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卷烟消费

  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吸烟用手卷烟叶和烟袋。黑龙江地区卷烟消费量 极低,所需主要是以低级无嘴卷烟为主。30年代中期,黑龙江卷烟年消费量在2.2——2.8 万箱之间,人均消费平均年不超过0.5条。
    建国以后,黑龙江省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吸烟人数逐年增多。截止1985年全省大约 有1000万左右的吸烟人口,占总人口的30%以上。农民吸烟人数占农村总人口的40%左右,其 中男性为80%以上,女性为20%左右。工人中吸烟人比例占30%左右,其中男性吸烟人占60%以 上,女性为40%左右。知识分子吸烟者的比例占15%以上。从消费趋势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初期,全省卷烟人均消费水平每年不超过2条。“一五”时期,消费水平开始上升到2.1— 2.2条之间。大跃进年代,由于卷烟生产的超前发展,1959年人均消费水平高达3条以上,结 果这一年成了1949—1983年之间,全省人均消费卷烟唯一超过3条的一年。之后,便急剧下降 ,到1961年全省人均消费水平仅1.06条,1962—1968年徘徊在11.85条之间,从1969—198 3年在2—3条之间。从1984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增长, 特别是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之一的烟草专卖政策实施以后,理顺行业关系,发展卷烟生产 ,增加有效供给,发展销售网点,使消费水平迅速提高,1984年人均消费达到3.08条,198 5年进一步发展到3.73条,使消费市场呈现出新的面貌。黑龙江省卷烟消费市场主要是城市 消费市场和农村消费市场,这两部分市场基本上代表了黑龙江省卷烟消费的不同水平。城市 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大部分以高中档卷烟为主,农村市场消费水平较低,仍以低档烟为主, 也有部分富裕地区开始向中高档卷烟消费水平转化。建国30年里,城镇人均卷烟消费水平要 比农村消费水平高出3—5倍。1983年以后,农村卷烟消费水平则有明显提高,1984年城镇人 均消费4.33条,而农村人均消费1.96条,两者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目前农村市场中,旱 烟和烤烟丝的消费量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这种情况还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卷 烟和旱烟、烤烟丝在消费市场的并存和争夺,还将继续下去。
    近年来,影响卷烟消费的因素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总的呈现出卷烟消费逐步增长,促 使卷烟市场不断拓展的明显趋势。一是经济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促使卷 烟的消费等级和消费量均有提高。特别是在农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种变化更为突出,过去家家自种自吸晒烟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二是消费对象的变化。老 年人吸烟人数逐渐减少但随着消费水平提高,一般都要求中、高档卷烟。年轻一代妇女吸烟 者很少,但男性吸烟增多,一般吸好烟、吸高级滤嘴烟。中年人消费水平比较稳定,习惯上 比较保守,对所吸牌号、数量都有一定习惯。这部分人是消费市场的稳定因素。三是社会风 气对卷烟消费的影响比较大,这一因素多表现为不稳定性。
    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在婚丧嫁娶方面,卷烟的消费量都在增长,等级也都有所提高。婚期 往往选择在节日,所以对节日市场供应冲击很大。另外农村盖房、帮工、换工的现象很普遍 ,也要多消耗一些烟。特别是近年来在高档烟消费中,有不少是买去送礼的,越是名牌烟, 价越贵,供应越少,市场越紧,社会购买者就越多,成为一种特殊的消费。
    近几年,社会上由卫生部门开展的“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对身体欠佳的老年人产生 一些影响,有的因此戒了烟。
    为了减轻对人体危害,省烟草公司研制出一些能够减少焦油等有害物质含量的产品,并 开发药用烟等有利消费者健康的产品,这方面的工作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卷烟产销情况见表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