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业 务

  沿革 清末,黑龙江地区创办长途电话之始,其业务为普通电话和传呼。民国初期,开 办加急电话、叫号、叫人业务,办理的特别业务有特约(即预约)通话、定时通话和夜间通 话。
    东北沦陷时期,长途电话业务分为:普通通话、加急通话、特别加急通话、定时通话、 预约通话、专用电话6种。通话时间以3分钟为1次,每件普通电话以3次为限。其时,办理长 途电话业务的局(所)大部分开办传呼电话业务。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开办的长途电话业务包括普通电话和军政电话,并分叫号、 叫人和传呼通话;特别业务有加急、特急两种,特急电话限部队使用。1948年,按东北邮电 管理总局的规定,黑龙江地区开办免费长途电话业务,使用时间要求尽可能在每天21时以后 (军政除外);同年8月28日,松哈邮电管理局通令规定,每日14——16时、21——24时可使 用此项业务,其他时间不得使用。
    建国后,黑龙江地区长途电话仍沿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区的业务规章。1951年,东北邮 电管理总局通知长途电话业务种类分为普通电话、军政电话、特种电话和预约电话。1953年 ,增加首长电话和新闻电话业务。1954年12月,规定特种电话内包括天气电话。1957年,邮 电部颁发《长途电话业务规程》,统一规定业务种类。1958年,为适应当时经济形势的需要 ,开办粮、钢调度电话,按普通电话计费,优先传送。省冶金厅、粮食厅、交通厅各设两台 ,省煤炭管理局、省经委交通指挥部、石油管理局、商业厅、林业厅和省指定的钢铁厂各设 1台,各专署、哈、齐、牡、佳市各设3台,鹤岗、双鸭山等各设两台,县以下根据当地具体 情况经各县委同意后自行规定。同时规定,哈、齐、牡、佳各市局增设单独的记录台,专为 粮、钢及指定首长电话挂号使用。此种业务于1961年取消。
    1960年1月12日,为支援石油基地建设,省邮电管理局规定,将大庆石油指挥部挂发的长 途电话通话种类由原来的八类(普通电话)改为五类,列在加急军政电话之前传递。
    1963年,邮电部修订《长途电话业务规程》,各局办理长途电话业务的种类有防空情报 电话、特种电话、首长电话、紧急调度电话、特急业务电话、军政电话、新闻电话、普通电 话、公务电话、业务电话;特别业务有4种:预告电话、预约电话、会议电话、租用电话;各 类电话的等候时限不分直达或转接,也不分业务种类和通话种类,凡叫号、叫人电话一律为 1小时,传呼电话为两小时。
    1982年1月1日,哈尔滨市取消长途电话登记办法,规定除用户自己申请不使用长途电话 业务外,所有市内电话不再经登记即可挂发长途电话。
    1984年12月5日,哈尔滨市电信局HT——801纵横制360路长途自动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 竣工,1985年5月19日正式验收开通,同年8月16日投入使用。哈尔滨与国内北京、广州、天 津、沈阳、长春、石家庄、大连、西安、武汉和省内牡丹江、双城、大庆、绥化等13个城市 实现了长途电话直拨。
    1985年,国内长途电话业务种类简化为代号电话、特种电话、紧急调度电话、政务电话 、普通电话、公务电话、业务电话6种,原来的首长电话、军政电话、新闻电话和普通电话, 简化为政务电话和普通电话两种,特别业务分为预告电话和预约电话两种。
    军政电话 1923年,长春——哈尔滨设长途军用电话,总机设在长春,哈尔滨设分机。 东北沦陷时期,日伪军队电话使用专线,不开办其他业务。伪“电电会社”经营的电话在普 通业务种类中设有防空电话,分为防空警报、防空情报和指挥联络3种通话。解放战争时期, 东北地区开办军政电话业务,并规定特急电话只限部队使用。1948年开办免费长途电话业务 ,军政部门可以随时使用,并规定政府挂发的长途电话优先办理。黑龙江地区西满、松哈等 地区的广大话务人员为战争服务,在飞机连续骚扰,空袭警报不断,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 ,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迅速、准确地传递每一件空情电话。
    建国后,1950年,为抗美援朝军事通话的需要,东北人民政府和东北军区联合通知,确 定紧急电话通话传递顺序为防空电话、飞行电话、专用电话。
    1954年,哈尔滨电报电话局特设军政专线台,为军政首长服务。1957年9月26日,邮电部 和公安部为保证各地人民防空部门及时传递空袭情报和调度人力、物力消除空袭后果,特制 订《人民防空部门因公使用长途电话办法》。1962年,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制订了《特设军 政专线电话使用规则》。1963年,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完成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崔庸 健委员长来哈访同期间的通信任务,其间传递哈尔滨与平壤长途电话22件,国内长途电话17 6件。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与1977年在大庆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期间,以及国家领导 人视察黑龙江期间,省内有关各地都设有专门电路、专门人员准确无误地接转每一件有关的 长途电话,保证了这些重要通信。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和省内各地邮电局在保证国家重要通 信畅通的前提下,也保证了省、市和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公安、人防、外事、民航等部门 的电话传递,为保卫国防,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会议电话 为适应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政令迅速贯彻实施的需要,自1954年开始,黑 龙江省开办了会议电话业务。当时,一般是通过电话单机收听会议内容,有的则采用扩音机 形式,与会者可以在本单位通过市内电话线路连接扩音装置收听或进行相互间对话。黑龙江 省第一批开办会议电话业务的局(所)有:哈尔滨、齐齐哈尔及北安、海伦、肇东、安达、 泰康、昂昂溪、富拉尔基、朱家坎、宁年、讷河、嫩江、泰来等。同年,原属松江省的部分 邮电局也相继开办此项业务。至当年底,省内各县基本都开办了会议电话业务。会议电话业 务的开放时间为每日19——24时。随着会议电话业务量的增加,哈尔滨市长途报话局专门设 了会议电话室,设备有会议电话终端机(放大器)两部、钢丝录音机一台。1960年,哈尔滨 市邮电局研制成功会议电话汇接自动线,自制汇接机两套、终端放大器4部,将原来需要长话 载波室、长机室、会议室三个单位人工分散汇接,改变为会议室一个单位汇接,缩短了汇接 时间,提高了汇接效率。到1976年,全省有会议电话终端机462部,会议电话汇接机37部。1 985年,省内对会议电话设备进行了更新,会议电话汇接机采用了国家定型产品。
    国际电话 黑龙江地区的国际电话业务始于1928年。1927年中苏长途电话协约签订后, 哈尔滨至海参崴、伯力于1928年11月1日开始通话,哈尔滨为中国境内国际电话总局,海参崴 为苏俄境内国际电话总局。当时,开办的业务种类有政务电话、私务电话、公务电话、寻常 电话。通话顺序是:政府通话、特急通话、加急公务通话、加急私务通话、东省铁路公务通 话、私务寻常通话。193l年“九·一八”事变后,国际电话业务停办。
    东北沦陷时期,黑龙江地区开办与日本的长途电话业务,并于1938年开办经奉天接转至 欧州的国际电话业务。抗日战争胜利后均停办。
    建国后,黑龙江地区于1950年2月1日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开放有线长途电话业务 。1951年10月20日起,开办哈尔滨——海参崴国际长途电话业务。1952年11月15日起,开办 哈尔滨——平壤政务电话业务。1954年1月20日起,哈尔滨及黑龙江地区内的工业城市利用北 京——莫斯科电路开办至苏联各大城市的国际电话业务。当年1——6月,哈尔滨电报电话局 办理国际电话197件,收入14322600元(旧人民币)。其时,黑龙江地区受理的国际电话业务 ,通往朝鲜的由沈阳经转,通往苏联的由海参崴经转,通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由北京经转。 该年,黑龙江省办理国际电话业务的局(所)有:哈尔滨电报电话局,齐齐哈尔、牡丹江、 佳木斯、富拉尔基邮电局。
    1972年,邮电部电信总局规定,凡允许外宾参观访问和外国记者采访的地方,只要具备 与北京、上海国际终端局通信条件,通话音质良好的,均可受理国际电话业务(通达国家和 地区不包括南朝鲜、南越、柬埔寨朗诺集团、以色列、罗得西亚、南非共和国和孟加拉国) 。1978年12月,邮电部电信总局通知:县(含县)以上邮电局均可办理国际电话业务;凡有 外国专家工作的农村或工矿区,当地邮电支局亦可临时增办国际电话业务;通达国家和地区 与前述范围同;办理的业务种类有遇险电话、政务电话、业务电话和私务电话,通话种类有 叫号、叫人和传呼3种,特别业务有受话人付费和信用卡两种;开放受话人付费业务的国家有 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斯拉夫、新加坡、印度、菲律宾、 马来西亚、科威特、瑞士、意大利、荷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尔及 利亚、奥地利、希腊、泰国和罗马尼亚;开放信用卡业务的有日本、菲律宾、加拿大、英国 、澳大利亚、科威特和新加坡。
    1980年,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固定两条至北京的人工长途电话电路,通过北京转接国际 电话。当时,通达美国的长途电话由上海经转,通达平壤的长途电话由沈阳经转。1983年, 哈尔滨市电信局开通哈尔滨——北京专用电路5条,并设置国际人工台,配备国际台话务员两 人,负责哈尔滨及全省国际电话接转工作。
    至1985年,全省国际电话去话业务量由1981年的4164张增至33565张。
    长途电话服务 建国后,黑龙江地区邮电部门认真贯彻“先重点,后一般,先中央,后 地方,先紧急,后平常”的原则,积极做好长途电话服务工作。1950年,哈尔滨电报电话局 话务员迟松枝创造了328天不出差错的纪录。1952年,黑龙江地区组织话务员学习天津市话务 员郭秀云创造的操作方法,实行“预报、预占,与对方密切配合,有规律地组织交叉动作, 快速监听”,提高长途电话接通率。到1955年,“郭秀云操作法”已在全省广泛推广,齐齐 哈尔局模范话务员杨泽春平均每件话单混合处理时间为79.41秒;哈尔滨——北京的长途电 话电路利用率达到70%。
    80年代,哈尔滨市电信局长途电话科共电台话务员王松茹结合本台特点,总结出了“春 季播种接农办,夏季防汛是重点,春秋防风要灵通,冬季接好土特产”的季节性长途电话接 续规律,同时,还整理出一套适合本职工作的“追忆法、对比法、对照法、比较法、号码受 理法”等操作方法,做到闲时主动了解用户需求,忙时“勤”字在前,快速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