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钢压力加工
由炼钢炉炼出来的钢水浇铸成钢锭,必须经过压力加工成钢材,才能使用。
黑江地区压力加工始于的锻铁业,这种“铁匠炉”式的工造方法一直延续几百年。19世
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入侵中国修筑中东铁路,于1907年在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现哈
尔滨车辆厂)安装了蒸汽锻锤,1940年制造了小型轧钢机,开始了近代机械锻造和轧钢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由苏联援建的新中国第一
个特殊钢厂——北满钢厂(现齐齐哈尔钢厂)建成投产,安装了初轧机、中型轧机、小型轧
机、锻锤、水压机、冷拔机等设备,开始了现代压力加工生产。1958年“大跃进”期间,哈
尔滨市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地建设了哈尔滨轧钢厂,开始了地方工业的轧钢生产。“文化大
革命”时期,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了西林钢铁厂,安装了中型轧机、小型轧机。与此同时和以
后几年里,全省各地、市又建了一批冷轧带钢、焊接钢管、钢丝绳等压力加工企业。到1985
年底,全省共有压力加工设备41台(套),年生产能力93.6万吨。其中:初轧机1套(年生
产能力42万吨,以开坯为主,未列入总生产能力);中型轧机3套,小型轧机15套,中小型轧
机合计年生产能力58.5万吨;半连续式线材轧机1套,年生产能力20万吨;带钢冷轧机5台套
,年生产能力1.8万吨;焊管机组11套,年生产能力10.3万吨;水压机2台,年生产能力3万
吨;钢材冷拔机3台,年生产能力1.5万吨(因是重复加工,未计入总能力中)。1985年全省
生产钢材65.2万吨,比1949年产量2234吨增加291倍。主要品种有优质钢型材,普碳钢中、
小型钢材,线材,冷轧带钢,焊接钢管,锻钢件,冷拔材及钢丝、钢丝绳等1万多个品种规格
。
1949——1985年,黑龙江省累计生产钢材880.5万吨,其中:齐齐哈尔钢厂累计生产53
8.14万吨,占全省产量的61.12%;哈尔滨轧钢厂累计生产235.6万吨,占全省产量的26.
76%。这两厂合计生产钢材占全省总产量的87.88%。钢材品种以型钢为主,累计生产576.5
万吨,占65.47%;其次是线材,累计生产181.8万吨,占20.65%;累计生产锻钢件60.62
万吨,占6.89%。在钢材总产量中,由黑龙江省炼钢成材的占70%左右,其余30%是由国家调
给钢坯,由各企业加工成材。
此外,自“文化大革命”以来,一些乡镇企业、劳动服务公司、青年点等自发地建起一
批小轧钢厂,据省冶金工业厅组织的“五小冶金企业调查”统计,1985年底全省共有这类小
轧钢厂60个,小轧机67台。这些小轧钢企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使用工频炉熔铸的“土钢
锭”,或中注管、汤道棒、切头、切尾等边角料轧制钢材,坯料无固定来源,产品无质量保
证,生产时干时停。这批小轧钢的生产能力及产品产量未作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