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电报电路 清末和民国初期,吉林——珲春、吉林——大黑河、新民——齐齐哈尔
和吉黑两省部分邻县间电报线路的建成,以及吉林——宁古塔——珲春、吉林——大黑河电
报线路的修复,均构成了省际间电报电路。1923年,开通了哈尔滨——奉天直达电报电路。
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黑龙江地区省际电报电路有:宁安——吉林、宁安——珲春
、齐齐哈尔——奉天、哈尔滨——奉天、哈尔滨——吉林、哈尔滨——满洲里、富拉尔基—
—扎兰屯、肇州——新城、五常——榆树。
东北沦陷时期,1933年伪“电电会社”成立时,黑龙江地区有省际电报电路13条:哈尔
滨一一大连自动电路1条,哈尔滨——长春3条(其中自动电路1条),哈尔滨——吉林2条,
齐齐哈尔——洮南2条,齐齐哈尔——满洲里1条,宁安——吉林1条,海林——延吉2条,榆
树——五常1条。
此后,随着电报线路的建设和添挂,省际电报电路不断增加,至1938年增加到24条:哈
尔滨——长春2条,奉天——哈尔滨、哈尔滨——大连、哈尔滨——陶赖昭、哈尔滨——图们
、长春——齐齐哈尔各1条,齐齐哈尔——奉天、齐齐哈尔——四平街、齐齐哈尔——海拉尔
各1条,齐齐哈尔——洮南、齐齐哈尔满洲里各2条,牡丹江——长春、牡丹江——延吉、牡
丹江——图们、洮南——泰来、讷河——尼尔基(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宁安——
春阳、图们——三岔口、三岔口——石门子——东兴镇、五常——新站、嫩江——额尔和各
1条。1939年,牡丹江——延吉增加电报电路1条,同时废止嫩江——额尔和、新站——五常
的电报电路。1940年,长春——牡丹江、图们——东宁、奉天——牡丹江、齐齐哈尔——海
拉尔各增加电报电路1条。1941年,东宁——图们增加电报电路1条。
至1941年末,黑龙江地区共有省际电报电路28条。其间,哈尔滨、牡丹江等处开始应用
印字双工电报机、自动双工电报机等设备。
1945年8月日伪政权垮台时,电报电路绝大部分中断,电报设备大部分被毁。当时仅有昂
昂溪——白城子、昂昂溪——海拉尔、哈尔滨——拉法、东京城一一敦化、温春——敦化5条
省际电报电路。
从1946年开始,对遭到破坏的电报电路逐步进行修复。到1949年,黑龙江地区省际电报
电路有15条:齐齐哈尔——博克图——扎兰屯——海拉尔、齐齐哈尔——朱家坎——富拉尔
基——扎兰屯、齐齐哈尔——白城子——泰来——洮南、齐齐哈尔——白城子——乌兰浩特
、哈尔滨——四平、哈尔滨——长春、哈尔滨——锦州、哈尔滨——吉林、哈尔滨——白城
子、哈尔滨——德惠、哈尔滨——延吉——图们、牡丹江——延吉——图们各1条,哈尔滨—
—沈阳3条。
建国后,黑龙江地区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边防通信的需要,省际和省与首都的电报电
路不断增加,电路技术设施亦不断改善。1955年9月15日,哈尔滨——北京第一条双工电传电
报电路开通;1961年5月30日,哈尔滨——北京第一条12路传真电报电路开通。至1965年止,
黑龙江省有省际电路22条。其中:哈尔滨——北京5条,哈尔滨——济南、哈尔滨——长春、
齐齐哈尔——沈阳、牡丹江——沈阳各2条,哈尔滨——上海、哈尔滨——天津、哈尔滨——
武汉、哈尔滨——沈阳、哈尔滨——青岛、齐齐哈尔——扎兰屯、牡丹江——延吉、佳木斯
——沈阳、双鸭山——沈阳各1条。
1970年9月4日,开通哈尔滨——沈阳——北京新闻传真电路。同年,哈尔滨——北京传
真电路增加1条。
1984年8月21日,哈尔滨市电信局64路自动转报系统与国内自动转报中心联网。至1985年
,黑龙江省有省际电报电路35条。其中:哈尔滨——北京、哈尔滨——沈阳各3条,哈尔滨—
—上海、哈尔滨——济南、哈尔滨——石家庄、哈尔滨——长春各2条,哈尔滨——天津、哈
尔滨——郑州、哈尔滨——南京、哈尔滨——合肥、哈尔滨——杭州、哈尔滨——武汉、哈
尔滨——西安、哈尔滨——广州、哈尔滨——青岛、哈尔滨——大连、哈尔滨——锦州、哈
尔滨——吉林、哈尔滨——海拉尔、齐齐哈尔——沈阳、齐齐哈尔——丹东、齐齐哈尔——
海拉尔、牡丹江——沈阳、牡丹江——济宁、牡丹江——延吉、佳木斯——沈阳、佳木斯—
—长春各1条。
省内电报电路 清末和民国初期,各线路间和黑龙江地区内干线上的各电报局间,一般
均开通直达电报电路。没有直达电路的,原齐齐哈尔以北各地的电报由齐齐哈尔经转;呼兰
以北绥化、海伦等地的电报,1907年以前均由呼兰经转,1907年吉林——大黑河线路修复后
,与黑龙江东部地区的电报由哈尔滨经转。
东北沦陷时期,1933年底前,新设一部分线路,使省内电报电路达到46条。1934年后,
在黑龙江地区继续增加电报电路。至1941年,黑龙江地区县际之间和县以下城镇之间的电报
电路达98条。其中包括: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绥芬河、哈尔滨——海伦、哈尔滨
——黑河、哈尔滨——北孙吴、哈尔滨——对青山、哈尔滨——富锦、哈尔滨——双城、哈
尔滨——克山、哈尔滨——珠河、哈尔滨——木兰、哈尔滨——五常、哈尔滨——满沟——
安达各1条,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哈尔滨——依兰各2条;齐齐哈尔—
—泰来、齐齐哈尔——富裕、齐齐哈尔——泰安镇、齐齐哈尔——富拉尔基、齐齐哈尔——
甘南、齐齐哈尔——泰康、齐齐哈尔——榆树屯各1条,齐齐哈尔——北安、齐齐哈尔——黑
河各2条;孙吴——奇克、孙吴——新瑷珲、乌云——佛山、乌云——奇克、朱家坎——景星
、泰安镇——依安、铁骊——神树、铁骊——训练所、北安——德都、克山——克东、拉哈
开拓团本部——甘南开拓团本部各1条;绥化——呼兰、绥化——望奎、绥化——海伦、绥化
——铁骊、绥化——兴农镇——海伦、兴农镇——克音河、肇东——肇州、海伦——拜泉、
海伦——海北、海伦——北安、满沟——青冈、满沟——肇东、满沟——安达、珠河——延
寿、珠河——一面坡、绥棱——瑞穗、绥棱——上集、海北——对店训练所、呼兰——兰西
、木兰——新甸、木兰——东兴、方正——通河、通河——凤山各1条;佳木斯——依兰、佳
木斯——悦来、佳木斯——同江、佳木斯——莲江口、佳木斯——鹤立——兴山、绥滨——
萝北、富锦——绥滨、同江——抚远、勃利——勃利训练所各1条;牡丹江——牙不力、牡丹
江——绥芬河、牡丹江——半截河、牡丹江——勃利、牡丹江——梨树镇、牡丹江——密山
、牡丹江——掖河、牡丹江——海林、牡丹江——虎头、牡丹江——下城子各1条;绥阳——
绥西、东宁——石门子、一面坡——牙不力、海林——一面坡、珠河——延寿、珠河——一
面坡、下城子——梨树镇、下城子——绥阳、绥阳——绥芬河、东宁——城子沟、山市——
新安镇各1条;牡丹江——佳木斯、牡丹江——三岔口各2条。哈尔滨中央电报局市内电报电
路增加到15条,牡丹江市内电报电路增加到3条,齐齐哈尔市内电报电路增加到5条。县城和
县以下城镇镇内到火车站设有电报电路的有:双城、东宁、海伦、黑河、五常、安达、克山
、泰安、东京城、宁安、穆棱、北安、绥芬河、虎林、千振、汤原、嫩江、昂昂溪、一面坡
、绥化、铁骊。
抗日战争胜利后,嫩南、嫩北地区和哈尔滨——齐齐哈尔间的大部分电报电路于1946年
8——11月得到恢复。
1946年11月——1947年5月,哈尔滨以南及合江、黑河地区的电报电路也大部分恢复。1
949年,省内电报电路有:齐齐哈尔——宁年——拉哈——讷河——嫩江、齐齐哈尔——昂昂
溪——泰康——林甸、齐齐哈尔——泰安——克山——北安、齐齐哈尔——明水——拜泉、
齐齐哈尔——肇东——安达——肇州、齐齐哈尔——北安——海伦——绥化各1条;绥化——
庆安——铁骊1条;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齐齐哈尔各2条,哈尔滨——牡丹江、哈
尔滨——北安、哈尔滨——阿城——一面坡——牡丹江、哈尔滨——兰西——青冈、哈尔滨
——宾县——新甸——方正——木兰——通河、哈尔滨——尚志——延寿、哈尔滨——呼兰
——绥化、哈尔滨——拉林——五常——山河屯、哈尔滨——肇东——安达各1条;佳木斯—
—牡丹江、佳木斯——汤原、佳木斯——桦南——勃利——林口——牡丹江、佳木斯——鹤
岗、佳木斯——富锦、佳木斯——依兰——通河、佳木斯——林口——东安各1条;牡丹江—
—鸡西、牡丹江——下城子——绥芬河、牡丹江——宁安——镜泊各1条(上述情况依据东北
邮电管理总局1949年年报。)。
建国后,为适应人民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黑龙江地区内的电报电路不断得到调
整和加强。1952——1957年间,黑龙江地区对原有的电报网路进行了技术改造,将省会——
市县间的单回路电路改为双回路。1957年末,电报电路增加到145条。此后,于1960年开始使
用电传打字机,当年在全省投入使用100部。至1965年,电报电路有:哈尔滨通省内各市县2
6条,市内16条;齐齐哈尔市内11条;牡丹江通省会3条,通其他市县4条,市内11条;佳木斯
通省会1条,通其他市县7条,市内11条,各县间3条;双鸭山通其他市县1条;鸡西通省会1条
,市内1条;鹤岗通省会1条;松花江地区通各县2条;伊春市内1条;七台河市内1条;绥化通
省会2条,通各县1条,县内1条;黑河通省会1条,通其他市县2条,通各县2条,县间3条;安
达市通省会1条,通其他市县3条,区间1条。
1965——1975年间,为拓宽电报通路,缓解电报传输拥挤的矛盾,普遍增开电报载波设
备。至1975年,全省载波电报机数量由1965年的21部增加到62部(其中1——8路30部,12路
以上32部),载波电报电路由1965年的29条增加到69条(其中含省际电路)。
1978年11月17日,省邮电管理局同意省煤管局对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矿务局使
用单路真迹传真设备,开通专用传真电路。
此后,电报传输、终端和交换设备不断改进,对增加电报电路、提高电报通信能力发挥
了重要作用。其中:1980年,全省载波电报机的使用量达到122端,电传机的使用量达到541
部,而人工电报机的使用量则由1979年的251部减少到16部;1983年,全省载波电报机的使用
量达到192端,电传机的使用量达到759部。
至1985年,黑龙江省省内电报电路(含县内电路)358条,其中省内二级电路178条,具
体有:哈尔滨至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伊春各3条,哈尔滨至爱辉、绥化、北安、安达
、鸡西、大庆、大兴安岭、巴彦、七台河、方正、木兰、延寿、肇州、肇源、通河、尚志、
肇东、明水、呼兰、阿城、双城、五常、双鸭山、鹤岗、宾县各2条,哈尔滨至拉林、兰西、
青冈各1条;齐齐哈尔至佳木斯、牡丹江、大兴安岭、嫩江各1条,齐齐哈尔至拜泉、富裕、
林甸、泰康、肇东、讷河、克山、依安、甘南、泰来、龙江各2条;牡丹江至鸡西、东京城、
柴河各1条,牡丹江至密山、虎林、林口、穆棱、鸡东、东宁、绥芬河、海林、宁安各2条;
佳木斯至富锦、桦南、勃利、依兰、汤原、萝北、宝清、抚远、集贤、绥滨、桦川、同江、
饶河、友谊各2条,佳木斯至鹤岗、牡丹江、建三江、双鸭山各1条;黑河至嫩江、德都、孙
吴、逊克、北安各2条,黑河——大兴安岭1条;加格达奇——漠河2条,加格达奇——阿木尔
1条;伊春至铁力、嘉荫各2条;呼玛——加格达奇2条,呼玛至阿木尔、开库康、漠河各1条
;塔河至阿木尔、漠河各1条;绥化至庆安、海伦、绥棱、望奎各2条,绥化——青冈1条。此
外,县(市)内电报电路180条。
国际电报电路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大黑河——俄国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黑龙江水底
电缆建成投产后,黑龙江地区的中俄国际电报电路开通。
同年,根据《中俄陆路接线条约》,绥芬河——海参崴电报线接通(根据哈尔滨——绥芬
河中国电报线架挂时间为1920年,1929年电权收回,所以,与海参崴接线应起于中国电报线
架挂或电权收回后。)。
东北沦陷时期,牡丹江——朝鲜清津的电报电路于1939年开通。1940年,开通哈尔滨—
—日本东京的载波电报电路和哈尔滨——日本福岗的临时载波电报电路。
建国后,黑龙江地区于1950年中苏电报电话联络协定签订后,开通哈尔滨——苏联海参
崴的国际电报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