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草原资源

  一、草原面积
    古代黑龙江地区,地旷人稀,森林和草原覆盖度大。清朝初期,属封禁之地,严禁异族 流入。1860年(咸丰十年)清廷正式废止禁令,汉人相继北上来黑龙江地区开垦耕种。到19 11年(宣统三年)共放荒764万垧,开垦300余万垧,其中西部地区203万垧,东部100余万垧 。
    1912—1931年(民国元年—20年)继续放荒垦地,并逐步向边远地区发展。在实行“划 井”放荒和“五茬六租”①(①五茬六租:即放荒后,种五茬庄稼,第六年升科交租。)制的 地方,井格里的草原陆续全部开垦种粮,只有井格外边缘零星草地做为牧养场所。1915年( 民国4年)《绥化县志》中记载:“绥境无有荒野,故牧养牛羊者,欲求牧与刍,惟在河以涘 也。”
    1931—1945年(东北沦陷时期)伪满当局实行掠夺政策,大量移民开荒。据1935年《满 洲国耕地统计》记载:黑龙江地区有不可开垦草原2129万公顷,可垦草原1348万公顷。1936 年日本推行移民政策,在黑龙江地区内47个县建立日本开拓团397个,强占农民土地几十万公 顷(包括草原),其中仅桦川县弥荣开拓团就占地5万公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黑龙江地区推行开荒扩种,发展粮食生产,耕地面积不断扩 大,草原面积逐渐缩小。到1985年的35年间,全省已开荒8000多万亩,实际耕地面积扩大近 一倍。农区荒原都已开垦殆尽,只剩下山谷沟边、湖泡沿岸和耕地间散在些小片草地,供放 牧或割草。草原地区的草原面积也在不断减少。据省畜牧局调查统计,松嫩草场1963年草场 面积4528万亩,到1978年减少到3450万亩,减少23.8%,到1983年仅剩3213.7万亩,比197 8年又减少236.3万亩。
    1960—1970年,黑龙江省草原,经过航测、现地勘察,查实全省草原面积为7614万亩( 不包括草山、草坡)。分布在松嫩草场面积为2614万亩,三江平原草场的面积为3350万亩, 东部和北部山区、半山区的草场面积为1650万亩。1983—1985年草场资源普查资料统计,全 省共有草场、草山、草坡面积11297.65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6.4%,其中可利用草场 面积为9122.47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80.7%。
    
    
    二、草场类型
    据1940年东北沦陷时期的《北满及东满地方牧野植生调查报告》记载:牧野种类分草甸 和草原。北满草甸,下分有中积层草甸、冲积层草甸和坡地草甸。北满草原,下分干燥荒原 、森林草原、灌木草原、碱性草原、湿润草原、沼泽草原和干燥草原。东满草甸,下分冲积 层草甸、洪积层草甸和坡地草甸。东满草原,下分森林草原、灌木草原、湿润草原和沼泽草 原。
    
    1956—1959年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队提出的《黑龙江流域自然条件》中记述,松嫩平原 草场植被型分为炭酸盐草甸黑钙土贝加尔羽茅兔毛蒿草原、草甸黑钙土羊草草原、黑土旱中 生草甸草原和碱蓬等盐渍化草原。三江平原草场植被型分为,沼泽性灌木丛、小叶章沼泽化 草甸、苔草低位沼泽和芦苇沼泽。
    1983—1985年省畜牧局按全国统一《草场资源调查大纲和技术规程》进行调查后,提出 的《黑龙江省草场资源调查报告》中记载:草场分类、组、型三级。草场类是草场分类系统 中的高级单位,是按气候和地貌单元,并以大的地形相对一致为原则。草场组是草场分类系 统中二级单位,具有相同的地形、土壤基质和生态经济类群,以优势植物种作为划组的依据 。草场型是草场分类的基础,是气候、地形、土壤基质、水分的综合反映,按优势度大小顺 序排列定型。
    全省共有5个草场类,24个草场组,106个草场植被型。面积11297.65万亩,其中可利用 面积9122.47万亩,亩产鲜草502.3公斤,年总产鲜草4581.85万吨,亩产可利用鲜草385. 3公斤,年总产可利用鲜草3515.61万吨,载畜量1926.37万个羊单位①( ①羊单位:是计算 草原载畜量国际通用标准,即指成母绵羊及哺乳羔羊,日消耗中等品质的草原青草或干草量 。黑龙江省各类家畜折算比例是:1牛=5羊单位,1马=6羊单位。),每个羊单位一年需要利 用草场4.7亩。
    (一)草原类草场
    草原类草场属于地带性草场。主要分布在松嫩草场上漫岗、缓坡。土壤为风沙土和草甸 土。草场面积101.41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89.45万亩。年总产鲜草14.26万吨,其中可利 用鲜草10.84万吨。载畜量5.94万个羊单位,每个羊单位需要可利用草场15.1亩。
    它的面积占西部松嫩草场面积2.2%。本草场类,以优势种羊草、冰草、隐子草、苔草、 山竹子等构成的多年生根茎禾草组、多年生丛生禾草组、灌木草场组共3个组6个草场植被型 。
    (二)草甸草原类草场
    草甸草原类草场属于地带性草场。主要分布在松嫩草场上的平坦开阔地,漫坡和江河两 岸二阶地。土壤为草甸土、苏打盐碱土、黑钙土、黑土、风沙土等。草场面积2670.84万亩 ,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327.71万亩。年总产鲜草542.8万吨,其中可利用鲜草406.37万吨 。载畜量222.67万个羊单位,每个羊单位需要可利用草场10.5亩。草场主要优势种是旱生 、广旱生的多年生和一年生植物,牧草有30种之多。共6个组23个草场植被型。
    (三)草甸类草场
    草甸类草场属于非地带性草场。多是零散条块,分散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平原低地、 丘陵坡地和土壤水分充足的江河两岸。土壤为草甸土、暗棕壤、白浆土。草场面积978.66万 亩,其中可利用面积851.7万亩。年总产鲜草291.66万吨,其中可利用鲜草222.6万吨。载 畜量121.98万个羊单位,每个羊单位需要可利用草场7.0亩。牧草主要是多年生的中生、旱 中生的野古草、大油芒、拂子茅和广旱生的羊草等。共7个组24个草场植被型。
    (四)沼泽草甸类草场
    沼泽草甸类草场属于非地带性草场。主要分布在江河两岸、低洼处、三江低平原,大兴 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的山区、半山区的河溪两侧,山上的碟形洼地,季节性 积水地。土壤为沼泽草甸土、草甸沼泽土、苏打盐渍土、白浆土。草场面积7138.03万亩, 其中可利面积5646.11万亩。年总产鲜草3548.13万吨,其中可利用鲜草2737.48万吨。载 畜量1499.99万个羊单位,每个羊单位年需可利用草场3.8亩。草场是以湿生、湿中生、沼 生的小叶章、狭叶甜茅、乌拉苔草、三棱草、塔头苔草等牧草构成。共6个组43个草场植被型 。
    (五)沼泽类草场
    沼泽类草场属于非地带性草场。分布在常年积水的江河两岸、湖泊周围、山间河谷的闭 流区等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漂筏甸子。土壤为沼泽土、泥炭土。草场面积408.71万亩,其中 可利用面积207.49万亩。年总产鲜草185万吨,其中可利用鲜草138.32万吨。载畜量75.7 9万个羊单位。草场主要以湿生、沼生的芦苇、毛果苔草、漂筏苔草、狭叶甜茅、三棱草、香 蒲优势种和亚优势种及杂类草构成。共2个组10个植被型。
    
    
    
    
    
    
    
    
    三、草场等级
    黑龙江省畜牧局,于1983—1985年草场资源调查时,按牧草质量、产草数量,将全省草 场分为五等八级。
    等级划分标准:依据草场的牧草品质优劣划分五等。一等草场优等牧草占60%以上,牧草 利用率为85%以上;二等草场良等牧草占60%,优等和中等占40%,牧草利用率为80—85%;三 等草场中等牧草占60%;良等及低等牧草占40%,牧草利用率为75—80%;四等草场低等牧草占 60%,中等及劣等牧草占40%,牧草利用率为65—70%;五等草场劣等牧草占60%,牧草利用率 为65—70%。根据单位面积产草量划分八级。一级亩产鲜草800公斤以上,二级600—800公斤 ,三级400—600公斤,四级300—400公斤,五级200—300公斤,六级100—200公斤,七级50 —100公斤,八级50公斤以下。
    (一)一等草场
    主要是以羊草、小叶章、溚草为优势种。以野碗豆、野火球、五脉山黧豆、直立黄芪等 为亚优势种。草场面积3383.7万亩,占全省草场总面积的29.9%。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76 6.6万亩,占全省可利用草场面积30.3%。理论载畜量728.2万个羊单位,占全省的37.8% 。每个羊单位需可利用草场3.8亩。分级情况是:一二级面积为1550.9万亩,可利用面积1 248.9万亩,理论载畜量514.9万个羊单位,占一等草场载畜量的707%;三四级草场面积为 980.2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754.1万亩,理论载畜量158.1万个羊单位,占一等草场载畜 量的21.7%;五六级草场面积为637.0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572.3万亩,理论载畜量48. 5万个羊单位。占一等草场载畜量的6.7%;七八级草场面积为215.6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 164.4万亩,理论载畜量6.7万个羊单位。占一等草场载畜量的0.9%。
    (二)二等草场
    主要是以星星草、虎尾草、小叶章、羊草为优势种。草场面积2483.3万亩,占全省草场 总面积的22.0%。可利用草场面积2033.5万亩,占全省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2.3%。理论载畜 量452.9万个羊单位,占全省的23.5%。每个羊单位需可利用草场4.5亩。分级情况是:一 二级草场面积1046.6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772.6万亩,理论载畜量267.8万个羊单位,占 二等草场载畜量的59.1%;三四级草场面积为824.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728.1万亩 ,理论载畜量146.1万个羊单位,占二等草场载畜量的32.3%;五六级草场面积为470.4万 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11.3万亩,理论载畜量35.3万个羊单位,占二等草场载畜量的7 .8%;七八级草场面积为142.2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19.4万亩,理论载畜量3.7万 个羊单位,占二等草场载畜量的0.8%。
    (三)三等草场
    主要是以野古草、贝加尔针茅及莎草科的苔草为优势种。其鲜重占草群重量的90%以上。 草场面积3051.6万亩,占全省草场总面积的27.0%,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485.6万亩,占 全省可利用草场的27.3%。理论载畜量476.4万个羊单位,占全省的24.7%。每个羊单位需 可利用草场5.2亩。分级情况是:一二级草场面积为978.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705. 2万亩,理论载畜量228.9万个羊单位,占三等草场载畜量的48.1%;三四级草场面积为127 2.9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054.3万亩,理论载畜量190.6万个羊单位,占三等草场载 畜量的40.4%;五六级草场面积为703.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35.9万亩。理论载畜 量52.9万个羊单位,占三等草场载畜量的11.1%;七八级草场面积97.2万亩,其中可利用 草场面积90.1万亩,理论载畜量2.0万个羊单位,占三等草场载畜量0.4%。
    (四)四等草场
    主要生长蒙古栎、老颧草等,低等牧草占60%,中等和劣等牧草占40%。草场面积1535. 4万亩,占全省草场总面积的13.6%。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192.3万亩,占全省可利用草场 面积的13.1%。理论载畜量172.7万个羊单位,每个羊单位需可利用草场6.9亩。分级情况 是:一二级草场面积为287.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88.5万亩,理论载畜量50.8万个 羊单位,占四等草场载畜量的29.4%;三四级草场面积为751.5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 567.4万亩,理论载畜量93.5万个羊单位,占四等草场载畜量的54.1%;五六级草场面积为 395.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46.3万亩,理论载畜量26.2万个羊单位,占四等草场载 畜量的15.2%。七八级草场面积101.9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90.1万亩,理论载畜量2 .2万个羊单位,占四等草场裁畜量的1.30%。
    (五)五等草场
    主要生长三棱草、针蔺、萎陵菜、地榆、菖蒲、蔗草等,劣等牧草占草群的60%以上。草 场面积909.2万亩,占全省草场总面积的7.5%。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44.5万亩,占全省可 利用草场面积的7.1%。理论载畜量96.2万个羊单位,每个羊单位需可利用草场6.83亩。分 级情况是:一二级草场面积217.9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18.3万亩,理论载畜量43. 3万个羊单位,占五等草场的载畜量的45%;三四级草场面积241.5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 积214.7万亩,理论载畜量34.4万个羊单位,占五等草场的载畜量的35.8%;五六级草场面 积247.9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84.51万亩,理论载畜量15.01万个羊单位,占五等草 场的载畜量的15.6%;七八级草场面积201.9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27.0万亩,理论 载畜量3.5万个羊单位,占五等草场的载畜量的3.6%。
    
    四、野生草种类
    (一)牧草种类
    1959—1960年,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吉林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等单位 共同进行了黑龙江省天然草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采集标本5000余份。1983—1985年省畜牧 局和东北农学院,在多次调查的基础上,编著了《黑龙江省野生植物名录》。全省已知野生 植物共129科,1671种,其中饲用牧草21科,409种:
    1、山毛榉科:蒙古栎。
    2、荨麻科:透茎冷水花。
    3、蓼科:苦荞麦、扁蓄蓼、普通蓼、戟叶蓼、两栖蓼、毛脉两栖蓼、本氏蓼、西伯利亚 蓼、分叉蓼、水蓼、细叶蓼、耳叶蓼、酸模叶蓼、狐尾蓼、箭叶蓼、马氏蓼、卷茎蓼、齿翘 蓼、黑水酸模、羊铁叶酸模、毛脉酸模、小酸模、皱叶酸模、东北酸模、长刺酸模。
    4、藜科:灰绿藜、绿珠藜、藜、细叶藜、菱叶藜、小藜、沙蓬、轴藜、地肤、碱地肤、 木地肤、猪毛菜、硷蓬、角硷蓬、翘硷蓬、刺藜、滨藜。
    5、苋科:凹头苋、苋菜、白苋、绿苋、美苋。
    6、马齿苋科:马齿苋。
    7、石竹科:女娄菜、蔓麦瓶草、拟漆姑、垂梗繁缕、繁缕、大爪草。
    8、睡莲科:睡莲、大花睡莲。
    9、金鱼藻科:金鱼藻、五针金鱼藻、东北金鱼藻。
    10、十字花科:燥原荠、亚麻荠、小果亚麻荠、细叶碎米荠、翼柄碎米荠、白花碎米荠 、小花碎米荠、水田碎米荠、伏水碎米荠、山芥菜、匙荠、垂果南荠、风花菜。
    11、蔷薇科:蔓委陵菜、宽叶委陵菜、刚毛委陵菜、狼牙委陵菜、三叶委陵菜、匍枝委 陵菜、钩叶委陵菜、莓叶委陵菜、翻白委陵菜、轮叶委陵菜、委陵菜、叉叶委陵菜、伏委陵 菜、东北委陵菜、大头委陵菜、红茎委陵菜、粘委陵菜、北委陵菜、白花委陵菜、细叶委陵 菜、瓜细叶委陵菜、翻白蚊子草、小白花地榆、地榆、腺地榆、垂穗粉花地榆、直穗粉花地 榆。
    12、豆科:扁蓿豆、天兰苜蓿、野苜蓿、紫花苜蓿、细齿草木樨、草木樨、白花草木樨 、野火球、白三叶、红三叶、杂种车轴草、狭叶米口袋、米口袋、兴安黄芪、斜茎黄芪、湿 地黄芪、糙叶黄芪、乳白黄芪、夏黄芪、小米黄芪、毛棘豆、光棘豆、胡枝子、兴安胡枝子 、细叶胡枝子、阴山胡枝子、尖叶胡枝子、绒毛胡枝子、两型豆、野大豆、长叶野大豆、宽 叶蔓豆、刺岩黄芪、山岩黄芪、山竹子、短萼鸡眼草、鸡眼草山黧豆、牧地山黧豆、五脉山 黧豆、矮山黧豆、大山黧豆、东北山黧豆、三脉山黧豆、北野豌豆、贝加尔野豌豆、细叶野 豌豆、东方野豌豆、山野豌豆、狭叶山野豌豆、广布野豌豆、多茎野豌豆、灰野豌豆、大叶 野豌豆、绢毛野豌豆、歪头菜。
    13、牻牛儿苗科:牻牛儿苗、草甸老鹳草、兴安老颧草。
    14、大戟科:叶底珠。
    15、报春花科:海乳草。
    16、旋花科:藤长苗、宽叶打碗花。
    17、紫草科:紫草。
    18、菊科:女菀、铁杆蒿、扫帚鸡儿肠、山鸡儿肠、北鸡儿肠、蒙古鸡儿肠、小飞蓬、 一年蓬、毛旋复花、丝叶耆、香蒿、万年蒿、万年蓬、裂叶蒿、小银蒿、宽叶山蒿、东北茵 陈蒿、山蒿、东北牡蒿、碱蒿、小白蒿、兔毛蒿、褐苞母菊、齿叶风毛菊、驴耳风毛菊、风 毛菊、齿苞风毛菊、柳叶风毛菊、东北燕尾风毛菊、蒲公幌、丝叶苦菜、狭叶苦菜、东北苦 菜、苦卖菜、抱茎苦卖菜、秋苞茎苦卖菜、山葛苣、齿缘山莴苣、多裂山葛苣、北山莴苣、 蒙古山莴苣、华北鸦葱、散花鸦葱、鸦葱、蒙古鸦葱、苦苣菜、苣卖菜、戟片蒲公英、芥叶 蒲公英、红梗蒲公英、长春蒲公英、蒲公英、东北蒲公英、碱地蒲公英、白花蒲公英、白膜 蒲公英、兴安蒲公英、狼巴草。
    19、禾本科:无芒雀麦、宽穗雀麦、糙隐子草、中井隐子草、中华隐子草、东北龙常草 、矢部龙常草、画眉草、细画眉草、小画眉草、大画眉草、草原羊茅、紫羊茅、远东羊茅、 草甸羊茅、狭叶甜茅、假鼠妇草、散穗甜茅、东北甜茅、垂臭草、臭草、芦苇、银穗草、早 熟禾、硬质早熟禾、尖颖早熟禾、林地早熟禾、假沼早熟禾、蒙古早熟禾、西伯利亚早熟禾 、散穗早熟禾、沼早熟禾、细叶早熟禾、草地早熟禾、扁秆早熟禾、乌苏里早熟禾、星星草 、东北碱茅、朝鲜碱茅、裂稃茅、水茅、冰草、山冰草、羊草、赖草、朝鲜猬草、垂披硷草 、园柱披硷草、披硷草、肥披硷草、芒麦草、滨麦、偃麦草、野大麦、毛叶鹅观草、纤毛鹅 观草、直穗鹅观草、缘毛鹅马草、东北鹅观草、菵草、虎尾草、草沙蚕、野燕麦、北异燕麦 、溚草、绿穗三毛草、西伯利亚三毛草、展穗芨芨草、中井芨芨草、光颖芨芨草、毛颖芨芨 草、燕麦芨芨草、西伯利亚剪股颖、华北剪股颖、蒙古剪股颖、阿穆尔看麦娘、东北看麦娘 、短穗看麦娘、苇状看麦娘、大看麦娘、单蕊草、假苇拂子茅、拂子茅、硬拂子茅、沙禾、 野青茅、兴安青茅、大叶章、小叶章、粟草、梯牧草、贝加尔针茅、虉草、光稃茅香、稃菰 、止血马唐、毛马唐、水田稗、长芒野稗、野稗、无芒野稗、野黍、糠稗、狗尾草、金狗尾 草、野古草、荩草、牛鞭草、荻、大油芒。
    20、莎草科:红毛羊胡子草、卵穗荸荠、乳头基荸荠、乌苏里荸荠、头穗莎草、毛笠莎 草、碎米莎草、黄颖莎草、密穗莎草、球穗莎草、水莎草、球穗扁莎、槽鳞扁莎、水蜈蚣、 大穗苔草、灰珠苔草、膜囊苔草、弓嘴苔草、毛苔草、野笠苔草、黑水苔草、芮德苔草、直 穗苔草、宽鳞苔草、湿苔草、异穗苔草、红穗苔草、粗脉苔草、长秆苔草、麻根苔草、钝倒 驴苔草、阴地苔划、苔草、米柱苔草、离穗苔草、卷叶苔草、乌苏里苔草、脚苔草、凸脉苔 草、羊胡子苔草、矮丛苔草、四花苔草、等穗苔草、绿囊苔草、小苞苔草、截嘴苔草、长嘴 苔草、毛缘苔草、刺毛缘苔草、宽叶苔草、短鳞苔草、长白苔草、乌拉苔草、异鳞苔草、塔 头苔草、修氏苔草、翼果苔草、尖嘴苔草、假尖嘴苔草、寸草、无脉苔草、莎苔草、白颖苔 草。
    21、百合科:野葱、长梗葱、黄花葱、山葱、岩葱、韮、硷葱、小根蒜、知母、小顶冰 花、朝鲜冰花、野百合、松叶百合。
    在黑龙江省天然草场上,牧草种类较多,其中产量多质量好的优良牧草有羊草、小叶章 和五花草类。
    羊草(碱草):“齐齐哈尔羊草畅茂,马食辄肥,远行者微加粮豆,余不用,故养马最 易。”《黑龙江外纪》卷八。“安达荒郊产有羊草,羊草取喂马、牛、羊”,“羊草,色碧 而质肥,其功用为牧畜养料,大宗天然生产物,每届清明而生,至大暑刈获。”《黑龙江通 志采辑资料》。1983—1985年草场资源调查,全省草场植被型中以羊草为优势种,其面积18 70.6万亩,是松嫩草场的主体植被型。羊草根系发达,既是无性繁殖又是有性繁殖,以无性 繁殖为主,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脊薄、抗践踏,生长与再生力强。干草营养丰富,据《 黑龙江省饲料营养价值表》记载:羊草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5.72—5.91%,粗脂肪2.15 —3.97%,无氮浸出物41.04—50.14%,粗纤维27.14—38.03%,粗灰分4.96—6.61%, 磷0.08—0.14%,钙0.31—0.91%。调制干草后,具有芳香味,各种草食家畜都喜食,又 便于贮存和运输,除省内自用外,还远销外地。
    小叶章:是禾本科草中生根茎型牧草。“章草,高三尺许,初生时茁茁纯洁,及稍长亭 亭一色,实有萧萧有膏田麦浪之概,为牧畜之要品,亦云茂且盛。”《黑龙江通志采辑资料 》。可见小叶章作为牧草由来已久。1983—1985年草场资源调查,全省以小叶章为优势种面 积3365.4万亩,是三江草场的主体植被型。小叶章,根茎发达,生命力旺盛,返青早,生长 快,割草后再生力强,抽穗前草质柔软,可两次割草,是牛、马、羊的良好越冬饲草。
    五花草类:分布在东部、北部山区和半山区的山谷及丘陵地带。“五花草”包括野古草 、五脉山黧豆、广布野豌豆、山野豌豆、细叶地榆、蓬子菜、黄花菜、黄金菊等草,在开花 时期,五颜六色,故称为“五花草”。草质优良,适口性好,可供放牧和调制干草。
    (二)有毒有害草
    据1954年《松嫩草原调查报告》记载:天然草原中对家畜有毒有害植物12科20种左右。 1976年《猪野生植物饲料》和1985年《黑龙江省野生植物名录》上记载的松嫩草场上常见的 ,已知全省对家畜有毒有害草类共21科53种。
    1、有毒草类。有毒草类为家畜采食,而妨害健康或使其发病死亡。但有些草类对某些家 畜是有毒的,而对另一种家畜又是无毒的或为可食的。如飞燕草对牛是有毒草类,对绵羊却 无中毒现象的。狼毒在早春时羊食其幼嫩的苗头未见异常。白头翁在早春时生长旺盛,家畜 不食,到秋天经霜打以后家畜喜食。全省已知有毒草类15科46种:
    (1)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
    (2)藜科:滨藜。
    (3)毛莨科:乌头、白头翁、驴蹄草、根氏飞燕草、马氏飞燕草、褐毛铁线莲、毛柄水 毛莨、长叶水毛莨、圆叶硷毛莨、长叶毛莨、小叶毛莨、单叶毛莨、乌苏里毛莨、大叶毛莨 、石龙芮毛莨、回回蒜毛莨、翼果唐松草、深山唐松草、展枝唐松草、箭头唐松草。
    (4)防已科:编蝠葛。
    (5)罂粟科:白屈菜。
    (6)豆科:多棘豆。
    (7)芸香科:白藓。
    (8)大戟科:狼毒、猫眼草、大戟、林大戟、东北大戟。
    (9)瑞香科:断肠草。
    (10)伞形科:毒芹、细时毒芹、东北茴芹。
    (11)唇形科:益母草。
    (12)茄科:曼陀罗、芯巴、红葵。
    (13)菊科:签稀。
    (14)天南星科:葛蒲、天南星。
    (15)百合科:玲兰、绵枣儿、藜芦、兴安藜芦。
    2、有害草类。有害草类,因有芒刺,造成家畜机械性伤害,降低畜产品质量,或因有特 殊物质,使畜产品变质。如问荆,家畜吃了,乳汁中发生血腥味;酸模,家畜吃了使乳汁凝 固变酸等。
    已知全省有害草类6科7种:
    (1)木贼科:问荆。
    (2)蓼科:酸模。
    (3)菊科:苍耳。
    (4)禾本科:贝加尔针茅。
    (5)蒺藜科:蒺藜。
    (6)紫草科:展枝倒提壶、鹤虱。
    五、草场区划
    在1983—1985年草场资源普查时,根据气候、地形、草场植被等。将全省草场划分为平 原草场和山区、半山区草场两个草场区域。平原草场区域有松嫩草场和三江草场,草场面积 6733.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5636.81万亩,年总产可利用鲜草2050.00万吨,理论 载畜量为1123.30万个羊单位,1985年实有载畜量1374.38万个羊单位;山区、半山区草场 区域有牡丹江草场、小兴安岭草场、大兴安岭草场,草场面积4564.0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 场面积3485.66万亩,年总产可利用鲜草1465.61万吨,理论载畜量803.17万个羊单位,1 985年实有载畜量481.87万个羊单位。又在松嫩、三江、小兴安岭三个草场区内各分两个草 场亚区。
    
    (一)松嫩草场区
    位于省西南部,北与大、小兴安岭相连,东接张广才岭,为三面环山的低平盆地。草场 面积3863.51万亩,占全省草场总面积的34.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369.93万亩,占本 区草场总面积87.2%,年总产可利用鲜草814.19万吨,理论载畜量为446.14万个羊单位。 境内分为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两个草场亚区。
    牧区、半农半牧草场亚区:有齐齐哈尔、大庆、杜蒙、安达、富裕、甘南、依安、龙江 、林甸、泰来、明水、青冈、兰西、肇州、肇源、肇东等16个市、县和嫩江农场管理局所属 的农牧场及和平牧场。地形是平原、丘陵和漫岗,海拔120—300米,境内有无尾河和很多盐 碱湖、泡,地势多低洼湿润。总面积6.3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3213.74万亩,其中可利用 草场面积2876.36万亩。草场植被为羊草、星星草、野古草、针茅、兔毛蒿、冰草、溚草、 小叶章、乌拉苔草等优势种、亚优势种及杂类草。年总产可利用鲜草591.93万吨。理论载畜 量324.35万个羊单位,1985年实有载畜量734.72万个羊单位。
    农区草场亚区:这个亚区以农业为主。亚区内有哈尔滨、讷河、克山、克东、拜泉、海 伦、绥化、望奎、呼兰、巴彦、宾县、双城、阿城等13个市、县。地处小兴安岭西南侧,主 要是平原和丘陵漫岗。海拔120—450米。河流有呼兰河、通肯河、泥河、讷莫尔河等20余条 。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649.77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93.57万亩。草场 以羊草为优势种,沿江河两岸主要是小叶章、乌拉苔草及三棱草等。
    年总产可利用鲜草222.26万吨,多为零星小片放牧场和割草场。理论载畜量121.79万 个羊单位,1985年实有载畜量409.81万个羊单位。
    (二)三江草场区
    位于省东北部,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和完达山之间。草场面积2870.13万亩, 占全省草场总面积的25.4%。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266.88万亩,占本区草场总面积的79. 0%。年总产可利用鲜草1235.81万吨。理论载畜量677.16万个羊单位。境内分为两个草场亚 区。
    富饶草场亚区:包括佳木斯、富锦、饶河、绥滨、同江、抚远、宝清、桦川、集贤、汤 原、萝北等11个市、县和建三江、宝泉岭、红兴隆3个农场管理局所属农场。境内多是低平原 ,少部分是山区。海拔53—105米。主要河流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总 面积6.02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2067.39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621.42万亩。主要牧 草有小叶章、狭叶甜茅、乌拉苔草、修氏苔草、塔头苔草及杂类草。年总产可利用鲜草899. 98万吨,理论载畜量403.14万个羊单位,1985年实有载畜量118.79万个羊单位。
    完达草场亚区。包括七台河、双鸭山、虎林、密山、依兰、桦南、勃利等七个市、县。 地势为半山区、丘陵和平原。海拔102—450米。主要河流有乌苏里江、松花江、穆棱河及兴 凯湖等。草场面积802.7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45.46万亩。主要牧草有小叶章、狭叶 甜茅、芦苇和乌拉苔草、修氏苔草、毛果苔草、漂筏苔草及杂类草。年总产可利用鲜草235. 84万吨。理论载畜量184.02万个羊单位,1985年实有载畜量111.06万个羊单位。
    (三)牡丹江草场区
    包括鸡西、牡丹江、绥芬河、五常、尚志、方正、延寿、林口、宁安、海林、穆棱、东 宁、鸡东等13个市、县和牡丹江农场管理局所属的农场。是由张广才岭、老爷岭主要山脉构 成的山区、半山区和牡丹江、松花江、绥芬河、穆棱河、镜泊湖等河流、湖泊构成的山间河 谷草场。海拔600—700米。草场面积677.47万亩,占全省草场总面积6%。其中可利用草场面 积570.07万亩,占本区草场总面积80.2%。主要牧草乌拉苔草、漂筏苔草、毛果苔草和小叶 章、狭叶甜茅、杂类草为优势种和亚优势种。年总产可利用鲜草211.84万吨,理论载畜量8 03.17万个羊单位,1985年实有载畜量280.17万个羊单位。
    (四)小兴安岭草场区
    由小兴安岭山脉构成的山区、半山区草场。平均海拔243—750米。草场面积2881.44万 亩,占全省草场总面积的25.5%。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510.55万亩,占本区草场总面积的 87.1%。年总产可利用鲜草1090.86万吨。载畜量597.83万个羊单位。境内分黑河和青黑山 两个草场亚区。黑河草场亚区:本区包括北安、黑河、嫩江、孙吴、逊克、德都等六个市、 县和九三、北安两个农场管理局所属农场。主要是丘陵、漫岗、半山区和部分山区,并由黑 龙江、嫩江及其支流沿江河谷平原构成的草场区。平均海拔150—400米。总面积7.1万平方 公里,草场面积2206.9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920.35万亩。主要牧草有小叶章、狭叶 甜茅、塔头苔草、修氏苔草、胡枝子、杂类草等优势种、亚优势种。年总产可利用鲜草849. 67万吨,理论载畜量465.67万个羊单位,1985年实有载畜量99.31万个羊单位。
    青黑山草场亚区:本区包括伊春、鹤岗、嘉荫、铁力、通河、木兰、庆安、绥棱等八个 市县。是由小兴安岭东南麓和青黑山,并由松花江、呼兰河、汤旺河、结烈河及其支流构成 的山区、丘陵和河谷平原的草场区。平均海拔243—750米。总面积6.0万平方公里。草场面 积674.5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590.2万亩。主要牧草有小叶章、塔头苔草及杂类草等 优势种和亚优势种。年总产可利用鲜草241.19万吨,理论载畜量132.16万个羊单位,1985 年实有载畜量95.99万个羊单位。
    (五)大兴安岭草场区
    本区包括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塔河、呼玛三个县和呼中、新林两个县级区。位于大兴 安岭北部,以山地为主,丘陵为辅,同时有山间河谷平原。平均海拔1000—1400米。主要河 流有黑龙江、嫩江、古里河、克里热河、那都里河。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草场总面积10 05.1万亩,占全省草场面积的9%。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02.04万亩,占本区草场总面积的 40%。主要牧草有小叶章、狭叶甜茅、塔头苔草、杂类草以及野豌豆、老颧草、地榆等。年总 产可利用鲜草162.91万吨。理论载畜量89.27万个羊单位,1985年实有载畜量6.4万个羊单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