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农村电话
农村电话即县城以下乡镇的电话(简称农话,也称地方电话和四乡电话)。黑龙江地区
的农村电话始于民国初期,是适应着农村治安和农村乡镇兴办商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东
北沦陷时期,黑龙江地区普遍建立的农村警备电话,成为日伪政权奴役和镇压人民的工具。
抗日战争胜利后,农村电话和警备电话先后由人民政府和人民邮电接管。建国后,随着农业
合作化高潮的到来,从1956年起,黑龙江省出现了农话大发展的局面,技术装备水平也不断
提高。1958年,东宁——绥阳开通了全省第一套单路农话载波机。1974年,安达——大同建
成了全省第一趟农话水泥杆路,并开通了全省第一套12路农话载波机。同年,青冈——芦河
埋设了全省第一条塑料农话电缆。1975年,龙江县龙兴邮电支局在省内第一个实现了农话自
动化。农村电话的发展对黑龙江省农村的政权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