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组织机构
一、美术工作机构
(一)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
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简称),于1958年12月黑龙江省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代表大会期间
成立。选出主席程甲锐、副主席牛乃文和理事9人,并制定了会章。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下设
会工部、展览部、办公室。1959年唐怀珠任秘书长,由甲申任副秘书长。当时有会员90人。
会址设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建设街原省文化局楼内。1961年增补吴镇东、郭维芬为副主席。1962
年设黑龙江省美术展览馆,为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下属的展览场地,同年增设创作室。1965
年程甲锐离职,罗庆霄任秘书长,杨力、张作良任副秘书长。1979年张凡夫任中国美协黑龙
江分会主席至1980年病逝。1980年鲍金堂任秘书长,同年设收藏研究部。1985年晁楣任中国
美协黑龙江分会副主席。
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是全省美术工作者的专业性群众团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团结全省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积极组织推动全省美术创作和美术理
论研究工作的发展,鼓励美术家深入生活,通过社会工作方式提高美术家的艺术水平和理论
水平,鼓励美术家在艺术上的探索和创造精神,积极扶植各专业画会和创作群体的发展,培
养新生力量以壮大美术工作队伍,为繁荣和发展全省的美术工作而努力奋斗。同时积极开展
与各省、市美协的联系、合作;加强同港、澳、台地区及海外侨胞中的美术组织、美术家的
联系;加强同海外进步美术组织的联系,以促进文化交流活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成立以来,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各种活动;与兄弟省市美
术家协会加强了联系;主持了省内各种美术活动;为全国各项重要美术作品展览、与兄弟省
联合举办的各项美术作品展览、海外举办的各种美术作品展览,组织提供了大量美术作品;
为组织建设黑龙江省的美术创作队伍做了大量工作。
1.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参与、组织的主要活动
1958年10月,根据省文联“作家、艺术家立即行动起来,投身到火热的群众运动中去,
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次扩大会议决议”的号召,组
织美术家下乡、下厂深入生活。1961年4月,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与哈尔滨市美术工作者协会
召开在哈的美术家、美术工作者座谈会,讨论了如何正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及如何继承民族传统,创作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问题。1962年2月,中国
美协黑龙江分会在哈尔滨召开第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总结交流了三年来美术工作经验,
讨论了进一步繁荣创作、提高作品质量问题,并制定了1962年工作计划。分会理事及专业美
术工作者44人参加会议。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延泽民、省文联副主席陈沂参加了会
议并讲了话。会议就美术家怎样深入生活,画什么,如何画,如何活跃美术界的学术空气等
问题进行了讨论。9月,垦区美术家张作良、晁楣、张祯麒、杜鸿年、张路、刘洛生、王观泉
到美协黑龙江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加强了省美协直属创作队伍的力量。1964年,张作良随中
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波兰、匈牙利。1965年7月,晁楣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苏联、蒙古访
问。“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停止工作。
1979年9月,省美术界张凡夫、回眈、晁楣、牛乃文、郝伯义、杨角参加第四次全国文学
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和第三次全国美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李斌与哈市美术工作室陈宜明、刘
宇廉根据同名小说《枫》改编的连环画《枫》,在《连环画报》8月号上发表后,在全国掀起
了讨论热潮。1980年5月,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因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全国美
术作品展览的作品组织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的《
表扬信》。1981年2月,晁楣、张祯麒、杜鸿年版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3月,中国美
协黑龙江分会根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关于加强文艺理论工作的
部署,召开部分美术理论、美术评论工作者座谈会,研究了加强美术理论、美术评论工作的
有关措施。5月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编辑出版内部刊物《黑龙江美术通讯》(不定期32开本)。
1982年1月,晁楣参加中国版画家代表团访问日本。7月,经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省农场总
局文化中心邀请,著名版画家李桦、谭权书、张作明到北大荒垦区讲学并辅导青年作者创作。
8月,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举办“北国风情”美展活动。活动包括美术作品展览、学术研讨会、
到黑龙江沿流采风等3部分。著名美术家华君武、罗工柳、李桦、李少言、王琦、杨角、孙美
兰等应邀参加了活动。1983年1月,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召开1983年度全省美协工作会议。省
直及各地、市美协负责人、各专业画会负责人40余人参加了会议。3月,张祯麒参加中国美术
家代表团赴扎伊尔、刚果访问。5月,杜鸿年随中国代表团赴阿尔及利亚参加第二届世界造型
艺术节活动,并访问突尼斯。7月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召开油画创作会议,省内40余位画家参
加会议,并研讨了300多件作品草图。12月,杜鸿年应阿尔及利亚造型艺术联合会邀请赴阿尔
及利亚举办《杜鸿年画展》。1985年4月王合群赴日本进行版画交流活动。9月,中国美协黑
龙江分会召开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黑龙江省获奖作品作者奖励大会,向获奖作者颁发了
奖章、奖金和纪念品,并向入选展览作品的作者颁发了纪念品。9月,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召
开美协工作会议和理事扩大会议,传达全国第四次美术家代表大会精神,并商讨了召开黑龙
江省第二次美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事宜。11月,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与省剪纸研究会举办全省
剪纸经验交流会,60余位剪纸作者出席了会议。一致认为,全省剪纸创作要立足黑龙江,表
现黑龙江的风土人情,在艺术方法上要有黑龙江特色。
2.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组织的展览工作
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各项美术作品展览,组织作品参加的各项国内外美术作品展
览共计100余项(详见第四章)
3.美术创作队伍的组织建设工作
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美术创作队伍的组织建设工作,主要是通过与地市美术家(工作者)
协会、专业美术创作单位的联系、谐调;通过对省内各美术创作群体和各专业画会的联系、
指导及直接与会员联系开展的。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经常保持联系、谐调关系的地、市美术
家(工作者)协会、专业美术工作单位共有14个;美术创作群体共有5个;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
直接管理的专业画会共有6个。截止1985年底共有省级会员645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70人。
(二)黑龙江省美术馆
前身是1962年末成立的黑龙江省美术展览馆。1965年在省美术展览馆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黑龙江省美术馆。1966年2月黑龙江省美术馆归黑龙江省文联领导后,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
江分会是并列的两个同级单位,一套领导班子,一套工作机构。
黑龙江省美术馆是全省展览、收藏、研究美术作品的专业性事业单位,同时与中国美协
黑龙江分会共同担负全省美术创作组织、美术队伍建设等工作,并拥有一支专业创作队伍,
对黑龙江省美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省美术馆通过美术作品的展览、陈列对群
众进行艺术审美教育,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同时通过美术
作品展览为美术家、美术工作者的美术创作活动和培养美术创作人才服务;并通过收藏工作
积累美术精品使之传世;收集、积累地方美术史料为美术研究工作服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黑龙江省美术馆积极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落
实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造就北疆文艺劲旅,创作文学艺术精品”,发展黑龙江
文艺事业的号召,通过展览、收藏、陈列、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工作,
促进全省美术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
1981年后工作机构逐步完善,与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共同设展览工作部、收藏研究工作
部、组联工作部、办公室、创作室和美术家画廊。
黑龙江省美术馆一楼、二楼设两个展厅,三楼为办公室、工作间和业务工作室。展厅面
积共65285平方米,展线22607延长米,可接受一般的中小型美术作品展览。
1985年底,美术馆馆长晁楣,副馆长王恩吉、王益章。美术馆、美协在编40人,大集体
和合同制人员11人,共计51人。
(三)地、市美术家(美术工作者)协会
1.哈尔滨市美术协会
哈尔滨市美术协会是由哈尔滨市李立民、高莽、刘志谦、孙芋、石揖等部分美术工作者
自发组织的群团性组织,于1946年2月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会议通过了协会章程和工作机构,
选举了领导班子,选出理事会8人,李立民为会长,赵佩瑶为干事长。设干事会,会长对干事
会负责,并主持常务工作。下设会务部、美术研究所、展览部和画厅。会务部负责会内的事
务性工作;美术研究所即是学习班,任务是培养人才,主要教授西画,由李立民负责授课;
画厅对外称“市民画厅”与展览部一体,由展览部负责。
协会成立后,市政府拨给了协会办公用房,即现在道里十四道街公安局办公楼楼下,又
拨给了道里十三道街现防空知识展室(面积四、五十平米)作为展厅。协会在市民画厅共举办
过3次展览会。第一次于1946年4月开幕,举办的是哈尔滨市光复纪念美术展览会,作品约50
多件。画展后,又举办了一次宣传画展览,作品有20多件,内容大部是宣传解放后城市政治、
经济建设内容的。第三次展览是1946年秋季举办的哈尔滨市光复一周年纪念美术展览会。老
解放区的美术家王曼硕、沃渣、华君武、朱丹、张仃等应邀参观了展览,并出席了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朱丹发言认为:《内战的赐与》等作品很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内战的情绪,
而风景、花卉作品多,就会起到粉饰太平的作用。会议就此发生争论,表现了老解放区画家
们对展览会和画家们创作倾向的关注。协会除举办上述3项展览外,还办过3次橱窗宣传画展
览,大约共绘制了10块展版,内容大体是:欢送苏联红军归国;配合政府工作,宣传防火;
宣传春节破旧俗立新风,反对赌博、送礼、大吃大喝等。协会于1946年3月17日还举办一次
“美术节”活动。主要活动形式是茶话会,大约有40多人参加。1947年末,因为协会的办公
用房、市民画厅的房子市里另作安排,哈尔滨市美术协会遂停止活动。
2.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
前身为哈尔滨市文艺协会美术组、哈尔滨市美术工作者协会。1949年,哈尔滨市召开文
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成立了哈尔滨市文艺协会,文艺协会设美术组,由刘志谦、沈化民负责。
哈尔滨市文艺协会美术组与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美术科曾创办《群众画报》。1954年哈尔
滨市文艺协会美术组由石揖、高昆负责,开始设立哈尔滨市美术服务部,经常以美术服务部
为阵地开展活动。
1958年12月22日至25日哈尔滨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会上成立哈尔滨市美术
工作者协会。牛乃文任主席,石璞任秘书。“文化大革命”期间,美协停止工作,1979年恢
复工作。1980年2月,举办了哈尔滨市第一届水彩画展,6月举办了浙江美术学院教师、研究
生水彩、油画展览。1981年6月举办哈尔滨市第二届水彩画展。1982年1月举办哈尔滨市美术
作品展览、哈尔滨市冰雪雕塑艺术设计展。1983年6月举办哈尔滨市第三届水彩画展,10月举
办哈尔滨市第一届油画会会展,11月举办第二届哈尔滨市冰雪雕塑艺术设计展。还为历届全
国、全省美展组织了一批美术作品,与兄弟省、市举办了《啊!东北油画风景画展》。1984年
哈尔滨市美术工作者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改哈尔滨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为哈尔滨市美术
家协会。制定了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章程,选举石璞为主席,唐鸿民、王秀成、周正、臧尔
康、铁恩厚、刘苇、宋翔申为副主席,宋翔申兼任秘书长,并选举出40人的理事会。会上石
璞代表哈尔滨市美协二届理事会作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繁荣我市美术事业而奋斗》的工
作报告。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认为:市美协在中共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
鼓舞下,认真贯彻党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围绕“出人材、出作品”的目标,积极地开展了工作。出现了连环画《枫》、《伤痕》,
雕塑《赫哲族姑娘》,版画《林中鸟语》、《正月里来》,组画《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
《雪花姑娘》,油画《舍得一身剐》,及数件雪雕等在全国美展和世界比赛获奖的作品。还
先后建立了哈尔滨市水彩水粉画会、哈尔滨市油画会、哈尔滨市版画会、哈尔滨市雕塑学会、
哈尔滨市国画会、哈尔滨市冰雪雕塑艺术学会。
3.齐齐哈尔市美术家协会(含原嫩江地区美协)
前身是成立于1946年6月的齐齐哈尔市文艺工作者协会美术组(负责人武克仁)。1954年11
月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后,设有美术基层小组。1962年4月,成立了齐齐哈
尔市省美协会员小组,当时有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会员18人。1963年嫩江地区、齐齐哈尔市
行政机构分设。1982年5月嫩江地区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主席朱岩,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士忱。
有会员113人,省美协会员13人。1983年齐齐哈尔市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主席孟宪忱,副主
席程远厚、才静溪、刁斗明、杨有信、孟福禄,秘书长李亚丹。有会员68人,中国美协黑龙
江分会会员18人。地、市美协成立后,除每年举办一次全地、市综合性美展外,每逢重大节
日还组织专题性美展。1984年3月齐齐哈尔市美协创办业余画院,设油画、国画、实用美术、
幼师4个专业,8个班,首批学员320人。1985年地、市合并,11月召开齐齐哈尔市美协会员代
表大会,称齐齐哈尔市美术家协会,选举杨有信为主席,张连贵、王瑛元、刁斗明、李亚丹、
朱岩为副主席,刘士忱任秘书长。有市美协会员374人,省美协会员73人。
4.牡丹江市美术工作者协会
1979年牡丹江市文联恢复工作,同时成立牡丹江市美术工作者协会,首批会员47人。推
选吴哲辉为主席,刘元吉、于希才、王清明为副主席,徐澎任秘书长。1980年后成立了版画
创作小组和青年美术、摄影创作小组。协会成立后曾组织美术、摄影作者赴林区、矿山、农
村,采风、写生3次,组织美术、摄影作者赴大连、泰山旅行写生1次。1985年前共举办市级
美展4次。会员作品有5件入选全国美展,27件作品入选省级美展。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作
品约60件。
5.大庆市美术工作者协会
于1979年7月成立。协会的工作范围是:组织大庆市专业、业余美术工作者开展美术创作
活动,举办美展和组织创作交流活动。第一届美协主席李兴起,副主席黑龙江、李延斌,秘
书长李延斌(兼)。第二届主席李延斌、副主席黑龙江、杨柏林、范垂宇、高景波、战广彦、
吴景行,秘书长张少杰。先后有华君武、李桦、邵宇、姜维朴、晁楣、梁栋、侯逸民、黄均、
沈家琳、陈尊山、全显光、李福来、费生福、赵志田、娄家本、沈尧伊、刘国松、王角、吴
山明、杭鸣时、许荣初、徐震时等数百位著名画家前来大庆辅导、讲学、指导创作,为大庆
培养了大批美术创作人才,也为大庆美术创作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庆美术工作的
发展,是伴随着大庆石油会战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大庆的美术骨干作者,大部分也是在
火热的会战生活中,由业余爱好逐步走上专业创作道路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大
庆的美术工作处于低潮期,并一直延续到1971年。1972年以后的几年间,随着“工业学大庆”
的号召在全国再度兴起,大庆的美术创作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全国许多著名画家再
度到大庆开展“三结合”(作家、群众、领导)美术创作。在这些画家的热心辅导下,创作出
数十件(套)版画作品。这些作品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集出版了《大庆工人版画小辑》和《大
庆在前进》版画集。1974年创作出连环画《铁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组、大庆工人美
术创作组)、宣传画《我为祖国献石油》(吴瑞龙)、《铁人精神永放光芒》(温崇辅)、《缝补
精神代代传》(魏文甫)等一批作品,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75年创作出连环画《创
业庄》(侯国良、吕敬人、刘宇廉、高景波),由《连环画报》发表;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
邵宇组织的大庆年画“三结合”创作班,创作年画四条屏《大庆精神大庆人》(娄家本、魏玉
良、战广彦、徐德民),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此外,在这段时间还举办了一系列美术创作
班及讲学活动,产生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美术作品——版画《缝补精神代代相传》(范垂宇)、
年画《讲传统》(马敬稳)、年画《再攀高峰》(高景波)等。
1979年成立了大庆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一些美术作品开始走向全国,并在国内外产生一
定影响。水粉组画《采油新工艺》在全国首届科普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数十件版画作
品在国家级和省级展览中获奖;年画《一路春风喜盈归》获全国第四届年画展览二等奖;冰
雕、雪雕作品在国际大赛中获奖;数十件(套)美术作品在国外展出,并获得了较高评价;数
百件(套)美术作品在国家和省美术出版社、报刊出版发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庆的
美术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大庆市美协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加强美术队伍和骨
干力量的培养,曾先后送出几十名骨干作者到全国各美术院校进修学习,为大庆的美术工作
再上新台阶,打下了基础。
6.鹤岗市美术工作者协会
成立于1978年,是在职工美术活动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开展创作活动,逐步发展壮大的。
鹤岗市美协的工作范围是:组织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提高会员的
政治素质;组织会员进行美术创作,观摩和交流;鼓励并帮助会员深入生活;组织会员研究
美术理论,开展对作品的讨论,总结交流经验;发现和培养美术人才,扶持业余美术创作,
举办美术作品展览。自1978年成立至1985年末,鹤岗市美协在市内举办了6次展览,并有20件
作品参加省级美展,3件作品参加国家级美展,有2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览中获奖,有2件作品
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入选全国美展的作品有孙兆路的《破晓》、《小院》、《江心雪霁》;
入选省级美展的作品有孙兆路的《暮秋》、《狩猎者》、《踏青》,刘万隆的《处处美》,
纪则夫、纪思亮的《小院公大爷》,曲新元的《夜以继日》,王子荣的《雪乡行》,孟祥顺
的《镜泊瀑布》,杨福镇的《鹰》,范贯中的《初春》。
7.伊春市美术家协会
伊春市美术家协会的前身是伊春市美术工作者协会,建于1982年2月23日。伊春市美术家
协会成立时,王志文任主席,张万杰、张潮任副主席。1984年协会班子作了调整,王志文为
主席,张万杰、李怀信为副主席,高申任秘书长。美协会址设在市群众艺术馆。1982年2月23
日,召开美术工作者协会第一次理事会,讨论通过了伊春市美术工作者协会章程,传达了黑
龙江省美术工作会议精神,发展了33名首批会员,制定了1982年工作要点。1983年7月6日,
召开第二次理事会,传达了全国文联的文件和省美协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1982年美协工作,
对1983年美协工作进行了安排,讨论并发展了12名会员。1984年5月28日召开第三次理事会议,
通过了伊春市美术作品展览获奖人员名单,总结了第二次理事会以来的工作,发展了11名新
会员。1985年3月15日召开第四次理事会,分析了全市美术创作活动形势,讨论了美协的自身
建设,研究制定了工作计划。美协成立以来,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作品逐步走向省和国
家级展览并获奖,有的作品还参加了出国展览。1982年,崔正植的套色木刻《林海深处》入
选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并获佳作奖;同年8月,崔正植的《银海颂》入选省北国风情美
展;10月,《林海深处》、《银海颂》,被中国展览公司选购,参加了由中国展览公司主办
的黑龙江版画展赴塞内加尔、喀麦隆等国展出。张万杰的年画《岳飞大战金兀术》由省出版
社出版。
到1985年底,共有理事16人,会员86人(含理事),其中省美协会员11人、中国版协会员
1人。举办了两次市美展,展出作品230件。举办了一次版画创作班,一次美术干部创作班。
8.北大荒美术家协会
1984年7月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文化中心鉴于垦区美术创作活动发展的要求,1984年7
月经总局批准,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北大荒美术家协会在佳木斯成立。选出主席郝伯义,
副主席李亿平、杨凯生、徐楞,李亿平兼任秘书长,周胜华任副秘书长。
1985年末,北大荒美术家协会共有会员89人。
二、美术创作机构
(一)黑龙江省书画院
1980年8月建院,初归省政府办公厅领导,1981年8月后归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领导,
系厅级建制。1980年8月至1983年5月由满广善任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1983年5月至1985年
底,沈重任院长,祝瑞生任副院长并主持日常工作。工作机构设创作研究室、办公室、冰城
画廊(属事业单位企业管理)。1985年后设艺术委员会,王道中任主任。至1985年画院在编人
员25人,其中专业画家20人。
黑龙江省书画院建立后,除创作外,还举办了各种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及展览活动。1981
年8月,举办黑龙江省书画院第一届院展,并出版书画作品集《书画》。1982年8月,举办黑
龙江省书画院第二届作品展。1983年6月,在贵州举办黑龙江省书画院作品展。1983年画院画
家于志学因冰雪山水画的研究成果,被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人物传记中心列入《世界名人录》。
1984年8月院属冰城画廊与日本国际贸易会、日本海支局,在新瀉举办黑龙江中国画展。
1985年11月,黑龙江书画院代表团4人访问广州画院,并在广州举办黑龙江省书画院作品展。
1985年,在新加坡仙碧画廊举办于志学、王道中、王子和、杨秀坤等5人“冰雪·牡丹”作品
展。在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有8件作品入选,3件作品评为优秀作品,1件作品获铜奖。
还先后接待了著名画家崔子范、秦岭云、黄胄、刘国松、尹瘦石、刘勃舒等来院讲学或举办
展览。
(二)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创作室
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直属的专业创作机构,黑龙江省美术馆建立后,创作室
由中国美协黑龙江省分会和黑龙江省美术馆共同管理。创作室建立于1962年,是当时全省唯
一的美术专业创作机构。成立初期创作室成员包括从牡丹江垦区调入的版画作者和原《黑龙
江画报》社的美术创作人员及从社会上聘用的两名国画家,共14人,其中版画作者8人,国画
作者4人,油画作者1人,连环画作者1人。创作室主任张作良。1963年创作室部分作者参加了
省文化局组织的下乡文化工作队,并有部分作者在农村定点深入生活。1965年大部分作者参
加了农村“社教”工作队,并同时深入生活。1966年初部分作者到大兴安岭铁道兵部队深入
生活。“文化大革命”期间,创作室停止工作。1970年黑龙江省文教办成立,设创作评论组,
其中美术创作组由从原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创作室抽调的国画、油画、版画、连环画作者5人
组成,王树显任组长。1976年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恢复工作后,创作室全体人员归队,并增
加了部分创作人员,共计18人,由晁楣任创作室主任。1982年底创作室整顿,创作人员减至
10名。晁楣任黑龙江省美术馆馆长后,回眈任创作室主任,乐锋任副主任。创作室成立后,
组织创作出《鹤乡》、《北方九月》、《春醒》(晁楣);《山林之歌》、《林溪》、《山麓
归牧》(杜鸿年);《艳秋出猎图》、《皎皎江月》、《渔烟》(张祯麒),《歌唱丰收》、《
开发大庆的人》、《山河图》(刘振铎),《疾风》、《兴安春晓》、《蜿蜓千秋》(李秀实),
《祖传秘方》(王纯信),《闪闪的红星》(王纯信等),《暴风骤雨》(王纯信、于海江),《
枫》、《伤痕》、《舍得一身剐》(李斌等)一系列参加全国美展和获奖作品。此外,还直接
参与了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的创作辅导,组织作品参加全国各项重要美展,与外地市美术家
进行经验交流,组织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及出国展览、组织访问等活动。具不完全统计,
参加1985年前历届全国美展的作品达100余件。
创作室曾多次举办汇报展览、年展,促进了全省的美术创作。创作室人员张作良、晁楣、
张祯麒、杜鸿年等曾分别赴、亚、欧、非国家访问和举办美术作品展览。
(三)地、市美术创作机构
1.哈尔滨画院
前身是1965年建立的哈尔滨市美术工作室,地址设在道里区中央大街3号。张晓非任美术
工作室副主任,林世中任政治指导员。主要创作人员有:唐鸿民、周正、向阳、潘少棠、张
钦若、徐介城、王松引、铁恩厚、臧尔康、廉甫、杨世昌、金在坤等。主要作品是松花江畔
的城市雕塑,有《我是一个兵》、《女民兵》、《丰收》等。“文化大革命”中哈尔滨市美
术工作室由原址迁移到工厂街,归属哈尔滨第二“五七战校”,后归属中共哈尔滨市委、市
革命委员会机关“斗、批、改”学习班。1972年后,人员陆续回到哈尔滨市文化局创评室,
后又恢复哈尔滨市美术工作室,由唐鸿民负责,同时成立哈尔滨市美展办公室。1977年搬回
中央大街原址。此间创作的主要作品有:《雷锋》(铁恩厚)、《铁人王进喜》(唐鸿民)、《
非洲风暴》(王松引)、《人勤春早》(臧尔康)及廉甫的年画等。
1984年8月在哈尔滨市美术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哈尔滨画院,隶属哈尔滨市文联领导,处
级事业单位。唐鸿民任主管副院长,杨世昌任业务副院长。
2.齐齐哈尔画院
是齐齐哈尔市的书画专业创作机构,成立于1984年9月,隶属中共齐齐哈尔市委领导。院
长由市委宣传部部长商志伟兼任,副院长王瑛元。共有工作人员8名,其中7人为书画专业创
作人员。在画院成立的同时举办了首届齐齐哈尔画院院展,展出书法、国画作品185件,其
中含国内著名画家作品72件。1985年6月,书画院受中国画院函授大学的委托,创办了中国
书画函授大学齐齐哈尔分校,招收国画、书法函授学员700人。9月,书画院应邀在大庆市举
办齐齐哈尔画院书画作品展览,展出作品101件。10月举办齐齐哈尔书画院第二届书画展览,
展出作品215件,其中包括画院征集的国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70件。书画院副院长王瑛元在
办院、创作之余还先后撰写出《中国画笔墨要素浅析》、《关于山水画创新问题通信》、
《气韵天成与艺术素质》、《冶情养性在笔端》等美术专论,分别发表在《迎春花》、《
新美术》、《中国画》、和《书法报》等报刊上。
3.牡丹江画院
1984年5月成立,隶属中共牡丹江市委宣传部领导。任务是培养书画人才,提高创作水平,
进行艺术交流。建院后曾通过举办各类学习班、创作班为当地培养人才,并为各类美展筹集
作品。画院编制6人,专职画家4人,聘任画家19人。訾显章为名誉院长,唐风宽任院长。设
办公室、艺术室、创作室,还有附属机构:牡丹江市环境艺术中心、牡丹江画廊、牡丹江书
画函授大学、《牡丹江书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