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全员管理
省内一些乡镇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不仅相应设立质量管理部门,有专职优质管理人
员,而且有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保证等措施。从厂长到操作工人、辅助工作都有较强的质量
意识,出现人人关心质量,参与质量管理的局面。
80年代初,全省社队企业全员管理把质量管理目标交给群众,并分解指标,将任务层层
落实,让基层的质量管理小组充分发挥作用,使每个从业人员感到自己都有搞好质量的职责
和权利。乡镇企业为了抓好全员管理工作,还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业务培训。本着
“结合实际、按需施教、灵活多样、长短结合”的方针,制订教育培训规划和计划,创造必
要的学习条件,建立学习制度和奖惩制度,把培训与职工的任用、升级和物质待遇结合起来。
在培训中,一般是先对职工进行质量观念教育,使全体职工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是
企业的生命线”的思想;其次是对各级管理人员,包括班、组长进行质量管理意识培训;再
就是对技术工人进行技术等级培训,并按成人教育改革的精神,对所有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
的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尚志县电子仪器厂,前身
是社办电子设备厂的一个电子仪器修理车间,最初有7名工人,只能搞零星的电器维修。随着
乡镇企业的发展,他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硬是在科技革命中闯出一条使企业
腾飞之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该厂对从业人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全员培训工作。当时全厂
除一名大学生外,其余都是动乱年代毕业的初、高中生,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均低。建厂初
期,连简单的仪表电器维修业务都难开展,更谈不上搞科研、上新产品。但该厂却不等国家
分配人,也不靠主管部门给培养人才,而是按照生产的要求,系统地对全厂人员进行应用技
术培训和文化补课。由浅入深地讲授机械设计、焊接工艺、电工原理、晶体管电路、集成电
路、微机处理等课程,还组织了生产实习。与此同时,还抓紧文化补课,在工人中普及初中
文化。对文化技术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强、有发展前途的职工,还开设不同科目的专项培训
班。在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复杂的技术难题,也随时确定课题,专门学习。属于通用的知识就
大家一起学。工人有了知识,生产技能、产品质量都得到提高。该厂注重全员管理的另一个
办法是搞岗位练兵。新工人到厂和新产品试制前,都进行岗位练兵。工人上岗要掌握应知应
会的技术,能熟练操作,才准上工作台。在研制石英钟时,为了帮助工人尽快掌握生产技术,
生产出合格产品,他们不惜花费近万元购进30多台电视机部件,供工人练习焊接、组装、调
试。同时,厂里还先后派出10多人去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学习
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