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沿革 黑龙江地区的无线电台最早于1905年由俄军在哈尔滨设立,电台为火
花式,功率5000瓦。俄国十月革命后,暂由中东铁路局接管。1922年9月28日,中国政府接管
此电台。同年10月30日,归东三省陆军整理处管辖,更名为东三省哈尔滨无线电台。通信范
围白天1300公里,夜间2600公里。同年12月15日,哈尔滨——长春无线电路开通;1923年4月
,哈尔滨——上海、哈尔滨—天津开通无线直达电报电路。
由于黑龙江地处边疆,为传递军情和灵通消息,1923年11月3日,东三省保安司令张作霖
命令建立哈尔滨、齐齐哈尔临时军事电台。1924年,电政督办特设无线电台58座,在黑龙江
地区的有龙江、漠河、瑷珲、嫩江、肇东、绥化、海伦、肇州、讷河、呼兰、巴彦、通河、
龙镇、东兴镇、绥东。同年,又设黑河、绥芬河无线电台。1930——1931年上半年装设的通
信电台有富锦、萝北、鸥浦、呼玛、密山、乌云、佛山、抚远、虎林、绥芬河、依兰,均为
美式电报机,功率150——200瓦。
1931年,黑龙江地区建立的无线电台在用于军事通信的同时,开始用于公众通信。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沈阳东北无线电总台被日军占领,黑龙江地区的无线电报
均由哈尔滨电台代转。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沦陷后,省政府移设黑河,黑河电台遂成为
黑龙江省的中心电台,台长王家誉。战事紧张时期,该台由省政府直接指挥,发往所有关内
外的电报均由黑河电台转发给华北无线电总台(天津)及北平电台;华北无线电总台即时将
马占山抗日队伍活动情况传送给各有关方面的抗日团体,同时,也将全国人民支援马占山抗
日和捐献物资的情况电告马占山。当时,黑龙江地区军民誓师总动员,省政府遂指示黑河电
台采取临时措施,调动呼玛电台随军南下抗日,呼玛台台长桂黄携带全部机器和人员随军到
海伦,使前方可以随时与黑河电台通报。为抄收国内外新闻,省政府命鸥浦电台移设黑河附
近,由该台台长韩蕴五及报务员苑文海抄收,并送达有关各方面。遇有战争胜利消息时,由
黑河电台张贴通告,广泛宣传,鼓舞群众的抗日热情。在日军向黑河进犯时,郎官普代理主
席经常与驻海拉尔的苏炳文司令通电磋商有关抗日事宜,电台则保证了这种联系。海拉尔沦
陷后,黑河电台仍与坚守在海拉尔的电台台长孙宝廉通过密语保持了一个时期的联络。直到
1933年1月日军占领黑河前夕,黑河、鸥浦两电台人员方绕道苏联,转赴天津到华北无线电总
台。至此,东北无线电台服务于抗日战争的工作始告一段落。
东北沦陷后,日伪政权为适应军事和政治统治的需要,在黑龙江地区广泛建立无线电通
信联系。1932年,伪满航空株式会社先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飞机场设立500瓦航空电台。193
2年11月——1933年7月,又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富锦设立电台。伪“电电会社”成立后,
黑龙江地区的无线电台陆续建立。至1940年,先后设置无线电台的有:齐齐哈尔电报电话局
、富锦电报电话局、哈尔滨中央电报局及绥棱、黑河、绥芬河、通河、牡丹江、佳木斯、宝
清、依兰、饶河、东安、平阳镇、密山、兴隆镇、梧桐河、三道沟、太平岗、小石头等地。
哈尔滨至天津、奉天、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和日本大阪,均设有直达电报电路
。齐齐哈尔至奉天、长春、大连也设有直达电报电路。
其时,无线电台办理的业务种类有官报、至急官报、至急私报、局报、至急局报、气象
局报、新闻电报、照校电报、医疗电报。
1945年8月日伪政权垮台时,无线通信设备全部遭到破坏,无线通信陷于瘫痪。
公众无线通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黑龙江地区只有哈尔滨——天津无线电报电路
一条。建国后,直到1955年,哈尔滨仍只有伪满时期遗留的500瓦发信机1部、收信机1部,作
为备用,每年仅在雨季或防汛期间与沈阳定期会晤;佳木斯有50瓦发信机1部,开通佳木斯—
—抚远、佳木斯——饶河两条无线电报电路,抚远和饶河各设15瓦收发信机1套。1956年,全
省邮电部门短波发信机输出总电力为2.09千瓦。1957年1月1日,黑河——漠河开通无线电报
电路。1958年10月6日,省邮电管理局决定从哈尔滨调55型报话机两部、报务员两人,前往宝
清开通宝清至852、853两农场之间的临时无线报话通信。为缓和哈尔滨——北京有线电报电
路的紧张状况,同年12月29日,开通哈尔滨——北京无线电话电路。年底,全省邮电部门短
波发信机输出总电力增加到3.79千瓦,100瓦以上的发信机增加到11部,出租电台达到40余
部。1959年12月29日,哈尔滨至牡丹江、饶河、孙吴的无线电路开通。
1960年1月8日,嫩江县邮电局与多宝山铜矿利用无线电开办电汇业务。同年,哈尔滨—
—北安无线电路开通;合江专署邮电局为在有线电路阻断时能够利用无线通信疏通电报业务
,在桦川、勃利、双鸭山、友谊、依兰、宝清等处设立无线电台。
同年,省无线电中心工程在哈尔滨开始建设,总投资为40万元,当年在哈尔滨市西郊大
赵家动工。1963年8月10日,装机工程通过验收,当月下旬开通使用,共开通无线电路32条,
其中省际4条(至北京、沈阳报路各1条,至北京、上海话路各1条),省内28条。
l963年4月8日,为适应东北农垦总局与所属各农场的通信联系和对外通信的需要,省邮
电管理局决定新开佳木斯市邮电局至虎饶县邮电局所属的859农场邮电支局(饶河),佳木斯
市邮电局至东北农垦总局所属的852、853农场、兴凯奶牛场、东海煤矿,虎饶县邮电局至东
方红、炮手营林业局和851、852、853等农场,密山县邮电局——8510农场的无线电路。
同年6月8日,省邮电管理局在哈尔滨市内电话三分局、四分局、五分局、六分局、太平
分局、平房分局,以及中共黑龙江省委、哈尔滨市委等处设战备型无线电台八部。同年,又
在呼兰、绥棱、庆安、肇州、延寿、泰来、汤原、海伦、林甸、讷河、集贤11个县邮电局设
置防汛、护林防火及战备等紧急无线电台。
当时,属农村电话范围的小型无线电台共有13处:设在县局的有呼玛、虎饶、抚远、东
宁4处;设在公社所在地的开库康、十八站、漠河、东安、饶河、迎春、勤得利、抚远镇、绥
芬河9处。这些电台除按规定由县局与所属县间中心局、公社局与主管县局进行会晤外,呼玛
、抚远、虎饶、东安等局还可根据需要与省中心局建立直接通信联络。
1964年,省邮电管理局发出关于确保随时开通无线电路和会晤通报的规定,要求各局认
真贯彻执行。
同年2月1日,停闭哈尔滨——北京无线报话电路。
至1965年,黑龙江省已在65个邮电局(所)设立了中小型无线电台,无线电路已达到80
条,在配合有线通信和担负边防、防汛、防火等特殊通信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黑
龙江省无线电报实用电路有:哈尔滨至同江、东安、饶河,佳木斯至勤得利、抚远镇,爱辉
至十八站、漠河,呼玛至十八站、漠河、额木尔、开库康,各1条。备用电路有:哈尔滨至沈
阳、五常、肇源、肇州、安达、齐齐哈尔、兰西、明水、青冈、望奎、海伦、呼玛、绥棱、
北安、爱辉、孙吴、绥化、逊克、庆安、嘉荫、伊春、铁力、鹤岗、萝北、佳木斯、绥滨、
富锦、通河、巴彦、鸡西、虎林、密山、呼兰、木兰、牡丹江、东宁,牡丹江至宁安、东宁
、绥芬河、八面通、密山、林口、鸡西、方正、延寿、尚志、海林,佳木斯至勃利、依兰、
汤原、鹤岗、萝北、同江、集贤、双鸭山、宝清,爱辉至孙吴、逊克、嘉荫、呼玛,齐齐哈
尔至泰来、林甸、拜泉、克山、克东、依安、讷河、嫩江、甘南,各1条。
1971年2月1日,省电信局发出关于扩大无线电报通信业务范围的通知,电信明台无线电
报业务范围由原来的4种(l——4)扩大为8种,即:(1)不涉及机密事项的电路调度。(2
)气象电报。(3)报刊新闻电报。(4)国家特许经无线电传递的密码电报。(5)不涉及机
密的私人电报。(6)不加附言的汇款电报。(7)不涉及灾情的防汛、水情电报。(8)地震
预测电报。同年,省电信局对全省无线电设备进行了清查,经查,全省有各类无线电设备18
7部。其中1000瓦短波报话发信机5部,400瓦短波报话发信机2部,150瓦短波报话发信机17部
,200瓦短波发信机2部,50瓦短波发信机5部,15瓦小型机97部,5瓦微波收发信机3部,其他
各类收信机56部。
1972年1月22日,省电信局对无线电明台有关问题发出通知,决定为保证重点地区的通信
联络和充分发挥无线电明台电路的作用,先在部分无线电明台电路上按规定的电报种类进行
传递,在有线电路阻断和不阻断的情况下均可传递;确定从2月1日起,哈尔滨至海拉尔、加
格达奇、伊春、嫩江、佳木斯无线电明台电路双方在联络时间内传递8种电报,传递时间为:
哈尔滨——佳木斯每日10——20时,其余每日13——20时;哈尔滨至牡丹江、鸡西、双鸭山
、鹤岗、绥化、阿城、萨尔图、齐齐哈尔的无线电明台电路暂不传递电报,只保持会晤;地
(盟)以下的无线电明台电路传递电报问题,由各地(盟)局根据人员、设备情况自行决定
,报省电信局备案。
同年9月8日,省电信局出于战备需要,对全省无线电明台电路进行了调整。为使有线电
与无线电互相衔接,规定凡有线电报阻断后15分钟内,双方必须主动沟通无线电明台电路并
传递电报。经过调整后,全省无线电路共有90条,其中常用电路2条(哈尔滨——多宝山、加
格达奇——小二沟各1条),备用电路88条。
1975年3月26日,邮电部电信总局通知开通北京——哈尔滨无线电报电路,开通时间为每
天12时30分——14时30分。同年6月7日,调整无线电路,停开哈尔滨——绥棱、牡丹江——
延寿、通河——方正的无线电路。6月21日,增开哈尔滨——方正、哈尔滨——延寿、绥化—
—绥棱的无线电路。11月7日,省邮电管理局在古莲、呼中、阿木尔各设15瓦发信机和收信机
各1部。
1976年5月5日,哈尔滨——齐齐哈尔无线电移频电路开通。
1985年,黑河地区以黑河市为中心,沟通全区无线电通信网路。黑河——哈尔滨,黑河
至北安、德都、嫩江,黑河至孙吴、逊克3个方向每天定时会晤,互通一部分电报。当时,黑
河配备150瓦发信机,北安、嫩江配备50瓦发信机和430收信机,孙吴、逊克均配备15瓦收发
信机。
1985年,全省有无线电路104条。
无线通信服务 包括以下项目:
救灾抢险 1957年8月,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哈尔滨市长途报话局无线科调派15瓦小型
电台1部,参加抗洪。1964年8月,海林大西沟和省水文站防汛急需,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无
线科派出15瓦小型机1部协助。1968年春,黑河地区发生山火,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无线科出
5部15瓦小型电台执行扑火通信任务。同年9月27日,为加强秋季防火,解决呼玛——塔河通
信问题,省邮电管理局决定开通呼玛——塔河临时无线电路(密台),传递有关防火电报(
代密)。除紧急火情外,每天早晚开机两次。该电路从10月1日开通,至11月15日停闭。198
3年4月28日夜,齐嫩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暴风雪,齐齐哈尔——哈尔滨有线电路全部阻断
,双方邮电局及时开通无线电设备,传递灾情电报。齐齐哈尔市邮电局电报科、长机科的职
工为开通无线电台,冒着暴风雪去距离市区四五公里之外的地方取电台用器材,并登上十几
米高的平台和烟囱,冒着生命危险架设天线。当无线报话开通后,报务员们日夜坚守在机台
,连续奋战五天五夜,有时饭也顾不上吃。五天内共收发报告灾情、指挥抢险救灾等各类特
急、加急重要电报2478份。
支援经济建设 1959年,肇州大同镇发现石油,为配合石油勘探工作,省邮电管理局决
定由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支援肇州邮电局15瓦小型电台1部及两名报务员,到大同镇邮电支局
临时沟通与哈尔滨市的通信联络。1960年7月12日,虎饶县邮电局根据垦区通信设施不能满足
需要,以致部分总场、水库、厂矿相当一段时间不能通电话的情况,为了应急通信,设立了
3部机动电台。1963年,为支援罕达气金矿和林业开发,省邮电管理局于9月6日决定,在有线
电路不能保证通信时,在该地设立临时无线电台,以此沟通对外通信联络。1969年,应大兴
安岭国防公路指挥部的要求,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无线科派出7部15瓦小型电台执行任务。同
年,为支援水利工作,省邮电管理局于6月17日从齐齐哈尔市邮电局派出15瓦电台1部,在甘
南县音河水库上游维古气雨量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布特哈旗)为省农委建立临时报汛专用
电台1座,沟通与齐齐哈尔市邮电局的联络。1971年1月13日,根据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二
○八工程指挥部关于哈尔滨牡丹江微波支线工程光测的通信需要,省电信局决定由松花江地
区电信局和巴彦、双城、海林县电信局各派出15瓦小型无线电台1部,保证了这次工程光测的
通信联络。1974年大庆引嫩工程时,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无线科派出15瓦小型机两部为工程
服务。
为边防斗争服务 1959年春,黑河地区有追捕任务,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无线科调派15
瓦小型机两部,中心台设于黑河镇,分台设在五道沟一带,协助追捕。1965年6月,伊春地区
搜山,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无线科抽调3部15瓦小型电台执行任务,负责伊春——哈尔滨指挥
部、伊春——东风、伊春——爱辉的通信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