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县(区)图书馆

  黑龙江省县(区)图书馆始建于清朝末年。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绥芬厅(今宁安县)同知李达春在衙内设藏书楼,书库60平方米, 阅览室30平方米,藏书约2 000册。同年,巴彦州(今巴彦县)知州陈元慎在宣讲所内设立图 书馆。1909年(清宣统元年)宾州(今宾县)知府创办“书报纵览所”。1911年(清宣统三年)呼 兰、嫩江两县劝学所设立图书室。
    辛亥革命后,县图书馆增多。1912(民国元年)龙江县成立第一、第二民众图书馆。之后, 又陆续成立县图书馆21所。
    
    此外,还有县民众教育馆图书馆、书报阅览室11处。
    民国时期县(区)图书馆,多数馆舍是租用民房三、四间,藏书除四、五种报纸外,图书 不过千册。由于经费困难及战乱影响,图书馆时开时闭。
    1931年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黑龙江省各公共图书馆遭到破坏。依兰县图书馆 藏书全部在事变中焚毁,苇河县民众图书馆藏书被查封,宁安县教育会图书馆房舍被日军征 占,桦川县与宾县图书馆被关闭,方正县图书馆被纳入了“日满协和会”。
    伪满洲国时,新建的县(区)图书馆有哈尔滨通俗图书馆(道里区地段街)、滨江县图书馆 (哈尔滨市道外区)、肇州县立第一通俗图书馆、瑷珲县图书馆、望奎县立通俗图书馆、富锦 县民众图书馆、宾县民众图书馆、安达县立图书馆、通河县立图书馆、木兰县图书馆、东兴 县立图书馆(后该县并入木兰县)、勃利县图书馆。1941年至1945年,县(区)图书馆共28所, 另有21处民众教育馆附设的图书馆和阅报处。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民主联军陆续接收各县(区)图书馆,改为县文化馆图书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至1955年黑龙江省有文化馆图书室64个,正式工作人员 84名。1956年在条件较好的县文化馆图书室基础上,建立了第一批县图书馆。年内开馆的有 绥化县图书馆、讷河县图书馆、依兰县图书馆、巴彦县图书馆、双城县图书馆、富锦县图书 馆、瑷珲县图书馆。1957年,建立了拜泉县图书馆。1958年县(区)图书馆增至42所,1959年 增至51所,1960年调整至31所,直到1966年。这期间,图书馆时而独立,时而又同文化馆合 并,改为图书室。
    “文化大革命”初期,县(区)图书馆全部被撤消或合并到县文化馆、“毛泽东思想宣传 站”。1967年拜泉县图书馆归并到“像章厂”。
    “文化大革命”后期,县(区)图书馆陆续恢复,到1979年,各县全部建起县图书馆。至 1985年末,黑龙江省有县(区)图书馆76所,其中县级市图书馆7所、县图书馆62所、城市区图 书馆7所。藏书总数为3 243 000册,馆舍总面积为32 202平方米,有工作人员763名,全年购 书费384 000元,年接待读者4 066 000人次,流通书刊10 566 000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