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站是民国初年黑龙江地区北部边疆特有的一种驿递组织。据《黑龙江志稿》记载:“
黑河上游金厂林立,解金办粮,官商来往,均至关重要。从前每至冬令,均需借道俄境,乘
俄邮车,盖因我界道路难行,而又无站、无车、无宿所致也。既借道俄人不但消耗甚重,所
有起票、签字、税关盘查,多方留难,守候耽搁动经数旬,商民行止稍有不合辄被扣留,甚
哉!交通之不可不亟为讲求也。”黑河道曾于1913年夏决定,先由黑河——呼玛添设邮政车
(即邮站),计程240公里,设11站。
继黑呼邮站之后,从1913年冬开始,黑龙江地区相继添设呼玛—漠河、嫩江——漠河、
齐齐哈尔——黑河、龙江——嫩江和黑河萝北等邮站,对方便交通、传递文报和商、民安全
往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黑龙江志稿》记载,由黑抵呼仅24小时,往来商民无不称便
。从前呼玛金厂工人携带财物出沟赴黑,及黑河商人运货赴厂,抢劫之案层见叠出,自设邮
站后,金业活动迄今未出一抢案。
邮站为官督商办,除递送文报及商民信件和运输旅客、货物外,并设有旅店。各邮站自
备站车、壮马或冰撬,设警兵护站稽查,并由各该地方官分段管理,遇事秉承将军巡按使核
办。对各邮站还规定有《奖罚专章》,对各站站长的奖励标准规定:马匹壮多者,房屋格外
清洁者,邮车开行能依一定时间者,对待旅客和平公道者,护惜邮车不致损坏者,递送公文
毫无擦伤损坏迟延者和内外秩序整齐者,奖励分银质镀金奖章、银质法兰奖章和银质奖章。
这种驿传组织一直相沿至20年代初期,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创办,文报和商、民信件的传递相
继交邮政办理,邮站的邮递职能逐渐消失。1922年1月11日,北满邮务管理局邮务长李齐曾致
函黑龙江省政务厅长,因“邮站已不负邮递之责”,要求“贵厅将邮站之邮字另外更易,庶
免互混。”据此,黑河道尹宋文郁函呈黑龙江省长吴俊升,建议将“邮站”更名为“边站”
。
黑呼邮站 1913年设。自黑河——呼玛设11站,计程240公里。其中:黑河距霍尔沁30公
里,霍尔沁距达音山22.5公里,达音山距札克达20公里,札克达距石灰窑22.5公里,石灰
窑距奇拉30公里,奇拉距撒马屯25公里,撒马屯距奥门22.5公里,奥门距库尔玛22.5公里
,库尔玛距孤站22.5公里,孤站距呼玛22.5公里。
呼漠邮站 1915年4月设。呼玛县知事孙绳武函请裁撤卡伦,改设邮站,经巡按使批准设
20站,附设卡伦者7站,特设者13站,计程552公里。
嫩漠邮站 嫩江——漠河——奇乾河道路,以及瓦司力——呼玛支路。经呈黑龙江巡按
使公署批准,于1915年11月15日通行,沿路邮站招商承办。自嫩江——漠河设干路,由干路
——呼玛县奇乾河金厂设支路,共35站,1000余公里。
齐黑邮站 1915年12月20日正式通车。齐齐哈尔——黑河共24站,460公里。属龙江、讷
河、嫩江、瑷珲4县合办。由黑河道主管,龙江道协助。届期3年。1918年届满后继续承办。
龙嫩邮站 1915年设。龙江——嫩江计程250公里。邮站股本由龙江、嫩江和讷河3县伙
同招商承办,会派专员经理。各站以递送文报为主,规定每两日递送1次;紧急要件封面限有
到达日期者,随时飞递,不在两日定限之列。
黑萝邮站 1916年设。黑河萝北共设21站,534.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