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期,由于帝国主义侵略、边疆危机加重和国内洋务运动的兴起,电报随之发展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2月,北洋大臣李鸿章为防御沙俄侵略,加强边防联系,会同吉
林将军希元,奏准将奉天——吉林的电报线路经宁古塔延至珲春。1886年开工,当年9月建成
,线路全长1072.5公里,其中吉林——宁古塔720公里,宁古塔——珲春352.5公里。这是
黑龙江地区第一趟电报线路,也是黑龙江地区长途电信线路之始。
1885年,练兵大臣穆图善奏请在黑龙江地区设电报线以通边报,经光绪皇帝批准,设吉
林——大黑河电报线路。当年,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派湖南候补知府周冕(周嘉禾)会同地
方有关人员对线路所经路段进行勘察。1887年夏天,周嘉禾带领洋匠夫役,先自吉林省城起
工,于8月9日入黑龙江境内茂兴站,经齐齐哈尔、布特哈、墨尔根等城达大黑河,当年10月
16日竣工。线路全长1080公里,投资银10万两。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为沟通呼兰和省城的联系,在吉林——大黑河的南北通信
干线上架设支线。4月21日,黑龙江将军恩泽奏准从吉林——大黑河干线的茂兴接线到呼兰,
共180公里,电杆由黑龙江地方自备,电线等器材由电信督办盛宣怀代购。同年10月,由呼兰
架设电报线到松花江北岸(松浦报房)29.5公里。
1900(清光绪二十六年)——1904年间的庚子之役和日俄战争,使黑龙江地区的长途电
信线路大部遭到毁坏。其中,齐齐哈尔——呼兰的电报线因俄军窜扰而在1900年被毁。日俄
战争结束后,开始修复电信线路。1907年,先行购回俄军修复后占用的齐齐哈尔——大黑河
线路和俄军架设的哈尔滨——拉哈苏苏650公里线路。同年秋冬,修复吉林——大黑河电信线
路。修复后的线路所经路段与被毁前不同,凡有铁路的地方均改沿铁路以及交通、政治、商
业需要的地方修设。其中:吉林北路从秀水甸子地方接线,经榆树、双城、阿什河至哈尔滨
,计190公里,所用资银19万余两;另由哈尔滨展修,经呼兰、绥化、海伦厅以至齐齐哈尔约
400余公里,用银10万两。此线路在齐齐哈尔与购回的齐齐哈尔——大黑河线路相接,构成新
的吉林——大黑河电报线路;在哈尔滨与哈尔滨——拉哈苏苏的线路相接,使黑龙江地区的
电报线路连接成网。同年,还修复了宁古塔——珲春的电报线路。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架设了齐齐哈尔——昂昂溪的长途电话线路22.5公里,为
黑龙江地区第一趟长途电话线路。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冬,从辽宁新民接线,经法库、辽源州(今吉林省双辽县)
、洮南府(今吉林省洮安县)直达齐齐哈尔,建成奉天——齐齐哈尔的电报线路616.5公里
。
截止1911年(清宣统三年),黑龙江地区共有长途架空明线线路5趟:吉林——珲春、吉
林——大黑河、哈尔滨——拉哈苏苏、齐齐哈尔——昂昂溪、新民——齐齐哈尔,全长计34
41.5公里。
民国初期,黑龙江地区实行“实务兴垦”,垦民不断增加,商工日渐繁荣。为沟通消息
,方便交通,以及边务需要,黑龙江地区的电报线路发展很快。1913年,巴彦——呼兰植杆
873棵设电报线;青冈县知事于家铭因“交通不便,恐误要文”,经行政公署批准,由海伦—
—齐齐哈尔的干线上接线至兴化镇,共105公里。同年12月24日,由于呼玛金矿开发,北京政
府决定在黑河——呼玛设电报线,建设资金部摊四成,省摊六成,由地方官商筹垫,其中呼
玛街基垫款7900卢布,呼玛、黑河两处垫羌洋12000元,于1915年开通。1914年9月30日,黑
龙江省巡按使朱庆澜致电大总统,请架嫩江——漠河和漠河——奇乾河各金厂的电报线路,
全长886公里,于1916年6月竣工。
奇克特位于黑龙江边境,上接瑷珲,南通龙门县境。民国初,该地垦户日增,烧锅及农
业公司均已设立,商人还拟组织火磨、牧养诸实业。当时,龙门——海伦电报线已于1916年
12月建成;1917年5月,奇克特利用龙门电报局剩余的电杆、电线,架通了奇克特——龙门的
电报线。
1916——1921年间,黑龙江中部地区农业兴旺,商业发达,为沟通信息,望奎、林甸、
拜泉、青冈、庆城、安达、绥棱、克山、二克山等地纷纷集资,架设电报线路。有商会出面
组织当地商绅买股者,如兰西;有加收粮捐者,如青冈、拜泉、林甸、克山;通河等县由商
会垫款,此后在粮捐中抽头归还也有以售彩券形式集资者。
20年代前期,长途电话线路发展较快。1923年,架设了长春——哈尔滨的长途电话专线
。1924年初,奉东三省交通委员会指令,开始架设哈尔滨——齐齐哈尔的黑龙江地区第一趟
长途电话干线线路(铁线两条),总计投资20万元,由黑龙江省库借垫10万元,另10万元以
设专线为条件,由广信公司提供无息贷款。当年秋,齐齐哈尔方面由昂昂溪修至安达,翌年
秋,哈尔滨方面也修至安达,正式接线通话。1925年,开始建设安达——拜泉的长途电话支
线,途中因有安达县、中和镇、明水3处商家要求通话,原设两条铁线不敷使用,故由3处商
行借垫2.4万元,添挂铁线两条。
1926年,齐齐哈尔——昂昂溪的电话线延至富拉尔基。同年,由省借款8万元,月利1分
,加挂安达——哈尔滨长途电话线铜线两条。1927年,应满沟商家的要求,架设满沟——哈
尔滨长途电话线铁线两条。此时,哈齐干线及安拜支线有长途电话线路22条:齐齐哈尔——
昂昂溪铁线4条,昂昂溪——富拉尔基铁线2条,昂昂溪——安达铜线2条,安达——哈尔滨铜
线4条,安达站——安达县铜线6条,安达——拜泉铁线4条。
到“九·一八”事变前,黑龙江地区的电报电话线路以哈尔滨为中心,南经吉林至奉天
,北至呼玛、大黑河,西北至漠河、奇乾河,东北至同江,东至绥芬河,已构成一个较完整
的通信网。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黑龙江地区的长途电信线路遭到破坏。1932年,以哈尔滨
为中心的北满一带又遭受前所未有的洪水灾害,各地电杆倾倒、电线阻断,通信陷入瘫痪状
态。当时,海伦、绥化、呼兰、绥棱、庆城、望奎、兰西、巴彦、拜泉、讷河、克山等地电
路不通,有急事只好使用快邮代电;哈尔滨——黑河的线路因控制黑龙江地区北部的马占山
抗日队伍将电线切断,亦不能开通;齐齐哈尔——大黑河线路和吉林——哈尔滨线路上的阿
城——哈尔滨区间,以及长春——哈尔滨线路上的双城——哈尔滨区间,也因战火而毁坏;
宁古塔——吉林、哈尔滨——海林等线路虽控制在日军手中,但也时常被抗日队伍切断。
1933年伪“电电会社”成立后,为沟通长春与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方面的通信联
系,从当年起便着手恢复长途电信线路。该年主要恢复重要杆线和黑龙江北部地区遭水害破
坏及年久失修、杆木腐朽的线路。1934年起,开始着手“北满资源开发”以及北部国境安全
和“确保治安”(即对东北北部资源的掠夺和出于反对苏联的需要)所必要的通信网的扩充
强化,充分利用原有线路和新建的牡丹江——图们铁路的通信线路进行添挂。1935年起,随
着“北满铁路的接收”和黑龙江地区主要城市“通信联络的激增”,先后架设了哈尔滨——
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的长途电信线路,并随着牡丹江——林口——佳木斯、林口——
密山等铁路建设的进行,不断扩充哈尔滨——牡丹江及牡丹江地区的长途通信能力,但大多
利用铁路通信线路和已设的线路添挂,新建杆路较少。1939年起,在孙吴、东安边境地区和
甘南开拓团本部所在地新建线路,并对下城子——牡丹江、牡丹江——绥芬河间年久失修的
线路进行整修和改造。至1941年,黑龙江地区共增加线路213条,其中在已设线路上添挂电报
线路23条、添挂长途电话线路85条,在铁路通信线路上添挂电报线路17条、添挂长途电话线
路58条,在军用或治安部队线路上添挂长途电话线路4条;新架设长途电话线路5趟、26条。
其新建长途电话线路为:1937年建孙吴——奇克115公里2条,林口——平阳镇112公里(平阳
——平阳镇间新设)2条;1939年建孙吴——黑河116公里2条;1940年建黑河——山神府30公
里2条;1941年建林口——东安170公里18条。
至1942年,日伪政权在黑龙江地区的长途电信线路建设基本告一段落。此后,由于太平
洋战争爆发,人力物力缺乏,长途电信线路处于维持和调整阶段,直至1945年。1942年,黑
龙江地区3个伪电政管理局所拥有的长途电信线路如下:哈尔滨2652.894杆公里,5322.97
1条公里;牡丹江3761.168杆公里,24944.942条公里;齐齐哈尔2236.951杆公里,13299
.388条公里;总计8651.013杆公里,43567.301条公里。1945年8月日伪政权垮台时,黑龙
江地区的长途电信线路大部分遭到破坏。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1946年春,东北人民邮电机构相继建立,黑龙江地区各
局开始恢复长途电信线路。到1946年10月,先后恢复了以齐齐哈尔为中心,北至嫩江,南至
洮南,东至哈尔滨,西至博克图,东北至北安的主要干线及各支线计1265公里;以佳木斯为
中心,至富锦、依兰、兴山的主要干线及支线计330公里;以牡丹江为中心,至绥芬河、宁安
的主要干线计195公里;以北安为中心,至绥化、泰安的主要干线及支线计210公里;总计20
00公里。
东北邮电管理总局成立后,为建设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开始以哈尔滨为中心整顿、
恢复、沟通各较大城市之间的干线。1947年3月,为了配合人民解放战争,做好战略反攻的准
备,东北邮电职工开展了保护电信线路的工作,将遭受战争破坏和失盗的线路重新加以整修
,确保以哈尔滨为中心,北至北安,东至牡丹江,东北至佳木斯,以及由牡丹江南延至延吉
的主要干线畅通。
至当年7月,东北解放区北满地区的长途电信线路完全连接起来,线路全长为6415公里,
线条全长为20677公里。其间,为了接通哈尔滨——舒兰的电信线路,确保军事通信,哈尔滨
电报电话局线务班的55名职工组成了架线工程队,在哈尔滨——舒兰的193公里线路上整修了
哈尔滨市郊沙曼屯——苇子河31.768公里以及其他区间的线路,架设了苇子河——五常44.
381公里的线路,总计整修、新设长途架空明线97.768公里。
1947年夏——1948年春,东北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将延边、合江
、哈南3个抢修队改编为东北邮电部门的第一个工程队,其中黑龙江地区抽调的67名邮电职工
,由队长鲁占武带领,筹集战马30匹、胶轮车8辆、部分枪支弹药及20门简易携带式磁石交换
机和一些简单的测试仪器,即开赴前线。队员们翻山越岭,经常冒着敌军的炮火,有时甚至
与敌军短兵相接,边战斗,边架设,军队打到哪里线路就通到哪里,先后架设长途线路3970
公里,保证了人民解放军的通信联络,为解放长春及长春以南的城镇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1月起,在人力、物力、财力三重困难下,黑龙江地区采取抽东补西、抽多补少的
办法开始进行线路的整修与建设。其中,将哈尔滨——齐齐哈尔的9对线撤下两对,将闲置不
用的昂昂溪——对青山间线条撤除,将昂昂溪——富拉尔基的两对线和碾子山——李三店的
两对线留一对,撤一对,将年久失修的肇州、肇东、肇源3条线路合并为1条。在此基础上,
对主要干线进行补修,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全长300公里,经过整修,沟通了6对线。
此外,对安达——明水间、肇东——兰西间、泰康——林甸间的线路也进行了整修。同年,
在齐白线坦途——泰来间544棵铁路电杆上添挂4.5铁线两对,距离23.892公里。至此,嫩
江管区的线路总长达1540公里,线条长度达12835公里。
1948年10月19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因抢修长春——沈阳间的主要干线急需线路器材,
遂命令在管区内撤线。其中,由哈尔滨——牡丹江撤4.0铜线两条,673.86公里,由牡丹江
——林口间撤4.0铜线两条,224.07公里;由牡丹江——桦林间撤2.9铜线6条,67.35公
里;由桦林——五林间撤2.9铜线8条,188.91公里;由五林——仙洞间撤2.9铜线8条,6
8.36公里;由林口——青山间撤2.9铜线两条,73.45公里;由佳木斯——富锦间撤2.9铜
线157.05公里;由富拉尔基——昂昂溪间撤2.9铜线两条,31.64公里。在黑龙江地区撤线
总计为1484.69公里。撤线时,除线条外,其横担及隔电子等,凡能撤的一同撤除,所有物
资都用于长春——沈阳干线的修复,确保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东北的通信需要。
在此期间,合江管区借铁路电杆在汤原——南叉区间挂线1对;黑龙江(北安)管区架设
海伦——绥化线路1趟。
至1949年11月,黑龙江地区的长途电信线路达到54趟(其中有7趟系租用杆路加挂),4
655杆程公里。
建国后,黑龙江地区仍以架空明线为长途通信的基本传输条件,并通过进行通信干线的
建设与改造,机械、煤炭、木材、粮食、石油“五大基地”的通信线路建设和边防战备通信
线路建设,使黑龙江地区的长途架空明线进入了一个有计划、有重点发展的新时期。
通信干线的建设与改造 1950年5月,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往来,履行中苏电报电话联
络协定,密切中国同东欧和世界各国的通信联系,由邮电部和东北人民政府组织,改造、修
建了北京——莫斯科的国际电信线路。该线路的东北段南起山海关,途经沈阳、长春、哈尔
滨、齐齐哈尔,北至满洲里,全长2478.5公里。黑龙江地区的齐齐哈尔邮电管理局工程大队
和哈尔滨邮电管理局直属工程队于当年夏季参加施工。齐局工程大队队长王昌荣,副队长鲁
占武、王彦有,担负昂昂溪——乌奴尔区间线路的改造与建设任务,包括在原有杆路上添挂
两对3.5铜线。哈局工程队队长赵心田,副队长王复庭,担负的主要施工任务包括:哈尔滨
——双城45公里线路全部整修,并对一排担上4对线的交叉进行改做;对4公里水害段的线路
砸椿做单接杆;全部整修哈尔滨——齐齐哈尔331公里的线路,并在该区间添挂两对线,改做
交叉。两个工程队的施工沿途,若干区段荒无人烟,野兽出没,条件艰苦异常,但参加施工
的干部工人们以豪迈的英雄气概战胜了困难,胜利完成了任务。当年11月30日,沈阳——哈
尔滨间利用地下电缆连接,实现了满洲里与北京通话。12月12日,北京与莫
斯科正式通话。整个工程自1950年5月27日开工,于1951年1月31日全部竣工。
与此同时,为加强与苏联的通信联系,还进行了哈尔滨——苏联海参崴国际线路的建设
与修复改造。哈尔滨邮电管理局直属工程队担负了哈尔滨——绥芬河干线的施工任务,完成
的主要工程量为:全部整修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间514公里的线路,对线路原有交叉
进行校正和改造,新设4公里电杆,并敷设两对线。
1959年,为配合3路、12路载波电路的开通,对省内的长途电信线路进行了技术改造,将
线条交叉型式统一改为88式。此次网路改造分专区进行。嫩江专区新建杆路50杆程公里,挂
线964.04对公里,撤线835.2对公里;牡丹江专区撤线432.5对公里,挂铜线313.5对公里
,挂铁线524.5对公里;松花江专区挂铜线958.19对公里,撤铜线448.95对公里;黑河专
区添挂孙吴——黑河7/1.8铝线1对122公里、孙吴——曲家店2.9铜线1对21公里、辰清—
—孙吴3.0铁线1对45.8公里、西岗子——八十里河3.0铁线1对20公里,撤孙吴——小兴安
7/1.8铝线1对122.7公里、北安——小兴安7/1.8铝线1对63.8公里、辰清——孙吴2.
9铜线1对45.8公里、西岗子——八十里河2.9铜线1对20公里、孙吴——曲家店2.9铜线1对
21公里,倒换黑河——孙吴4.5铁线1对121公里;合江地区改造网路全长1697.1对公里,增
加10对实线(其中铜线6对,铁线4对),全区除抚远、饶河以外,各县都有一对以上的实线
直达专区。此次线路改造历时3个月,共添挂铜线2064对公里、铝线118对公里、铁线1809对
公里,新建杆路335杆程公里。
1966年,新建天津——沈阳——哈尔滨长途电信线路1趟,省内起止地点为五常向阳——
哈尔滨,计280.78公里。1975年,京沈哈长途电信干线进行大修。1977年5月,牡丹江延吉
线路进行大修改造。此外,哈尔滨——满洲里长途电信干线于1958、1976、1979年先后3次进
行大修改造。随着电缆改造和微波通信的发展,京沈哈长途电信干线哈尔滨—双城区间的48
.12公里线路于1985年拆除,省内起止地点为兰棱—双城,计29.69公里。
“五大基地”通信线路建设 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煤炭、木材、石油、机械五大基地
。早在1949年5月,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就发出《关于邮电事业以城市为重心的指示》;1954年
2月,第三次全国省市区邮电局长会议明确提出:“邮电企业的基本任务是为不断增长的工农
业生产、商品交换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服务,并为国防服务。”黑龙江地区邮电部
门认真贯彻这一精神,始终把为国家重点建设服务放在首位。1954年,黑龙江省第一个大型
国营农场——友谊农场开始建设,当年即设立了邮电机构,并架设了兴隆——友谊的长途电
信线路19杆程公里,沟通了友谊农场对外的通信联系。1958年,为适应小兴安岭林业开发的
通信需要,架设了南岔——铁力的长途电信线路127公里,沟通了伊春绥化及哈尔滨间的通信
。1960年大庆油田开发时,根据省委决定,在安达市设立了通信建设指挥部,组织加挂了安
达——萨尔图两对2.9铜线的长途电信线路,沟通了大庆油田同哈尔滨及北京的通信联络;
此后,又组织加挂了安达——龙凤、安达——喇嘛甸子的线路各1条。1966年,建设了宝清—
—饶河203公里长途电信线路,既为农垦地区提供了长途通信的条件,也解决了黑龙江省最后
一个县不通长途电话的问题。同年,为开发和建设大兴安岭林区,在加格达奇嫩江间建设了
180公里长途电信线路,架挂2.5铜线和4.0镀锌铁线各1对;此后,又于1973年组织了三○
一工程,架设了塔河——十八站——呼玛、十八站——依西肯——开库康——兴安——漠河
的长途电信线路。
边防和战备通信线路建设 1966年开始,为适应边防和战备通信的需要,省邮电管理局
组织建设了黑龙江省首脑通信指挥中心和战备机务站,以及沟通它们之间联系的长途电信线
路工程,共建设通信中心及机务站14处,其中包括六○一站(宾县,1966年建)、八○六站
(阿城,1967年建)、七○一站(宾县,1967年建)、七○二站(五常,1967年建)、七○
三站(尚志,1967年建)、七○五站(绥化,1967年建)、二○一站(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
,1969年建)、○二站(齐齐哈尔,1969年建)、二○二站(齐齐哈尔郊外,1969年建)、
北山站(牡丹江,1969年建)、二○五站(安达市,1969年建)、二○三站(肇东,1969年
建)、郊外站(富裕,1969年建)、佳木斯二○四站(桦南煤窑岭,1969年建);长途电信
线路有哈尔滨——八○六、八○六——七○三牡丹江、牡丹江——林口、八○六——巴彦—
—绥化、尚志冲河——五常冲河、佳木斯——煤窑岭——桦南等。其间,经中央军委和国务
院批准,投资580万元,在黑龙江省建设边防战备通信线路,简称“五八○工程”。纳入该工
程项目建设的长途电信线路共6趟:富锦浓江——抚远(五四一工程),勤得利——浓江——
海青(五四二工程),伊春——嘉荫(五四三工程),黑河——嫩江(五四四工程),浓江
虎林(五四五工程),绥阳——罗子沟(五四七工程)。同时,中央军委还投资700万元建设
了八○六——双城音德尔扎兰屯——博克图的长途电信线路,被称之为“七○○工程”。据
统计资料记载,至1973年,全省长途架空明线杆路长度由1965年的6425公里增加到12931公里
,扣除由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划入的1936.68公里,纯增4569.32公里,相当于建国后
前16年增长数量总和的2.58倍。其中有些线路架设后,由于路由避开交通干线、不便维护或
长期未投入使用等原因,于1979——1981年间先后拆除或移交农村电话及其他部门。如1973
年建设的伊春——北安(七二○五)线路,投资100多万元,但因地处森林地区,经常出现倒
木压断线条或拽倒电杆问题,线路一直无法正常开通,于1979年拆除。
到1985年,全省长途架空明线杆路长度共计890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