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评书

  评书,流入曲种,又名评词。评书在黑龙江流传非常广泛,城乡茶社、曲艺团体、广播、 电视,都有评书节目演出。农场举办红白喜事,也邀请评书艺人演说评书。评书,什么时候 传入黑龙江地区已难以考据,但据现有资料,早在1910年(清宣统二年),就有著名评书艺人 郭杰川到卜奎(今齐齐哈尔)、克山、拜泉、嫩江、讷河等地说长书《明英传》。其后,说书 人陆续增多,书目也不断丰富。1912年(民国元年)有著名评书艺人张轩庆、刘青山、高振邦、 王继兴和高青吉等人,从京、津、沈阳到哈尔滨道外北市场和齐齐哈尔二合轩茶社、李文和 茶社说书。都说长书,有《大隋唐》和《济公传》等。1936年(民国25年)有张向林到鸡西煤 矿滴道街里茶社和牡丹江、宁安等地茶社说《三侠剑》和《杨家将》等书。1938年(民国27年) 有王代清、高会川、侯荣华等人到鹤岗、齐齐哈尔和双城县等地说《呼家将》、《金镖记》、 《三国演义》和《说岳》等书。40年代哈尔滨人孙阔英、张素钧在京、津和营口学说评书, 出徒后回哈尔滨,并到齐齐哈尔、佳木斯、鹤岗、鸡西、阿城等地说书。30年代后期和40年 代,天津的田荫亭、营口的袁阔成、鞍山的赵玉峰、吉林的张青山和长春的固桐晟等著名的 评书艺人曾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鸡西、佳木斯、鹤岗等地流动说书。许多市、县 建立了茶社和书馆。哈尔滨市有北市场的魏家、吴家、辛庄、于家、黄家等7个茶社;齐齐哈 尔市有南茶园、正香、同义、民乐等茶社;鸡西有滴道、田顺、平阳镇等地的五处茶社;鹤 岗有东海轩、聚贤、马凤革等5处茶社;双城有2处茶社。每处茶社都能容纳百余人,一般都 是日晚两场。主要书目有历史演义类的《吴越春秋》、《东汉演义》、《西汉》、《南北宋》、 《三国演义》和《天国英雄》等;有侠义剑客类的《洪武剑侠图》、《七侠五义》、《大八 义》、《小八义》、《九义十八侠》、《大五义》、《小五义》、《三侠明五义》和《忠烈 侠义传》等;有公案类的《包公案》、《施公案》、《彭公案》和《刘公案》等;有神怪故 事类的《西游记》、《聊斋志异》、《绿牡丹》和《济公传》等。
    解放战争时期,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北安、绥化、阿城等地建立了曲艺改进会 和书曲协会等组织,组织评书艺人作土地改革和建立革命政权的宣传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评书艺术更加活跃,面目一新。哈尔滨的孙阔英说《包龙图》, 书艺精湛,贯口活好,风格独特,颇受群众喜爱,有“南袁北阔”“南北二阔”(“南阔” 指袁阔成;“北阔”指孙阔英)之称;齐齐哈尔郭杰川说《天国英雄》,因天天客满,被称 为“满堂红先生”;王继兴说《大隋唐》(又名《隋唐演义》),后整理本改为《隋唐英雄传》 或叫《兴唐传》,被称为“王家大隋唐”;陆少红说《济公传》,有“活济公”之称。50年 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京、津和辽、吉评书艺人经常与黑龙江评书艺人换地流动演出。50年 代后期有很多市、县建立了曲艺团,设有评鼓队(组),很多艺人自愿加入当地曲艺团评鼓队 (组)。如评书艺人孙阔英于1958年、尹阔良于1959年加入了哈尔滨市曲艺团;评书艺人郭铭 玺于1958年加入了鹤岗市曲艺团;田起云和顾连城于1959年加入了鸡西市曲艺团;郭杰川、 王继兴、侯荣华、陆少红、马桐标等,于50年代后期加入了齐齐哈尔市曲艺团。有的评书艺 人成为各地的政协委员、文联委员和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黑龙江分会的理事和会员。1961年 齐齐哈尔市曲艺团为了纪念评书老艺人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黑龙江分会理事王继兴从艺四十 周年,举办了王继兴艺术生涯四十周年庆祝会。齐齐哈尔市党政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文艺 界的朋友,以及天津、营口、鞍山、哈尔滨等地的曲艺团的著名评书演员田荫亭、袁阔成和 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黑龙江分会主席康夫等前去祝贺。
    50年代中期大兴说新书运动,许多评书艺人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改说新书。齐齐 哈尔市的评书艺人马桐标,于50年代中期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茶社改说三部新书:《地道 站》、《地雷战》和《英雄小八路》。群众说:“说新书,很新颖,吸引人,受教育。”在 马桐标带头下,齐齐哈尔市的高青吉和徐田川也改说新书《兄弟赶考》、《舌战小炉匠》和 《江姐上船》。1961年鹤岗市曲艺团评书艺人郭铭玺改说新书《李参谋大摆葫芦阵》。同年 鸡西市曲艺团田起云改说新书《平原游击队》、张福生改说新书《烈火金刚》。评书艺人有 时还到矿区坑口说新书,受到矿工们的热烈欢迎。哈尔滨市曲艺团尹阔良说的长篇新书《战 斗在敌人的心脏》,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录音制作和播放,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黑 龙江广播说唱团相声演员李维信改说长篇新书《林海雪原》,并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连续 播讲,每次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收听。早在50年代后期,原哈尔滨市百货公司批发部的赵树义, 讲说捉特务的短篇评书《一锅稀饭》,参加黑龙江省职工业余文艺会演,荣获优秀表演奖; 又参加全国总工会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职工业余文艺会演,受到好评。哈尔滨市自来水公司职 工周琛,参加全省职工业余文艺会演,说短篇评书《虎口脱险记》,获优秀表演奖,并出席 了全国职工业余文艺会演,获得奖励。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省各曲艺团被砸烂,书曲茶社亦被封闭或改作别用,评书被斥 为“异端”,评书艺人被打成“放毒专家”和“牛鬼蛇神”,遭到批判揪斗。还有许多评书 艺人被赶到农村插队劳动或强迫到集体所有制工厂劳动改造。评书处于消亡状态。很多评书 艺人表示:“今后再也不说评书”。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评书开始恢复并逐渐有了新的起色。70年代后期,兴起讲革命 新故事。其中鸡西市群众艺术馆赵延水、高铁林说的《虎口拔牙》,哈尔滨市王苏编讲的《 紧急电话》,王国臣和矫祟兴写的《列车上的风波》,原建邦写的《局长与儿子》,大庆职 工家属讲的《车过家门不进家》等新故事很受群众欢迎,久演不衰。1981年陈云对上海评弹 团负责人谈话时提出要“出人、出书、走正路”,“短篇、中篇、长篇都要,题材应该多种 多样。……面向农村,到农村说书……”。黑龙江省文化局和中国曲艺家协会黑龙江分会根 据陈云的意见,提出面向农村开展说书活动的号召;并召开数次中长篇书曲创作训练班、座 谈会,培养了一批作者和说书艺人;并创作、改编和整理出一批优秀的评书和说唱作品。从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中国曲艺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创办了《北方曲艺》和《北方曲艺 通讯》两个曲艺刊物。《黑龙江演唱》和《黑龙江艺术》每期都发表中、长篇评书(连载)。 齐齐哈尔市艺术团徐福林创作演出的短篇评书《人民卫士》,于1980年参加全国职工曲艺调 演,获表演奖。黑龙江省曲艺团评书演员王苏播讲的《白楼春晓》,为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 录制播放,还有几十家省、市电台进行复制和播放,并在1982年全国电台系统评选中获优秀 长篇小说(评书)节目三等奖。徐福林等创作的短篇评书《桥下枪声》,于1984年参加黑龙江 省文艺会演演出(徐福林说讲),获创作与表演奖。
    80年代初,鞍山市曲艺团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来哈尔滨、牡丹江、鸡西、齐齐哈尔、 绥化等地巡回演出《岳飞传》,受到黑龙江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哈尔滨市曲艺团评书 演员尹阔良讲述、王天君整理的中篇评书《节振国》,在黑龙江电视台播放了片断。全省各 地均有说新评书活动。海伦等县农村创办了“农村书屋”,其经验曾在《曲艺》上发表,向 全国广大农村推荐。哈尔滨市道里区跃进饭店和道外区青年饭店办起了曲艺厅;哈尔滨市曲 艺团办起了“迎春书场”,都受到了城乡广大群众的欢迎。有的听众买周票和月票,固定座 位,欣赏评书。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和黑龙江电视台,增加了播放评书的时间。《北方曲艺》 于1985年改为《章回小说》,仍以发表中、长篇章回小说、通俗小说、评书和说唱为主。《 北方曲艺》和《章回小说》发表的主要中、长篇评书有《力杀七虎》、《包公巧断“螃蟹三”》 (刘兰芳、闫春田、王印权创作)、《杨靖宇》(刘子成、奚青汶创作)、《惊蛰雷》(董凤鼎创 作)、《群英会》(袁阔成整理)、《白楼春晓》(原名《白楼锄奸》、陈谷音、尹阔良、王天 君创作)。《哈尔滨文艺》连载了中篇评书《节振国》(尹阔良讲述,王天君整理);《黑龙江 艺术》连载了中篇评书《包公上疏》(孙阔英讲述,孙士学整理)。从1980年到1985年黑龙江 省的评书艺术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
    评书分长篇、中篇和短篇三种,中长篇居多,短篇居少。长书说一节,需三五个月或半 年时间,中篇也能说十天半月或一两个月。短段书多在“堂会”上演讲。茶社说评书,都由 茶社班主按季(或说按节)出去邀请评书艺人。从二月初一到五月端阳节为第一季(节);从五 月端阳到八月中秋为第二季;从八月中秋到转年二月初一为第三季。评书分两种类型:一类 是有师承关系的口传心授,使用的是“道儿活”(也称“书道子”,即提纲);另一类叫“墨 刻儿”,即有底本。著名说书家多宗“道儿活”。评书严谨,事件集中,情节曲折,故事连 贯。结构上分四个步骤:一是卡坨子;二是回目;三设拔口;四找牵关。评书的艺术结构由 若干大小段落(故事)、回目组成。段落、回目就是坨子。段落、回目之间的故事情节勾接处, 要靠扣子。扣子是制造悬念的手段。俗语说“看戏看轴,听书听扣”。扣子有真扣、假扣、 实扣、虚扣、明扣、暗扣、活扣、死扣、大扣、小扣等十几种。有扣才能引人入胜,抓住观 众继续往下听。书中的主要情节“节骨眼儿”称为书眼。还有书胆,即指书中的主要人物。 评书艺人善于把评书的故事情节说得起伏跌宕,层层递进,引听书人连续听下去。评书十分 讲究剪裁艺术,即“有话即长,无话即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剪短接说”等等 方法。评书还讲究叙述笔法,有正笔、倒笔、掸笔、暗笔、惊笔、伏笔、缝笔、载笔、原笔、 攒笔、蹬笔、补笔、捂笔、反笔、重笔、省笔和分笔等等。评书艺人说书时还讲究运用“口法”。 基本口法有叙述口、人物口、成口、评论口、贯口(也叫串口)、笑口、俗口、响口、切口、 杂口和连环口等等。评书还有表述法,分说、表、评,以说、表为主,以评为辅。说指书中 人物对话和独白;表指叙述,交待故事情节、时间、地点、环境、景物、人物开脸(人物描写) 等;评,指对书中人物或对事件情节的评价和议论。评书开头有白描、叙述,铺垫、横断面、 开场诗、西江月等;结尾有点主题,加深印象;留有余地,耐人寻味;奇峰突起,留有悬念; 诗词结尾,概括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