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烟叶
烟叶分晒烟和烤烟两大品系。
黑龙江省晒烟种植至今已有350余年的历史,省内盛产受人喜爱的“关东烟”。早在清代
就有宁古塔(今宁安)产的湖头烟和齐齐哈尔产的伊布气椭烟,作为贡品进献朝廷。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晒烟作为经济作物一直被重视。1972年被正式纳入计划管理,至1980年随
卷烟原料供应形势好转才放开经营。1984年国家颁布的《烟草专卖条例施行细则》中规定黑
龙江省的亚布力晒烟、林口刁翎晒烟、穆棱晒烟列为国家名晒烟管理。晒烟随着种植品种、
技术改进,质量有明显提高,已成为混合型、雪茄型卷烟的重要原料。
烤烟引入黑龙江省种植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建国以来,这里经历了由“烤烟种植不适
宜区、次适宜区①(①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主编的《中国烟草栽培学》一书,关于烟
草种植区划分类中,对黑龙江的烤烟种植区划做了具体的分类。黑龙江省的西部、北部被划
为我国北部西部烟区。此区因受热量、水分以及土壤盐渍化等多种自然因素的限制,以牧业
、林业为主,不适于种植普通烟草,较适宜种植苴烟(耐寒晒烟品种);黑龙江省中部被划
为我国东北部烟区的松嫩、三江平原晒烟区,此区因热量条件差,不适于发展烤烟,仅部分
地区可种植晒烟;黑龙江省东南部被划为我国东北部烟区的长白山山地烤烟晒烟区,此区历
史上为名晒烟产地,但在烤烟种植方面为次适宜区,要压缩烤烟种植面积。)”到国家商品
烤烟生产基地的不断探索过程。烤烟是喜热作物,生长期一般为180天左右。国内外学者认为
地处北纬35度以南为烤烟种植适宜区。黑龙江省大部地处北纬45度以北,无霜期130天左右,
难以满足烤烟大田生长期需要。种植烤烟一开始,就受到我省气候特点的制约,加之烤烟烘
烤技术难度大,不易掌握,所以早期烤烟种植发展缓慢。60年代初,列入国家计划后,国内
烤烟种植专家、学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视黑龙江省绝大部分地区为我国“烤烟种植的
不适宜区”。自70年代开始,省供销社、省烟草公司等烤烟生产主管部门,相继在改变“不
适宜区”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探索适合黑龙江省气候特点的烤烟科学栽培技术,取得了
相当进展,基本避免了生长后期霜冻对烤烟的危害。特别是经过省烟草公司提出“主攻质量
、优质适产”的方针,烤烟生产实行“良种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后,烤烟品质有显著
的改进和提高,从而扭转了专家、学者视黑龙江省为“不适宜区”的观点。1985年黑龙江省
已成为国家商品烟叶生产基地省之一,年调出量41550吨,占总收获量的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