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鹤岗市京剧团
1952年组建。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解放军官教导团第四京剧团。1952
年5月第四京剧团由宝泉岭军垦农场集体转业到鹤岗市,称边疆京剧团,又称鹤岗市人民政府
京剧团,全民所有制。1954年改建为鹤岗市京剧团,首任团长周玉龙,主要演员有董少明、
刘盛斌、王奎武、陈建寅、贾慧茵、曹冠英、曹玉璋、张洪生、李文溪、马四喜、石萍、杨
晓明等。剧团擅演《鸳鸯剑》、《嘉兴府》、《石猴出世》、《三盗九龙杯》、《黑旋风李
逵》等武戏。还演《红娘》、《勘玉钏》等荀派戏和《徐策跑城》、《坐楼杀惜》等麒派戏,
以及裘派戏《御果园》、《草桥关》和余派戏《失、空、斩》等。1956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
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黑旋风李逵》,刘盛斌获优秀表演奖,马四喜、王奎武、杨润
生、贾慧茵、曹冠英获表演奖。创作剧目《智擒九尾狐》,1964年参加黑龙江省戏曲现代戏
会演大会演出,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还有《黄河岸上一家人》、《三家店》等十
几出戏也曾为省电台录音播放。
“文化大革命”期间,机构被砸烂,领导干部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有
的演员被打成“反动艺术权威”、“牛鬼蛇神”,遭到批斗。剧团陷入瘫痪状态。传统戏服
装、道具被视为“四旧”,全部烧毁。演职人员被下放到农村、厂矿接受“再教育”。1970
年组建样板戏学习班,剧团改成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排演“样板戏”。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京剧团恢复原建制。自1979年开始上演《杨门女将》、《四杰
村》、《红娘》、《辕门斩子》、《打渔杀家》、《铡美案》、《春草闯堂》、《桃李梅》、
《野猪林》、《徐九经升官记》、《杨排风》、《郑子清外传》、《十二寡妇征西》、《梁
山伯与祝英台》古代戏等。
1983年5月,分别组建了以王佩珠、史林为首的两个试点承包演出队。两个队分别排演了
《小侦察》、《警察与孩子》、《秦香莲》、《张海迪》、《台湾剑客》等剧目,演出200余
场,收入27 000元。1984年4月,停止承包。同年又排演了现代剧目《阿混新传》,连演
30余场。1985年春节前两天,全团赴河北省演出50天、126场,收入两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