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满族舞蹈

  满族素以善歌舞著称。早在秦汉时期的挹娄人即有喜饮酒歌舞之风。靺鞨族承龚勿吉人 故俗,在隋文帝设宴时跳起“曲折多战斗容”之舞。到唐代,东北地方政权渤海国靺鞨人的 民间歌舞《踏锤》尤为盛行。辽金时期的女真族,常以歌舞求佳偶,甚至君臣之间咬颈扭耳, 同歌共舞,无复尊卑。到清代,不但宫庭乐舞繁盛,民间舞蹈也十分流行。反映满族及其先 民狩猎、征战、爱情等生活习俗的《鞑子秧歌》、《东海莽式》、《扬烈舞》、《野人舞》、 《拍水舞》、《手鼓舞》、《萨满舞》等舞蹈在宁古塔一带广泛流传。上述舞蹈除《手鼓舞》 和《萨满舞》外,皆为满族民间舞蹈家傅英仁根据其手抄珍本亲授排演。傅英仁手抄珍本已 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黑龙江卷》中。满族老人梅崇阿在教授傅英仁舞蹈时说:“ 吾所学诸舞,有来自金代之‘茶茶妞’者,有来自‘朱齐温’女真戏之舞段者,有来自东海 窝集部之‘庆祭舞’者,……至于祭祀中‘刀舞’、‘马叉舞’、‘鹰舞’、‘虎舞’,吉 林、阿拉楚克、三姓一带,仍有此风”(载傅英仁藏手抄本)。这些话说明了满族舞蹈的丰富 多彩和在黑龙江地区流传的广泛。新中国建立后,新文艺工作者,以民族民间舞蹈为素材, 创编了不少反映满族人民新生活、新风貌的舞蹈,如《喜歌》、《金花火神》等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