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政治教育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冬——1947年,贯彻东北政务委员会关于改造学
校教育与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合江邮电管理局成立学习委员会,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成立
文化政治班,哈尔滨电报电话局职工总会组成工友识字班,对干部工人进行政策、思想教育
和时事政治教育,并同识字教育相结合。1949年3月,松哈邮电管理局组织初小、高小、初中
3个班,对在职干部进行文化教育,共有81名干部参加培训,及格的有58名。
建国后,贯彻中央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黑龙江邮电管理局工程队于1952年8月
组织有2——3年文化程度的职工学习数学,解除心算之苦。同年10月,邮电工会松江区委员
会在哈市各基层邮电单位先后开办8个速成识字班,扫除了191名文盲与半文盲。1953年6月1
1日——9月2日,松江邮电管理局举办速成识字班,参加学习的28人中有乡邮员13人,邮递员
4人,邮运员6人,接站员4人,线务员1人,学会了注音字母及拼音,平均达到会认、会讲23
00个汉字,并学会写字、写话及三位数以上的加减乘除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50年代中期,黑龙江邮电管理局和哈尔滨市邮局联合成立邮电职工业余文化学校,配备
专职教员;各县(市)邮电局也成立了学习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干部工人的政治、文化、技
术学习的领导。1957年10月统计,全省建立各种形式的红专学校、红专大学等56所,有6000
多名在职干部和工人参加了政治、文化、技术业务学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和邮
电部有关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的部署,从1981年下半年开始,省内各级邮电部门
在职工中普遍开展了文化和技术补课(简称“双补”,以下同)工作。截止1985年底,全省
邮电部门“双补”合格人数11836人,合格率达91%;参加中小学文化学习的有3637人,参加
中等专业教育的在学人数828人,参加高等教育的在学人数1423人。
技术业务教育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各级邮电企业、工会响应东北邮电管理总局
关于消灭事故、提高业务质量和学习业务、遵守制度的号召,普遍重视并积极组织职工开展
技术业务学习活动。哈尔滨市电报电话局、邮政局、齐齐哈尔市电报电话局、绥化邮电局、
黑龙江邮电管理局工程队和北安邮电局等单位,建立学习制度,签订师徒合同,传技术,帮
操作,积极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学习。省内其他邮电单位也掀起了学习技术业务的热潮。
此后,黑龙江地区邮电部门坚持对职工普遍进行短期培训,解决技术业务发展与新职工
增加、技术业务水平低的矛盾。据不完全统计,1948——1965年,共举办各种短期训练班38
72期,培训85403人(次)。为检阅学习成果,推动群众性的技术业务学习活动深入开展,还
经常对职工进行技术业务测试和技术业务考核。1962年9月20日,省邮电管理局对全省56个局
的职工进行业务测验,参加人数5222人,及格人数4052人。1979年11月,结合调资工作的进
行,省邮电管理局对全省邮电生产工人普遍进行了技术业务考核。通信企业参加应知部分考
核的有19414人,及格74.3%;参加应会部分考核的有15504人,及格86.1%。
工人岗位练功 黑龙江地区邮电职工的岗位练功活动始于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和1949
年,东北邮电管理总局组织开展了以贯彻规章制度、消灭差错、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的立功
竞赛活动。经过刻苦练习,哈尔滨邮政局投递员薛长富实现了投递邮件“三快一准”(排信
快、出班快、投递快、点交准),获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劳动模范称号。哈尔滨市电报电话局
报务员王维本于1949——1950年间创造了1年零7个月拍发电报35700份(约107万字)无差错
的新纪录,195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建国后,哈尔滨市邮政职工为提高技术业务水平,适应邮政通信需要,在师傅带徒弟的
基础上,掀起了群众性勤学苦练技术业务操作技能的热潮,为黑龙江省邮电职工岗位练功之
始。当时,哈尔滨市邮局分拣员李荣经过勤学苦练,创造了左手分拣法(邮件分拣老的方法是
左手拿信,右手分拣(投格),一次只能看一封信的地址,左手分拣法改为右手拿信,左手
投格,用手指捻信时,一般可以看到三、四封信上的地址,加快了分拣速度。),其要领是:
右手拿信,左手分拣,双手协调,十指并用,手眼配合,掌握规律,固定位置。1958年2月,
哈尔滨市邮局推广了李荣的经验。1958年8月,李荣每小时分拣速度达到7200件,打破了全国
最高纪录。次年7月,省邮电管理局发出了关于继续推广李荣分拣操作经验的决定。其他各局
也竞相开展了提高职工生产劳动技能的活动。在练功活动中,各级领导层层负责,紧密结合
生产实际,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组织练功的经验。哈尔滨市邮局总结了“五结合”
和“15字练功法”。“五结合”即:职工个人练与集体练相结合,生产工作中边做边练与业
余时间练相结合,启发职工自觉练与领导组织练相结合,练功与劳动竞赛相结合,练功与贯
彻规章制度、学习文化相结合。“15字练功法”即:在职工方面要经常“读、画、写、练”
,在领导方面要经常组织“讲、论、带、测、辩(答辩)、训、展、标、观、比、总(总结
交流经验)”。省邮电管理局为检阅练功成果,推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开展,于19
59、1960和1965先后3次举办了操作技术表演比赛大会(也称生产运动会)。
1959年11月16——22日,在哈尔滨召开了黑龙江省邮电操作技术表演比赛大会,共有30
7名选手参赛;以邮政、电信生产操作技术为主,分为46个项目,有1387人(次)进行了比赛
和表演。比赛中,有80人(次)打破了17项专区复赛的最高纪录,有13人获得比赛全能冠军
,43人(次)获单项冠军,333人(次)突破了规定的决赛基本标准。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报
务员张振祥创造了每分钟手抄中文短码175个字的纪录,绥化县邮电局话务员曲义兰创造了应
答时限2.47秒、小时接线660次的纪录,哈尔滨市邮局邮件细分冠军王桂贤小时分拣平信达
到7200件,哈尔滨市邮局营业四项全能冠军周玉琛每小时出售邮票达1818次,哈尔滨市长途
电信局话务员王俊林创造了每件通话处理时间50.9秒的记录。
1960年3月3——6日,黑龙江省邮电生产运动会电信技术表演会举行。参赛选手64名,有
14人打破了省邮电部门最高纪录。哈尔滨市邮电局报务员胡英法创电传发报每分钟396个字、
宁安县邮电局话务员杨淑深创市话小时接线664次、哈尔滨市邮电局长途话务员冯培英创处理
每张话单44.8秒的最高纪录,钱广发获电传维护冠军。
1963年,省邮电管理局制订了《关于开展练基本功和提高职工基本技能的意见》,对各
工种提出了练功基本要求、具体方法和达到技术等级标准中应知应会的条件。邮电部于同年
向全国邮电部门转发了这个文件,在全国邮电系统推广。
1964年,省邮电管理局进一步提出通过岗位练功活动,要做到规章制度过得硬,机器上
过得硬,操作上过得硬,质量上过得硬,在复杂情况面前过得硬的奋斗目标。在1965年举行
的操作技术表演赛中,强调赛思想、赛技术、赛操作方法、赛协作配合,并及时公布成绩,
组织巡回表演和总结交流经验,开展比学赶帮活动。此后,省邮电管理局为贯彻“平战结合
”的原则,于1965年5月14日和6月3日先后在哈尔滨举办了两次邮电通信兵基本功汇报表演。
哈尔滨市市内电话局民兵表演了野外战时架设1500米被复线,其中包括徒手上杆、单人立杆
、过钢绞线、过独木桥、爬越5米高障碍物、通过电网等;同时,利用汽车牵引24米高杆,由
单人在13分30秒内完成了过去十几人几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任务。其间,邮电部教育司向全
国邮电部门印发了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关于组织基本功巡回表演情况的报告》。东北区邮
电职工练功经验交流大会亦于同年10月8——14日在哈尔滨市召开。
岗位练功活动既提高了职工的操作技能,也提高了邮电服务质量。林甸县三合邮电所坚
持政治挂帅,从生产实际出发,人人苦练基本功。乡邮员胡占魁熟记投递段内的1020家用户
户主姓名、职业、住址、订阅报刊份数,还学会了排除电话机障碍。其他职工也普遍做到一
专多能,话务员不但能徒手上杆,而且能够排除交换机、电话机障碍。在第16次全国邮电工
作会议上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文化大革命”期间,练功和技术表演比赛活动受到冲击。
1977年7月15日,省邮电管理局组织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地区的邮电职工为第二次全国邮电
部门学大庆会议进行了基本功表演。当年11月23日,邮电部再次转发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
关于开展岗位练兵情况的汇报》。
1980年2月5日邮电部印发《邮电通信企业部分工种练基本功标准(试行)》后,全省邮
电职工的岗位练功活动更加深入。1980年9月23——25日,省邮电管理局又在哈尔滨市举行了
全省邮政通信技术比赛。
干部教育 人民邮电创立后,黑龙江地区各邮电管理局为提高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即开始组织对干部的培训。至1953年底,西满、嫩江、黑龙江、松哈等邮电管理局先后举办
了12期干部和政治训练班,共有910人参加轮训。
1958年6月,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制订了《邮电干部红与专的基本要求(草案)》。“红
”,就是要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定的工人阶级立场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专”
,就是要精通业务技术,成为本岗位工作的内行。同年10月,又制订了邮电干部10年红专规
划,目标是尽快建立起又红又专的邮电干部队伍。为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更好地
适应工作需要,省邮电管理局于1961年3月开始,先后举办了两期干部自修学习班,学期1个
月左右,学习内容是《毛泽东选集》1——4卷和《矛盾论》、《实践论》,培训对象是县(
市)邮电局长、副局长及各专区、市邮电局的科长、副科长或相当于这一级的党员干部,共
培训77人。
为加强企业管理,省邮电管理局于1962年开始举办支局长轮训班,先后培训支局长309人
。同时,全省邮电部门有345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地方组织的培训。
1963年,贯彻第十三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关于加强邮电干部轮训和职工业务技术教育
工作的决定》,大力开展以学习企业管理知识为主的干部轮训工作。全省邮电部门参加轮训
的有县邮电局长28人,支局长46人,班组长438人。翌年,全省邮电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重点学
习了邮电部制订的《市、县局领导干部成为企业管理内行的标准(草案)》。
1974年11月,省邮电管理局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建立邮电干部训练班。1976年1月改
称“7·21”学习班。1979年3月,改称省邮电职工训练班。1980年3月,改称省邮电干部学校
。
自1983年开始,根据国家经委和邮电部的统一部署,黑龙江省邮电部门开展了局(厂)
长统考培训工作。全省有43名处级干部分别参加了3个多月的集中培训,考试全部合格。其中
,佳木斯市邮电局局长张宏达、松花江地区邮电局副局长陆贵获得“双优”成绩,受到了邮
电部的表扬与奖励。
1980——1985年,省邮电管理局共举办各类干部训练班25期,培训1027人(次),其中
县(市)邮电局副局长以上干部195名。与此同时,输送了96名地市局长及其他处级以上干部
到中央、部、省党校、企业管理研究班学习,占这一级干部的47.9%。
函授教育 黑龙江省邮电函授教育始于1958年。该年,高等函授开设电报电话通信、无
线通信与广播、邮电通信经济与组织3个专业,学制5——6年;中等函授开设邮电通信组织与
管理、无线电通信、长途电话、市内电话4个专业,学制4—5年。当年8月24日,经北京邮电
学院录取高函生37名,其中正式生26名,试读生11名,另有旁听生33名;录取中函生71名,
其中正式生33名,试读生38名。同年9月,在哈尔滨市设立了函授教学辅导站。
1959年1月,在省邮电管理局人事处设立黑龙江省邮电函授分校,配备校长1人(兼),
专职人员2人;辅导站下放给哈尔滨市市内电话局和长途电信局。同年9月,根据全国邮电函
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函授教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将省邮电函授分校并入省邮电学校,设立
函授科。同时,省邮电管理局决定在嫩江、牡丹江、合江、松花江专署邮电局,哈尔滨市邮
局、市内电话局、长途电信局,牡丹江、佳木斯市邮电局和省邮电科研所设立函授教学辅导
站,齐齐哈尔市的函授辅导工作划入嫩江专署邮电局辅导站内。
1962年,高等函授开设长途电信专门化、市内电话专门化两个专业,学制5年;中等函授
开设长途机械专门化、市话机械专门化、综合电信等专业,学制4年。同年6月,贯彻“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函授教育进行整顿。通过整顿,将原有函授生388名调整为
283名。
1963年,高等函授开设电报电话通信、无线电通信两个专业,学制5年;中等函授开设长
途电话通信、市内电话通信、电报通信、无线电通信、综合电信、邮电经济与组织6个专业,
学制4年。同年9月,省邮电管理局举办首届函授生毕业典礼,为35名函授毕业生颁发了毕业
证书。1964年,高等函授开设3个专业,中等函授开设4个专业。1965年,中等函授开设7个专
业,学制3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函授教育停止。
1973年10月恢复函授机构后,省邮电学校恢复设立函授科。
1975年4月,开设60路电缆载波、晶体管12路载波机、960路微波、农村电话4个中等函授
单科专业,共招收1571名函授学员。1978年,结业459人,并开设HJ——921纵横制自动交换
机、步进制自动交换机、市内电缆、长途电缆、电源5个中等函授单科专业,招收函授生202
人。1979年8月,结业121人。
1979年,北京邮电函授学院恢复招收高等函授本科生,开设微波通信、载波通信、电话
交换、邮政自动化4个专业,学制6年。同年5月,哈尔滨市电信局,省邮电学校,齐齐哈尔、
牡丹江、佳木斯、北安、绥化、伊春、黑河邮电局设高函教学辅导站。
1981年2月,恢复招收中等函授生,开设载波通信、市内电话、综合电信、通信线路4个
专业,学制4年。哈尔滨市长途电信局、邮政局,齐齐哈尔、牡丹江、绥化、虎林、绥棱、密
山、林口、龙江、林甸、富裕、塔河、巴彦、通河、宾县、木兰、尚志、双城、五常邮电局
设中等函授教学辅导站。
1985年,省邮电学校函授科设科长1人,教务员3人,教师5人。在校有高等函授生349人
,中等函授生5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