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业务管理 1958—1960年,物资供应工作出现散乱情况,不严格执行合同现象越来越严重。1961年
8月,省物资部门进行了调查,发现全省物资供应工作存在的问题。
1.物资供应机构重叠,层次过多,不仅增加了中转环节,而且抽、收费用过多。牡丹江
市小商品所用材料有3个来源,这3个来源的材料,都存在层次多、环节多的问题。一是由工
业口下拨的材料,一般经过专署轻工业局——市工业局——公社供销处——生产厂。二是商
业口下拨的材料,一般经过地区二级站——市工业局——公社供销处——生产厂。三是由物
资部门下拨的材料,一般经过专署物资局——市物资局——公社工业局——公社供销处——
生产厂。每经过一个环节,少则五六天,多则几十天,并且每项须加2.5—10%不等的管理费
,结果延缓了时间,加大了成本。
2.物资管理分散,调度不灵。
主要物资均归口按行业安排,不能进行综合平衡。1961年全省停、缓建工程库存钢材64
71.4吨。但各厅局对下马工程材料强调归口安排,不同意外调。
3.物资预拨在先,计划在后,供需不衔接。各部门编制物资订货申请计划,按企业实际
生产能力编制,因此计划过大,待计划确定后,与申请计划出入很大,形成一方面积压,一
方面不足。
在产品销售上,问题也很突出。订货计划与生产计划不相适应,造成资源落空。1960年
国家分配黑龙江省的矽钢片6405吨,其中由抚顺与大连钢厂供货2000吨,但这两厂厂房尚未
建成,结果全部落空。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63年12月17日,黑龙江省物资厅制订了物资部门工作条例,对
物资供应作出了规定。
物资供应方法:对统配、部管及公司经营物资,按企业隶属关系由主管部门进行申请分
配,并在确定分企业供应计划或签订合同后,交由当地物资部门据以统一组织订货供应。在
具体组织供应中,要尽量做到减少环节、降低费用、简化手续、方便用户。
物资销售方法:根据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生产部门提报的产品销售资源计
划,组织供需双方直接签订合同,直接结算。
物资部门与生产部门在供销业务上合理分工是:
物资部门主要负责:审查汇总上报生产主管部门提出的物资计划;按照国家分配调拨计
划和生产主管部门的具体订、供货供应计划,组织供需双方签订供货合同和催拨调运工作;
对国家计划内的待分配物资、国家批准的超产物资以及因计划调整变更退货的物资,积极组
织销售或报请国家调拨或收购;承办原由生产主管部门统一编报铁路运输计划和签订运输证
明的业务工作;对短线物资协助有关部门增加生产或加工改制;物资部门在重点企业设立联
络员、驻厂员,掌握物资进、销、存情况,督促企业完成供货合同,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物
资的保管、节约、利废、代用等情况。
生产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直属企业的物资申请、分配、订货、供应计划和销售资料计划
;调度本部门的机动物资,处理日常生产调度中发生的问题以及内部调剂工作;管理原材料
消耗定额,推广节约利废和代用的先进经验:管理中央专案安排商业经营及自产自用的中间
产品的销售业务;监督企业按照销售合同组织生产;检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并随时向物资
部门反映情况。
物资部门和生产主管部门建立定期调度联系制度,及时解决供销中的问题。企业内部供
销仍由企业自行管理。
通过贯彻条例,推进了全省物资供应工作的开展,获得了初步的效果。一是物力集中,
调度灵活,供应及时,保证生产。例如,哈尔滨机械厂生产空气调节设备需二号锌锭5吨,跑
了十几个单位,经过12次调剂会都未解决,哈尔滨市物资局闻讯后很快就帮助得到解决。该
厂反映过去物资归口管理,条块互不通气,物资供应办法改变后,有困难当地愿意帮助,问
题就好解决了。二是减少环节,降低费用。哈尔滨新光工艺美术社所用玻璃,过去由7个部门
调进,每箱平均进价15.78元,改为直达到货后,每箱平均为10元,费用比过去减少了32%。
三是采购人员显著减少,供销秩序大为好转。据对哈尔滨市17个企业调查,1961年共有供销
人员218人(其中采购员131人),1964年供销人员135人(其中采购员51人),减少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