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科技组织

  黑龙江省邮电科学研究所 1958年8月19日正式成立,与省邮电载波机厂合设,所址和厂 址均设在省邮电管理局办公大楼内。所内设置长途、市话、无线、邮政和情报5个研究室。省 邮电科研所成立之初,即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共同研制生产全省长途通信急需的载波机, 缓解长途通信紧张状况。市话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到哈尔滨市市内电话局参加研制1000门、20 0门和1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承担主要设计任务;邮政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到哈尔滨市 邮局、海伦县邮电局协助研制邮政机械设备。
    1961年,省邮电科研所与省邮电载波机厂分设。1962年7月精简机构时,省邮电科研所被 撤销。
    1973年10月,省邮电管理局决定恢复省邮电科研所,设长途、市话、邮政和科技情报研 究室。1974年,与省电信器材厂共同组成准电子自动电话交换机研制领导小组。1975——19 78年,派出140人次,到全省42个市县邮电局协助进行各类准电子自动电话交换机的设计、调 试、割接与开通,以及进行邮政自动取包机等项目的研制工作。1975年起,先后9次派人担当 技术培训班的授课任务,为全省邮电企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00人次。1979年,引进8080系列 和Z——80系列单板机,着重研究微机在邮电通信领域的应用。1980年,长途、市话、邮政研 究室分别更名为传输技术、交换技术、邮政自动化研究室。1982年6月,所址迁至哈尔滨市动 力区文治二道街6号新办公楼内,占地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
    1984年,为打破专业局限性,所内将各研究室重新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 五和科技情报研究室,主要承担长途通信、市内电话、农村电话交换技术,邮政自动化技术 以及计算机在邮电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等专项研究,并负责全省邮电通信生产及设备维护方面 所需要的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制、移植、推广应用和全省邮电科技情报、计量、标准化工作 ;同时,面向社会,承揽有关单位CMOS用户自动交换机、CWJ微波电路监测系统、市话自动计 费管理系统、B841ESSS用户线路集中器等的研制、生产和安装任务,成果有偿转让,并提供 科技咨询和技术信息服务。
    1985年4月,省邮电科研所设立信息技术开发科,从事新设备、新材料的引进工作,为本 所与邮电企业及社会上有关用户之间沟通信息,承揽电信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软件开发、来 料加工、散件组装及合作生产等业务;同国内十几个厂家、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主要引进 程控用户交换机、多功能电话机、无绳话机、部分仪表等国际上较为先进的通信设备,省内 已有近百个单位使用该所引进的设备。同年10月,科研所加入哈尔滨市科技联合咨询服务公 司,成为该公司的分公司,以“步进制电话交换机用户复式计次系统”、“市话计费管理系 统”、“HJ——921型交换机监测系统”、“程控用户集中器”4项科研成果参加该公司的咨 询工作。
    省邮电科研所自建立起,至1985年底,共开展科研项目118项,其中上级下达项目45项, 自选项目16项,对外技术协作项目57项;取得成果46项,获全国奖3项,省政府奖2项;中途 停止研究15项;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25项。主要科研成果有59——3型、59——4型、59—— 5型中程3路载波机,LYD-J——1型汇兑稽核数据处理系统,200门准电子自动电话交换机, LJ——1型1000门准电子自动电话交换机,JQC——501型长途全自动电话交换机,程控小容量 长途全自动电话交换机终端设备,农村电话载波机远供电源I型,长途台按钮拨号装置,JF— —1型农话计费系统,县局准电子自动电话交换机测试系统,CWJ程控微波电路监测系统,HJ ——905型交换机监测系统,B841ESSS用户线路集中器,汇兑稽核数据处理新系统,邮电业务 管理系统,电话管理系统,步进制交换机用户复式计次系统,邮电经济指标报表微机处理系 统,汇兑稽核技术体制方案等。该年底,全所职工102人,其中科技人员49人,包括工程师7 人,助理工程师15人。
    科技情报中心站 省邮电科研所建立后,设立了科技情报研究室,与全省各地市县邮电 局73个科学实验小组组成了全省邮电科技情报网。其主要任务是为全省邮电科技人员提供邮 电技术发展信息,传播邮电技术经验。1976年,对科技情报网进行整顿,组建了牡丹江、嫩 江、松花江、绥化、合江、黑河、大兴安岭、伊春8个地区网和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 大庆、鹤岗、双鸭山、鸡西等情报分站及微波、长线、电信(哈尔滨市市内电话局)、邮政 (哈尔滨市邮政局)、农话5个专业情报分站,各地区网辖所属市县邮电局设立的情报小组。 黑龙江省邮电科技情报网为11个全国性邮电科技专业情报网中9个网的网员。
    1983年,黑龙江省邮电科技情报中心站正式建立,站址设在省邮电科研所情报研究室, 科研所总工程师何英群兼任中心站站长。情报中心站建立后,与250个固定情报交流关系单位 建立了业务关系,定期互换科技资料和期刊。1976——1985年,编辑出版了《邮电科技》( 季刊)25期、《黑龙江省通信学会会刊》3期和《邮电科技消息》、《邮电科技专辑》、《技 术革新简报》、《邮电科技快报》、《邮电科技情报》等简讯和专题资料,共106期,5.2万 余册;配合全省邮电部门各时期的中心工作,先后组织编辑了《国内外单板机的发展及应用 情况》、《处于大规模应用前夕的光纤通信》、《浅谈程控电话交换机》等专题资料;先后 组织了勃利、大庆、安达、齐齐哈尔局微机应用、农话计费、脉冲编码等现场会、技术交流 会和鉴定会;1983年后,举办了微型计算机技术、科技英语等培训班,组织干部和科技人员 观看科技电影和录像片等。
    黑龙江省通信学会 1980年11月21日,经省科协批准正式成立,设置在省邮电管理局内 。是省内各行业从事通信工作,并在学术、技术上有一定水平和成就的科技人员、工人以及 领导干部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79年7月29日——8月1日在哈 尔滨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邮电、铁路、电子、民航、航运、林业、农业、军队、大专 院校等单位从事通信和有关工作的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教师、专家等共149人。会议通 过了《黑龙江省通信学会章程(试行草案)》,选举产生了46名理事和14名常务理事。第一 届理事会理事长白景文,副理事长程立仪、张乃通、徐本恒、唐连第、王国钧、孙纯玉,秘 书长吕鸿声,副秘书长孔维治、王正明、王克让、王方、汪景璞、宗福青(女);下设市内 电话、长途有线通信、无线通信、通信组织与管理、通信机械化自动化、数字通信、系统工 程、通信设备制造、科普与编辑工作9个专业委员会。1982年5月,学会增设邮政专业委员会 。1983年开展世界通信年活动后,根据邮电部和中国通信学会的要求,学会于当年2月至年末 组织了“世界通信年专题活动”:编印世界通信年宣传材料;组织100名青少年参加夏令营活 动,由副省长安振东任营长,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魏恩鸿任副营长,组织青少年听取通信科 普报告,放映通信科普电影,进行无线电通信实验和表演;与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合作,从 当年3月开始,动员专业和业余 (见附图) 摄影工作者以“今日通信”为题进行摄影创作,征集作品350幅,从中评选出164幅参加了“ 今日通信”摄影展览;组织邮票展览,使人们了解通信;组织青少年开展《通信在我们生活 中》绘画创作活动,从50余幅作品中选出一批好作品送世界通信年青少年摄影绘画展览会展 出,其中徐学哲的《任凭风雪狂》荣获青年组二等奖。世界通信年活动期间,还组织80名青 少年参观了哈尔滨市部分邮电通信设施和作业过程;少年宫组织700名青少年集会,何英群作 了《从烽火台的火光到未来的信息社会》的通信科普报告,放映了电影《人民电信》。
    1984年,陈谷人撰写的《现代通信与光导纤维》被编入黑龙江省科协出版的新技术革命 宣讲材料汇编。
    1985年3月,省邮电管理局内单独设立通信学会秘书处,设专职干部3人,吕鸿声为专职 秘书长。同年12月6日,学会成立黑龙江省通信科技咨询服务部,由吕鸿声兼任服务部经理。 当年末,学会会员增至447人。其间,在黑龙江省科协召开的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学术 讨论会上,杨文彩发表的论文黑龙江省农村电话技术发展方向的设想被评为优秀论文。
    至1985年末,学会共组织学术报告13次,学术交流活动14次,科普报告会和讲演会11次 ,组织参加全国和省有关学术团体的学术活动15次;组织会员参加中国通信学会和省科协等 组织举办的学术讨论、交流会共31次;举办新技术、外语学习班17次。会员共发表论文97篇 ,译文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