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摄影队伍
一、专业队伍
黑龙江省专业摄影队伍,主要集中在新闻出版、文化系统和服务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地区专业摄影人才十分缺乏,只有原《黑龙江日报》社、
《松江日报》社等新闻单位的少数专业摄影记者。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新华社黑龙江分
社、《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黑龙江画报》相继组成摄影室(组),各地市报刊
也增设摄影记者,这些摄影人员主要从事新闻摄影,同时也热情地开展摄影艺术创作活动。
各市、县照相馆、剧团等,从事人像、剧照摄影人员也陆续增加。至1961年,全省专业摄影
工作者已达500余人,其中采访性专业摄影人员100余人,室内艺术摄影人数400余人(不含照
相馆一般照相从业人员)。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专业摄影队伍受到严重冲击,没有明显发展。
1978年后,专业摄影队伍迅速恢复,并得到极大发展。1979年全省专业摄影人员(含采访
人员与室内拍摄人员)与1960年相仿,约500余人。至1985年底,则增至2 000余人。其中
在新闻、出版、文化、文物、艺术部门从事摄影艺术创作的专业人员约500人,在照相、图片、
旅游等行业从事艺术摄影活动的人约1 500人。
二、业余队伍
业余摄影艺术队伍兴起于80年代。此前由于照相设备价格昂贵,一般群众无法承担起摄
影的经济负担。80年代,由于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照相机普及,洗印电子化,因而从事业余
摄影活动的人急剧增加,遍及全省各市、县及各个行业,形成了“摄影热”。为了引导业余
摄影创作,1983年后,全省各县文化馆先后成立了摄影部(组),配备专职摄影干部,以及相
应的摄影、冲洗设备。其中摄影队伍人数较多,创作活动较为活跃,成果较为可观的有哈尔
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鹤岗、绥化等地。农垦地区及铁路系统、林
业系统的业余摄影人员也比较多。
业余摄影创作队伍的成员,原以新闻工作者、照相业从业人员为主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各行各业第一线年轻摄影爱好者成为业余摄影创作骨干,如石油工人、农民、铁路工人等。
还有许多教授、专家、科技工作者、文化教育工作者成为艺术摄影优秀作者。至1985年底,
作品较为成熟,且有过发表、展出、获奖并加入各种摄影团体的业余摄影人员有1 100多
人。没有加入各级摄影组织,但在各级摄影部门组织下经常参加活动,经常提供作品,有作
品参展发表或作品较为成熟的业余摄影人员达5 000余人。
业余摄影队伍在有关部门的组织、培训和创作实践中、艺术创作水准大幅度提高,涌现
出许多摄影拔尖人才,补充了摄影艺术专业队伍,如哈尔滨市的郑学清、朱湘君、韩勇等被
新闻单位录用为专职摄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