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矿产
黑龙江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经历年地质勘探,截至1985年年底共发现有色金属
矿床30处,已查明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种有铜、铅、锌、钨、钼、锡、铋、镍、钴、铂、银
等10余种,累计探明其金属储量合计596万吨(保有储量564.9万吨),伴生的有益矿种金、
镓、铟、镉、硒等也有相当储量。在多金属共生的矿床中,按不同金属储量分别计算,已构
成大型铜、锌、钼矿床各1处,中型铜矿床1处,中型铅矿床2处,中型锌矿床5处,中型钨矿
床2处,中型钼矿床3处。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始于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当时采取大搞群众
运动的办法,土法开采10余处铜、铅、锌矿,建了14套日处理50吨的简易小选厂,因地质资
源不清,选矿工艺不完善,选出的精矿粉不合格,在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中大部分停产。19
62年以后,又恢复了多宝山铜矿、西林铅锌矿、小裕丰锌矿(该矿于1965年停产)。
1965年,提交了西林铅锌矿地质勘探报告,并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66年东北有色
金属工业管理局组织全东北18个矿山单位进行建矿大会战,按日采选1200吨规模建设。多宝
山铜矿由日采选120吨改扩建为300吨。1979年建设松江铜矿,规模为日采选200吨,以后扩建
为500吨。在60-70年代还曾建设石发铅锌矿(日采选50吨)和秋皮沟铜矿(日采选100吨)
,生产不长时间先后停产。1982年又开采翠峦铅锌矿。
1985年,全省共有多宝山铜矿、
松江铜矿、西林铅锌矿、翠峦铅锌矿4个有色金属矿山,年采矿能力47.5万吨,选矿能力铜
日处理750吨,铅锌日处理800吨。
1959—1985年累计完成采掘(剥)总量688.2万吨,采矿量464.9万吨,选出铜精矿含
铜量16196吨,铅精矿含铅量97967吨,锌精矿含锌量123275吨。