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

  黑龙江省乡镇企业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大都比国营企业差得多。有些企业干部缺少标准 化的知识,盲目地生产了一批无标准产品流入市场。有的企业一无标准,二无投产鉴定,三 无测试手段,“眼是标准,嘴是合格证”,产品质量不稳定。
    1979年4月,黑龙江省经济委员会、省标准计量管理局联合转发国家标准局《关于加强工 农业产品企业标准管理的几项规定》和《1979~198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以后,省标准 计量局制定了《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标准化定级升级考核实施细则(暂行)》。细则中明确规定: “企业标准化水平为四级,一级标准化企业的主要产品的标准水平和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级标准化企业主要产品的标准水平和质量水平达到国际70年代 的先进水平;三级标准化企业的主要产品的标准水平和质量水平达到同期国内同行业先进水 平;四级标准化企业的主要产品标准水平和质量水平达到同期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还规 定:“1.主要产品的标准水平和质量水平要经有关部门认定。2.企业要建立与企业管理相适 应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并提供完善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表及有关标准资料。3.建 立与产品相适应的技术标准,并提供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表及有关标准资料。4.企业要完备 与产品标准相适应的试验仪器、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5.企业标准化工作由企业主管生产技 术工作厂长或总工程师直接领导,有能统管全厂标准化管理机构或专兼职人员。”自全省乡 镇企业贯彻细则后,全省所有乡镇企业按照要求,普遍推行标准化管理。“质量第一”的标 准在干部工人中树立,并已贯穿生产的每道工序和每个环节。从厂领导到每个工人,都有具 体而明确的标准化要求和措施,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肇东县农机配件厂在从1982年初开 始的企业改革中,把管理技术与统计办法紧密结合,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标准化质量管理 体系,保证向用户提供适用、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优质产品。他们一是从商品信息研究、市 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改进工艺装备、原材料供应、计划、生产、检验、销售和用户访 问等环节入手,注意加强质量管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厂内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化、制度 化。二是从1982年4月起建立标准化管理组织,由技术副厂长、工程师亲自负责,把质量工作 贯穿到工厂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三是制订与贯彻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和四检制度,使 产品的检验作到首件检查、自检、互检、变检相结合。四是为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1983年 初又结合QC小组活动,形成群众性的质量管理网。五是编制和贯彻厂内产品标准,制订规程, 检查方法,工艺卡片等技术文件125种,这对提高产品质量起到很大的指导与保证作用。六是 坚定不移地贯彻“三不”制度(原材料不合格不投料、毛坯不合格不移动,产品不合格不出厂)。 七是普及从业人员的质量教育,做到人人重视质量,关心质量,把“质量第一”的思想铭刻 在每个职工的心里。
    肇东县农机配件厂采取上述一系列标准化管理措施,1983年产品合格率达到99.25%,其 中优质产品率达到89.8%。1984年产品合格率上升到99.5%,优质产品率达89.9%以上。1984年, 经省标准计量检定所、省机电产品物理性能监督检验站的实物抽样检验,证明该厂生产的五 种密封环产品,在原材料化学成分、淬火金相组织、硬度等方面都达到部颁标准。产品表面 光洁度、尺寸公差、几何精度都超过标准。在1984年的质量评比中,被评为省级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