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饲料资源

  一、饲料用粮
    渤海时期,松嫩平原是主要农业区,种植粟、麦、穄等作物,所产的农产品部分充作饲 料。以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饲料的种类、数量逐步增多,特别是1860年(清咸丰十年 )以后,大批汉人移居黑龙江地区,带来了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作物种籽,更推动了农业生产 发展,而所生产的粮食一部分用作畜禽饲料。据《东三省畜产志》(1930年版)记载:“农 家所用的浓厚饲料①(①浓厚饲料,即精料。)种类,分为大麦、包米、大豆、高梁、粟、燕 麦等。
    1931—1945年(东北沦陷时期),由于伪满当局颁布“粮谷统制法”,实行“粮谷出荷 ”(强制征购),一般农民的粮谷多数被强行掠夺,余下的还要向地主交租和留出下一年的 口粮、种子、真正能够作为饲料的为数很少,遇有灾年更加困难。据《伪满洲国史》记载: 1943年拜泉县各地遭受冰雹和水灾,作物产量减少约三成,但仍强制征购“出荷粮”41.97 万吨,农民被迫不得不把口粮、饲料和种子都交售出去。又据《东北农业统计》(1947年版 )记载:1944年黑龙江省地区,粮食总产量445.14万吨,其中家畜饲料用粮52.9万吨,占 粮食总产量的11.9%。饲料用粮中,高梁23.89万吨,谷子0.84万吨,玉米5.37万吨,大 豆15.5万吨,其它豆类、黍、大麦、燕麦、稗等共7.3万吨。
    “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人民政府将饲料生产和饲料用粮逐步 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燕麦、大麦、稗子等类饲料逐步有所减少,玉米和高梁上升为主要精料 。1976—1984年全省饲料用粮为167.9—231.5万吨,1984年比1976年上升37.9%。饲料用 粮占粮食总产量(粮豆产量)的比例,是随着粮食总产量各年度多少而有增减,但基本比例 平均为16%。
    
    1982—1984年城市国营粮食部门加工米面的副产品,可作饲料的有14个品种,年产饲料 资源量27.01万吨。
    
    二、工业副产品饲料
    (一)饼粕类饲料
    饼粕类饲料,有大豆饼粕、葵花籽饼、玉米胚饼、小油料饼等。
    大豆饼粕是各种畜禽的主要蛋白质饲料。黑龙江省用大豆饼做饲料由来已久。1898年( 清光绪二十四年)之后,大豆制油业逐渐发展。哈尔滨就有21家油坊,日产豆饼16万块,大 部分出口,一部分在本地用做饲料。1931年(民国20年)哈尔滨有油坊28家,齐齐哈尔有油 坊6家,全省大小城镇约有500家油坊。农村也有小型油坊。所产豆饼大部在当地用做饲料。 1931年东北沦陷之后,豆油加工业均为伪满当局所控制,所产的豆饼大部分外运,当地用做 饲料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随着大豆生产的发展,大豆加工利用和出口都有较大的增长 。1980年共加工大豆68.9万吨,生产大豆饼粕55万吨。1982年全省县以上粮食部门经营的大 豆饼粕总产量43.49万吨,用于饲料22.1万吨,占50.8%。大豆加工过程中,采用不同工艺 生产豆饼、豆粕两种产品,饼粕类饲料资源,1982年全省县级以上的豆油加工厂(含车间) 29个,玉米胚油厂(含车间)53个,资源总量64.34万吨,用于饲料的共有11个品种。饲料 用量36.74万吨,占资源总量的57.1%。1983年加工大豆81.7万吨,生产大豆饼粕63.74万 吨。1984年全省大豆饼粕总产量65.82万吨,其中大豆饼30.56万吨,大豆粕35.26万吨。
    
    (二)糠麸类饲料
    糠麸类饲料,属能量饲料,常用的有麦麸、玉米糠、高梁糠、谷糠、杂糠等。农村自古 以来,粮米加工所产的糠麸,均自用喂养家畜。城市粮米加工所产的糠麸,多为制酒原料, 其中一部分作为畜禽饲料出售。1931年东北沦陷之后,城市的粮米加工业均为伪满统治部门 所控制,所产的糠麸当地用于饲料较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随着城市粮米加工业的 发展,糠麸类饲料有了很大增长。1982—1984年,全省县级以上粮米加工企业282个,1982年 生产糠麸18个品种,资源总量51.35万吨,其中用于饲料32.25万吨,占62.8%。
    
    
    (三)糟渣类饲料
    x糟渣类饲料资源来自制酒、糠、糖、酱、醋以及豆制品等食品加工厂的糟渣。农村较普 遍的有豆腐坊、粉坊,利用豆腐渣、粉渣发展养猪。
    酒糟:白酒酒糟用作猪、牛饲料由来已久。1911年(清宣统三年)《宾州府政书》中记 载:“烧商则有数百头猪者,饲以酒糟。”亦有用酒糟喂肉牛的。1935年伪满《畜牧事情调 查之二》中记载:龙江、拜泉、讷河、泰来、德都等11个县统计,年生产酒糟600.4万公斤 ,用作饲料496.2万公斤,占生产量的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城镇、农村、大 型农场均在不同时期建有大、小不同规模的酒厂,生产的酒糟用作饲料。1982年全省70个市 、县较大的酒厂,年产酒糟30万吨,几乎全部用作饲料,啤酒糟是酿造啤酒的副产品。1912 年(民国元年)哈尔滨等地有五家啤酒厂,所生产的啤酒糟用作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后,啤酒酿造业不断迅猛发展,到1985年全省有40个市、县有啤酒厂,年产啤酒糟3.5万吨 ,用于饲料3.4万吨,多用作奶牛饲料。
    甜菜渣:是用甜菜制糖的残渣,是黑龙江省家畜特有的饲料资源。1949—1985年全省共 建大、小糖厂25家,所产的甜菜渣即被附近的畜牧场和群众用作养猪、养奶牛的饲料。1982 年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利用甜菜渣发展畜牧业会议,会上总结交流了利用甜菜渣喂养家畜的 经验,落实了甜菜渣区域供应分配方案,并解决若干具体问题。从此甜菜渣喂养家畜全面推 开。甜菜渣具有产量多、适口性强的特点,是牛、猪的优质饲料之一。讷河县靠近红光糖厂 的乡(镇)普遍利用甜菜渣喂奶牛。该县1982年奶牛舍饲期喂甜菜渣4568吨,奶牛产奶量提 高19%,并节省饲草1246吨。以甜菜渣7—10%组成的猪日粮,用以喂育肥猪和哺乳母猪,既达 到配合合理,又节省一部分精料,已被广泛利用。甜菜渣依据不同加工方法和含水量可分为 :湿粕,含水量93—95%;压粕,含水量78—80%;干粕,含水量10—20%;干粕再加工制成含 水量小于5%的颗粒干粕。政府规定50%甜菜渣返还产地,余者就地销售。近几年由于把它制成 干粕出口,减少了内销饲料用量。
    
    1982年全省城市(不包括农村)糟渣类饲料总产量483.05万吨,其中利用饲料317.6万 吨,是一种分布广,产量大的饲料资源。
    
    三、农业副产品饲料
    (一)秸秆类
    秸秆是粮食作物的副产物。省畜牧局根据80年代全省粮豆播种面积1300万亩匡算,每年 可产秸秆200亿公斤。
    谷草:是耕畜主要饲草。谷子籽粒供人食,谷草用于喂大家畜。谷子与谷草产量比平均 为1:1.2。谷草质地较硬,营养较丰富,且易贮存。
    干谷草中含粗蛋白质4.38%,粗脂肪1.51%。
    稻草:是水田地区饲养耕牛的主要饲草。在水田旱田兼作和靠近水田的地方,也有用稻 草喂马的。随着稻田面积增加,稻草产量增多,稻草饲用量逐年增加。1949年4万吨,1960年 增加到40万吨。进入80年代以后,因谷草、羊草价格高,也有用稻草喂奶牛的。稻草稍带有 水腥味,掺谷草和羊草混合喂用或氨化、碱化后饲喂,效果较好。
    玉米秸:是省内资源多、利用广泛的粗饲料。历来玉米秸大部分充作燃料,仅有一小部 分在冬春季节喂牛、羊,有的利用青割玉米秸喂马。70年代以后,经过切细和粉碎调制,已 用作奶牛和猪的饲料。
    麦秸:黑龙江省是春小麦区,麦秸总产量约为300—450万吨,绝大部分作燃料和直接作 肥料还田。80年代初才有将其氨化或碱化处理后,用作饲草的。燕麦秸、大麦秸质量好于小 麦秸,在饲草不足时,混合其它草类喂饲家畜。
    豆秸:粗硬纤维质多,经过粉碎加工调制成草粉,在缺草的情况下,代替一部分饲草喂 牛、马、羊。加工成细粉用作猪的粗饲料。
    豆吻子:是黑龙江省的羊、牛、马好饲料,多在冬、春季节配合其它饲草喂用。
    糜草:是大家畜的补助饲草,在谷草不足时,糜草掺谷草混合喂用。
    (二)秕谷类
    秕谷是粮食作物脱谷的副产物。包括籽实的外壳、脱落的茎叶、穗和不成熟的籽粒,还 掺杂草籽以及其它混合物。秕谷类有谷秕子、高粮壳、养麦花、向日葵头、亚麻糠等。秕谷 是饲喂猪禽的粗饲料。据省农业厅1956年不完全统计:全省场院(脱谷场)里农作物秕谷类 饲料约有450万吨。仅呼兰县1960年在1350个场院里搜集秕谷类饲料1万多吨。1965年九三国 营农场管理局所属农场每个生产队提供的草籽、土粮、破碎粮食、秕谷等都在百吨以上。秕 谷是畜牧业饲料主要资源之一。
    (三)蔬菜类
    蔬菜类的土豆、白菜、萝卜以及菜帮、菜叶、甜菜缨、土豆秧以及土豆产区的等外小土 豆,城郊蔬菜产区的等外小白菜、小萝卜等,都是数量多、质量好的猪禽饲料。1960年呼兰 县从地里拣回蔬菜副产品以及甜菜缨子就有3000吨,充做猪禽饲料。
    四、其他饲料类
    (一)野菜类饲料
    黑龙江省野菜饲料资源丰富,有172种,在农村常用的野菜类饲料有4科38种。
    藜科:有灰菜、扫帚菜、猪毛菜、碱蓬等四种。灰菜,一年生草本,于5—9月采集幼苗 、嫩茎叶,切碎生食、蒸煮或发酵喂猪。成熟的种子蒸煮喂猪可代替部分精料。
    苋科:有凹头苋、反枝苋,统称苋菜,苋菜,一年生草本,茎细叶多,质地柔软,5—9 月采集幼嫩茎叶,切碎生食、蒸煮或发酵喂猪。成熟的种子蒸煮调制可代替部分精料。
    菊科:有苣荬菜、蒲公英、苦麻菜、抢头菜、小刺菜、大刺菜、苍耳、鸭食菜等八种。 其中苍耳、苣荬菜在全省较普遍应用。苍耳,一年生草本,青鲜期有异味,经加工调制后猪 喜食。苣荬菜,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乳汁,茎叶质地细嫩,5—9月采集,切碎喂猪和家禽 ,是良好的青饲料。
    蓼科:有扁蓿、柳叶刺蓼、酸不留、羊蹄叶四种。夏季采集嫩茎叶,生食、蒸煮、发酵 喂猪,已被广泛利用。
    (二)树叶饲料
    黑龙江省有2.48亿亩树叶饲料资源。榆树、杨树、柳树、柞树等树叶,在省内分布面广 数量多。养羊、养鹿、养兔地方多有利用。据1982年黑龙江省配合饲料资源调研协作组匡算 ,年内可采集针叶、阔叶饲料资源4.7万吨,可加工针叶粉2.1万吨,但由于采集困难,运 输不便,烘干调制成本高等原因,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三)水生饲料
    黑龙江省境内的江、河、湖、泊盛产的各种鱼类、除食用外,已广泛被用作鸡饲料。水 生的节状草、苲草以及其它藻、藓、菱、萍等植物均系良好的饲料。
    (四)矿物质饲料
    矿物质饲料来自天然矿石、化工产品和兽骨、江河贝类及蛋壳等。全省可利用的矿物质 饲料资源,主要有石粉、骨粉、贝壳粉等15种,总储量达9亿吨以上。
    含钙饲料:全省含钙饲料资源仅石粉(大理岩)一项贮量约8亿吨。经分析,大量岩矿含 炭酸钙98%左右。有六个矿点,含有毒元素少,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经调查后,已逐渐开 发利用。全省25座糖厂,在制糖过程产生的滤泥中含炭酸钙,年产量可达36万吨,风干后有 20万吨。另外还有松花江、嫩江等河流盛产贝壳,海林县、嫩江地区的矿山出产沸石、麦饭 石、膨润土等资源。
    含磷饲料:1982年全省有磷肥厂12处,年产磷酸三钙27.4万吨,一部分经脱氧处理后可 做饲料用,另外还有磷酸氢钙、骨粉、磷酸二氢钠等很多品种。每年能收购或可集中的畜骨 资源为4.1万吨,骨胶厂利用畜骨生产骨胶和骨粉用量近7800吨,尚有3万吨废弃未被开发利 用。
    (五)动物性饲料
    动物性饲料资源,主要来自于人不能食用的畜禽屠体、血液、内脏和加工的残品类等。 1982年总量达2.7万吨,全省商业系统屠宰厂33处,肉联加工厂74处,集中屠宰加工能收回 的动物性饲料8400吨,分散在各地和农村无法收集约1.86万吨。本饲料资源,由于水分大、 油脂多、易腐败、不易保管、不便回收以及成本高、耗能多、购销途径不畅等原因,大部分 废弃未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