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剧研究
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成立后,于1979年IO月在哈尔滨召开评剧倪派小生唱腔研究会。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省的评剧音乐工作者20余人。会上由齐齐哈尔市评剧团副团长靳蕾,
依据多年从事评剧研究的成果所撰写的论文《评剧倪派小生唱腔研究》,向大会宣讲。论文
着重介绍了评剧倪派小生唱腔创始人倪俊声的生平;介绍和分析了倪俊声的评剧表演艺术
特色,唱腔创造的经验和对评剧艺术发展所作的贡献。
评剧倪派小生唱腔研究会是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建所不久召开的首次专题学术会议,
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首次评剧小生唱腔研究的专题学术会议。黑龙江省文
化局局长高云梯到会讲了话。会议历时5天。
二、二人转研究
1979年12月黑龙江省二人转艺术研究会成立。1981年省二人转学术研究会在五常县召
开二人转研究工作座谈会,有40余人参加。同年,省艺术研究所召开二人转研究座谈会,
有40余人参加。1982年3月,先后两次召开《黑龙江二人转史志》初稿讨论会。特邀胡景
岐、张淑珈、苏凤林、张凤仪、祁景芳、然国廉、张民、孙士学、魏幼臣、董廷瑞等二人
转专家参加了讨论。1982年4月省艺术研究所组织二人转专业研究人员,到基层对二人转
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了调查报告。
1982年7月20日由黑龙江省主办的东北三省二人转学术研究座谈会在双城县开幕。共
有学术研究人员70余人参加,收到19篇学术论文和每省一篇现状调查报告。黑龙江省的张
川、隋书今、孙士学、黄启山、祁景芳、林铁锋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及现状调查报告。最后,
黑龙江省文化局副局长张连俊以《正确认识二人转的地位,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为题作了
总结发言。会议历时10天。在海伦县闭幕,1983年10月14日,黑龙江省代表团一行13人
赴辽宁省铁岭市参加东北三省第二届二人转学术研究座谈会。黑龙江省代表在会上宣读论
文的有:隋书今的《论二人转文学地方特色》;祁景芳的《论胡景岐唱腔艺术特点》;张继
昂的《浅谈“北路”二人转唱腔的地方特色》;李明珍的《对二人转演唱的初步探索》;郭
强的《二人转表演艺术探索》;孙国华的《浅谈二人转舞蹈艺术特点》。还有林铁锋的《黑
龙江省二人转团(队)经营承包现状调查报告》。1984年省艺术研究所于中共黑龙江省委组
织部招待所召开二人转音乐研究座谈会,有二人转音乐工作者40余人参加,交流了21篇论
文。
1985年2月3日在哈尔滨召开全黑龙江省二人转音乐学术讨论会。各地、市和部份县
以及省直艺术表演团体从事二人转音乐研究和创作的专业和业余音乐工作者40余人参加了
会议。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编辑部、沈阳音乐学院、吉林省艺术研究所
以及河北、承德等地均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展示了黑龙江省几年来二人转音乐研究
成果,研究探讨了北派二人转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和二人转音乐的改革和发展等问题。会议
收到研究论文21篇。黑龙江省在会上宣读了:李浩仁的《浅谈老艺人夏春阁<锔大缸>唱
腔的艺术特点》;安晶的《保持特点以情编曲》;董启肇的《二人转音乐的时代感》;王树声
的《对提高二人转乐队伴奏水平粗浅想法》。会期特请冯光钰、王玫罡、陆逵震、那炳晨、
吴国翥做了学术报告。
三、龙江剧研究
1960年2月黑龙江省文化局于哈尔滨市召开全省新剧种座谈会。
1961年12月7日至18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召开关于加强龙江剧创造座谈会。
会上成立了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研究委员会。要求集中全省文艺界专家、学者、教授和专
业研究人员,按剧本、音乐、表演、组织建设等四个方面组成专业组,共同探讨研究龙江
剧的创造与发展问题。会议期间还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创造龙江剧的几点意见》的报告
(简称为“龙江剧发展大纲”)。“大纲”中明确规定创造发展龙江剧艺术,要以二人转、拉
场戏为母体。还要吸收东北皮影、东北民歌、单鼓、鼓吹音乐,以及渗透着黑龙江人民风
情、气质的民间舞蹈等方面的精华。也要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营养。从而创造出具有黑龙
江浓郁地方色彩的、既能表现历史人物又能表现现代人物、雅俗共赏的龙江剧种。
1979年3月I5日至5月IO日黑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对20年的实验工作,经过认真
研究讨论,对发展创造龙江剧的地方性、戏曲性、时代性问题取得了一致的认识。许多专
家参加了讨论,发表研究文章,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中国著名戏曲音乐理论家、作曲家
何为、刘吉典、贺飞、林绿和评剧音乐作曲家张士奎、凡今航等都发表了专题文章,并提
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1981年5月18日黑龙江省首次龙江剧观摩研究会在德都县开幕、五常县举行,历时12
天。会上交流了龙江剧艺术实践经验,研究了二人转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推陈出新等问题,
成立了黑龙江省龙江剧研究会。选举李剑白为研究会名誉主席、章子冈为主席。研究会下
设理论、创作、导表演、音乐、美术等研究组。会上收到论文20余篇。王玉琦、祁景芳、
王浩、、隋书今、孙国华等人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会上发展首批会员130余名;并奖励了
一批优秀节目。
1981年秋在双城县召开第二届龙江剧研究座谈会。
四、歌词歌曲创作研究
黑龙江省歌词歌曲创作学术研究会于1981年6月11日至6月20日在哈尔滨召开。这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省性的首次歌词歌曲创作研究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
全省一些市、县艺术馆、文化馆的音乐创作干部和在哈尔滨的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的创作
骨干以及有关领导80余人。会议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拨乱反正,肃清“四人帮”在音乐领域散
布的流毒和影响,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进一步解
放思想,探讨歌词和歌曲创作的规律,理顺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端正方向,提高认识,以
期达到培养骨干、提高质量、繁荣创作的目的。会议主要就歌词和词曲创作的特点和规律,
关于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问题,展开了讨论。歌词作者毛撬、李秀田、曹大沧、
于侃、陈之敬、李郁文、陆伟然、王无析、彭际野、郑维庆、胡小石、宋路娃、张志同等
20余人发了言。会议期间共收到词作80余首。其中有李郁文的声乐套曲《青春》、李秀田
和尚存宝的《泰山挑山工》,胡小石的《采一束鲜花献给党》,邢籁的《我们驾起飞驰的雪
撬》,毛撬的《草原上的琴声》,曹大沧的《校园的铃声》和《实现四化靠党领导》,陆伟然
的《菊花》,王无析的《有这样一个地方》等等。这些词作从生活的各各侧面,反映了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
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的徐伟、张继昂参加1984年7月在沈阳召开的“中国民歌音乐学
会第三届年会”,徐伟提交论文《中国古代歌词与文人创作》,张继昂提交论文《黑龙江民
歌与河北民歌的比较》,后均发表在《艺术研究》1984年第4期。
五、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早在50年代初,黑龙江省文化局就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达
翰尔族、赫哲族集居的地区,对各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舞蹈和文学进行搜集、整理工作。
曾参加搜集整理、研究创作的人员,在音乐方面,有官威、暴侠、魏作凡、吕聂、韦风等;
在舞蹈方面,有李松华、达凤玉、宋秋菊、赵金铭等。
1956年《全国第一届音乐周》上演了搜集整理加工的歌曲,其中有鄂伦春族歌曲《库
玛哈之歌》,达斡尔族歌曲《心上人》等。《心上人》以后还录制了唱片。此后,黑龙江省
音乐工作者创作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节目。歌曲有《大顶子山啊、
高又高》、《乌苏里船歌》、《沾河边上>、《呼玛河水清又清》、《达族人民歌唱共产党:》、《依
玛堪唱给毛主席听》、《乌苏里江》、《鄂伦春马队在巡逻》等;舞蹈有《罕伯舞》、《火舞》、
《天鹅舞》等。
1958年为贯彻文化部、中国民族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
进行调查研究》的联合通知精神,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和黑龙江省文化局组成黑龙江省
少数民族文学艺术调查组,对省内少数民族文学艺术遗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并
分若干专题写出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报送了文化部。还编辑出版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
文学艺术调查资料汇编》(四集约40万字)。其中有的报告和论文被收入《中国少数民族文
学史(概况)》一书中出版。《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学艺术调查资料汇编》,(内部资料共分五
种六册,约60万字)1961年由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出版。还有由隋书今、程延庆等编写的
40余万字的《资料汇编》。其中包括《赫哲族文学艺术概况》、《赫哲族民歌》、《赫哲族说唱
文学和民间故事》、《赫哲族文艺资料》、《鄂伦春族民歌集》、《英雄关达内的故事》、《满族
民间传说故事集》、《黑龙江兄弟民族民间故事集》、《黑龙江兄弟民族文艺概况》上、下册
等内容。
1979年隋书今撰写的赫哲族文学和鄂伦春文学两篇史略论文(约七万字)被选入中国
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辑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一书,于1983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
版。
1981年黑龙江省民族音乐工作者搜集、编写的《达斡尔族民歌选》(约l万3千字)由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音乐论丛》第四期上发表了杨士清的
论文《达斡尔族民歌初探》(约3万字)。1982年杨士清专题介绍达斡尔民歌的广播讲话稿
《嫩水清清歌声荡漾,绿草葱葱黄花飘香》,由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录成专项节目播放,北
京国际广播电台亦对外播放;同年又发表在《艺术研究》丛刊第五期。黑龙江省民族音乐
工作者分别在1982年和1984年全国民族音乐学年会上,发表了《达斡尔民歌特点分析》和
《源于黑龙江流域四族——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民间歌曲的比较分析》的论文。
六、舞蹈研究
1979年中国音乐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与中国舞蹈家协会黑龙江分会联合出版了《黑龙江
音乐舞蹈通讯》。在“通讯”的音乐专刊与舞蹈专刊中,均辟有“学术研究”栏目。
《黑龙江音乐舞蹈通讯》,在1981年第六期舞蹈专刊中的1981年“哈尔滨之夏”专页
里,发表了专题论文5篇。即:舞协主席吕艺生的《还舞蹈于人民——看“哈夏”舞蹈专
场有感》、赵金铭的《群众舞蹈新姿》、庆仁的《根深叶茂花正红》,方智诺的《儿童情趣浓
郁——喜看儿童专场演出的歌舞》,冯林瑞的《一束瑰丽的新花——歌伴舞蹈集锦》。
1980年第一期《黑龙江舞讯》中发表孙大同的文章《平衡与力距》;1981年第六期黑龙
江《音乐舞蹈通讯》发表了孙大同的舞蹈理论研究文章《再谈平衡与力距——基础力学在
舞蹈旋转中的应用》。两篇文章都是研究如何把力学的理论应用于舞蹈旋转中。
1981年第六期《黑龙江音乐舞蹈通讯》开辟“舞蹈教学研究”专栏,发表了石麟《浅
述儿童少年生理特点及其身体活动安排》的专题研究论文和冯林瑞关于舞蹈的《舞蹈文学
台本艺术特征初探》论文。后篇论文对舞蹈文学台本的应用、分类、艺术特征、写作方法、
基本任务、风格等作了论述。
1981年3月14日黑龙江省少年儿童舞蹈研究会于哈尔滨成立(由省妇联、省教育厅、
共青团省委联合筹建的)。省文联秘书长关键为名誉会长,吕艺生为会长,赵文洲、丁也、
李庆芬、郝惠林为副会长。研究会制定了章程,讨论了今后的活动,并提出了少年儿童舞
蹈十个研究参考课题。十个课题是:一、儿童舞蹈的特点;二、幼儿舞蹈的特点;三、成
人舞蹈与少儿舞蹈的异同性;四、成人舞蹈与少儿舞蹈的关系;五、少年儿童的舞蹈欣赏;
六、少数民族舞蹈在少儿舞蹈创作方面的应用;七、少儿舞蹈的抒情性与故事性;八、寓
言性舞蹈在少儿舞蹈中的地位;九、自然题材(花鸟鱼虫)在少儿舞蹈中的地位;十、少
儿舞蹈与美育。
七、戏剧理论研究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和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主办的戏剧理论讨论会
于1985年8月6日至13日在哈尔滨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天津、江苏、湖南、山
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的56名代表。会上有27人就戏曲、话剧艺术的现状和戏剧
艺术的创新和改革问题,从美学的高度做了深入地探讨。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以《中国
戏曲的未来》为题,剖析了“戏曲危机”等问题。著名剧作家陈百尘以《危机、开拓、繁
荣》为题发了言。著名戏剧艺术家阿甲发来贺信。会后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将讨论会的发
言稿汇编成专集。
八、文艺改革的研究
富锦县评剧团、巴彦县评剧团,为了鼓励上山下乡,加强计划管理,曾于1980年试行
过“四定一奖”的改革办法,后由于和当时的财政体制、财务制度有抵触,加上“左”的
思想影响,使改革终止。
1983年1月,黑龙江省文化局召开地、市文化局长会议,对剧团体制改革进行了讨论。
明确了剧团改革必须坚持中央提出的总方针,按照艺术规律,考虑剧团的性质、任务和特
点,以有利于繁荣创作和提高艺术质量和人才成长为前提。要从剧团的实际情况出发,采
取多种方式,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会后各地,市文化局分别召开会议,具体
落实地市文化局长会议的精神和要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和嫩江、绥化、松花江地区
等地、市文化局还进行了试点,指导面上的改革试验。到1983年末,在全省94个国营剧团
中试行各种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有76个,占总数的81%。
为了交流情况,推广经验,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编印了《艺研情况》—文艺改革专
号。内容包括中央关于文艺改革的指示精神,《人民日报》关于文艺改革的社论和评论员文
章,省文化厅副厅长杨运泰、副处长常连海的讲话和各地剧团关于剧团改革的情况反映。
九、文化事业发展战略研究
1984年6月,黑龙江省文化厅遵照黑龙江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规划领导小组的部
署,成立了黑龙江省文化事业发展战略规划课题组。领导责任者为中共黑龙江省文化厅党
组书记李景和。后由省文化厅厅长张玉林和副厅级调研员纪树德为课题组领导责任者,孙
军为组长。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曹大沧、戏剧工作室关力珍、黑龙江省艺术学校鲍煜学、
黑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刘颖等参加课题组工作。
1984年9月召开第一次全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战略规划课题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
自省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教育以及电影和艺术科研单位的领导和专业创作与研究人
员20余人。会上,确定了一批全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课题。会后,黑龙江
省文化厅课题组根据论证会所确定的研究课题,组织有关人员撰写论文,为制订全省文化
艺术事业发展战略作准备。
1985年初,课题组先后到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等地进行调查研究。然后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人才、教育、创作、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研
究。全省先后写出研究论文20余篇,从中选出15篇汇编成《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战
略研究论文集》(论文课题见附录),于1985年10月出版。主编孙军,责任编辑曹大沧。
1985年6月课题组写出《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材料》。材料包
括:地理位置和人口,民族及其分布,行政区划,经济概况,教育概况;黑龙江省文化艺
术事业发展的现状,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情况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艺术研究
与创作机构及艺术教育机构的状况;电影系统的基本情况,电影发行与放映机构,龙江电
影制片厂,电影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等方面的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文化艺术事业经济状
况、文化设施状况。“材料”对这些方面的问题都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课题组起草了《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战略规
划》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