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列格·隆德斯特列姆爵士乐队
1934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奥列格·隆德斯特列姆等组成。经过一年多的演奏实践
后,成为哈尔滨乐坛中一支很有名气的爵士乐队。1936年应上海最好的舞厅Paramoun(原上
海静安寺的“百乐门”舞厅)的邀请,离开哈尔滨赴上海。后来成为中国一流的爵士乐队。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7年乐队11名成员全部返回苏联。
二、哈尔滨交响管弦乐协会
1935年4月伪满洲国滨江省公署、哈尔滨特别市公署、日本驻哈尔滨特务机关、日本驻哈
尔滨总领事馆等有关部门决定,对原由外籍音乐家所组成的哈尔滨交响乐团、白俄喜歌剧团、
哥萨克合唱团和三所音乐学校加以整编改组,成立哈尔滨交响管弦乐协会,由哈尔滨特别市
公署直接管辖。会址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斜纹二堂街24号(今道里区经纬二道街)。协会的理事
长和副理事长分别由哈尔滨特别市公署市长赵震和副市长山口民治(日)兼任。有常务理事、
理事若干人,会员数百人。“协会”管辖六个乐团,即:哈尔滨交响乐团、哈尔滨吹奏乐团、
哈尔滨哥萨克合唱团、哈尔滨喜歌剧团、哈尔滨巴拉莱卡合奏团、哈尔滨轻音乐团。
1945年9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这个协会解体。
三、哈尔滨口琴社
1935年4月成立,是哈尔滨当时唯一的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音乐团体。社长袁亚成,口
琴队队长侯小古(中共党员)、副队长王家文,有成员40余人;并聘请了哈尔滨著名音乐教育
家刘忠、叶长春、任白欧为艺术顾问。社址在哈尔滨道里区中国八道街4号。
1935年末,口琴社在哈尔滨南岗大直街中东铁路俱乐部(今哈尔滨铁路局文化宫原剧场)
演出了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舒柏特的小夜曲和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等乐曲。还在口琴
音乐会上不顾日伪统治者的禁令,在袁亚成指挥下,演出了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者在“
九一八”之夜,偷袭沈阳北大营,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的罪行的合奏曲——《沈阳
月》(袁亚成作曲)。口琴社为了让更多的听众能够听到这首乐曲,在哈尔滨中央放送局中国
职工的大力协助下,以改换曲名的办法,瞒过了日本人的检查,在中央放送局成功地播出了
《沈阳月》。
哈尔滨口琴社,于1936年10月17~18日又举行公演。公演前,在哈尔滨道里区巴拉斯电
影院门前高悬大幅广告,在《国际协报》刊登广告,申明公演的宗旨和目的:“普及口琴音
乐,提倡高尚艺术”,“音乐是人类精神上的食粮,音乐是激发人们心灵的良剂……”这次
公演演出了《大路歌》、《开路先锋》、《汉宫秋月》和《天堂和地狱》等中外名曲。每天
演出8场,尚不能满足观众的要求。1936年10月19日《国际协报》对此进行了报导:“演奏乐
曲极得一般人士之欢迎,博得全场掌声不已。该剧院因屡接本埠爱好音乐人士函请及电话敦
促,故特得该口琴社长袁君,定今日(十九)晚七时、九时加演两场,以飧关心者之渴望云。”
日伪统治者于1937年4月15、18日两次先后逮捕了侯小古、王家文、陈笑岩、李哲范、唐嘉伟、
柳桥、孔繁绪、聂其瑶、陆怀章、聂宜慈、金真淑、崔昌林、沈玉贤和刘忠等人,关押在哈
尔滨市警察厅地下室(今东北烈士纪念馆),进行软硬兼施、严刑逼供。侯小古受尽酷刑,于
1937年9月在齐齐哈尔市壮烈牺牲;王家文等人被判5年徒刑;其他队员经半年或3个月的关押,
因无证据先后被释放;顾问叶长春,被哈尔滨市教育局以“教学不利”为名开除教育界,从
此失业。”
四、古风音乐会
1939年初春,在哈尔滨第二中学音乐教师叶长春的支持下成立了古风音乐会。成员有王
昭麒、王昭麟、王一韵、郭维侯、韩则梯、罗记公、魏雅风、崔永增、黄魁第等乐手和歌手
韩瑛、韩琳。这些人多数是学生,也有部分小职员和手工业工人。
古风音乐会,为当时东北三大民族音乐团体之一(另两个是新京熏风音乐会、奉天金风音
乐会)。地址在哈尔滨道外南五道街一座小阁楼上。
因为古风音乐会在社会上的频繁活动,引起了日伪特务机关的注意。1943年王一韵被捕
入狱,受到严刑拷打,后经亲朋多方营救,才被释放。由于音乐会主要成员减少和日本特务
机关在乐队的成员中制造矛盾,因此古风音乐会在1944年停止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