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设备管理
黑龙江省乡镇企业设备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两个方面。设备
的技术管理是乡镇企业对企业设备的选择、验收、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报废等属于技
术上的管理,目的在于保证设备完好与可靠。设备的经济管理,是指乡镇企业对设备投资方
案的选择与决策,对设备的维修费、折旧费、更新改造费用等项目的管理工作,重点在于节
约费用。80年代,全省一些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围绕设备管理,建立和健全设备管理与组
织机构和责任制度。
一、常规管理
黑龙江省乡镇企业的设备常规管理,是从一部分有规模的企业对设备的常规维修和保养
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1978年,全省社队企业在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中,将设备常规管理纳入经营承包范围,
企业要根据设备磨损规律,进行日常的维修和保养。其管理内容是观察设备的使用、运转情
况,经常擦洗设备的灰尘、油垢,按规定加注润滑油,及时调整和消除机器设备的小缺陷,
紧固松动的零件,防止设备腐蚀。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社队企业,按照设备的工作量大小分
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日常保养大多是在设备的外部进行保养,对
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易松件、检查部件的完整性,每个工作班进行一次。一级保养,
主要是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换或清洗油毡、
滚轴器,调整各部位间隙等,这种保养每月进行2~3次。二级保养,主要是对设备进行部分
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局部恢复精度,对润滑系统进行清洗、换油,并检查
修理电气系统,有些企业每年进行1~2次。一、二、三级保养,须占用一定的工时,由专职
技术人员承担。肇东县向阳乡砖厂,自建立设备保养制度,充分发挥设备利用率,全厂专设
一支20多人的维修专业队伍。他们在设备停机季节搞大修;随时保养跟班修;三班生产利用
吃饭时抢修,使企业的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全省设备先进的乡镇企业,在对设备进行常
规管理的过程中,对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每天都检查、校验和定期检查、校验。
其检查手段,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测试手段的兴起 ,已由传统的目测、手摸、耳听、
嗅闻等感官判断逐步向高效能的检测设备发展。佳木斯电缆厂、哈尔滨市曙光工矿配件厂、
齐齐哈尔市水师制胶厂、尚志县亮河机械检验工具厂等乡镇企业,在设备的常规管理上,采
取气动、电动、激光、X光、超声波等先进检测技术,在设备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检测。1985
年,全省乡镇企业围绕设备管理,建立和健全了设备管理与组织机构和责任制度。有的采取
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做好各类设备的验收、立档、保管、调拨和报废等工作,
有的乡镇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力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效益地进行设备改造和更
新,改变了乡镇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的状况。在购置新设备时,作到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的原则,选购效能高、耗能少、适用性强、可靠性强的技术装备。对改造和更新的设备都指
定专人注意做好经常性的维护、保养、检查和修理等常规修理。
二、设备维修
黑龙江省乡镇企业的设备大多都比较陈旧、落后,设备的维修量较大,有时边生产边维修,
有时停产维修。80年代,一些乡镇企业根据工作量,将设备修理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三种。
小修是对设备进行局部修理,工作量小,在不动设备的情况下,调换损坏的零件,保证设备
正常工作 ;中修主要是更换和修复设备的主要零、部件和较多的磨损件,同时检查整个机械
系统,紧固所有机件,换油和调整设备,校正设备标准,保证设备能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
和技术要求;大修是对设备进行全面修理,工作量很大,要把所有设备全部拆卸、更换、修
复全部磨损零件,使设备恢复原有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设备的小、中、大修理在费用上
也有区别。小、中修理所用资金全部摊入成本,大修所需费用,则由企业“大修基金”中解
决。设备的修理方法,根据设备和生产条件不同,也各自不同,有标准修理法、定期修理法
和检查后修理法。标准修理法是根据设备零件使用寿命,在修理计划中明确规定修理日期和
内容。修理人员按计划规定,不管设备实际情况如何,进行强行修理,零件也不分磨损程度,
进行强制更换。定期修理法是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和磨损程度,大体规定出修理内容和日
期,是乡镇企业比较常用的方法。检查后修理法,是根据设备检查结果,决定设备维修时间
和内容。这种方法多是在对设备技术资料掌握不全的情况下进行。
三、工具管理
黑龙江省乡镇企业对一些规格复杂、型号繁多的生产工具、辅助工具和检验、测试用工
具进行的采购、保管、使用、翻新和直到报废的全过程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工作。工具管理的
内容为“供、管、用、修”。为保证生产企业按计划及时组织制造、采购,按质、按量、按
时间、按规格、成套齐备地满足生产过程每个班组、每个机台、每道工序所需要的工具,保
证设备正常运转和生产的不间断进行,妥善保管工具,合理领发工具。乡镇企业工具库,由
专人负责,并对各类工具进行分类、编号、建帐、建立保管、领发、借用等制度。按报废标
准报废的工具,也做到及时回收,对尚有使用价值的废工具,本着修旧利废的原则,进行翻
新、改制,加以利用。企业都设有工具管理部门(科、车间),有工具库,对外购和自制工具
进行统一验收、登记、保管,按各车间工具耗用限额发给车间。及时把库存情况报告厂部工
具管理部门,以便建立日常计划供应制度;各车间的工具室(员)从工具总库领取工具后,负
责收发、保管和回收,以及统计等工作,及时成套地把工具供应给生产工人。各生产班组也
设立工人工具管理员,负责班组内的工具收发、保管、回收和执行厂部(或车间)下达的工具
消耗定额。对本班组内的工具进行定期检查、核对和清点;教育职工合理使用工具,延长工
具寿命。一些企业经常教育职工在生产中正确操作使用工具。技术监督人员还经常深入现场
对工具的合理使用进行指导,经常分析工具提前损坏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帮助工人掌握
执行各种操作所必须使用的工具和使用规程。佳木斯松花江造纸厂在建立经营管理制度时,
对从业人员使用的每一件生产工具也都建立管理制度。厂设了工具库,由专人负责,实行岗
位责任制,车间设工具室,都建立工具领发、借用、保管制度。工人使用的工具,都根据工
种不同,使用的工具不等的特点,分别制定出工具管理要求,汽车司机使用的钳、扳和螺丝
刀等工具规定使用年限、报换条件等。为了加强工具管理,有的企业还制定奖罚制度。讷河
县九井公社企业实行工具节约归己奖,电机、吹风机每个生产期保持完好,每台奖给从业人
员现金5元。人为损坏,按其价值的20%,进行罚款。对一些小型工具则实行工厂到期发放、
归己使用保管制。工具设有达到规定的使用期限而损坏或丢失者,由使用保管人员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