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农垦通信

  黑龙江省农垦通信于1958年前只在少数农场设有10——30门的磁石式电话交换机,与少 数距离近的生产队单线通话,大多数生产队没有电话,各农场之间也没有通信联络。1958年 合江农垦局、牡丹江农垦局成立后,农垦局与务农场先后装设了20——50门磁石式电话交换 机,沟通了内部通信联系。1963年东北农垦总局成立后,总局敷设了一条到佳木斯市邮电局 的中继电缆(芯线30对),并设置了无线电台,开通了至绥滨、曙光等农场的无线电报,后 于1965年撤销。196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为适应战备和生产的需要,通信设施迅 速发展。1971年,兵团对各师和二十六团、六十三团,以及各师对部分团开通了无线明码电 报(1976年停用)。至1974年,通信线路增加到11950杆程公里,23010对公里,开通单路、 3路和12路载波机33端,设置电话交换机264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垦区通信网。1976年,东 北农垦总局改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1979年,总局开通了至所属9个管理局、78个农埸和 直属单位的文字传真通信及会议电话通信。1984年,总局与东部的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 3个管理局开通了长途自动电话,与宝泉岭管理局和浩良河化肥厂开通了半自动电话。至198 5年,以省农场总局(设于佳木斯)为中心,与所辖9个农场管理局有专用通信线路52条,其 中总局至宝泉岭10条,至红兴隆8条,至建三江、牡丹江、哈尔滨各6条,至北安、九三、嫩 江、绥化各4条;农垦通信线路架空明线达到14600杆程公里,电缆达到764.6皮长公里;电 话交换机容量达到30870门,其中自动电话交换机5850门,共电式电话交换机17460门;载波 机达到534端,其中12路载波机62端;无线特高频22部,传真机118部。
    管理局通信线路 各农场管理局以所在地为中心,均形成了自身的长途通信网络。
    建三江农场管理局至所属场队有架空明线37条,2126杆程公里。其中:管理局至创业、 胜利各4条,至红卫、859、前锋、前进、洪河、大青山、勤得利各3条,至二道河、前哨、鸭 绿河、大兴各2条。
    嫩江农场管理局至所属场队有架空明线11条,632杆程公里。其中:管理局至克山、查哈 阳各3条,至依安、泰来、富裕、绿色、巨浪各1条。
    九三农埸管理局至所属埸队有架空明线25条,1174杆程公里。其中:管理局至鹤北、跃 进、大西江、尖山、荣军、红五月、嫩江、山河各3条,至七星泡1条。
    绥化农场管理局至所属埸队有架空明线8条,540杆程公里,管理局至铁力、海伦、红光 、绥棱各2条。
    北安农场管理局至所属埸队有架空明线20条,1753杆程公里。其中:管理局至赵光、红 星、二龙山、龙镇各3条,至龙门、建设、襄河、长水河、引龙河、格球山、尾山、逊克各1 条。
    牡丹江农场管理局至所属埸队有架空明线26条,2210杆程公里。其中:管理局至850、8 54、8510、8511各3条,至云山、856、857、858、庆丰、兴凯湖、854各2条。
    红兴隆农场管理局至所属埸队有架空明线37条,2512杆程公里。其中:管理局至291、5 97、852、853、饶河、北兴、双鸭山、曙光、红旗岭各3条,至友谊6条,至江川、宝山各2条 。
    宝泉岭农场管理局至所属埸队有架空明线36条,2146杆程公里。其中:管理局至军川5条 ,至共青、延军、江滨、梧桐河、名山、绥滨、290、普阳、新华各3条;至依兰、汤原务2条 。
    哈尔滨农埸管理局至所属场队的通信电路由邮电公用网提供。
    管理局机械设备 建三江农场管理局:12路载波机6端,3路载波机24端,传真机14部; 电话交换机3770门,其中自动式800门,共电式2030门,磁石式940门。
    宝泉岭农场管理局: 1 2路载波机8端,3路载波机2 6 端, 传真机16部;电话交换机3 1 6 0门, 其中自动式8 5 0门,共电式1810门,磁石式5 0 0门。
    红兴隆农场管理局:12路载波机6端,3路载波机32端,传真机16部;电话交换机6680门 ,其中自动式670门,共电式4210门,磁石式1800门。
    牡丹江农场管理局:12路载波机4端,3路载波机18端,传真机14部;电话交换机4910门 ,其中自动式600门,共电式3030门,磁石式1280门。
    北安农场管理局:12路载波机2端,3路载波机16端,传真机16部;电话交换机3900门, 其中自动式400门,共电式1940门,磁石式1560门。
    九三农场管理局:12路载波机2端,3路载波机14端,传真机14部;电话交换机2910门, 其中自动式450门,共电式2010门,磁石式450门。
    嫩江农场管理局:3路载波机8端,传真机5部;电话交换机1500门,其中共电式l010门, 磁石式490门。
    绥化农场管理局:3路载波机6端,传真机7部;电话交换机940门,其中共电式400门,磁 石式540门。
    哈尔滨农埸管理局:共电式电话交换机420门。
    无线通信 1979年,农埸总局开通了佳木斯——红兴隆农场管理局的超短波12路无线载 波电话。1980年,绥化农埸管理局开通了到嘉荫农场的两路单边带无线电话;同年,又开通 了至和平、肇源牧场的单边带无线通信和香兰——收获机厂、铁力——柳河管理学院的无线 电话。嫩江农场管理局至富裕、巨浪、绿色、泰来农埸也相继开通了无线电话。1985年,农 场总局有无线特高频设备8部,嫩江农场管理局有无线特高频设备8部,绥化农埸管理局有无 线特高频设备6部。
    通信组织机构 1958年以前,农垦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通信组织机构。东北农垦总局成 立后,总局设立了通信科,编制10人。同时,各农场一般也都设立了电话班,配备了话务员 和线务员。
    1969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设立通信处,编制12人;各师设通信科,编制5——7人; 各团设通信股,编制3——4人。同时,为适应边防斗争和生产指挥需要,又在各通信部门之 下设立了通信分队,这些分队与警卫分队合编为警通连、排。1972年11月,兵团机关的警通 连改为营级通信站,编制236人,各师设连级通信站,编制115人,各团设通信排,人数不等 ;师以上通信站下设电话、电报、载波、线务分站,担负通信值勤与建设任务。1976年农场 总局组建初期,通信划归武装部领导,设立战备通信处;各管理局在武装部之下设通信科。 1978年6月,总局对通信组织进行了调整,局内设立通信处,下设办公室、业务科、器材科、 工程科、技术科;各管理局和总局直属单位先后设立了通信管理站和通信站,各农埸也都设 立了通信站或通信科。1984年,宝泉岭、红兴隆、牡丹江、北安、九三通信管理站改为通信 处。1985年,其他各农埸管理局通信管理站也改为通信处。该年,农场总局下辖120多个通信 处、站,有通信职工277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