素贞仙山盗草,
救活许仙。许仙被法海禁于金山。素贞金山索夫战败,在断桥处,夫妻相会,互诉衷肠。素
贞产后,被法海用金钵压在雷峰塔下。数年后,小青摧毁雷峰塔,救出素贞。
九、《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由许伯承改编。哈尔滨市评剧团1950年首演。导演刘小楼;音乐设计凡今
航;舞美设计任洪广。主要演员喜彩苓、刘小楼。1952年改编者又重新参照欧阳予倩的京剧
本和另外二版本再度进行整理改编,将原本中的杜母改为杜父,删掉剧中多余人物,集中刻
画和赞扬了杜、崔二人纯真不渝的爱情。1956年赴朝鲜慰问演出,1957年赴越南访问演出,
1959年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均得好评。省、市电台录音播放,中国唱片社灌制唱片发行。
故事梗概:唐代,书生崔护游至一村庄,与少女杜宜春相遇,互生爱慕之心。崔接家书,
因母病事返回故里。翌年春,崔护重往此地寻访,桃花依旧,只是不见宜春,便在门上题诗
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然后怅
惘而去。杜宜春归来见门上题诗怅然若失,竟至病倒。次日,崔返,和杜相见,二人终配佳
偶。
十、《石玉兰》
刘适、张韧根据高廷昌小说《玉兰子》改编。哈尔滨市评剧团1956年首演。导演周一仆;
音乐设计凡今航、曲涤非;美术设计任洪广、许瑞祥;主要演员喜彩燕、尹玉山、喜彩君等。
195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获集体表演奖、音乐奖、舞台美术设
计奖和表演奖。
故事梗概:1954年某毛织厂石玉兰生产小组,在生产竞赛中连续6个月获流动红旗。石玉
兰去外地休养时,辛桂茹小组赶了上来。石玉兰回厂,先是强调客观原因,后又埋怨个别组
员落后,继而又产生急躁情绪,致使组内问题增多,她也脱离了群众,陷于苦闷之中。后通
过未婚夫,车间工长常明的帮助,“落后”组员刘淑华搞技术改革获得了成功,使她认识和
检查了错误,又带领群众前进。
十一、《李桂香打柴》
传统戏,源于《宣讲拾遗》。编剧成兆才,改编高云梯、杨际生。黑龙江省少年京剧团
评剧班学员演出于1955年。编曲靳蕾;唱腔设计张凤楼、卢吉祥;导演宋大山;主要演员王
秋华、郭玉田、王淑梅、韩波、栾维芳等。195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
出,获作品奖、集体表演奖,栾维芳、王秋华、郭玉田等获学员表演奖。
故事梗概:李大发后妻金氏,对前房之女桂香百般虐待,桂香不堪其苦,欲投井寻死,
被邻人柴克礼救出。金氏闻知与其子丁会密谋,反诬桂香与克礼有私,至柴家打闹,克礼气
极,失手将丁会打死,金氏告状,知县秉公而断,指责金氏,并使桂香与克礼成婚。
十二、《张恕海》
编剧陈伯元。齐齐哈尔市评剧团1955年首演。编曲靳蕾;导演艾景全、邓耀文;舞美设
计王肇民;主要演员艾景全、马宝环、倪俊声、国志富等。195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届戏曲
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获剧本作品奖、演出奖、导演奖、舞美奖、音乐奖和鼓师、琴师奖、表
演奖。
故事梗概:混凝土工人张恕海在党的教育下,社会主义觉悟不断提高,潜心进行技术改
革。正当工程紧张时期,家乡来信说他寡母病重,张恕海既忙于工程,又急想回家看母,思
想很矛盾。正在此时,暴风雨袭来,恕海以惊人的行动,抢救了厂房,并创造了先进施工经
验,超额完成了工程任务。同时得知母亲已脱离危险,工地党委把母亲接到职工医院疗养。
张恕海深深体会到,只有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热爱党和人民,党和人民才更爱你。
十三、《埋金全兄》
传统戏,源于《宣讲拾遗》。成兆才编剧,倪俊声口述,杨际生整理。齐齐哈市评剧团
演出。指导倪俊声;导演艾景全;编曲靳蕾。主要演员邓耀文、艾景全、马宝怀、白力、王
春燕等。195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获集体表演奖、编曲奖、音乐
改革有成绩奖;邓耀文获优秀表演奖;倪俊声获艺术指导奖。
故事梗概:赵康氏之夫死后,家业由长子云彦主持。邻居赵狗儿为谋云彦钱财,使其妻
勾引云彦成奸。赵康氏死后,云彦将家财荡尽,被赵狗儿夫妻逐出,栖身寒窑,其弟云霄将
他接回家,云彦非常感动。一日,云彦于园中掘地得金,如数交给云霄,云霄说:“弟昔日
埋金地下实为兄今日所用”。
十四、《花木兰》
改编吴家莱。黑龙江省评剧团演出于1954年。导演黄耀山、吴家莱;编曲刘萤、郑海龙、
王重华、陈重;舞美设计吴家莱;主要演员碧燕燕、徐汉文、马兆录等。1956年参加黑龙江
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获演出奖、作品奖、音乐奖、舞美奖;碧燕燕获优秀表演
奖;马兆录、高素秋、郑敏、杨振邦、李德富获表演奖。
故事梗概:南北朝时突厥进犯中原,花木兰女扮男装,毅然替父从军。木兰作战勇敢机
智,用伏兵计击退进犯之敌。元帅在临终时托木兰执掌帅印。十多年后,木兰班师回朝,辞
官归里,众将方知木兰是女郎。
十五、《柳毅传书》
改编姜洪。哈尔滨市评剧院演出于1954年。导演刘小楼;编曲凡今航;舞美设计任洪广;
主要演员刘小楼、喜彩苓。195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获作品奖、
演出奖、音乐奖、乐队奖;刘小楼、喜彩苓、李子巍获优秀表演奖。
故事梗概:龙女三娘受泾河太子虐待,在泾河牧羊,遇书生柳毅。柳毅仗义勇为,为三
娘给其叔父钱塘君千里送书。钱塘君发兵打败泾河太子,救回三娘,欲将三娘嫁与柳毅,柳
毅拒绝。柳毅归回故里,奉母命完婚,新娘正是三娘。
十六、《猎犬失踪》
编剧王浩。黑河评剧团演出于1956年。导演王浩;编曲高仲文;舞美设计何凤岐;主要
演员王浩、臧明路。195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获作品奖、音乐奖、
演出奖、舞美奖、导演奖、表演奖。
故事梗概:特务贾忠厚扮做小贩进入鄂伦春住地,与当地潜伏特务共谋杀害了猎手吴下
布的猎犬,打伤了吴下布,并放火烧山,制造民族分裂。在村长的带领下,揭露了贾忠厚的
阴谋,扑灭了大火,促进了民族的团结。
十七、《千河万流归大海》
编剧向一。黑龙江省评剧团演出于1956年。导演张玉超;编曲刘萤;舞美设计李文远,
主要演员吴素舫、赵广巨。195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吴素舫、徐
汉文获优秀表演奖,赵广巨、齐连兴等获表演奖。
故事梗概:合作化发展到高潮,副社长王玉梅为了惩罚拒不入社的丈夫金德发和表兄石
永良,毅然和丈夫分居,但暗中却一直关怀他的生活和政治上的进步。德发单干减产,合作
社依靠集体力量取得丰收。事实教育了金德发和石永泉,德发遂报名入社并向妻子赔礼,重
归于好。
十八、《啼笑姻缘》
徐汲平根据同名小说改编。黑龙江省评剧团演出于1957年。导演张玉超;编曲郑海龙;
舞美设计刘凤山;主要演员碧燕燕、杨振邦、曹凤鸣、吕冬梅等。
故事梗概:浙江青年樊家树在北京学习期间结识了大鼓艺人沈凤喜,二人情投意合。凤
喜之叔沈三弦为巴结官府,将凤喜骗到将军府。刘将军见凤喜貌美,强占己有。凤喜愧对家
树,在先农坛相会诉说苦情。刘将军得知后,将凤喜逼疯。卖艺女关秀姑仗义相救,刘又逼
关为妾,新婚之夜,秀姑将刘刺死,壁上留名而去。
十九、《八女颂》
根据东北抗联“八女投江”的史实,参照电影文学本《中华女儿》编写。集体讨论,郭
大彬执笔。齐齐哈尔市评剧团演出于1958年。导演苏骑、大彬;编曲靳蕾;主要演员张丽华、
田素娟。1959年参加黑龙江省文艺会演大会演出。
故事梗概:为掩护抗联主力渡江西征,指导员冷云等八位女战士同日寇遭遇,顽强阻击,
最后子弹打尽,跳入江中,壮烈殉国。
二十、《跃进之花》
集体创作,吴家莱执笔。黑龙江省评剧团演出于1958年。导演吴家莱;编曲刘萤;舞美
设计李文远;主要演员吴素舫、杨振邦。
故事梗概:李月荣等几位家庭妇女冲破阻力,办起“三八饭店”,受封建思想影响很深
的马三会的讽刺、挖苦。几位妇女苦学技术,研制成自动送饭机,受到顾客的欢迎和社会的
关心。
二十一、《女皇武则天》
李登云根据同名越剧本移植。黑龙江省评剧团演出于1960年,复演于1982年。导演张玉
超;编曲郑海龙、陈重;舞美设计李文远、刘凤成;主要演员碧燕燕。
故事梗概:女皇帝武则天冲破元老贵族守旧派的重重阻力,机智果断地改革旧制,建立
了新制。
二十二、《白嘎拉山》
编剧董向华。黑河评剧团1959年4月首演。导演董向华;唱腔设计高仲文;舞美设计何凤
岐;主要演员汪颖、筱笑斌。1959年参加黑龙江省文艺汇演大会演出。同年改名《呼玛山峰火》,
发表于《黑龙江艺术》。
故事梗概:白嘎拉山部落的伦吉善与拉依吉正在举行婚礼,日本指挥官铃木催促山林队
员追捕抗联,伦吉善不想在喜庆日子出征,与铃木发生冲突。遂逃入深山。铃木将阿依吉父
母押往山下特务机关做人质。一日深夜,吉善被特务擒住,抗联队长王少坚赶来把吉善救出,
吉善与王少坚结为把兄弟,并带领抗联攻下特务机关。
二十三、《纺织姑娘》
编剧张善轩、包寄群。牡丹江市评剧团1959年创作演出。导演包寄群;舞美设计石春华;
主要演员王少伯、喜彩君。连演数十场。同年,参加黑龙江省文艺汇演大会演出,受到好评。
故事梗概:某纺织厂细纱车间主任,沉浸在奖旗海洋中,满足现状,沾沾自喜。纺织女
工朱玉凤一心要向改革要产量、要质量,团结技术员和工人钻研技术改革,尽管受到车间主
任的阻挠、表妹的讥讽、父亲的指责,还是毫不动摇。在党组织的支持和工人们的帮助下,
改革成功了。事实教育了车间主任。细纱车间成了真正的先进单位。
二十四、《烈火丹心》
集体创作,吴家莱执笔。黑龙江省评剧团演出于1963年。导演张玉超;编曲郑海龙、陈
重;舞美设计沈启瑞;主要演员杨振邦、吴素舫。
故事梗概:战斗英雄宋恩珍复员回家后,为改革家乡落后面貌,带领社员克服困难发展
生产,使几个生产队改变了面貌。1962年,生产队仓库失火,宋恩珍舍身忘死,冲进火海,
救出了几十匹马和大量物资后,光荣牺牲。
二十五、《岭上春》
郭大彬编剧。齐齐哈尔市评剧团演出于1964年。导演付甫、大彬;编曲靳蕾;舞美设计
邹怀伦。主要演员张丽华、艾景全。1964年参加黑龙江省现代戏汇演大会演出,受到好评。
故事梗概:残余匪徒赵小胡等被我军击溃后逃入大兴安岭,欺骗拉拢鄂伦春族部落头人,
企图阻挠解放军进入鄂族生活区域。工作队长岳春珊带部队进山,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揭露
残匪的阴谋,争取鄂族上层人士,将残匪一网打尽,解放了鄂伦春族人民。
二十六、《一颗滚珠》
刘炎编剧。哈尔滨市评剧团于1964年演出。导演周一仆;音乐设计张春荣、筱月明珠、
凡今航;主要演员刘玉杰、初淑萍、胡凤兰。1964年参加黑龙江省现代戏会演大会演出,获
得好评。哈尔滨市京剧团曾移植此剧参加东北区京剧现代戏汇演,剧目收入《黑龙江小戏选》,
1980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故事梗概:某机械厂钳工小组在安装联合暖风机中提前4天完成了任务,但小李扫地时却
拣到一颗滚珠,引起组长马明华和副组长郑丽英的思想冲突。后几经周折,查出了滚珠的来
历,消除了隐患,教育了全组同志。
二十七、《三个红领巾》
张韧、刘小楼、赵篱东根据沙鸥同名小说改编。哈尔滨市评剧团1964年首演。导演刘小
楼;音乐设计凡今航、初云阁;舞美设计任洪广;主要演员徐广琴、孙继斌、王桂清、周树
杰等。剧中“向往北京”唱段,曾在少年学生中广泛传唱。连续演出百余场,颇得少年观众
欢迎、好评。剧本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故事梗概:少先队员赵淑珍的母亲,过分溺爱孩子,助长了孩子的骄傲情绪。学生钱有
成的父亲只看孩子缺点,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孙大虎的父亲忙于生产,
忽视子女教育,使孩子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青年教师贺兰在校党支部赵书记的帮助下,把
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三个不同性格
的少年,得到健康成长。
二十八、《东进!东进!》
吴家莱根据同名话剧本改编。黑龙江省评剧团1978年演出。导演黄耀山;编曲郑海龙、
郭殊砾;舞美设计沈启瑞;主要演员李金声、马兆禄、碧燕燕等。
故事梗概:以黄桥决战为中心事件,陈毅将军灵活运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展进步,
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并同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作斗争,克服军内“左”的情绪,
指挥军队打败了多于我军几十倍的日伪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表现了陈毅的政治家、军事
家、外交家的雄才大略和诗人的豪放情怀。
二十九、《血土》
新编古代戏。臧汝新编剧。黑河评剧团于1978年演出。导演董向华;唱腔设计刘礼恒;
舞台美术设计孙仲修、贺汝新;武打设计王学恩、李俊亭;主要演员王秀岩、姚淑琴、甘良
忠、常玉英、曹兰安等。1978年9月参加黑龙江省文艺调演,9月25日《黑龙江日报》发表署
名江漾《从一包血土谈起》的评论文章。
故事梗概:瑗珲镇边新军统领德勇山和副都统凤翔拒绝俄军取道中国的要求,俄军闯入
江东六十四屯,把上万中国居民推入江中,勇山父惨遭杀害,勇山母为激起儿子抗俄决心,
跳城身亡,凤翔吞金自杀,德勇山带着家乡父老的“血土”,同敌人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
众,点燃火药与敌人同归于尽。
三十、《结婚前后》
编剧李超仁。佳木斯市评剧团演出于1979年。导演窦林童;编曲蒋俊福、刘桓;主要演
员倪静环等。
故事梗概:夏大娘有两个女儿,叫喜春、喜燕。喜春的对象肖翔是个有志青年;喜燕的
对象董雷只顾眼前快活,不图上进。喜春的婚事从简,夫妻互敬互爱;喜燕的婚事摆阔气,
负了债。董雷偷占公款还债,夫妻反目,在喜春夫妻帮助教育下,董雷认识了错误。
三十一、《民警家的“贼”》
编剧刘炎、相源臻、周一仆。哈尔滨市评剧团演出于1980年。导演周一仆、何继营;编
曲凡今航、王振东等;舞美设计许瑞祥;主要演员赵三凤、朱凤云、李儒林等。1981年10月
进京参加全国现代戏会演,文化部授予优秀演出奖;并获1980年~1981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剧
本奖。
故事梗概:失足女青年齐桂兰劳教释放后无家可归,街道治保主任张大娘留其家中暂住。
大娘的儿子张国庆是民警,因此人们议论纷纷,说民警家藏个“贼”。女流氓单美容,又来
拉拢齐桂兰,但齐桂兰在张大娘的热情关怀教育下,没再上当,并逐渐改造成为新人。在多
方支持下,齐桂兰办起青年饭店,并与国庆建立起幸福的家庭。
三十二、《小店》
王家壁编剧。哈尔滨市评剧团演出于1982年。导演尹玉山;编曲凡今航;舞美设计许瑞
祥;主要演员侯君辉、刘砚君等。剧本发表于《黑龙江戏剧》1982年第1期。
故事梗概:待业青年秀莲、大牛办起个体小店。秀莲在其舅父的引诱下,接受“恩惠”,
坠入非法交易中,小店被压垮。区委书记肖娘热心帮助小店恢复营业,教育了秀莲,看到了
个体小店的前途。
三十三、《功与罪》
编剧张桂华、李超仁。佳木斯市评剧团演出于1982年。演出超百场,在省内影响很大。
故事梗概:王母的儿媳生下一女孩,王母百般刁难,并让侄女秀兰去医院代替儿媳做绝
育手术,以图二胎。还怂恿儿子王承宗以离婚威逼儿媳。此计未成,王承宗把孩子点滴用的
药水换成凉水,使女儿中毒死亡。承宗受到了法律制裁。
三十四、《马占山将军》
编剧刘邦厚。黑河评剧团演出于1982年。导演董向华;唱腔设计刘礼恒、高仲文;舞美
设计臧汝新。主要演员王秀岩、姚淑琴、甘良忠、周淑芝。
故事梗概:1931年10月,张学良委任马占山为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兼东北边防军副主
席。马占山亲赴前线,指挥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打退日军18次进攻,受到了全国民众的支
援和称赞。由于种种原因,江桥战役最终失败。马占山退居海伦,为保存实力,忍辱负重,
被迫诈降。之后,马占山巧妙地摆脱了日本间谍的监视,处死了死心投日的胡团长,率旧部
奔黑河,再度举起抗日旗帜。
三十五、《马兰花》
童话剧。吴家莱根据同名话剧改编。黑龙江省评剧团演出于1957年。导演杨振邦、吴家
莱;唱腔设计吕志鹏、郑书安、陈重、郑海龙、郑敏;舞美设计李文远、齐国安;灯光设计
王树艺、郭仪。主要演员陈桂芝、方敏杰、马立忠、孙国华等。1957年作为向“六一”国际
儿童节献礼剧目,连演50余场,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
故事梗概:勤劳善良的姑娘小兰和生长在大自然中的小伙子马兰花过着幸福的生活,遭
到姐姐大兰的嫉妒。狡猾的老猫给大兰出了一个坏主意,害死了小兰,夺走了马兰花。马兰
花在小鸟、树公公、小猴的帮助下,打败了老猫和大兰,救活了小兰,重获马兰花,又开始
了和平幸福的生活。
三十六、《白求恩》
编剧郭大彬。齐齐哈尔市评剧团演出于1965年。导演导演组;编曲靳蕾;舞美设计邹怀
伦;主要演员国志富、杨宝祥、刘世忠、邢少斌、艾景全、刘笑冬、金凤英、苗庆禄等。
故事梗概:白求恩到晋察冀后,精心建设模范医院,使伤员得到了较好的治疗;并开展
特种训练班,为八路军培养了大批卫生干部。模范医院被炸后,白求恩组织战地医疗队,冒
着敌人的炮火,出生入死抢救伤员。当白求恩手伤感染,病情垂危时,没有丝毫的悲观情绪,
表现了一个国际主义战士的伟大革命情操。
三十七、《红楼梦》
许伯承改编。哈尔滨市评剧团演出于1962年。导演周一仆;编曲凡今航、初云阁;舞美
设计许瑞祥;主要演员马银珠、胡凤兰、沙桂兰、常福田、刘砚君、朱凤云等。演出百余场,
受到好评。省、市电台多次播放全剧录音。黑龙江省评剧团1957年也曾演出此剧,主要演员
碧燕燕、吴素舫、高素秋、王银香、郑敏、王佩君、孙国华、引凤等。
故事梗概:略
三十八、《屈原》
新编历史剧。原著郭沫若;改编赵篱东、许伯承。哈尔滨市评剧团演出于1955年。导演
周一仆;音乐设计凡今航、曲涤非、初云阁、张春荣;舞美设计任洪广;主要演员李子巍、
喜彩苓、刘小楼、喜彩君等。
故事梗概:战国时期,楚国连年遭到秦国侵犯。屈原出使各国修订盟好而迫使秦国退兵。
楚国的显官国戚们恐惧强秦,密谋暗算屈原。秦遣张仪使楚,假应以退还六百里国土为诱饵,
阴谋瓦解齐楚联盟。屈原向楚王揭穿秦国阴谋,力谏楚王切勿上当,怎奈楚王经不起南后等
人的怂恿,终迁怒于屈原,把屈源流放。后楚王中秦计悔恨而死,楚都失陷。屈原悲愤填膺
,立于汨罗江畔,仰天高呼:“灭秦必楚”,然后愤然投江而死。
三十九、《独占花魁》
又名《卖油郎独占花魁》、《花魁从良》传统剧目。编剧成兆才。为倪俊声的代表剧目。
故事梗概: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战乱中,章瑶琴流落杭州,被恶徒骗卖娼家,名列花
魁。卖油郎秦仲,连积3年之资,慕名来访,瑶琴醉,秦仲坐守达旦,以袍接吐,精心服侍。
瑶琴醒后感激不尽,遂以身相许。恶少姜霸(一作吴么子)强迫瑶琴度夜,瑶琴不从,姜霸剥
其衣履,推置于雪地。瑶琴正欲自尽,巧遇秦仲相救,逃脱苦海,与秦仲结为夫妻。
四十、《情探》(别名《活捉王魁》)
传统戏。许伯承根据田汉剧本改编。哈尔滨市评剧团演出于1951年。导演刘小楼;音乐
设计凡今航;舞美设计任洪广;主要演员喜彩苓、刘小楼、李子巍、尹玉山等。
故事梗概:敫桂英沦落妓院,偶遇落难书生王魁,二人情投意合。王魁进京应试,二人
在海神庙焚香明誓,永不变心。王魁得中,招赘程府,遣人送休书给敫桂英、桂英悲痛失常,
到海神庙哭诉王魁负义,迷惘中于海边失落绣鞋,差人见绣鞋以为桂英身亡,回报王魁。桂
英松林自尽,遇义士刘耿光相救,二人进京,责问王魁。王魁见桂英到来,疑为鬼魂,惊恐
求恕,桂英以实相告,王魁反目无情,桂英痛斥王魁负义,王魁欲杀桂英灭口,刘耿光愤杀
王魁,桂英亦自刎。
四十一、《湖光春色》
张万林编剧。牡丹江市评剧团演出于1964年。导演孙蒙;音乐设计张敏庆、杨岱成、喜
彩君、殷杰;舞美设计吕柄实;主要演员王少伯、喜彩君、殷杰等。曾参加黑龙江省现代戏
会演。
故事梗概:牡丹江市镜泊湖某山村团支部书记、青年女技术员马玉兰,为改变家乡贫困
落后面貌,利用湖水兴办小型水电站,遭到以大队长为首的保守势力的反对。马玉兰在党支
部书记的领导和关怀下,带领妇女,克服重重困难,白手起家,终于建成了水电站,教育了
大队长等具有保守思想的人们。
四十二、《葡萄与嫁妆》
原著孙谦、改编潘青。松江省评剧团(现黑龙江省评剧团)演出于1953年。导演张玉超;
编曲白村、郑世春、谭维友;舞美设计李文远、段培青;主要演员碧燕燕、郑敏、徐汉文、
吴素舫、杨振邦、王少楼、齐连兴、纪少亭等。1953年参加东北区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
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获演出奖;吴素舫获优秀表演奖;碧燕燕、齐连兴、郑敏获表演奖;谭
维友、白村获戏曲音乐工作者奖。
故事梗概:葡萄丰收后,周大妈想把葡萄卖掉给女儿办嫁妆,可是合作社不收葡萄,她
只好去找亲家、合作社主任丁老贵帮忙。丁老贵是个官僚主义者,没有给周大妈解决卖葡萄
问题。投机商人刁金找到周大妈想用低价收买,被龚玉泉揭穿。村长发现后,积极和县联社
取得联系,帮助周大妈卖出了葡萄。人们兴高彩烈地为周大妈的女儿红娥与丁双喜筹备婚礼。
四十三、《满庭芳》
编剧张韧、赵篱东(执笔)、周一仆、凡今航。哈尔滨市评剧团演出于1958年。导演周一
仆。主要演员赛玉霞、筱彩凤、刘玉坤、赛丽君等。曾参加1959年黑龙江省文艺会演大会演
出。
故事梗概:1958年某城市中某大院妇女们办了个编织苇席工厂。副厂长李淑芳为使妇女
从家务中解脱出来,建立起街道民办食堂,遭到各种非议。李淑芳排除各种困难,团结伙伴
李秀琴,终于把食堂办好,教育了好吃懒做的邵二婶,改变了胡宝山旧的家庭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